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

2022-06-24 22:04尹蕾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關鍵詞:革命文化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尹蕾

摘 ? 要:傳承與理解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為了追求生命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要重視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涵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為依托,從立足文本、利用媒體、激發想象、開展活動四個方面探究小學語文“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革命文化” ? 教學策略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統一使用教育部統編版語文教材,這版教材突出強調革命傳統教育,僅小學階段就有40余篇革命文化題材課文。教師如何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為依托,開展追求生命質量的課堂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呢?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策略。

一、立足文本,以語言文字為抓手

革命文化題材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都是以“語文”的方式呈現“革命文化”,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文學作品。因此,教師要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立足文本,以語言文字為抓手,開展革命文化教育。

(一)在讀中感悟

在讀中理解和感悟,是小學階段有效學習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教學時,有時會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幫學生搭建起從語言文字到情感體驗的橋梁。因此,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去感受寫作背景、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

例如,在教學《軍神》時,筆者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說話時的神態和語氣:劉伯承語氣平靜,鎮定自若;沃克醫生由起初“冷冷地”到后來的肅然起敬。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讀出人物情感的變化,從中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革命理想,不怕吃苦、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抓關鍵詞句

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句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在文中起著體現文章核心要義的作用,抓住關鍵詞句,可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冀中的地道戰》時,筆者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堅持了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敝行木浣沂玖宋恼碌闹行乃枷?,由此句聯系上下文,學生能了解到冀中地道戰的出現、結構和作用,體會到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斗志和無窮智慧,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族精神。

(三)積累升華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具象性,學習強調眼到、口到、心到,是強化學生自我體驗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為人民服務》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圍繞中心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講述。先引用司馬遷的話做論據,再具體講怎樣的死是有價值的死,怎樣的死毫無意義。最后肯定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要重。圍繞觀點,層層遞進,揭示了革命者的生死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內化了文章的語言,又完成了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

二、利用媒體,以補充資料為橋梁

“縮短”革命文化因時代久遠與學生產生的距離,是教學此類題材課文的難點。教師要發揮革命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將集圖、文、音像于一體的多媒體引進課堂,有效地縮短革命文化與學生的時空距離,拓展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中出現了“租界”“中華不振”等詞語,教師可以補充相關的文字資料,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寬廣胸懷和宏大志向,從而樹立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在學習《延安,我把你追尋》時,教師可以補充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字資料,如“南泥灣開荒”“楊家嶺講話”等,幫助學生理解延安精神。此外,很多經典革命題材的課文都被拍成電影,教師可以利用課程資源,將優秀影片引進課堂。這樣既再現了文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又讓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三、激發想象,以思維碰撞為提升

統編版教材選編的革命文化題材課文既有悲愴雄壯的先烈故事,也有激情滿懷的時代贊歌,歷史與現實交織,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想象,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一)圖文結合

統編版教材大多數課文都是圖文結合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插圖中和插圖外的畫面,并通過語言表達重現畫面。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結尾“老班長犧牲”部分時,筆者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啟發他們想象老班長和小戰士們當時的語言、動作、心理等,并在文章已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敘述,讓當時的情景真切地呈現于眼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更加深刻,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就植根在了學生內心深處。

(二)創設情境

教學要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語言描繪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引發共鳴。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筆者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五壯士中的一員,描述在懸崖峭壁之上如何痛擊追擊上來的敵人。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更能體會到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和愛國主義的信念。

(三)填補“留白”

統編版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給人意猶未盡之感,這是作者刻意留下一些內容讓讀者揣摩,留下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 “留白”,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為文章補白。例如,《小英雄雨來》中有這樣一句話:“雨來還想說什么,可是門哐啷響了一下,就聽見爸爸走出去的腳步聲。不大一會兒,什么也聽不見了,只從街上傳來一兩聲狗叫?!庇陙磉€想說什么?作者沒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內容,把自己想象成雨來去補白。通過想象,學生能感受到雨來親眼看到爸爸作為民兵去對抗鬼子的“掃蕩”給雨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他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四、開展活動,以綜合實踐為支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挖掘身邊的革命文化資源,組織學生走出校門,把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社會生活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與感悟。

(一)表演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金色的魚鉤》等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感人。在學習課文后,筆者引導學生編排表演革命情景劇,再現當年悲壯的革命斗爭場景,展現先烈們不屈不撓、大義凜然的英雄壯舉。情景劇編排和表演的過程,不僅是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的過程,也是學生價值觀念、品格素養不斷豐富和健全的過程。

(二)訪問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好身邊典型,學好革命文化,樹立正確的榜樣觀。例如,學習了《七律·長征》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訪問身邊的革命紅軍后代,聽他們講述紅軍的長征故事,理解長征精神。在學習了《黃繼光》之后,訪問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朝鮮戰場上的英雄事跡,了解上甘嶺精神。通過訪問,學生能從革命英雄那里汲取精神力量,精神受到洗禮,思想獲得升華。

(三)參觀

學習了《黃繼光》《小英雄雨來》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參觀黃繼光紀念館、雨來紀念園等革命教育基地,了解英雄事跡。學習了《朱德的扁擔》《延安,我把你追尋》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參觀井岡山、延安革命舊址,了解艱苦的革命斗爭歷程。在參觀學習這一過程中,革命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

總之,革命文化是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題材的課文,將革命文化的教育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加強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水平.統編版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的編排及教學指引[J].小學教學設計,2019(19):8-10,50.

[2]王穎.創優紅色教材 ? 激活紅色基因[J].基礎教育參考,2020(9):75-76.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學)

猜你喜歡
革命文化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文化自信的學理與增強路徑
試論革命文化對文化自信的作用
紅色革命文化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動策略分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