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個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討

2022-06-25 22:38譚珊珊陳為旭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4期
關鍵詞:四個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譚珊珊 陳為旭

摘要:在新的歷史發展方位,堅定“四個自信”,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新時代高校學生的使命擔當?!八膫€自信”不僅與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目標具有一致性,更是其重要內容之一。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學生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課創新的需要。因此,為提高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要發揮思政課堂的核心作用,營造“四個自信”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四個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55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中要求,要堅持用思想鑄魂育人,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四個認同”,堅定“四個自信”。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辈⑽幕孕排c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首次提出了“四個自信”的論斷。大學生要實現新時期的使命擔當,就更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來支撐行動,只有在正確思想的指引下,其自發的行動才能保持正確方向,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對學生進行相關培育工作尤其關鍵。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作為教育對象,是否具有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的認知至關重要,這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前景,將堅定“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不僅是培養人才的必然要求,更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1“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

“四個自信”的內在要求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具有一致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睂τ谝粋€民族來說,只有對自己選擇的道路,凝練的理論,獨特的制度,豐富的文化充滿堅定自信,才能夠敢于面對困境與挑戰,自立自強,激發國家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推動社會發展,帶領全民族凝聚力量,實現整個民族為之奮斗的夢想,創造人民幸福國家強盛的盛世?!八膫€自信”不是憑空提出來的空想理論,而是在對我國具體國情的正確認識下總結提煉出來的實踐成果。在制度、道路、理論、文化方面增強了人民的自信與自尊?!八膫€自信”教育的內在要求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堅定“四個自信”才能深刻領會自己的使命,才會對建設祖國,置身奮斗充滿憧憬,大學生才能自覺學習用理論對自己進行武裝,在未來成為社會的主流砥柱,承擔起民族的希望,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培養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滿足了堅定“四個自信”的內在要求,還客觀上實現了思政教育的目標?!八膫€自信”的教育內容被包含在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中,其四個方面的自信建設在大多數高校中都開設了相應的思政課程。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也在不斷地豐富,并在其發展過程中吸收新事物以充實自身,“四個自信”是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果凝練而成,也承載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框架內容。

2“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需要

高校以其自由的學術氛圍和開放的輿論環境成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育,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西方思潮隨著改革開放的縱向發展傳入我國,其中夾雜著良莠不齊的各類價值觀念和理論,思想尚未成熟,價值觀仍顯稚嫩的大學生在復雜的環境中難以立足,難以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來進行甄別。對于“四個自信”,或許部分學生將它同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理論聯系在一起,認為只是空蕩的口號,更有甚者或許都不知其基本內涵,更不用說是堅定“四個自信”??傮w來看,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對于“四個自信”表現出自信不足、理解不夠的情況。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掌握高校這一輿論陣地至關重要,大學生信仰缺失容易導致其更多地被西方所謂“普世價值”所迷惑,進而產生“精美”“精日“等,這些嚴重沖擊著我國自身的意識形態建設。四個自信”源自于中國共產黨對于各個歷史時期國家社會發展經驗和實踐的萃取,它是屹立在時代中的新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積極爭取輿論導向,錘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意識。在詭譎多變的東西方意識形態之爭中,堅定的信仰和理想抱負是我們制勝的法寶。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結合具體實際加以深度發展,就需要鞏固高校大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只有人人都擁有信仰,才會有新的理論發展,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必然行動。

2.2思政課創新改革的要求

“四個自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創新,通過將中西方體制、文化進行全方位對比,揭示了長久以來中西方關于意識形態的斗爭,更凸顯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體現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興旺的內在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理論自信”指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充滿自信,高校開設毛中特、馬原理等基本課程,通過教學活動將我國社會從近代到建國再到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歷程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懂得我國之所以能取得偉大成就,是根源于有正確的理論作為方向指導。并且這些理論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是經得起考驗的,是正確且值得相信的?!暗缆纷孕拧敝覆蛔吒钠煲讕玫男奥?,要旗幟鮮明地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對大學生進行黨史教育,讓學生領悟革命先輩帶領英雄的中華兒女走過的偉大歷程,并從中明晰自己的使命,奏響時代主旋律,斗志昂揚地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爸贫茸孕拧眲t具體闡明了對于我國特色的制度體系,我們應懷揣自信,相信其具有的強大優越性。當全球都面臨病毒疫情的威脅時,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暴露其剝削本質,甚至提出了“群體免疫”這種荒謬言論??v觀我國的抗疫時間史,每一步都深刻踐行以民為本,正是在這種強大制度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打贏了這一仗,成為疫情肆虐的土地上的一方凈土,這足以讓學生對制度具有優越性產生自信心?!拔幕孕拧敝荚谂行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對其生機和活力持自信態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創新改革是以提升高校學生的民族自尊為重要內容。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其對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是當代高校思政課堂的重要任務,也是思政課程創新建設的必然要求。思政課蘊含的價值導向功能內在地要求要提升融入實效,培養符合主流價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3.1高校落實堅定“四個自信”教育存在短板

近年來高校的育人效果有了顯著提升,但在落實堅定“四個自信”教育上還有短板。

3.1.1思政課教學主陣地作用未充分發揮

在一般的教學活動中,教育者作為主導者,會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把控,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引領學生進行系統學習。而在當代高?!八膫€自信”教育的過程中,部分教育者的自身素養限制了其發揮教學引導作用,某些教育者對于“四個自信”的相關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對其深刻內涵和邏輯脈絡的認識僅停留在表層。在高校思政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教育者對著課本照本宣科的情況,甚至直接用簡單的名詞解釋來闡述“四個自信”的內在邏輯,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反饋也以負面為主,并不能真正掌握“四個自信”相關的理論知識。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被削弱的同時,也會讓部分學生產生誤解、走入誤區。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產生思政理論課缺少反饋和支撐,理論教學缺乏說服力的現象。高校思政課堂是對大學生展開教育的重要平臺,思政課傳授知識的同時讓知識滲入學生思想層面,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以上情況的存在導致了學生對于教育者的質疑,更有可能上升到對“四個自信”理論的質疑,從而導致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降低,教師的權威性下降等負面影響。

3.1.2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欠缺

在數據網絡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網絡取代了紙質信息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豐富訊息的方式,其特有的性質開闊了高校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網絡空間在帶來豐富的資訊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顛倒黑白的價值取向與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負面滲透。各大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陣地,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要場所。各種勢力通過網絡傳播信息并把各種不利于我們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論通過電子書籍、影視作品、網絡社交平臺等對高校大學生進行輸入。針對各類西方“普世價值”在校園彌漫的情況,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略顯薄弱,缺乏完備的精神文明建設體系,校園文化應對負面輿論和思潮的能力不足,在高校校園內營造愛國氛圍,宣傳文化自信的行動稍顯滯后。

3.2大學生自身素質亟待加強

大學生認知能力局限、理想信念容易動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作為推動社會經濟文化不斷向前邁進的主力軍,大學生承擔著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但大學生又有著容易被煽動、缺乏堅定信念等特點,整個世界的逐漸交融不僅為我國帶來了與西方各國的貿易往來,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政治上的無形滲透,雜糅在一起形成了復雜多樣的社會思潮,并在開放的網絡空間中形成多元化的價值觀。由于與西方截然不同的體制與意識形態,我國的輿論陣地戰應引起重視。在多種思潮交錯的環境中,被紛繁復雜的信息包圍的當代大學生如若缺乏對自我的正確把握,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缺乏對自己歷史擔當的正確認知,思想就會誤入歧途,就會陷入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陷阱中,進而在負面信息的滲透下對我國的發展道路優秀文化產生偏差認識。要提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身為青年一代,高校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差強人意,亟待通過各種舉措進行加強。

4“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4.1突出思政課堂的核心陣地作用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學校的政治方向一定是要擺在第一位的。高校課堂不僅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場所,更是師生互動,教育主客體之間交流的文化傳輸地,因此更應著重突出其主渠道作用,針對“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最首要的途徑就是著重課堂建設,規范授課內容,保證授課質量。教育者應積極利用思政課這一關鍵平臺,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視頻、圖片、案例分析、紅色電影賞析等方式,豐富課堂內容,達到潛移默化育人的效果。這其中包含了“四個自信”的核心內容,有利于將晦澀的理論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讓大多數人接受吸收。高校思政課不僅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四個自信”、堅定信仰、知行合一方面具有深刻價值。還推動了課程創新,推動大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并在課后實踐中轉化為具體的行為,堅定“四個自信”。此外,教育者在做好知識灌輸,即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理想抱負,并培養其擔當意識,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勇于擔當,為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思政課堂是推動“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提升高校學生思辨能力,將“四個自信”深化為其內在價值體系的關鍵方式。

4.2發揮網絡平臺優勢,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已經取代傳統的獲取信息方式,如電視、報刊等,成為主流訊息平臺。要推動“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育者應立足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網絡教育作為課堂思政教育的有效補充,通過開設思政教育的紅色網站,以聲畫結合的視頻、圖畫等方式,不斷創新“四個自信”教育的方式,通過網絡平臺將各種資源整合,以達到循序漸進、互相強化的教育效果。在信息發達的新時代,高校利用微博、微信、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將四個自信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發揮環境育人作用,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高校應該以“校園文化”為切入點,加強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將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如舉辦學術講座、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朗誦比賽、講故事等活動,將“四個自信”這一主題與其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接受教育。尤其是要加強經典書籍的閱讀,通過閱讀馬克思及其思想繼承者的著作,可以從中挖掘到“理論、道路、制度、自信”之間的內在邏輯,在實踐中體會“四個自信”的正確性,在學習革命先輩的紅色故事中品味百年滄桑、大國復興的不易。立足當下,從身邊的經歷中感悟堅定信仰,貫徹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重要性。在高校這一傳播精神文化的重要場所,要著眼于建設校園文化體系,在開展各類精神文明活動時,更加注重隱性教育,規范校園文化制度,使學生在濃厚氛圍中自覺內化認知,外化行動。

4.3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回顧歷史,革命先輩奮勇向前,靠的就是自己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在國際局勢緊張,中國實現強國夢的關鍵時期,青年學生更是要從先輩身上傳承紅色基因,努力加強自身的理想信念建設。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政工作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思政素養、鍛造其意志,達到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八膫€自信”作為現代化建設成果的理論總結,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優秀模板。前有先輩用熱血揮灑青春,今有“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邊防戰士,支撐他們的就是對理想信念堅不可摧的信仰。要使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達到預期,就需要高校積極響應,堅定“四個自信”教育,提高思政課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理論,在生活中用方法,將理想信念貫徹到方方面面。此外,還需要大學生自覺夯實理論基礎,只有對理論有充分的理解,才會深刻領會其本質,才會從內心接受并受其引領。一個人對理論的堅定和信仰,從來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體鮮活的。當前,深入推進青年學生四個自信教育,必須立足當下,把握時代主題,引導學生認清世情、國情,弄明白四個自信的具體內涵及其聯系,進而從現實出發、從自我做起,鍛造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3]中辦國辦印發《意見》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N].人民日報,2015-01-20(01).

[4]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EB/OL].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作者簡介:譚珊珊(1996-),女,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陳為旭,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四個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黨的歷史為“四個自信”提供史鑒支撐
黨的歷史為“四個自信”提供史鑒支撐
厚植“四個自信” 不斷夯實意識形態陣地
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