?

數字媒體專業“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教改探索

2022-06-24 21:17周揚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21期
關鍵詞:數字媒體用戶體驗教學探索

周揚

[摘 要]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數字媒體專業下的“用戶體驗設計”課程對培養互聯網創新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高校對于課程缺少針對性的研究,因此從數字背景下的“用戶體驗設計”課程現狀出發,深入分析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理論與實踐,通過融合翻轉課堂和Seminar教學模式特點,從教學方法、課程實踐和考核評價方法等角度,提出“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改革方法,為如何在媒體豐富的信息社會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課堂參與度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關鍵詞] 數字媒體;用戶體驗;設計課;教學探索

[作者簡介] 周 揚(1991—),女,江蘇淮安人,碩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助教,主要從事交互設計、用戶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1-0089-04 [收稿日期] 2022-04-15

引言

自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隨著數字科技的進步,以Web2.0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與Web1.0相比,Web2.0內容更豐富,聯系性和工具性更強。Web1.0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方式與紙質傳統媒介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只是將內容線上化。而Web2.0可以稱得上是對于互聯網思維的迭代升級,它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與行為體驗,用戶已經從被動的內容消費者轉向成為更積極的內容參與和共享者[1]。當代的數字媒體本質上可以被視為信息社會的技術延伸,是數字信息化社會中的社交媒體、服務媒體、互動媒體、推送媒體和數字流行媒介的總稱[2]。因此,高校的數字媒體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必須緊密關注和跟隨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對其課程教學與組織方法等進行及時調整。而數字媒體專業的“用戶體驗設計”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專注于通過諸如用戶調研和用戶行為需求分析等方法進行產品或服務設計以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體驗的課程。用戶體驗設計在眾多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對用戶體驗設計課程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培養符合當代數字化背景下的設計類人才成為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傳統的數字媒體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媒體藝術設計、數字影像設計、圖形界面設計等應用能力,并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而“用戶體驗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它的定義、起源、發展和實踐方法等,讓學生具有掌握用戶需求進行有效分析研究的能力。課程的核心觀點來自“以人為中心的設計”(User Centered Design),即在設計過程中以整體用戶體驗為設計中心,由此衍生出豐富的用戶研究方法,如本科階段常用的二手資料調研、主動調研、數據分析、用戶人物形象建立等,以及信息架構設計、原型設計和可用性測試等一系列的分析工作與流程方法[3]。因此,“用戶體驗設計”更側重指導學生立足于探究分析用戶活動軌跡和挖掘用戶需求,以數字化設計為媒介來滿足用戶的行為需求?!坝脩趔w驗設計”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的主要授課模式以班級為主,并要求教師在固定的課時內完成固定的教學任務。對于藝術設計類課程來說,這種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的課堂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設計思維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以教師為主導的單一講授式用戶體驗課程授課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容易使學生成為沉默的聽者,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嚴重缺乏交流互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即使學生通過機械學習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也缺乏將理論靈活應用于實踐的能力。缺乏啟發式和互動的教授方法難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實踐靈活性較低

“用戶體驗設計”課程與其他設計藝術類的課程相比,最大的差異在于它更專注于學生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但目前為了壓縮課程時間成本和提高授課效率,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在實踐方面大多要求學生跟隨固定的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進行,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自主性、靈活性和創新性都受到了遏制。但在真實的設計實踐中一味套用這種流水線式的設計方法很難獲得以用戶真實需求為目標的設計方案,這也是造成很多學生畢業后走進真實職場難以適應的原因。課堂上所教授的理想化的設計流程和方法在真實的商業設計項目中往往難以順利落實,如果不在教學的設計實踐練習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一味追求貼合理論的“標準化”設計,將會加大真實設計與理想設計之間的斷層,形成學生未來步入職業生涯的障礙。

(三)教學評價方法單一

教學評價是教師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不足的同時,有利于教師更全面地掌握教學情況。目前大多數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仍然以較為單一的考試或考核形式作為評價標準,這種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教學評價方式是片面且不科學的。尤其“用戶體驗設計”課程重點教授學生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過程研究方法,其核心就在于用戶研究的方法過程。單一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方法容易忽視學生在設計實踐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個人優勢和獨特創造力,這對于開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培養其創新能力不但不能起到促進作用,反而遏制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教學評價方法本身就違背了用戶體驗課程的初衷和宗旨,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用戶體驗課堂就是一種糟糕的“用戶體驗”。

二、數字媒體專業“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身處當下的信息社會,人們已經習慣并且越來越依賴于使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同時人們對于多媒體資源的使用體驗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數字媒體專業設立“用戶體驗設計”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數字化背景下通過深入學習用戶研究方法,幫助他們建立同理心,與目標用戶產生共情,并且根據不同的設計項目靈活運用恰當的用戶研究方法,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給出最佳設計方案,從而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然而目前多數高校教師對于用戶體驗課程只停留在固定的用研方法教授,因此通過豐富課堂教學方法、適當調整課堂結構,將重心由教師主導轉變為以學生中心、提高學生課程實踐的靈活自主性和采用多元性教學評價方法等,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培養獨立創新能力。

三、翻轉課堂和Seminar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用戶體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一)用戶體驗課程中翻轉課堂與Seminar教學模式結合的優勢

翻轉課堂于2012年引入中國,它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的先教后學模式的全新授課模式,其核心在于將原有“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4]。該種教學方式重新分配了學生和教師課堂內外的時間,更加注重高效運用課堂互動時間。教師可以將屬于單向授課的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在課前提前預習,而將課堂時間更多用于面對面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和進一步講解知識難點。Seminar教學模式是西方教育體系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被普遍應用于高等教育中[5]。在我國“Seminar”常被譯為“研討課”,顧名思義其模式首先強調的是交流互動,其核心在于“教”與“學”雙向的溝通[6]。學生在具備一定知識儲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和老師、學生展開討論,能夠自由分享自己的獨到見解并大膽質疑。

翻轉課堂與Seminar教學方法的結合可以彌補二者的缺陷。翻轉課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較高要求,Seminar模式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而在教師的整體把控下,二者的結合可以真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促進教學相長,克服傳統教學缺乏互動的弊端。通過這種“依學而教”的方式,在高效利用課堂時間的同時能夠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發現和思考,充分給予專注于設計創新領域的學生極大的空間發揮主觀能動性并發展自身優勢。

(二)用戶體驗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1.豐富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和學生應學會善用在線學習資源與網絡平臺。結合翻轉課堂的授課方法,教師可提前為學生規劃預習任務,通過慕課平臺、在線課堂或班級群等渠道在線發布預習課程及參考資料,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基礎理論知識。要求學生在完成預習課件后準備5分鐘左右簡短的演講匯報,概括總結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并提出疑問,為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分享討論做好準備工作。通常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往往很難獲得高效滿意的教學效果,這種方法通過適當調整課堂結構,可以避免“填鴨式”教學,有效地將課堂重心由教師主導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所暴露出的不同的學習難點進行依學而教,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性學習探索,營造活力課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演講匯報展示,闡述力求條理清晰、自信和流利,并組織學生根據演講內容進行積極討論,鼓勵提出問題,分享不同觀點。教師作為課堂的核心控制者,應當注意調節控制課堂的節奏和維持積極的學習氛圍,注意在討論陷入僵局或偏離目標時及時對難點進行答疑或提出適當建議,幫助學生推進自主學習進度。此外,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教室座位布局,鼓勵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建立學習小組,以小組圍坐討論、教師走動的形式,通過協作化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良性的課堂研討學習競爭。這種結合Seminar教學模式的線下課堂教學方法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學習知識、碰撞出思想交流的創意火花具有極大的推動力。

2.提高學生課程實踐的靈活自主性。在用戶體驗課程開展設計實踐活動可以對課堂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并且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設計實踐項目要求,并對學生的設計實踐過程進行密切關注,但要避免不必要的干涉,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學過程中不拘泥于授課形式,在課程中預留出學生外出調研考察的課時。由于用戶體驗課程注重用戶研究方法在設計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使用所學的設計理論知識和用戶研究方法,切實走進目標用戶群體,展開真實可靠的用戶調研,做到學以致用。

然而,應引起重視的是用戶體驗課程所教授的用戶研究方法和設計流程應當成為學生在設計實踐過程中靈活使用的有效工具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應成為一成不變的“設計流水線”。教師應賦予學生對設計實踐項目更多的自主權,在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深入用戶,允許并鼓勵學生從自身實際設計項目出發,自主合理規劃時間和項目進度,自主靈活選擇合理的研究方法完成調研、訪談、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的用戶研究,并完成原型制作和用戶可用性測試等工作,做到整個設計過程“有跡可循,有據可依”,堅決杜絕捏造虛假調研數據。在設計實踐中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性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有利于學生發展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快速提高交流溝通能力,鍛煉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幫助學生構建起理論與實踐應用之間的橋梁。

3.建立多元化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對于課程考核,教師應更注重學生完成作業的設計過程,而不僅僅只注重最終的視覺成果。傳統的課程作業考核往往只注重期中和期末作業成果,而沒有綜合考慮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和狀態,例如課堂參與度、上課積極性、平時作業、同學互評等。這樣的考核方式過于片面化,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并且有可能造成一些學生因為偶爾失誤而喪失學習積極性、過于注重成績而忽略學習收獲等問題。教師應在每次課后都做好課堂記錄和評估工作,針對每一次課堂上學生的演講內容、效果、各種資料和參與度進行整理和評估,確立基本課程作業考核評分。此外,課程考核標準應當貫穿整個課程始終,針對小組協作的作業應當要求每個小組都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分,教師秉持公平公正原則,不可“一刀切”進行小組評分,杜絕學生以僥幸心理坐享其成,蒙混過關。對于課程中后期學生的設計實踐項目或期末作業,教師需要及時跟進每一組的設計進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際設計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疑問,以增強教師對于課程進度和每組學生實際學習掌握情況的了解,并根據不同項目情況規范評分細則,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分。

結語

“用戶體驗設計”作為一門較新的課程,在培養數字化創新設計人才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將“用戶體驗設計”課程引入數字媒體專業教學體系是我校設計學院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本文主要探討了在數字化背景下,將翻轉課堂和Seminar教學模式相結合引入“用戶體驗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路。這種思路下的“用戶體驗設計”課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為如何在媒體豐富的信息社會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課堂參與度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當然,在筆者親身實踐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需要完善和提高的空間,例如高效易懂的線上課件制作,對于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平衡,等等。但這種教學方法依然是一項值得肯定和探索的教學改革思路,筆者也會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研究實踐,以更好地開展“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ANDERSON PAUL. What is Web 2.0? Ideas, technolog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J].JISC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Watch,2007(1).

[2]李四達.交互設計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10.

[3]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93.

[4]陳玉琨.中小學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5(2):51.

[5]李軍.利用Seminar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電力教育,2010(4):75-76.

[6]周亮.Seminar教學法及在日本的大學理論課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7):164.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urse for Digital Media Major

ZHOU Yang

(School of Arts and Media, Nanhang Jinche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115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the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urse of digital media maj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ternet innovative talents. However,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targeted research on this course.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urse under the digital background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by integ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seminar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course practice,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also provides a new thinking mode on how to build a new student-centere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media-rich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h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猜你喜歡
數字媒體用戶體驗教學探索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字技術的運用
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與前景
數字媒體的時代特征
高中數學課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探索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用戶體驗的電商平臺界面管理影響因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