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志難酬 整合教學

2022-06-25 02:54譚娟
學生之友 2022年7期
關鍵詞:整合教學古詩詞初中語文

譚娟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詩文閱讀“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對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評價要求為重點考查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其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的大意?!痹诋斍暗某踔姓Z文教學當中,古詩詞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重點和難點。通過開展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可讓學生通過深入地學習古詩詞,較好地認知與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因此,行之有效的應用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整合教學

前言:

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是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機械地背誦并且效率不高。而新課改下的古詩詞教學則是提倡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鑒賞,從而真正讀懂古詩詞,真正理解詩詞內涵,并在掌握的基礎上學會理解應用。因此,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就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本文通過抓詩題、查背景、體情感、知手法等四個方面進行探究,有效指導學生讀懂古詩詞、學會鑒賞古詩詞。

一、抓住詩眼,初步感受

古詩詞的題目往往是詩人思想感情的突破點,正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對詩眼的分析,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感受詩人的情感,從而初步體會古詩詞的內涵。

首先,要學會從詩詞的題目中揣摩詩人的情感傾向。如李白的《行路難》,其題眼為“難”,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寫人生路難行之意;《渡荊門送別》,其題眼為“送別”,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寫離愁別緒之情。其次,要學會從詩題中體會所暗示的寫作內容。詩題不僅預示著詩人的情感,也暗示著詩歌的內容,引導學生從詩題上分析詩歌的內容,能讓學生更好地根據內容來體會詩人的情感。如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破山寺后禪院”是詩人的寫作對象,瞬間映入腦海的是幽深寂靜的景物,再結合詩句進行分析,學生就會更加容易理解。

二、注釋分析,了解背景

很多時候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及情感把握不到位,是因為學生對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特定的寫作背景理解不夠透徹,無法將自己置身于作者的處境中,也就難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通過注釋分析,在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性格、個人遭遇等基礎上理解就會容易得多。

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注釋,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遭遇。如杜甫的《春望》中,注解中明確說明這是在唐肅宗至德二年春天所作,當時安祿山起兵叛唐,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凄涼。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發出了沉重的憂傷和感慨??梢?,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其次,要引導學生從注釋中了解詩人的個人經歷,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的注釋中明確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蒙元的元帥、漢奸張弘范率水陸兩路軍隊直下廣東,要徹底消滅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押解至崖山后,張弘范逼迫其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杰、陸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詩以明志。

三、分析景物,探究情感

古詩文最常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敘事緣情”等抒情方式,將作者的感情傾向、審美意趣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出來。所有好的古詩文作品,無一例外地表現了作者的審美意識,思想感情等。因此,鑒賞古詩文,分析其情感傾向,就必須從景物入手。只有在景物所描繪的意境、意象本身蘊含的內容把握準確的基礎上,才能體會出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意緒。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詞中,詞人精心選擇了西墜的夕陽、飄落的花兒、歸來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園的詩人,構成一組優美的畫面,把自然風光和惜春之感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悼惜殘春,感傷時光易逝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方法,弄清作用

詩人在借助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情感的過程中,必然會用到相應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為此,在對詩歌鑒賞中,掌握常見的表現手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常見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以及修辭,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動靜結合、反襯等表現手法;比喻、夸張、借代等修辭方法。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胺贝按?“絲竹”,“絲”本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本批簫笛一類的管樂器,這里“絲竹”一起代指音樂。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示人,通過文章既贊李云又贊自己。其次,要引導學生對修辭的作用進行辨析。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中的“浮云”常用來比喻奸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說明其心態是積極的,這為王安石在后來的變法中能抵住保守勢力的種種打擊,打下了心理基礎。

總結:

總之,古詩詞是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是亙古以來的文化傳承,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與民族情感。要想從根本上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便可從強化古詩詞鑒賞教學入手,通過提升學生對古韻文化的解讀能力來提升其文化底蘊,從而使之暢游在漢語文字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與道德情操,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陶富德.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實施策略[J].青海教育,2022(Z1):54.

[2]李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2):75-77.

猜你喜歡
整合教學古詩詞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踏青古詩詞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一年級“短語、句式”的整合教學的探索
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
古詩詞中的新年
關于稅法課程整合教學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