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國情懷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傳承

2022-06-24 22:04劉觀華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實施策略高中歷史

劉觀華

摘 ?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因此,無論是從教育的價值層面,還是從國家意志貫徹的層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都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旨在通過各項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形成基于歷史學科的關鍵能力、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必備的品格,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家國情懷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追求,也是歷史學科教育的靈魂所在。本文主要探究在歷史課堂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意義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家國情懷 ? 高中歷史 ? 課堂教學 ? 實施策略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以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新教材為載體,明確提出了高中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區別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學科核心素養包含了知識傳授、關鍵能力和學科思維的培養,并將家國情懷定位于核心素養中的價值追求,這充分體現了教育重在育人的本質和內在要求。

通過高中歷史學習,學生能從我國浮沉的歷史命運和國際地位中,從無數仁人志士、英雄楷?!皥D救亡,謀發展”的歷史事跡中,激發情感共鳴,喚起學生傳承民族精神、接續歷史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精神力量。從世界幾千年的發展大勢中,學生能學會科學、理性地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從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交流、相互影響中,學生能增進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為世界謀大同”的情懷。

一、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意義

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定義,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這一定義表明,歷史學習和探究應具有價值關懷,要充滿人文情懷,必須關注現實問題,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家國情懷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家、國、世界之間的關系,正確把握個人發展與國家榮辱之間的聯系、家庭幸福與國家強盛之間的聯系,以及中國進步與世界命運之間的聯系,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與世界共同體意識。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被拓寬,但由于受知識閱歷的局限、多元文化的影響和不理性聲音的誤導,甚至某些人為因素的誘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偏離正軌。此外,從幼兒階段到初中階段,雖然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都不斷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但因學生的生理與心智發展不成熟,知識積累尚且有限,大部分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識都停留在感性層面。高中學生身體發育較快,心智漸趨成熟,經過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歷史知識框架已大體建構,這為深入推進家國情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高中歷史教育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事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高中時期是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能增強學生的家庭觀念與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構建和強化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筑牢立身之本、夯實成才之基、牢固處世之要”,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同時,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也有利于貫徹國家意志、輸出國家意識形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的。

(三)是推進德育、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歷史學科在德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高效課堂。教師合理利用歷史素材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能在推進德育、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凸顯非凡效果。通過學習中外歷史進程中涌現出的不計其數的榜樣,學生能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明確自身的責任擔當,鍛造過硬的道德素質和意志品質。

二、家國情懷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傳承

高中歷史課堂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實現學科教學的目標,教師就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全面滲透家國理念,增進學生的家國意識,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歷史教學的全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

(一)明確概念,厘清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歷史知識概念,幫助學生厘清歷史概念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形成“高站位、寬視野、大格局”,深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新教材《中外史綱要(上)》特別突出了少數民族在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軌跡和貢獻,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少數民族作為重點向學生介紹,突出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引導學生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家國情懷的內涵具有時代性,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家國情懷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家國情懷教育也應與時俱進。當下,我國倡導和平共處、互助共贏的國際關系,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也要引導學生形成全球視野和國際主義精神。教師有責任告誡學生從慘痛的歷史中吸取教訓,更有義務引導學生理性愛國,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以開放包容的精神,以大國擔當、大局情懷獻身于全人類的進步事業。

(二)精選史料,創設情境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靈魂所在,教師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學科優勢,精選史料,創設情境,精準切入。歷史知識與傳統文化是培養家國情懷的重要素材,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儒家推崇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這樣既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文化自信,又能將家國情懷一脈相承。教師還可以利用鮮活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跡,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形成情感共鳴。

(三)拓展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

教育不應急功近利,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真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與價值觀,教師應立足長遠,挖掘新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時蘊藏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因材施教,以學定教。

例如,史料類型多種多樣,有第一手的文字與實物史料,也有第二手的圖片、錄音與視頻資料,各有用處。為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新教材的選材與設計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多選用第二手史料,簡單、通俗的文字史料與直觀、形象的圖片相輔相成。教師要善于謀篇布局,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將圖、文、聲、像靈活運用,提升教學效率。

(四)專題整合,提升教學效率

家國情懷教育滲透于新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較為分散,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整合史料,開展專題教學,幫助學生建立信息網絡,提升教學效率。例如,18世紀中期,瓦特發明蒸汽機,標志著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工業革命的國家。教師就可以根據“工業革命”這個主題,將關于英國工業革命發展進程的史料以時間順序進行整理,讓學生根據時間順序了解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進而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歷史知識。

總之,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新教材為載體,以歷史知識為依托,以課堂為主陣地,積極探索、改進教學策略,滲透家國情懷教育。有效的家國情懷教育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劉波.家國情懷:歷史教育的價值旨歸及其實現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7(28):70-72.

[2]王德民,趙玉潔.論歷史教育的家國情懷[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8(3):21-25.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禾川中學)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實施策略高中歷史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策略探討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