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為本”作業設計模型的構建

2022-06-24 02:14薛模祥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關鍵詞:模型構建以生為本作業設計

薛模祥

摘 ? 要: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小學作業設計也隨之發生變化。本文構建了“以生為本”的作業設計模型,明確了作業設計中的五條方針,即“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并結合實例詳細闡述了作業設計中的八條策略,分別為濃縮化、整體化、個性化、生活化、合作化、交叉化、參與化和延續化。

關鍵詞:“雙減” ? “以生為本” ? 作業設計 ? 模型構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雙減”工作的關鍵指向。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筆者研究了相關的作業設計方法,并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構建出了“以生為本”的作業設計模型。本文將系統地介紹“以生為本”作業設計模型的要素,并結合實例,詳細闡述作業設計中的八條策略。

一、“以生為本”作業設計模型的五條方針

“以生為本”作業設計模型由五條方針和八條策略構成,作業設計應當從學生的學情出發,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學生為本?!耙陨鸀楸尽?,要貫徹落實“雙減”中與作業負擔緊密關聯的五條意見,即本模型的五條方針——“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科學利用課余時間”。這五條方針,聚焦了當下作業設計體系中長久存在的問題,為作業設計指明了方向,也是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當時刻銘記于心的準則。

二、“以生為本”作業設計模型的八條策略

明確了“以生為本”作業設計模型的五條方針,那么在具體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從哪里找到突破點?又有哪些方法能幫助教師去改革、創新作業設計?筆者基于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八條策略。

(一)濃縮化

作業設計“濃縮化”就是要否定題海戰術,提煉知識點,創新作業內容。一個很好的方法便是設計具有思考性的開放性習題。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下,為了鞏固一個知識點,教師經常會布置多道考查該知識點的習題。這些習題題型相似,學生做得多了,便會形成慣性思維。開放性習題可以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既能幫助學生回憶核心知識點,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是高效的訓練型作業。

(二)整體化

作業設計“整體化”是指作業設計要兼顧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半p減”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如果每節課教師能夠留出5~10分鐘的作業時間,就能有效減少課外作業量。筆者在課堂中將講解的主要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即時性、針對性的作業練習。即時性的作業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及時尋求教師的點撥和指導。

課外作業包含了鞏固性作業和預習性作業,但是預習性作業往往是作業設計里被遺漏的一部分。針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教師如果布置一部分預習作業,學生帶著從預習作業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學習,能夠更高效地進行學習,事半功倍。同時,布置預習性作業能給學生預留出更多的課堂作業時間,能讓課外作業和課堂作業二者相輔相成。

(三)個性化

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獨立個體?!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半p減”中也強調,要“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的作業”。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個體性差異,關注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并落實到作業設計中,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科學地設計不同層次的數學作業。

筆者在設計分層作業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筆者按照數學學習水平從薄弱到良好再到優秀,從低到高,將班里的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的學生,多布置與教材題型相似的習題,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B層的學生,多布置比教材習題難度稍大的作業,讓他們鞏固知識點;C層的學生則增加一定難度,引導他們挑戰自我,探索更有深度的知識。學生在分層作業中接受到了針對個體特征設計的作業,能逐漸培養完成作業的自覺性,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生活化

作業設計的“生活化”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中將課本知識點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完成數學作業,積累數學知識。生活化的作業強調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成為踐行者,在完成作業中,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折數”相關知識時,筆者讓學生去超市觀察、記錄打折物品,并計算打折的比例;讓學生剪開桶裝薯片的側面包裝皮,探索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等。這些生活化作業都鼓勵了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進行思考與歸納總結,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五)合作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的理念已經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合作包括了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以及學生與家長的合作。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設計中,筆者嘗試設計了一些合作探索性的作業。例如,在學習統計圖內容時,筆者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大家觀察小組成員每天早晨的到校時間,再歸類為不同時間段,繪制條形統計圖。其中,小組組長輪流當。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除了完成數學知識的實踐,也有了團隊合作的意識。

(六)交叉化

多學科交叉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教師可以適當將學科交叉的思想融入作業的設計中。例如,數學作業可以與美術知識相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選一件生活中的物品,仔細觀察,發揮想象,用線段和幾何圖形把它畫下來。數學作業也可以與語文學科相結合,讓學生以“我喜歡的一位數學家”寫一篇小短文。完成作文的過程,既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

(七)參與化

作業設計的“參與化”是指教師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參與到作業設計中。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教師可以定期了解學生對作業設計的想法和意見。例如,筆者開展了“我是小老師”的作業布置活動,讓一個學生提前準備好一道練習題,布置給全班學生當作業。這道題可以來自習題材料,也可以是學生自主命題。學生能設計出題目,就意味著該學生對某一知識點能夠熟練掌握,思路清晰。身邊同學設計的題目會更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對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會更高。在這種自主設計作業、探討作業、講解作業的模式下,學生會全神貫注地參與其中,從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八)延續化

作業設計的“延續化”是指教師對作業的批改與評價?!半p減”政策特別強調嚴禁教師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以及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足以可見教師批改、評價作業的重要性。在評價作業的過程中,也要體現學生的差異性,教師應結合每個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和個性特征,對學生進行個體性評價。整體上,教師應對學生的付出和努力進行肯定和鼓勵。針對個體的情況,教師應該主動幫助學生找出作業完成中存在的問題,給學生提出建議,并制定未來的學習目標。當學生從完成作業中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將會得到提高,就形成了從作業設計到作業反饋的良性循環。

三、結語

“以生為本”的作業設計模型以學生為中心,健全了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了作業總量,提高了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了作業完成指導,科學利用了課余時間。將此模型應用于作業設計實踐中,能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使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能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

參考文獻:

陳蔚林. 優化作業設計 ? 減輕學生負擔[N]. 海南日報,2021-10-12(A06).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大通路小學)

猜你喜歡
模型構建以生為本作業設計
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云計算的大學生移動學習模型構建
高中物理解題的模型構建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論強化基礎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職教語文教學新模式
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為本”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