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松庭竹笛作品創作分析

2022-06-24 15:15高純華
藝術評鑒 2022年10期

摘要:趙松庭是中國公認的笛子宗師,他在竹笛演奏、教學、創作、研制等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本文力求對趙松庭笛曲創作進行分析,歸納出趙松庭笛曲作品的特點,便于笛子研習者能夠更為直接地了解趙松庭笛曲作品的風格和演奏技法。

關鍵詞:趙松庭? 竹笛作品? 創作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10-0011-04

趙松庭①曾對弟子說過:“要想成為一名出眾的演奏家,就必須要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钡拇_如此,趙松庭的高足中,像詹永明②、蔣國基③、張維良④、王次恒⑤等名家都有自己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這也充分地印證了趙松庭這句話的真諦。其實,趙松庭就是學生的榜樣,他憑借自己深厚的音樂、文化積淀,加之自身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創作出一大批的優秀笛子作品,直到今天,像《早晨》《幽蘭逢春》《三五七》《鷓鴣飛》等名曲依然被視為笛曲中的經典之作。

縱觀趙松庭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具有戲曲民間音樂特色的作品,如《三五七》《二凡》《西皮花板》《流水板》等。第二,人文情節濃厚的作品,如《幽蘭逢春》《鷓鴣飛》等。第三,融各家之長、推陳出新的作品,其中包括南北技法交融的力作《早晨》,還包括用排笛演奏的《漁港春潮》《婺江風光》《采茶忙》等樂曲。這些作品同時也反映出趙松庭具有扎實的戲曲、民間音樂功底以及良好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可謂“文武兼備”。

一、具有戲曲民間音樂特色的作品

趙松庭從小就在戲班子里摸爬滾打,學過昆曲、京劇,戲曲的音調時??M繞在他的耳邊,尤其是浙江地方劇種——婺劇。趙松庭的大部分作品都來源于此,具有濃郁的浙江風韻。

婺劇,是浙江省特有的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浙江省金華地區,并輻射到江西東北部地區。它有六種聲腔⑥組合構成。這六種聲腔,在婺劇中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運用。趙松庭的代表作《三五七》《二凡》均由婺劇音樂改編而成。

回到笛曲《三五七》,它是根據“三五七”唱調⑦中橫風(笛子)的旋律改編而成的,以婺劇唱詞三、五、七的字句結構特點命名。趙松庭將婺劇音樂中的板腔變化、組合,并且融入笛子的音樂語言,通過加花變奏等手法,運氣氣息變化模仿婺劇唱腔,整首樂曲熱烈粗獷,旋律流暢華麗,既體現出趙松庭深厚的民間戲曲音樂功底,又體現出趙松庭在笛曲創作中基于傳統又創新于傳統的創作思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盡量保持和發揮浙東的鄉土氣息和我們的民族風格?!?/p>

笛曲《三五七》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引子、平板、快板和尾聲(樂譜參見曲廣義、樹蓬編訂《笛子教學曲精選》第8-11頁)。引子由導板組成,共20小節。演奏時節奏相對自由,特別要注意樂曲的強弱變化,從第10小節開始是用模仿簫聲的方法演奏,先從ppp弱奏開始,高潮時發展到fff的強度,之后慢慢又漸弱到ppp。整個引子利用氣息的控制和聲音的強弱變化,為整首樂曲鋪上了爽朗、明快的基調,帶有濃濃的浙東地區戲曲的音韻特色。平板由板鼓敲擊起板,用2小節顫音和長音的接合,由慢漸快地引入主題。主題部分的旋律流暢,高低音之間的轉換較頻繁,使樂曲更顯張力,平板結尾處突然急停轉換速度,將樂句拉散,以引子的散板材料作為連接部分,進入快板??彀宀糠掷昧藨蚯魳分械木o打慢唱的手法,旋律部分運用強烈的氣息變化,在規定的時值里,較為自由地進行,伴奏部分以鮮明的節奏律動和戲曲音樂中相對自由的有板無眼的伴奏效果,襯托出激越、熱烈的氣氛,形成戲劇場景,加劇音樂形象的鮮活程度和生命質感。之后運用了一部分引子中的音樂素材,形成一個小散板,起到起承轉合的效果,隨之引出尾聲部分。尾聲部分分別將引子、快板以及主旋律部分的音樂素材高度濃縮提煉,音調華麗流暢,一氣呵成,將全曲推向了高潮,結尾干脆果斷,與主體段前后呼應,使人在曲終作罷后仍意猶未盡。

《三五七》在演奏方面有著鮮明的特色。首先,氣息要非常的通順、靈動,在每個結點上需要強有力的爆發并加以頻率較高的氣震音支持,同時在細柔的地方又需要柔緩的氣流推動,氣息控制要做到收放自如,盡可能做大強弱的對比。第二,整曲很多地方需運用循環換氣法演奏,通過循環換氣法使樂曲一氣呵成。第三,演奏時手指要放松、靈活、快速,特別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時要干凈利落。第四,樂曲以筒音作“la”的指法演奏,加入了很多快速的疊音、氣震音、指震音,特別是類似全曲開頭第一個音三度疊音的演奏,可理解為從re、do兩音快速運指到la,中間加油快速的疊音,由于運指速度快,其效果顯得華麗流暢,聽上去有點像顫音的意味,其實這種技法更強調的是疊音的裝飾。這種裝飾奏法在趙松庭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之后隨著演奏者爭相運用,可以說這已成為趙松庭作品的獨特演奏技法。

以戲曲音樂為素材的作品還包括《二凡》《西皮花板》《流水板》等,在這些樂曲中均滲透出中國戲曲音樂的韻腔,表現了中國戲曲音樂的博大精深。在演奏上,利用嫻熟的運指和變化的氣震音以及大幅度的強弱控制,通過笛子語言呈現,給人以流暢、激越、豪邁、爽快之感。

二、人文情節濃厚的作品

趙松庭的學識淵博是笛界公認的,他精通古詩詞和文學,并大量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同時他在那個不尋常的年代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默默忍受著,從中悟到了人生哲理。這些文化底蘊和人生經歷都反應在他的作品中,《鷓鴣飛》《幽蘭逢春》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鷓鴣飛》

樂曲取材于湖南民間樂曲《鷓鴣飛》,運用了“放慢加花”的弦法,對原本簡單粗略的曲譜大做修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趙松庭的《鷓鴣飛》靈感來源于李白的詩作《越中覽古》⑧,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吳敗越勝,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詩中揭示了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感嘆過去的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原先用C調曲笛演奏,音色略顯明亮。在20世紀70年代末,趙松庭的弟子詹永明在制笛大師王益亮處得到了一支非常好的降B調低音笛,有一次在趙松庭家試吹,當時著名作曲家錢兆熹也在場,詹永明就用這把寶笛演奏了《鷓鴣飛》,以降B調低音笛筒音作2演奏,調性為降E調,一曲終了,趙松庭和錢兆熹當場拍板,今后就用這個調性來演奏,些許傷感和失意,夾雜著幽怨的情緒,與李白的詩意完美重合,錢兆熹還特意為趙版《鷓鴣飛》編配了民族管弦樂隊伴奏版本,為竹笛界留下了永恒的經典之作。此曲與文學相融,著重寫意,整首樂曲中盡顯詩意,仿佛將欣賞者引入當時的場景,具有身臨其境之感。

趙版《鷓鴣飛》分為引子、慢板、快板三個部分。

引子是由re、do、mi、sol這四個音發展而來的。被擴展成三小節12拍,并帶有延長記號,演奏時用顫音、三指同顫和緩慢氣震音的巧妙結合,再配合對比幅度較大的強弱控制,使人在感受詩意的同時,遐想到鷓鴣展翅高飛。

慢板部分,節奏平穩,曲調悠揚,音色追求樸實無華,節奏比較規整,有“宮女如花滿春殿”的氣勢恢弘,更多的是“至今惟有鷓鴣飛”的傷感和嘆息,演奏時盡可能貼近詩意。演奏此曲氣息和音色的變化非常微妙,它并不追求很結實的聲音,而是講究虛實結合。很多長音Re的地方用輕微的氣變音點綴,使音樂更加具有抑揚頓挫感。慢板中段運用了虛實顫音和三指同顫的技法,用寫實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了鷓鴣的形象。整個慢板是樂曲的中心,運用了寫意和寫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力求完美地體現李白的詩意。

趙版《鷓鴣飛》原曲是沒有快板的,快板是在1957年時另加的,快板是慢板的減縮變奏??彀迓饾u快,采用了當時的創新技法——循環換氣法演奏,加上快速運指,并連續反復三遍,且速度逐步加快,最快時要達到每分鐘160拍,整個快板一氣呵成,充滿了炫技成分??彀宀糠质窃娨獾难永m,給人以無盡的思索和回味。

《鷓鴣飛》作為傳統音樂的精品,經過了八十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已趨于完整。鷓鴣是藝術的化身,是作曲家、演奏家寄托情思、表達樂意的載體?!耳p鴣飛》是檢驗演奏者氣息、技巧、音色、強弱控制、樂曲處理的試金石。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演奏技法的更新,《鷓鴣飛》也在不斷地充實、完善中,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閃光點,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幽蘭逢春》

如果說《鷓鴣飛》是文化的滲透,那么《幽蘭逢春》則是趙松庭人生的寫照。在動亂年代,趙松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承受著痛苦的煎熬,在那段時間,他雖然不能吹笛子,但他并沒有放棄,潛心鉆研笛子演奏理論和創作,他就像一朵剛經受寒風冰雪考驗的花,待到春時,他依舊燦爛。趙松庭在《幽蘭逢春》曲意解釋中寫道:周總理說,昆曲是朵蘭花。今天,蘭花逢春,重放幽香,緬懷總理,仿昆曲情趣,作此曲。

此曲取材于昆曲。樂曲托物寄情,以蘭花逢春重放幽香的意境,結合作者自身的人生經歷,充分表露了作者內心的思緒。全曲最初只有引子和慢板,之后為了充實樂曲的結構,添加了快板、華彩和尾聲。

引子以散板形式呈現,幽靜而又激情??諘绲囊饩持许懫饠德晣@息,幽靜的氛圍里透出幾分急切盼望之情。引子結束部分運用了特殊指法的泛音演奏,為全按指孔,氣息角度向前輕奏;泛音do指法是在泛音si的基礎上開第五孔的半孔,引子最后一個音la用指震音演奏。整個引子清淡而不失雅致。

慢板風格典雅,如泣如訴,委婉中含期待,深情中露急切。演奏中講究抑揚頓挫,靈活運用顫音、打音、疊音、指震音、贈音、氣變音等技法以及大幅度的強弱起伏變化,使旋律更具有昆曲唱腔的韻味,聲情并茂。慢板后半部分情緒激動,由小調轉入同主音大調,隱喻明媚的春天即將到來。

《幽蘭逢春》最早只有之前的慢板,快板部分是后來由趙松庭親自添加的,表達了幽蘭逢春后的歡快喜悅之情??彀宓臉肪浣Y構規整,兩小節一句,速度為每分鐘152拍,這與慢板長線條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華彩樂段中,前半段速度再次向前推進,形成全曲的高潮;后半段在re-do-sol-la這幾個音上作節奏的變化處理,再次體現出戲曲音樂的特征。尾聲樂句把旋律再次作散板化處理,以do-si-la的下行音調結束全曲。

1989年春,經趙松庭同意,中央音樂學院著名作曲家李濱揚對后半部分又進行了改編(參見戴亞主編的中央音樂學院笛子考級曲目第62-64頁),分為快板和中板??彀逡笥脙煽跉馔瓿?,運指要極富彈性,顯示出精湛的技藝。中板具有昆曲情趣,演奏強弱起伏有變化,熱情、充滿自信,整段樂曲演奏富有情感地。這對樂曲內涵地深層次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幽蘭逢春》是趙松庭作品中的特例。它是文化、傳統音樂和人生感悟的結晶,悲而不傷、哀而不怨是樂曲的最高藝術境界。演奏中要求的含蓄而不自棄、豪邁而不自傲、激越而不浮躁是音樂追求的方向,更是為人處世、做人的準則。

三、融各家之長、推陳出新的作品

20世紀50年代,由于交流方式不夠便捷,笛子演奏存在地域特色,總體上分為南北兩派。北派大多以演奏梆笛為主,聲音高亢嘹亮,演奏技法多用“吐、剁、歷、滑”⑨;南派大多以演奏曲笛為主,音色渾厚圓潤,演奏技法多用“疊、打、贈、顫”⑩,在當時,由于時代背景造成人的思想較為單一保守,加上長時間缺乏同行之間的交流,各派自立門戶,閉門造車。直到1954年趙松庭竹笛作品《早晨》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的觀念。

北派笛樂大師劉管樂是這樣體會的:“總的來說,趙松庭是以南方優美的旋律和華麗的演奏技巧,同時巧妙地結合了北方的演奏技巧。比如曲子一開始,基本上屬于散板,與昆曲的散板類似,但是在聽完之后,讓人有又不全是昆曲散板的感覺,作者在這段描寫旭日東升、晨曦微露的自然美景。接著是一段模仿鳥鳴的曲調,活潑俏皮。在這一段里,作者還用了北方技巧中的滑音、雙吐等演奏技巧;在旋律上,有的樂句也采用了西方音樂的創作手法,這在當時的民族音樂創作中非常少見。另外,花舌、飛指等北方常用的演奏法也在樂曲中多處運用。特別突出的一點,就是他把嗩吶的循環換法也用到笛子上來。很多人看到他的演奏很驚奇,覺得這樣一個瘦人,怎么會有那么長的氣呢?一般人就更莫明其妙了,他這一技法運用的相當巧妙,在當時堪稱一絕?!眲⒐軜返脑u價充分說明了《早晨》的成功之處。

在此曲的創作上,趙松庭有兩個想法:第一,基于傳統、大膽創新。他考慮到描寫一個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早晨”場景,音樂語言既要簡明易懂,又要在體現出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使人有一種清新之感。第二,任何技巧要為音樂服務,只要有助于音樂的表現,應盡可能地沖破原有的界限,整合運用,靈活多變,并將演奏技術和音樂完美結合。演奏者應把這種創作意圖和思路體現出來。

全曲由三個部分和一個尾聲組成。恬靜的引子描繪了晨光曦微,繼而朝輝四射,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引子的主題取材于昆曲曲牌《點絳唇》,通過藝術化的加工,樂句形成了交替對答。整個引子在演奏時要注重“靜”,在相對安靜的狀態中作適度的強弱幅度的對比,并運用循環換氣的方法,使整個引子感覺更為遼闊、恬美。第二段是活躍的快板,是主題的變奏,節奏較為復雜,表現出鳥語花香、新鮮活潑的自然景象。在技巧上強調了“la”的剁音,似百鳥歡唱,遠近應和。之后在一連串吐音、滑音模仿鳥鳴后,節奏突慢,速度放慢一倍,出現了民歌對答體,力求反映情與景的交融。在演奏技巧上體現南北結合的風格,吐、滑、剁、花和疊、打、贈、顫相結合,在注意音調、音量、音質的基礎上,盡可能夸張性地作強弱變化,曲調時而低回內在,時而明朗甜美,時而激動熱情,如歌的旋律使音樂充滿了活力。第三段是一段舞蹈性的音樂,旋律帶有兒童色彩,用歷音和輕吐音富有彈性的演奏,描繪了孩子們在森林嬉戲,鳥兒為他們伴唱。在情緒高漲處,還用到了二人臺音樂中飛指(手指在音孔上快速左右抹動)的演奏手法,同時加上花舌、滑音和歷音等技巧,把氣氛推向高潮;之后進入極板,演奏速度達到每分鐘280拍,運用快速運指結合花舌的技法,一氣呵成,熱鬧流利,開始歡舞熱烈的氣氛推到頂點,繼而通過“la、sol”的顫音減慢,又漸趨安靜。接著是尾聲部分,運用輕柔的連吐和減弱的長音結束全曲,使樂曲回到恬靜柔美之中,令人產生無窮的回味。

這是一首將南、北派笛子演奏技巧融于一體的優秀笛子獨奏曲,從誕生至今50多年后再去欣賞、揣摩它,仍不愧為是笛曲中的精品之作。北派笛子大師劉管樂認為:“這是打破保守,互相交流,學習民間,借鑒西洋的結果,這樣產生的花朵一定更為鮮艷多彩?!?/p>

趙松庭的作品中除了在技法上南北結合外,還別具匠心地把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捆綁在一起,形成獨創的排笛? ,并為其創作了《漁港春潮》《婺江風光》《采茶忙》等描寫浙江風光的作品,同時征得劉管樂的同意,改編了其《和平鴿》,用排笛演奏。在一首樂曲中,這種創新豐富了笛子的音色和表現力;擴展了笛子的音域;轉調較為方便,不失為一種特色。

四、結語

趙松庭的笛曲創作成為浙派笛子藝術中的一個基石,它是浙派笛子藝術中立派的根基。作品成就流派,流派傳承作品。當今凡是有笛子的地方,都或多或少跟趙松庭有關聯,無論從笛子的師承還是教學體系,都離不開趙松庭的理念和模式,希望在年輕一代笛子同仁們的的努力下,將浙派笛子藝術發揚光大,讓經典永流傳。

參考文獻:

[1]喬建中.開一代師宗 領笛樂風騷——紀念趙松庭先生80誕辰[J].人民音樂,2003(11).

[2]高純華.趙松庭竹笛教學理論剖析[J].音樂時空,2015(15).

[3]趙曉笛.趙松庭笛曲的傳統文化元素運用[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9(01).

[4]曲廣義,樹蓬編訂.笛子教學曲精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