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地方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立法研究

2022-06-25 22:26張萬春
商展經濟·下半月 2022年6期
關鍵詞:會展業會展高質量

摘 要:我國會展業在增長速度和體量上已躋身世界一流水平。經濟高質量發展命題是會展業發展極為重要的挑戰和契機。如何探索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并用立法進行保障?本文針對地方會展業立法中的立法必要性和契機、促進型立法還是管理型立法選擇、立法內容與法律制度、會展法治保障的立法層級與法律責任等問題,提出了相應法治路徑:會展業作為新興經濟應受到優先立法重視;應選擇促進型立法而不是管理型立法;立法內容與法律制度方面應確立生態化、市場化、專業化及會展多重價值原則和制度、鼓勵大數據融合技術和創新理念的展會模式創新等重要制度,提高立法層級使立法覆蓋更廣闊的地域范圍,更有利于會展區域聯動機制的保障,且可以從法律責任層面確立更完善的責任制度。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會展立法;地方立法;地方會展;高質量立法

本文索引:張萬春.<標題>[J].商展經濟,2022(12):-004.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標識碼:A

1 我國會展法治路徑建設背景:高質量發展命題的提出與會展業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含義,如何確定“高質量發展”的標準,無論是在經濟學還是法學研究中,都是一個看似容易卻極為復雜的系統問題。而在國家和城市建設中,這個問題同樣需要實踐和學理方面更加深入的探索。

我國會展業發展早些階段乃至當今仍呈現出極為明顯的粗放型高速增長的特點。單體場館和場館建設面積、展覽面積和數量等指標,這些在我國早期會展業重視的指標正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這正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遠離的方向。會展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數字效應、發展習慣和惰性、思維定勢,以及在疫情背景下求生求存的迫切需求,都會對會展業高質量發展起到或多或少的阻礙。

1.1 高質量發展內涵、測度和路徑研究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金碚(2018)認為,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真實需要的經濟發展方式、結構和動力狀態[1]。史丹等(2018)認為,要在宏觀、產業、企業等三個具有從屬和包容關系的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趙劍波、史丹和鄧洲(2019)探討了高質量發展的概念框架,認為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宏觀經濟、產業、企業三個層面,受經濟發展階段、社會文化環境、政策法律環境的約束[2]。

發展測度與指標體系研究是高質量發展研究的重點內容。托馬斯等 (2001)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涉及機會分布、環境可持續發展、風險管理、治理結構與反腐敗等諸多因素。應在發展速度的基礎上涵蓋機會分配、環境可持續性及全球性風險管理等因素[3]。Barro (2002) 突破GDP增長率、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從預期壽命、生育率、環境條件、收入不平等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探討經濟質量發展維度,并突出政治層面選舉權利、法治維護、官員腐敗程度方面的民主,尤其突出宗教信仰作為國家文化關鍵因素探討經濟發展質量維度[4]。Mlachila 等(2014)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中國家增長質量指數,包括增長的內在性質和社會層面。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政治穩定、公共扶貧支出、宏觀經濟穩定、金融發展、制度質量及外商直接投資等外部因素[5]。詹新宇等(2016)基于“五大發展理念”構建經濟增長指標體系[6]。魏敏、李書昊(2018)利用熵權TOPSIS法實證分析了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體系[7]。師博、任保平(2018)利用新方法測算了基于經濟增長基本面和社會成果兩個維度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將基本面分解為增長強度、穩定性、合理化和外向性四個方面,并將社會成果分解為人力資本和生態資本[8]。魯邦克、邢茂源和楊青龍(2019)從經濟增長、創新發展、生態文明和民生發展四個維度構建了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9]。馬茹等 (2019) 構建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指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質量供給、高質量需求、發展效率、經濟運行和對外開放五大維度[10]。方大春和馬為彪(2019)運用地理信息系統與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結合法構建了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11]。唐娟和秦放鳴(2022)實證分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驅動因素后指出產業結構、創新驅動、對外開放對提高經濟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經濟發展、綠色環保、公平共享則抑制了經濟效率的提高,只有經濟發展與綠色環保協調兼顧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2]。

關于高質量發展路徑與關鍵問題。鈔小靜和薛志欣(2018)認為,應在發展動力、發展結構和發展效率三個層面對經濟發展進行質量提升,應通過三維創新驅動、結構再平衡支撐及發展效率提升三個維度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13]。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2019)認為,應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基本遵循,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基本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為導向,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14]。梁翠和王智新(2019)以創新驅動戰略為視角提出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法律政策[15]。徐開娟等(2019)以體育產業為例,指出高質量發展必須以運動項目產業為核心,以重點區域體育產業為支撐,以體育產業新空間為突破,以體育產業內容創新和運營升級為根本[16]。

1.2 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及其使命支撐

2018年是我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初始之年。關于展會高質量發展重要性,陳澤炎(2021)認為,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會展業“十四五”的主基調和主旋律。儲祥銀(2021)認為,“十四五”中國會展業發展應堅持穩中求進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王東堂(2021)認為,展覽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先導性產業和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閆立剛(2021)、陳春江(2021)肯定了服貿會對新發展格局和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關于會展高質量發展的策略,陳澤炎(2018)、馬麗(2020)、陳國慶和陳珂(2021)、岳林琳(2021)、金盛翔(2020)、張釦(2020)等提出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化、數字化、產業化、產業融合和人才高質量發展舉措。9A5F01F9-C074-4B4B-92E7-62C8B4BAA2A8

新發展格局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文章目前還較少。法學學者對新發展格局與法治的研究多在宏觀和地域層面,具體制度層面尚需展開。會展學學者對新發展格局與會展高質量發展研究也較為缺乏。未列示的經濟學者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測度及發展路徑論述可供借鑒。綜上,可側重如下研究:(1)加強會展與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與賦能研究;(2)新發展格局下會展多重價值闡釋,尤其是會展社會、文化和生態價值;(3)建構新發展格局下會展高質量發展的法律制度及中國特色會展法治路徑和體系。

2 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立法問題

會展經濟不可逆轉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中國地方會展立法已經從管理時代進入促進時代。地方會展促進立法不僅是政府“放改服”發展的重要成果,而且是會展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需求。法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法律規制視角看,會展業立法中對于會展高質量發展可從總則和具體法律制度方面進行落實。要真正貫徹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道路,目前還面臨一些急需厘清的理念和問題。新發展格局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法律規制面臨諸多挑戰與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會展業發展中一些深層次問題,有的是疫情背景下面臨的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回應的問題。

(1)立法必要性和契機問題。會展業立法屬于新興經濟范疇和經濟立法范疇,是我國目前應當優先立法和著重立法的領域。會展業作為新興服務業,在高質量發展中還存在諸多新困難和新問題,需通過立法進行解決。硬件上,我國會展場館重復建設及求高求大建設問題突出。根據UFI的數據,2022年,我國擁有世界第一場館容量(25.2%);但大場館利用率較低,低于20%已成為普遍現象。軟件上,會展國際化、影響力與軟實力問題,市場化、專業化與會展活力問題成為瓶頸。理念上,會展業戰略定位與價值認識問題、疫情背景下會展模式創新問題成為制約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目前地方創立性立法踴躍,但地方立法中存在很多薄弱點和空白區,疫情背景下會展業發展面臨巨大障礙,作為引擎經濟和平臺經濟的會展,高質量發展需要更高統一立法。會展法律規范體系不夠完備,執法司法職權運行機制不夠科學,法治保障體系地方分割嚴重,導致會展業形成嚴重的地方割裂和發展差別。從立法契機與動能看,要考慮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和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使命是否能夠形成新的立法節點。

(2)促進型立法還是管理型立法問題。從1999年大連會展立法開始,我國地方會展立法已經走過20多年時間。此間,會展活動由審批制走向登記備案制,會展經濟市場化得到了充分展現。在我國會展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政府部門推動的會展業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但是,當我國會展業體量已躋身世界一流及各地會展經濟充分競爭的背景下,政府的管理作用應當如何體現?而比較敏感的地方還在于,如果屬于政府型會展活動,政府有關部門在其中的作用又如何體現?政府在管理和促進之間、在主導和干預之間應當如何平衡?這種平衡機制如何確保?這才是促進型立法和管理型立法面臨的核心問題。這不僅是單純立法名稱使用“管理”還是“促進”的問題,也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之一。

(3)立法內容與法律制度問題。一部高質量的地方會展立法應包括哪些內容?確立哪些制度?這首先應當屬于科學立法的范疇,需要會展學和法學知識的交融,或者說這是需要會展法學迫切回應的問題。目前我國地方會展立法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是幾個城市之間的立法“借鑒”現象很嚴重。這個現象一方面體現在會展立法的一些“問題”條款嚴重雷同或重要條款明顯缺失,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本地會展業發展目標、發展狀況及會展與其他產業融合的狀況明顯不足和缺乏。因此,如何科學研究會展立法中應當確立的重要法律條款,如何結合本地會展業發展實際情況,這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法律規制需要重視的兩個方面。

(4)會展法治保障的立法層級與法律責任問題。新發展格局戰略動能、大國責任和中國軟實力要素需要更高層級立法,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等大型展會已經超出地方立法范疇,新發展格局需要上位法匹配。這些都對地方會展立法層級的提升提出要求。目前我國地方會展立法主要是以市為單位展開,以省為管轄范圍的地方會展立法都比較少見。這種立法格局不利于大規模會展活動、大型會展活動或品牌貨站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區域聯動協調機制的形成,也不利于統一的地方會展立法責任的形成。

3 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建議

會展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我國會展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應當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全面推進會展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我國地方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立法問題開始呈現?;谝陨纤姆矫鎲栴}分析,為了深入推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地方會展立法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在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立法必要性上,從我國法治體系的構建而言,新興經濟立法應當受到優先重視。盡管會展法律制度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17],但專門會展立法屬于新興經濟領域范疇,而且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中的硬件、軟件及理念中的很多問題都應通過立法進行法律治理。硬件上場館建設堅持生態化、科學化和民主化,創新利用場館;軟件上應放開展會尤其是政府型展會,充分發揮市場動能,實現展會向市場化、專業化和國家化轉變;理念上應充分認識展會五重價值及多重功能,重視社會、文化和生態價值挖掘,利用大數據融合技術和創新理念進行展會模式創新。從立法契機與動能看,新發展格局和新發展理念貫穿會展業發展全過程和全鏈條,切實用法律制度促進轉變數量增長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和效率動能變革,形成展會可持續高效高質發展的法律規范體系和保障體系。

關于促進型立法還是管理型立法問題,應選擇促進型立法。市場化關于會展立法的傾向性,不是會展業管理法,也不是會展法,而是以“促進”“鼓勵”“保護”為主的會展業促進法。制定會展業促進法就是把行之有效的會展經濟政策法定化,把會展地方立法普遍化,健全和完善促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規范,有益于構建會展業良好的制度基礎、制度體系和高質量發展軌道。促進立法的內容,需要回答“促進什么”和“怎么促進”兩個核心問題。這兩者是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共同形成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促進體系?!按龠M什么”需要明確會展業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怎么促進”涉及展會管理和促進主體及市場主體在展會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及職能,涉及促進和鼓勵法律制度及法律責任等內容。9A5F01F9-C074-4B4B-92E7-62C8B4BAA2A8

立法內容與制度選擇方面,不僅應確立生態化、市場化、專業化及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原則及制度,還應確立會展多重價值原則和制度,鼓勵大數據融合技術和創新理念進行展會模式創新。確立新發展格局下展會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機制或制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展會市場化運營機制、大型展會和消費類展會的品牌化與國際化獎勵機制、展會模式創新制度和生態文明制度等。完善快速爭議解決制度、知識產權嚴格落地制度、展會活動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突發公共事件的韌性發展制度和會展快速爭議解決制度等。

提高立法層級與完善法律責任是我國目前會展立法需要。提高立法層級不僅可以使得立法本身覆蓋更大的地域范圍,更有利于會展區域聯動機制的建立,而且可以從法律責任層面確立更多的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地方會展立法法律責任這一部分,如果僅局限于城市這一層級,除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等直轄市立法能夠確立更加豐富的法律責任規定外,已經成為目前地方會展立法的軟肋。諸如會展生態文明、會展誠信、會展不正當競爭、會展隱私保護與個人信息保護等都需要確立更加完善的責任制度,這些都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應當確保的制度舉措。

4 結語

會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用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法律制度促進和保障。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法律規制路徑面臨諸多問題,無論是促進立法必要性中的會展硬件、軟件和理念等問題,還是會展促進立法與管理立法的深層次問題,都需要最終落實在會展立法的具體內容和制度設計中,需要不同層級的立法和不同的法律責任進行保障。這些問題是所有城市在高質量發展會展業時必須要解決的難題。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立法需要遵循科學立法原則,充分研究和設計會展法律制度,而不能對其他地方會展立法進行簡單借鑒及本地會展內容的簡單嫁接。會展法律制度的設計必須研究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和指標設計需要,并且要能夠落地。作為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和指標,有些來自會展本身作為活動屬性或產業屬性的自驅力,有些來自作為產業融合和時代發展的推力。從會展業自驅力指向看,會展業的拉動性、社會性、生態性和親民性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應當側重的方向;從會展業推力看,國際化、數字化和發展韌性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可以挖掘的重點。因此,無論是在統計評估中,還是在促進立法中,這些方向都是應當著重設計的要素和內容?;跁箻I質量高速增長的工具理性機制,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價值理性上完成新的機制塑造和完善,而我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立法路徑也因此而形成,由地方會展立法首先突破并進而由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共輔共治的中國會展法治體系和路徑也因此形成。

參考文獻

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4):5-18.

趙劍波,史丹,鄧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11):15-31.

維諾德·托馬斯.增長的質量[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Barro R.J.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conomic growth[R].Central Bank of Chile,2002:3-5.

Mlachila M,Tapsoba R.,Tapsoba,S.J.A.A quality of growth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A proposal[R].IMF Working Paper,2014.

詹新宇,崔培培.中國省際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與評價: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2016(8).

魏敏,李書昊.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11):3-20.

師博,任保平.中國省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測度與分析[J].經濟問題,2018(4):1-6.

魯邦克,邢茂源,楊青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與時空差異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9(21):113-117.

馬茹,羅暉,王宏偉,等.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測度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7):60-67.

方大春,馬為彪.中國省際高質量發展的測度及時空特征[J].區域經濟評論,2019(2):61-70.

唐娟,秦放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驅動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22(7):87-91.

鈔小靜,薛志欣.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機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12-22.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9(2):5-17+91.

梁翠,王智新.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法律政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9(2):12-15.

徐開娟,黃海燕,廉濤,等.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關鍵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9(4):29-37.

張萬春.中世紀德國商事法律制度演進探析:以集市法為中心[J].外國問題研究,2021(4):83-91+118.9A5F01F9-C074-4B4B-92E7-62C8B4BAA2A8

猜你喜歡
會展業會展高質量
撥開迷霧破而后立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全面透析歐洲會展業
征途漫漫 惟有奮斗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會展列名
會展推介
會展名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