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研究

2022-06-25 11:49朱佳興
中國軍轉民 2022年5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研究紅色文化

朱佳興

摘要:紅色文化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優秀的民族精神,承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在發展的過程中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相互促進,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核心內容。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紅色文化,使紅色文化走進生活、走進網絡、走向世界,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研究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實際應用的一個很好的契合點,是廣大人民群眾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彌足珍貴的機會,是我國深化問題體制改革、豐富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紅色文化,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革命精神,從而全面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難到易,能夠被更多的群眾所理解和掌握,從而更好的對人民群眾的實際行動提供指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簡言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是要“化”大眾,將其思想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為人民群眾在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提供科學的方法論和世界觀,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二)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并非簡單的“紅色”與“文化”的結合,紅色文化是我國優良的紅色傳統與歷史實踐的結合,是中國文化史上紅色道德的結晶。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我國先進分子以及廣大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蘊含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和革命精神。

紅色文化可以從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行理解,分別是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以及精神文化層。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物質文化形式,在革命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一些紅色基地、紀念館、戰爭紀念品等等。另一種是精神文化形式,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以及社會建設過程中所凝結成的寶貴精神,其中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實際運用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而中國共產黨人則是在實踐中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結合我國的特色形成了一種較為特殊的文化,也就是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充分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蘊含了中國共產黨優良的傳統和作風,能夠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

二、紅色文化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特征

(一)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具有科學性的。在歷史長河中反復驗證,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事實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正確的,而紅色文化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反對迷信,利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去看待事物的發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這也充分的證明紅色文化是具有科學性的。

(二)人民性

紅色文化是具有人民性的,紅色文化的創造者是人民群眾,紅色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堅持以人為本。首先,人民群眾是核心要素。在實踐過程中,鼓勵和發展紅色文化,使之成為我國精神文化界的珍寶。人們要在社會實踐中繼承和發揚紅色文化,一旦紅色文化脫離了人民群眾,紅色文化便失去了核心力量。因此紅色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緊密聯系群眾,注重人民群眾的利益。其次,紅色文化是為人民群眾所服務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至上,堅持人民當家做主,而紅色文化是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此紅色文化的發展一定是結合人們的發展需求,為人們服務。

(三)革命性

一般來說,革命就是促進事物的根本變化,把事物從舊的變成新的。紅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發展,紅色文化逐漸形成,在紅色文化的指導下,對我國舊社會進行改造,改變生產方式,解放生產力,因此紅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

三、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相互聯系

紅色文化結合了我國基本國情,蘊含著我國的歷史文化,是中國特有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因此,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關系密不可分。

(一)從內在角度分析

1.實事求是的一致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是理論聯系實際,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實事求是。國內外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復雜的國際形勢導致很多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產生動搖。在這種情況下,黨和國家緊密結合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堅持實事求是,堅定不移的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促進馬克思大眾化在新時代的良性發展。

2.首要任務的一致性

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首要任務。此外,新時代教育和啟蒙人民群眾的成功經驗,使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了群眾基礎。紅色文化也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首要任務,充分體現了黨為人們服務的政治立場。

3.理論品質的一致性

堅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新時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相結合,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紅色文化緊隨時代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紅色文化的內容以及形式都在不斷完善,從理論品質上來看,紅色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具有一致性的。

(二)從外在角度分析

1.目的的一致性

兩者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實現中國夢和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為主要內容,能夠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對人民群眾的政治信仰和行為規范產生深刻影響,為人民群眾帶來力量。而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媒介,能夠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影響,是通過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加強他們的認同,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2.功能的一致性

兩者都具有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功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所體現的團結、探索、創新和正義的崇高品質,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中華兒女的辛勤勞動,以及中國人民對紅色文化的正義態度,也提高了社會成員的士氣,幫助他們提升崇高的道德素養。

3.作用的一致性

兩者都有創造社會財富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其根本是經濟建設。十九大還提出了發展綠色和低碳經濟的思想,雖然這些馬克思主義經濟理念在中國不能直接創造社會財富,但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指導地位??傊?,要對社會主要矛盾有著清醒又深刻地認識,對推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對紅色文化都有著重要影響。

四、紅色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價值體現

(一)歷史見證價值

紅色文化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奮斗的革命歷程,它見證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革命斗爭的真實經歷,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體現了“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諦。伴隨著紅色文化的指導,中國共產主義者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期間,堅持努力創新的精神,在構建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究,最終收獲了巨大的成效,因此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展現出了應有的活力。紅色文化見證了黨的每一個時期,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價值。

(二)文明傳承價值

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核心,雖然隨著時代的演變,紅色精神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但是紅色精神一直薪火相傳,并結合時代特征被賦予了新內涵、新內容、新形式。在我國革命奮斗的過程中,有很多精神,如“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紅色精神的體現,這些精神是紅色精神的一部分,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正是這些紅色精神的存在,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前進,成為了人們不斷前進的精神支柱,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因此弘揚和傳承紅色精神才能夠為新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政治教育價值

紅色文化蘊含了革命道德情懷和較高的思想境界,紅色文化在對青少年的政治教育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是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紅色文化中的每一處歷史遺跡的背后都有著真實的革命斗爭,其中蘊含著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理想。紅色文化有著非常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可以讓人們以一種快樂的方式學習紅色文化,通過講述歷史和革命傳統等方式,能夠在政治教育過程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紅色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

(一)推動紅色文化走進生活

紅色文化能夠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的發展,需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資源,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了解并接受紅色文化,從而才能夠逐漸傳承紅色文化,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首先,可以以紅色電影、電視劇、演唱紅色歌曲為首要載體,來加強紅色文化的宣傳進而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次,可以將紅色文化知識寫入教科書中,使得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青少年可以盡早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從而感受到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精神。最后,當地相關部門大力發展服裝業、旅游業等產業文化,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通過紅色文化提高相關地區的知名度,進而有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

(二)推動紅色文化走進網絡

現如今,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下,要想使紅色文化得到有效地宣傳與發展,就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將紅色文化推向網絡。例如,我國高??梢越儆诒拘S玫募t色網站,通過紅色網站開展一系列紅色文化宣傳、紅色知識競賽或創新大賽等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宣傳發揚紅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們歷史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蜷_展撰寫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或組織專職人員撰寫公眾號、博客、微博等,進而營造出更加濃郁的“紅色”氣氛,更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

(三)推動紅色文化走向國際

紅色文化的發展應該走向國際,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對外文化交流能夠加強紅色文化與世界文明的對話,不斷提高中華文化在實際上的影響力。因此,一方面,我國要堅持紅色文化“走出去”,如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廣播、報紙、影視等,加大向國外宣傳紅色文化的力度,使宣傳的影響力大,覆蓋面廣。另一方面,要堅持紅色文化“走進來”,如組織國外在華留學生、工作者參觀紅色教育主題紀念館;組織國際友人參與紅色旅游活動等。

對紅色文化的研究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精神力量。我國十分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不僅是科學性、人民性、革命性的統一,也是承載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偉大歷史。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斷艱苦奮斗而形成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傳承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2]周金堂.把紅色文化紅色傳統紅色基因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J].黨建研究,2017(5):46-48.

[3]黃蓉生,丁玉峰.習近平紅色文化論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58-63.

[4]蘇海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發展[J].法制與社會,2020(04):119-120.

[5]習近平.不忘初心,重整行裝再出發——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調研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紀實[N].人民日報,2019-05-24(01版).(作者單位: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研究紅色文化
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要抓住哪幾個關鍵點
“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馬克思主義早期大眾化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略談現代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