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訊 NEWS IN BRIEF

2022-06-24 09:35
建筑遺產 2022年1期

國際報道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建立世界遺產在線地圖平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于2021 年10月29 日宣布,將在比利時佛萊芒政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托基金(Flanders UNESCO Trust Fund)的資助下開發建立一套世界遺產在線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圖平臺。

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擁有的關于世界遺產相關地圖的質量參差不齊。其中部分地圖有著各種問題,包括沒有比例尺、圖例或方向,未鏈接到地理坐標系,或未翻譯成《世界遺產公約》中的一種工作語言。此外,申報世界遺產時,雖然世界遺產中心鼓勵成員國提交遺產地的地理參考地圖,但由于不是硬性規定,導致許多遺產地的地理參考信息缺失。由于世界遺產中心現有的地圖標準不一且缺失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中心對遺產地保護狀況的有效監測。在此背景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將為世界遺產開發在線地理信息系統(GIS)。GIS 是一種存儲、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空間信息的工具。該項目將首先以歐洲和北美作為試點地區,開發的在線地圖平臺將包括地理參考的世界遺產邊界及其緩沖區。該項目的成果將有助于實現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和愿景,特別是其中的具體目標“加強保護和維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力”。(來源:世界遺產中心)

2. IPCC、UNESCO 和ICOMOS 首次共同舉辦會議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古跡理事會(ICOMOS)共同主辦的線上國際會議于2021 年12 月6 日舉行。會議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專家學者以及從業人員,共同討論文化、遺產和氣候變化這三個議題的交匯點。該次會議也是這三個國際機構首次共同主辦會議,對于將文化與遺產納入氣候變化議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會議于12 月6 日開幕后,分別在8 日和10 日舉行了多場線上演講與研討,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們有一個交流的機會,讓人們能夠將文化和自然遺產與氣候聯系起來,并進一步探索關于文化遺產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所面臨的與日俱增的風險、變化和挑戰,共同探索文化遺產如何能夠為構建更有韌性的未來做出貢獻。會議的相關錄像視頻可以在官網查看:https://www.cultureclimatemeeting.org。(來源:國際古跡理事會)

3. 埃及盧克索獅身人面像大道修復后完整開放

2021 年11 月25 日晚,埃及南部盧克索市舉行盛大儀式,慶祝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大道經多年修復后完整向公眾開放。埃及總統塞西及多名國內外政要、官員出席了儀式。

據埃及官方金字塔在線網站報道,盧克索獅身人面像大道已有約2 400 年歷史,全長2 700 m,連接著久負盛名的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道路兩側現共排列有1 057 座獅身人面像及獅身公羊像。儀式上,整條道路和兩側的雕像被燈光點亮,多名表演者身穿古埃及服飾再現了曾在此舉行的重要祭神儀式,美麗的煙火劃破夜空,照亮了神廟以及這條古老大道。此前,該大道僅部分對公眾開放。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長哈立德 · 阿納尼當天在活動現場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整條大道的發掘、修復工程歷經數年,2011年曾因政局不穩被迫暫停,2017 年得以恢復。該大道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相關研究工作仍在繼續。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穆斯塔法 · 瓦齊里在現場向記者介紹說:“完整向公眾開放這條大道是我們多年以來的目標和夢想?!北R克索是一座“露天博物館”,該大道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向人們展示埃及獨特多樣的考古成就,同時促進旅游業發展。

盧克索是埃及重要的考古發掘地和旅游勝地之一,其神廟群宏偉壯觀,陵墓群數量眾多,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游客。為振興受新冠疫情沖擊的旅游業,埃及陸續舉辦大型文化活動。2021 年4 月3 日,埃及政府在開羅舉辦了盛大游行活動和交接儀式,將藏于埃及國家博物館的22 具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轉移至埃及文明博物館,以打造新的旅游熱點。(來源:新華網)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新書《印加路網的可持續保護》

2021 年11 月30 日,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UNESCO)發布新書《印加路網的可持續保護》(Qhapaq ?an Andean Road System: New Steps towards Its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現可在UNESCO 官網免費下載全文。在該出版物中,來自拉丁美洲地區的大量文化遺產專家,包括來自參與國的文化遺產部門、社區代表和專家,分享了他們的想法和過去四年在框架內開展的合作工作的成果。這些合作項目的重點是印加路網系統的保護和可持續管理。

印 加 路 網(Qhapaq ?an Andean Road System)是南美洲被殖民前覆蓋最廣、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穿越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及阿根廷這六個國家,綿延數千公里。該路網以兩條分叉眾多的南北走向的道路為基礎。其中,最有名的部分是馬丘比丘小徑,通往位于秘魯境內的著名的馬丘比丘遺跡。這個非凡的交通網絡由印加人建造了幾個世紀,部分基于前印加人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瓦里文明,部分的路網還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沿用,比如皇家大道。它穿過世界上最極端的地理地形之一,將海拔超過6 000 m 的安第斯山脈白雪皚皚的山峰與海岸連接起來,穿過炎熱的熱帶雨林、肥沃的山谷和極端干旱的沙漠。這龐大的交通路網中有273 個遺產點,分布在約6 000 km 的沿線范圍內,這些遺產點集中反映了路網穿越的國家當時的社會、政治和宗教的情況,展現了當時的建筑和工程技術,以及與其相關的貿易、住宿和倉儲基礎設施。印加路網于2014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來源:世界遺產中心)

5. 2021 年度亞太遺產保護獎公布

2021 年12 月1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公布了2021 年度亞太遺產保護獎。來自孟加拉國、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和泰國共6 個國家的9個項目獲得評審團遺產專家們的認可。評審團于11月在線上評估了來自亞太地區12 個國家的39 項參選項目。印度新德里尼桑木丁貧民社區的整體城市振興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項目獎,同時獲得可持續發展特別表彰。評審團贊揚尼桑木丁貧民社區項目“在將遺產置于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核心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并指出“通過創新的人民-公共-私人合作模式,該項目克服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挑戰,為健康、教育和福祉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對婦女和青年而言”。評審團進一步指出,“該項目對位于14 世紀受人尊敬的蘇菲派圣人Hazrat Nizamuddin Auliya 的陵墓周圍的20 多個歷史遺跡進行細致的修復。從保護古跡到振興當地手工藝,再到改善城市環境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該項目真正地振興了鮮活的歷史城市景觀?!?/p>

自2000 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計劃一直致力于表彰區域內對遺產結構和建筑成功實現修復、保護和改造的個人或組織的行動價值。通過鳴謝在修復和完成歷史遺產再適應方面的個人努力,該獎項鼓勵其他物產所有者在他們的社群內以個人或者公私合作的方式開展保護項目。202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引入了可持續發展特別表彰獎和一套全新的評審標準,用以在2030 議程框架內表彰文化遺產對可持續發展的突出貢獻和作用。(來源:UNESCO-曼谷官網,Traditionalnews 新聞網)

6. 巴塞羅那圣家堂圣母瑪利亞塔竣工

2021 年12 月8 日,在圣母無原罪瞻禮的宗教節日當晚,巴塞羅那紅衣主教在直播彌撒中為圣家族大教堂的“伯利恒之星”揭幕。這顆價值150 萬歐元、重達5.5 t 的“伯利恒之星”矗立在高138 m 的塔尖,不但改變了巴塞羅那的天際線,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而它的揭幕,也正式宣告巴塞羅那圣家堂的第二高塔圣母瑪利亞塔竣工,圣家堂朝著整體完工又邁進了一步。在高迪的設計圖紙中,圣家堂共有18 座塔樓,其中6 座主塔樓。目前完成封頂的圣母瑪利亞塔高138 m,與高172 m 的耶穌基督中心塔相鄰。這座塔是高迪設計的18 座塔中第二高的,是9 座已經建成的塔中最大的一座,也是1976 年以來封頂的第一座。早在11 月9 日,“伯利恒之星”開始安裝在圣母瑪利亞塔上時,圣家族大教堂的官方社交媒體就發布了這一消息,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圣家堂于1882 年開始建造,于1984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計劃于2026 年后完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筑物。(來源:CNN、第一財經)

7. 12 個遺產地入圍2022 年度歐洲七大瀕危遺產地項目

2021 年12 月14 日,“我 們 的 歐 洲”(Europa Nostra)和歐洲投資銀行研究所(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Institute)宣布了入圍2022 年度歐洲七大瀕危遺產地項目的12 個面臨嚴重威脅的遺產地。此次入圍的遺產地非常多樣:從德國西部的中世紀小鎮,到法國20 世紀的典型花園城市;從位于比利時與荷蘭邊境附近的歐洲最真實的圩田景觀,到位于羅馬尼亞西南部的歐洲大陸最古老的溫泉度假村之一的標志性建筑;從瑞典首都僅存的工業中心,到阿爾巴尼亞、荷蘭、西班牙和烏克蘭具有建筑、宗教、軍事和藝術意義的遺址,類型十分豐富。(來源:我們的歐洲)

8. 湯普森中心將以七千萬美元價格出售

在將芝加哥的湯普森中心掛牌出售7 個月后,2021 年12 月15 日,伊利諾伊州州長杰伊 · 羅伯特 ·普利茲克(Jay Robert Pritzker)宣布這座由德國建筑師赫爾穆特 · 揚(Helmut Jahn)設計的芝加哥地標即將易手。州長普利茲克透露,以開發商Prime Group董事長邁克爾 · 雷施克(Michael Reschke)為首的潛在買家群體并不會將這座建筑地標拆除;相反,他們將著眼于保護這座現代建筑,并采用一系列活化更新的手段讓這座建筑成為北環的新地標。

2019 年,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州長普利茲克簽署了一項法案,開始出售該中心。這項舉措可能會導致建筑拆除,因此受到了芝加哥建筑師、歷史學家、保護主義者和建筑愛好者們的強烈反對。簽署這項出售法案的州長的叔叔,正是在1979 年創立著名的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杰伊 · 普利茲克(Jay Pritzker,1922-1999)。正是因為這層關系,讓這項法案的簽署更具諷刺意味。

湯普森中心于1985 年落成,是一座玻璃鋼結構的建筑,除了商業用途之外,伊利諾伊州政府辦公室也位于其中。中心因為其未來主義的外形被稱為“星際飛船”。整個建筑呈現為中空結構,以突出政府的中心地位和透明性。象征主義手法也延伸到材料的選擇,玻璃幕墻采用了柔和的紅色、白色、藍色,排列成帶狀,視覺呈現更像橙紅、銀白、淡藍。并非所有人都同意這種配色,但它們為建筑提供了特殊的形象,同時喚起了人們對20 世紀80 年代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思考。(來源:the Architect’s Newspaper、ArchDaily)

9. 意大利禁止麥當勞在卡拉卡拉浴場開設門店

2021 年12 月28 日,意大利最高行政法院正式宣布,明確禁止麥當勞在羅馬最著名的古遺址之一卡拉卡拉浴場(Baths of Caracalla)附近開設面積達10 000 m2的新門店。

這項由最高行政法院基于“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做出的裁決維持了下級法院的判決,禁止麥當勞使用浴室附近的土地開設免下車餐廳和停車場。他還表示,政府當局有權阻止其他重要遺產地或其附近的未來發展項目。由于古老的溫泉浴場位于受區域和國家景觀規劃保護的卡法雷拉公園、亞壁古道和羅馬渡槽組成的區域,以及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羅馬歷史中心,因此任何在此區域內的開發項目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批。

卡拉卡拉浴場建于212 年至216 年間,在卡拉卡拉皇帝統治羅馬帝國期間向公眾開放。整個浴場占地面積為13 ha,主建筑以大理石、馬賽克和雕刻裝飾,長228 m,寬116 m,高38.5 m,能同時容納2 000 人洗浴。其遺址如今為一個旅游勝地,在旅游旺季每天有6 000 ~8 000 人參觀。(來源:Hurriyet Daily News)

10. 修復完成的倫敦大本鐘重新敲響

英國首都倫敦的大本鐘在接受維修“停工”4 年之后,于2021 年12 月29、30 日多次敲響以做測試準備,12 月31 日正午12 時起多次在整點敲響。2022 年1 月1 日零時,大本鐘準時敲響,迎接新年。

大本鐘2017 年8 月開始翻新,承包維修任務的團隊耗時約4 年,耗資7 970 萬英鎊,完成大本鐘表面和內部1 000 多個零件的清理作業。這是大本鐘建成后的最大單次維修項目。2021 年早些時候,維修工人把大本鐘的機械結構拆開后,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轟炸造成其多處損傷,因此工期延長、修復費用增加。不過,維修工程依然成功趕在年內完工。此次修復之后,大本鐘也重新恢復了原本的藍色鐘面。大本鐘重約13 t,1859 年建成于倫敦泰晤士河旁,是英國議會大廈鐘樓“伊麗莎白塔”內的一座鐘,也是倫敦標志之一。(來源:央視新聞、the Guardian)

11. 育碧官宣虛擬現實游戲《燃燒的巴黎圣母院》

2022 年1 月14 日,法國著名游戲公司育碧(Ubisoft)宣布,將與電影公司Pathe 合作,推出一部基于紀錄片《燃燒的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on Fire)為題材的同名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游戲。據介紹,游戲流程時長為1 h,是一款類似于密室逃脫類型的游戲。在游戲中,玩家將扮演消防員,在巴黎圣母院起火后沖進火場,在有限時間內尋找重要的文物并撲滅大火,最后拯救巴黎圣母院。這款游戲將于2022 年3 月與紀錄片一同上線。

作為法國著名游戲企業,在巴黎圣母院發生大火之后,育碧捐助了50 萬歐元,并將旗下的以18 世紀法國巴黎為舞臺的知名動作游戲《刺客信條:大革命》免費開放下載,讓玩家們能在游戲中重新看到巴黎圣母院。據悉,在開發《刺客信條:大革命》這款游戲的過程中,育碧咨詢了眾多歷史學者和建筑師,并對巴黎圣母院進行了精美細致的3D 建模。育碧也基于這一模型開發了一款VR 游覽游戲《巴黎圣母院:時光倒流》(Notre-Dame de Paris: Journey Back in Time),這一體驗項目于2019 年世界遺產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巴黎的總部首次亮相,并于2020 年9 月在各大游戲平臺開放免費下載。(來源:Variety)

中國動態

1. 湖北“十四五”期間將開放超過20 個遺址公園

2021 年11 月3 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印發《湖北省“十四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笆奈濉逼陂g,湖北計劃運行開放20 個以上國家級和省級文化遺址公園,全省各級各類博物館有望達到260 個,縣級博物館覆蓋率實現100%。湖北將推動實施“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程”“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武當山古建筑群整體保護維修工程”等七大工程,加大文物保護力度。(來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

2. 中國新添3 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1 年11 月26 日,江蘇里運河- 高郵灌區、江西潦河灌區、西藏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入選2021 年度(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6 處。

里運河肇始于春秋時期的邗溝。位于江蘇省高郵市境內的里運河-高郵灌區,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連通高郵湖和高郵灌區,實現了水在高郵湖—里運河—高郵灌區之間的調配,兼顧灌溉和漕運兩大功能,是中國古代巧妙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調控河流湖泊的水系連通工程的典范。潦河灌區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唐朝太和年間人們在北潦河南支下游修筑蒲陂,開渠導水,灌溉農田千余畝,明清時期相繼在中游、上游興建烏石潭陂和香陂,成為江南丘陵地區典型的古代引水灌溉的系統工程。新中國成立后,潦河灌區又相繼興建4 座灌溉工程并延續至今,灌溉農田33.6 萬畝。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于西藏日喀則市,平均海拔在4 000 m 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從宋元時期開始,當地人民在沖曲河沿線逐步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統,明清時期灌溉系統的利用和管理體系趨于完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使用的蓄水池仍然有400 多座。這套完善的蓄水灌溉系統,助力日喀則發展成為“世界青稞之鄉”。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自2014 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今年與中國3 處遺產同時列入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來自印度、伊拉克、日本、摩洛哥、韓國、斯里蘭卡的16 個項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121 處,分布于18 個國家。(來源:新華社)

3.“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 學術研討會舉行

2021年11 月27 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NCHA)、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WHC)支持,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主辦,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絲綢之路沿線歷史城鎮保護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意大利、法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坦桑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權威專家和學者圍繞“絲綢之路沿線歷史城鎮的保護與管理”主題展開深層次探討交流。(來源: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微信公眾號)

4. 琉璃河遺址出土銘文證實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2021 年10 月至12 月,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師范大學等7 家機構對琉璃河遺址開展了主動性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地點分為城址區及墓葬區,發掘總面積為400 m2。

城址區發掘地點位于劉李店村東的林地內、琉璃河古城的西北角,處于統一編號的G9 區。共發掘西周時期房址3 座,其中F1、F2 保存相對完整,F3 破壞嚴重。房址面積在10 ~20 m2之間,為地面上的小型夯土建筑,發現了門道、墻基、灶址、柱洞等房址結構。根據同時期廢棄堆積的陶片可知3座房址的廢棄時間約為西周晚期。房址的發現說明琉璃河遺址在西周晚期仍有人類活動。它們與西周早期大型房址共同組成西周各類型房址的豐富材料,對了解城內聚落的形態與變遷、城市布局和建筑建造技術提供了新的資料。

墓葬出土的青銅提梁卣銘文與20 世紀80 年代出土的克盉克罍的銘文互為補充,是研究燕國早期歷史的寶貴史料。它證實周初召公親自來過琉璃河遺址,并在此筑都,填補了傳世文獻中關于西周封國都城建造的空白,以文字資料為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提供了最早的實物證據,證明了燕國與中原的密切聯系,彰顯了燕國在西周早期的重要地位。(來源:國家文物局)

5.《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印發

2021 年12 月14 日消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正式印發?!兑巹潯钒倓t、資源構成與價值闡釋、規劃原則與管控要求、規劃布局與實施目標等共計8 章41 節內容,突出價值延續、創新驅動、整體發展、統籌協調等四方面原則,提出了“中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先行區”和“服務首都及國家對外開放的文化金名片”兩個形象定位,凸顯北京長城在中國長城中的代表意義,向國際展現大國形象、首都風采。

為推動《規劃》落實落地,同時配套公布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實施方案》,圍繞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五大工程,提出國家級標志性項目、市級標志性項目及其他項目共三級24 項工作任務。重點實施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箭扣長城修繕項目、北京長城文化系列節慶活動等3 項國家級標志性項目,以及“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八達嶺長城世界遺產核心展示區、慕田峪—箭扣長城文旅融合區等7 項市級標志性項目,其他項目14 項。完成標志性項目是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基本建成的重要標志。(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6. 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將聯合申遺

2021 年12 月18 日,四川德陽廣漢三星堆遺址管理委員會與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簽署《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聯合申遺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研究、陳列展覽、宣傳推廣等方面展開合作。下一步三星堆遺址管委會將重點開展“十項工作”:依法劃定遺產區和緩沖區、調整完善申遺組織機構、廣泛開展咨詢論證、全面建設遺址監測體系、持續深化考古研究、全力做好申遺文本編制、穩步實施遺址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加快推進博物館新館建設、深入開展宣傳動員、健全完善聯合申遺協調機制。

據悉,三星堆遺址2001 年就啟動了申遺工作。2006 年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共同作為“古蜀文明遺址”項目入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2 年再次入列更新后的《預備名單》。2013 年成都與德陽兩市簽署《成都德陽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以三星堆和金沙為核心共同構筑世界級古蜀文化旅游目的地是重要合作項目之一。2019 年以來,《“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實施方案》《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均把推進三星堆遺址申遺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來源:光明網)

7. “數字中軸”項目啟動,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

2021 年12 月29 日在北京正陽門箭樓,北京市文物局和騰訊聯合發起“數字中軸,點亮文明——北京中軸線申遺‘數字中軸’啟動儀式”。上線“云上中軸”小程序,發布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首個數字形象“北京雨燕”,發行首批北京中軸線紀念版數字藏品?!皵底种休S”項目將重點圍繞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游戲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知識圖譜等新技術和文化內容創意形式,深挖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這將有助于提升北京中軸線的國際影響力,助推北京中軸線申遺。

騰訊將整合多項業務和技術,將以“公益捐贈+技術投入”全程參與、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探索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模式。整個北京中軸線數字展陳體系將由線上數字博物館和線下數字沉浸展兩大模塊組成。線上數字博物館又包括了“云上中軸”小程序、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以及中軸線APP 三大部分。線下數字沉浸展將綜合運用游戲引擎技術、AI、VR、裸眼3D 等數字技術,打造融合北京古都歷史與現代城市景觀的互動展項,未來將會在14 處遺產點以及海內外進行巡回展示,成為展示和講述中軸線故事的重要平臺,向全世界系統介紹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禮制文化、營城理念、建筑設計、營造水平。(來源:光明網)

8. 太子城遺址陳列館開展

2021 年12 月31 日,“冰雪 · 雙城 · 盛會——從1202 到2022”主題展覽在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遺址陳列館開幕。此次展覽包括約土為城、盛治文華、競逐隨風3 個單元,匯集了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省區,以及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文博單位館藏精品138 件(套),涵蓋陶瓷、玉器、銅器、金銀器、雕塑、建筑構件等,以時空對話的形式,系統展示太子城建造、宋金時期社會生活、各民族融合發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講述“雙城”故事,傳播中華文明,助力北京冬奧。

金王朝遷都至燕京(今北京)后,在崇禮太子城營建“泰和宮”,作為皇家游牧狩獵時的行宮。太子城南拱京師、北控朔漠,與燕京山水相連、人文相通、血脈相融,在歷史上共同書寫了“雙城”故事。為配合北京冬奧會舉辦,2017 年以來,河北省組織省市區聯合考古隊,對太子城遺址開展考古發掘,發現了城墻、護城河、宮殿建筑基址等重要遺跡。2019 年,太子城遺址入選“2018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子城遺址撥開歷史迷霧,重回世人面前,崇禮也成為北京冬奧會聯合舉辦地。(來源:國家文物局)

9.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

新華社2022 年1 月3 日消息,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部署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地區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范圍綜合考慮長江干流區域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青海13 個省區市。下一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中央有關部門牽頭建立工作機制,制定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保護規劃,指導相關省份編制分省份規劃,精心組織,協同推進,有序實施,著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銜接、開放共享的建設格局,確保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質量推進。(來源:新華社)

10. 樂山大佛文物保護專家座談會召開

2022 年1 月8 日,四川省文物局在樂山市召開樂山大佛文物保護專家座談會。會議回顧總結樂山大佛保護經驗做法,研究討論下一步四川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思路舉措。與會專家圍繞樂山大佛考古研究、病害治理、安全防范、保護性設施建設、展示利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發言。專家們表示,近年來在樂山大佛文物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但水害、風化、生物侵蝕等病害仍然嚴重,保護工作要久久為功,持續開展。專家們建議,要加強文物病害研究,聚焦樂山大佛保護典型問題和關鍵技術,開展多學科、跨專業聯合攻關;要加強考古工作,系統梳理歷年考古研究成果,開展樂山大佛歷史環境和保護性設施建設研究;要統籌規劃布局,堅持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并重、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結合,著力提升樂山大佛保護水平;要加強人才隊伍培養,通過系統培訓、項目培養等方式,打造一支高層次專業化人才隊伍。(來源:四川省文物局)

11. 天津軍糧城遺址發現唐代制鹽遺存

《光明日報》2022 年1 月11 日消息,從2021年4 月開始,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考古工作人員對天津市東麗區軍糧城示范鎮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完成發掘面積8 000 m2,發現一處唐代大型夯土臺基和唐代制鹽作坊區,清理出灰坑、灰溝、灶、井、窯、車轍等200 余處遺跡,出土了一大批時代特征明顯的唐代器物標本,此外還出土少量銅錢(開元通寶為主)、銅甲片、動物骨骼等標本。發現元明清時期灰坑、灰溝、灶、房基址20 余處,出土大量陶罐、青花瓷碗、青釉碗、白釉碗、陶燈等生活用品和磚、瓦等建筑構件。

這一發現為探討天津地區唐代??谔峁┝丝赡?。軍糧城大型唐代夯土臺基規劃選址的中心地位和建筑體量,充分體現出是在唐代極強的政治軍事組織管理下,因特殊需求所進行的一次系統、超大規模的人工營建活動。根據考古發現,軍糧城遺址所在區域是目前探討文獻記載的唐代“三會??凇钡淖罴堰x項,對天津古代港口變遷以及天津古代人地關系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來源:《光明日報》)

12. 江西省撫州市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22 年1 月19 日消息,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同意將江西省撫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撫州市歷史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文化遺存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批復》要求,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關系,制定“先考古、后出讓”配套政策,重視保護城市格局和風貌管控,加強整體性保護、系統性保護;保護修復歷史文化街區,補足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加強文物和歷史建筑修繕保護,推動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利用,充分發揮歷史建筑的使用價值。不得改變與名城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不得進行任何與名城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對不履職盡責、保護不力,造成名城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行為,依法依規加大監督問責力度。(來源:央視新聞)

13. 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陳志華教授

中國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陳志華先生因病醫治無 效, 于2022 年1月20 日晚19 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3 歲。

陳志華教授1929年9 月2 日生于浙江鄞縣,1947 年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1949 年轉入建筑系,1953 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是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筑歷史教研組最早的教師之一,是新中國進行系統的外國建筑史研究和教學的先驅。陳志華先生開展的融合建筑學和社會學方法的鄉土建筑研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鄉土建筑學科的發展。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陳志華先生把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介紹到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并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教學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文物保護理論的建設,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陳志華先生思想敏銳,他對于中國當代建筑創作的批評為中國建筑評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志華教授著作豐富,學術成果卓著,學術覆蓋面涵蓋了外國建筑史、中外古典園林研究、中國鄉土建筑研究、建筑理論與建筑評論、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研究等多個領域。陳志華教授的學術成果具有邏輯嚴密、文采飛揚、批判犀利和憂國憂民的特點。他將建筑史研究與馬克思主義社會史觀相結合的史學思考,在1962 年出版的教科書《外國建筑史》得到充分的表達,該書也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的外國建筑史通史著作。陳志華先生于1989 年成立和領導的鄉土建筑研究團隊,以全新的整體研究范式完成了《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筑》《諸葛村鄉土建筑》《中國鄉土建筑初探》等一系列專著,并提出了整體保護鄉土聚落的理念。在園林研究領域,陳志華教授通過文獻考證完成的《中國造園藝術在歐洲的影響》等論文是國內西方園林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同時他也是將歷史園林研究范疇擴展至鄉土景觀的創始者。陳志華教授以批判性的學術精神為中國的建筑評論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提倡創新,主張社會關懷和人性化,寫作時間長達32 年的《北窗雜記》是刊載于中國建筑媒體上內容最為豐富的專欄之一。商務印書館已將陳志華教授的主要學術著作、譯著及發表在不同刊物上的論文、評論,以《陳志華文集》的名稱結集出版。

陳志華教授為人正直、品格剛正、治學嚴謹、學識淵博、著作等身。以君子之風言傳身教,為廣大建筑學子所愛戴和敬仰,師恩廣頌,桃李芬芳,于2006 年獲第二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特別獎。(來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