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研究生愛情觀差異研究

2022-06-25 13:13趙秀麗劉凌杰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愛情觀婚戀男女

趙秀麗,劉凌杰

(三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宜昌 443002)

一、引言

伴隨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重,國家接連出臺了二胎、三胎政策,但當代青年受社會轉型和多元價值的雙重影響,婚戀觀呈現多元化特征,青年婚戀難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1],初婚年齡不斷增大,如2021 年湖北襄陽市男女初婚的平均年齡為男性35.23 歲、女性為33.96 歲[2]。國內學者紛紛關注社會青年群體、大學生群體的婚戀問題,研究成果豐碩,但專門聚焦新時代高校研究生愛情觀的成果則相對較少。袁君在2011年對在校研究生做過抽樣調查,認為男女研究生在戀愛動機方面基本一致,戀愛動機比較端正,談戀愛的原因主要是情感需要和結婚,其中女生在“為了結婚”這一原因上表現尤為突出[3]。2014年李龍科對研究生的擇偶方式與標準進行研究,指出大部分研究生希望通過自由戀愛擇偶,女研究生擇偶最看重的5項條件依次是人品性格、兩人感情、能力才干、身體健康和生活習慣,男研究生最看重的是感情、人品性格、相貌身材、生活習慣和身體健康等方面,反映出男女研究生更看重精神因素,注重婚姻生活的品質[4]。新時代適婚青年群體獨身比例持續增高,晚婚晚育盛行,丁克或一胎觀念也很流行。研究生作為當前受國家人口政策影響的重要群體,其愛情觀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婚姻家庭,也間接對國家生育政策的施行效果產生影響,但學術界緊密結合國家人口政策、社會家庭觀念轉變對當代研究生婚姻愛情觀進行研究的成果非常少,值得高度關注。

二、新時代男女研究生愛情觀現狀

目前高校在校研究生以“95后”為主體,多為獨生子女,網絡原住民,價值觀念受網絡多元化思想的影響較深。筆者選取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三峽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湖北省高校研究生進行“問卷星”調查,獲得有效問卷301份。參與問卷調查的研究生中,男研究生107 份,占35.55%;女研究生194 份,占64.45%。研一學生181 份,占60.13%;研二學生79份,占26.25%;研三學生41 份,占13.62%。文科類學生218 份,占72.43%;理科類學生14 份,占4.65%;工科類學生56份,占18.6%;藝體類學生13份,占4.32%。此次調查問卷女研究生占比較大,男研究生約占1/3,各年級研究生均有,專業涉及面較廣,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調查旨在全面展示新時代研究生的愛情觀和婚姻家庭觀,共設計了39道題目,涉及戀愛狀態、戀愛態度、戀愛動機、擇偶標準、兩性關系、高?;閼俳逃盎橐黾彝ビ^念等7個部分的內容。通過數據統計、分類比較,筆者發現新時代高校男女研究生在戀愛狀態、戀愛態度、擇偶標準與婚姻家庭觀念4個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一)戀愛狀態

盡管國家和高校對本科生、研究生婚姻戀愛狀況未加限制,部分走在前列的高校甚至專門為已婚研究生提供夫妻房,但新時代高校男女研究生結婚率仍然很低。本次調研的107名男研究生中,僅3人已結婚,處于單身狀態和戀愛狀態的人數比例接近7∶3,男研究生絕大部分處于單身狀態。女研究生已婚人數為13人,處于單身狀態的女研究生為99人,戀愛者82人,單身與戀愛之比接近5∶4,兩者相差不太明顯,若把戀愛和已婚女性合在一起,則女性在研究生階段感情有著落、處于穩定狀態的人數與單身人數大致相當。

當前,男女研究生的單身率都比較高。對于單身問題,50.52%的女研究生認為單身好,對單身的滿意度較高,而男研究生只有32.71%認為單身好。女研究生不再將愛情、婚姻作為人生的必選項,也不將談戀愛作為研究生階段一項重要內容,她們在戀愛、婚姻市場具有更加顯著的優勢。男性更傾向在研究生階段談戀愛,但成功者較少,男研究生談戀愛壓力更大,形勢更嚴峻。

(二)戀愛態度

男女研究生對待戀愛的態度有一定差異性。男研究生的主動出擊、女研究生的被動等待排在首位。調查結果詳情見表1。

表1 男女研究生戀愛態度百分比

調查數據顯示,男研究生對待戀愛的態度更加積極主動,選擇“戀愛主動出擊”的人數是“被動等待”人數的兩倍,持無所謂態度的人約占1/3。女研究生對待談戀愛的態度,選擇主動出擊的有44人,選擇被動等待的為79人,還有71人認為談戀愛誰主動是無所謂的。隨著女性解放運動的發展,男女兩性之間越來越平等,知識女性在戀愛問題上也更加自信,雖然有40.72%的女研究生選擇被動等待,但36.6%的女性認為誰主動是無關緊要的事情;22.68%的女研究生認同主動出擊,將戀愛的主動權、選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見,男研究生對戀愛更加積極主動,女研究生更習慣或更喜歡男性主動追求。男女研究生對戀愛誰主動“無所謂”的態度體現出男女平等的意識,也是社會兩性關系的進步。

(三)戀愛動機

對于研究生的戀愛動機,本次調查問卷設置多選項,最多可以選3項。大多數研究生戀愛動機符合主流價值觀,男女研究生戀愛動機無顯著差異,少數研究生戀愛動機盲目從眾,存在攀比現象,呈現多元化特征。調查結果詳情見表2。

表2 男女研究生戀愛動機類型百分比

在本次調查中,男研究生戀愛動機人數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終身伴侶”(81人)、“一見鐘情”(67人)、“積累經驗,體驗人生”(22人);女研究生戀愛動機人數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終身伴侶”(154人)、“一見鐘情”(75人)、“積累經驗,體驗人生”(58人)。其中,戀愛動機是“一見鐘情”的男女研究生分別占62.62%和38.66%,男研究生的比例遠高于女研究生,說明男研究生在戀愛交友中更看重對方的外表,女研究生則相對理性,雖然她們認為一見鐘情很重要,但是不會被對方的外表所迷惑。

男研究生戀愛動機人數排序倒數三位的依次是:“趕潮流”(1人)、“找個男(女)朋友打發無聊時間”(2人)、“因感動或虧欠而接受對方追求”(4人),女研究生戀愛動機人數排序倒數三位的依次是:“出于經濟目的”(1 人)、“找個男(女)朋友打發無聊時間”(6 人)、“受家庭不合因素的影響”(7人),其中戀愛動機為“找個男(女)朋友打發無聊時間”排在男女研究生戀愛動機的倒數第二位,說明絕大多數研究生不會因為無聊而談戀愛。

男女研究生還有其他的戀愛動機,男研究生選擇“擺脫壓抑感”的有19 人,“因生理需要”的有18人,“證明自己的魅力”的有13人,“滿足好奇心”的有10人,“受家庭不合因素的影響”的有5人;女研究生選擇“滿足好奇心”的有22 人,“擺脫壓抑感”的有20 人,因感動或虧欠而接受對方追求”的有19人,“證明自己的魅力”的有16人,“因生理需要”的有10人。

綜上,大多數研究生的戀愛動機是積極健康的,符合個人情感發展的需要。男研究生更期待“一見鐘情”式的戀愛,女研究生更為內斂,在戀愛交友中注重感情交流,更期待男性具體的愛意表現。有些研究生為滿足生理需要而談戀愛,這在男研究生的戀愛動機中比較突出,還有極少數研究生的戀愛動機盲目跟風,對愛情的認知不足,對待愛情不夠理性、認真。

(四)擇偶標準

男女研究生擇偶標準存在明顯差異,調查結果詳情見表3。

表3 男女研究生擇偶標準百分比

男研究生最看重的擇偶標準依次是性格(42人)、人品(35人)、相貌(15人)、氣質(14人)、成績(1人);女研究生最看重的擇偶標準依次是人品(118人)、性格(51人)、相貌(11人)、氣質(8人)、家庭條件(5人)、成績(1人)。

在擇偶標準上,男研究生將性格排在第一位,人品排在第二位,二者相差只有6.54%;相貌與氣質不相上下;成績和家庭條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女研究生的擇偶標準存在明顯差異,60.82%的女研究生將人品擺在第一位,充分反映了女研究生更看重戀愛對象的內在品質,追求感情和未來婚姻的穩定性;26.29%的女研究生把性格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體現了務實的精神,而社會上流行的重外貌標準在女研究生中體現不明顯,5.67%和4.12%的女性選擇相貌和氣質,占比較小,且相差不大;2.58%的女性關注家庭條件,0.52%的人關注成績,反映了女研究生在擇偶時較少關注男性的經濟狀況,且基本忽略成績因素。

通過數據的對比分析可知,大多數研究生最看重戀愛對象的性格和人品,其中女研究生對戀愛對象的人品尤為重視,少數男研究生對戀愛對象的外貌要求較高。與參加工作的社會青年女性相比,只有極少數女研究生最看重的擇偶標準是家庭條件。男女研究生因文化層次較高,不像高中生、大學生那樣以成績作為衡量異性優秀是否的標準。

(五)婚姻家庭觀念

在本次調查中,只有少數人在研究生階段戀愛后會考慮立即結婚,男研究生考慮立即結婚的占33.64%,女研究生考慮立即結婚的占26.29%。大部分研究生在讀研階段戀愛后不會考慮立即結婚,對婚姻有很多顧忌,其中女研究生對婚姻的態度更慎重。

在生育觀念方面,男研究生和女研究生既有共性又有差異,調查結果詳情見表4。

表4 男女研究生生育觀念百分比

男研究生希望可生多胎的有53人,希望只生一胎的有43人,希望丁克的有11人;女研究生希望只生一胎的有92 人,希望可生多胎的有75 人,希望丁克的有27 人。49.53%的男研究生希望可生多胎,只有38.66%的女研究生接受多胎,表明男研究生希望生育更多子女,而女研究生接受多胎的意向不高;47.42%的女研究生希望只生一胎,說明女研究生更接受只生一胎的觀念;10.28%的男研究生選擇丁克,而13.92%的女研究生選擇丁克,比例略高于男研究生。

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與整理可以看出,盡管多數高校研究生認可愛情主流價值觀,但是男女研究生的愛情觀差異較大,在戀愛狀態、戀愛態度、擇偶標準和婚姻家庭觀念4個方面比較明顯,在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現實需要和美滿愛情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三、男女研究生愛情觀差異原因分析

新時代,國家人口政策、民眾婚育觀念發生巨大變化。隨著中國研究生教育規模逐步擴大,2020年,我國研究生達到313.96萬人,到2021年我國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77萬,招生人數1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5]。從2009年開始,女性碩士招生數量就開始超過男性。2019年女碩士研究生人數為44.7萬人,占研究生錄取總數的55.1%[6],女碩士研究生超過男研究生10%的狀況已持續多年。研究生擴招與男女研究生比例大調整,對研究生婚姻戀愛市場產生較大影響,男女研究生的心理期待、自我定位與認知較之“70后”“80后”研究生群體有重大差異,男女研究生愛情觀的差異在社會因素、經濟消費、性別文化、家庭婚姻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下進一步擴大。

(一)社會因素的影響

我國倡導“女性獨立解放”“男女平等”,女性地位大幅度上升,女性解放位居世界前列,但社會上依然存在男女待遇不平等、女大學生找工作難、女干部數量少及女干部升職難等問題[7]。社會發展為女性賦權,使得女性獲得與男子平等參與社會發展的權利,她們在社會各個領域追求性別平等,中國女性更加獨立、自信,這種女性賦權對知識女性的影響尤其深刻,新時代女研究生的愛情觀與“80后”女研究生相比發生較大轉變,她們對自我的認可度、滿意度更高。在本次問卷調查中,61.13%的研究生認為現代女性的地位“還行”,31.23%的研究生認為現代女性的地位高,僅7.64%的研究生認為現代女性的地位低。

新時代研究生招生中男性比例不斷下降,使男研究生在婚戀市場的吸引力不如以前,在相親市場的地位也發生轉變,不再有明顯的擇偶優勢。更加自信的女研究生群體與優勢銳減的男研究生群體在戀愛中雙方地位的體悟上有較大差異。在關于“您覺得戀愛雙方的地位如何”的問卷調查時,80.4%的研究生認為雙方是平等關系,16.94%的研究生認為女方地位高,還有2.66%的研究生認為男方地位高。男研究生認為雙方關系平等的比例為62.62%,女研究生則高達90.2%;男研究生認為女生地位高的比例為34.58%,女研究生則為7.22%;認為男生地位高的男研究生為2.8%,女研究生為2.58%。男研究生和女研究生在關于戀愛雙方地位的問題上排序一致,充分顯示了女性賦權對新時代研究生群體在戀愛問題上產生深遠影響:一是彰顯男女平等,女研究生對戀愛中兩性平等關系的擁護、認同與感知占比高達90%以上;二是完全打破傳統婚姻家庭觀念中男性強勢女性弱勢的局面,認同男生在戀愛中地位高的男女研究生已是鳳毛麟角;三是男性對于戀愛關系中女性地位的上升有著更明顯的認知,認同女性地位高的男女研究生占比約為5∶1。

(二)經濟消費的影響

經濟消費是維持雙方感情的重要因素。有學者指出,21世紀青年的愛情以物質化、流動化、欲望化與公開化為特征,物欲的膨脹是這一時期愛情最鮮明的特點之一,經濟與消費占據了這個親密關系的主導地位[8]。當代研究生的戀愛消費主要包括飲食、購物、娛樂活動等,餐廳、超市、電影院、演唱會等休閑娛樂場所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研究生談戀愛階段普遍存在不理智的消費行為,比如超前消費、面子消費與攀比消費等。高校研究生從事兼職者數量較少,缺乏談戀愛的物質基礎,如果沒有家庭的經濟資助,很難維持正常的戀愛消費。在本次調查中,有8.25%的女研究生認為“戀愛中劇烈的沖突”主要來自經濟壓力,高達79.9%的女研究生認為愛情要有基本的物質基礎。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女研究生在追求愛情至上的同時,也希望未來的配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滿足自己基本的物質需求。25.23%的男研究生認為“戀愛中劇烈的沖突”主要來自經濟壓力。這表明男研究生對經濟問題有著理性的認知,自覺承擔戀愛過程中的主要消費。

本次調研有40名研究生選擇“愛情應該以物質為基礎”。對問卷進行深度解析,有25名女研究生和15名男研究生認同這種觀點,以研一學生為主體,占75%,研三學生僅占2.5%。這類研究生屬于對戀愛比較理性的群體,有35%的人正在談戀愛,對自己戀愛能力評價為“一般般”的占55%;有55%的人有一至兩次談戀愛的經歷;選擇主動出擊的有35%,被動等待的有42.5%;有戀愛焦慮的高達70%,戀愛后考慮立即結婚的有27.5%;不考慮結婚的有72.5%,有33人信奉的愛情觀是在有感情基礎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占82.5%;贊成獨身的占55%。由此可見,研究生在戀愛時較為關注物質條件,對其愛情態度、愛情能力、愛情焦慮都會產生影響,進而對其選擇獨身還是進入婚姻狀態產生深遠影響。

女研究生一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盡量滿足女兒的物質要求。女研究生作為學業佼佼者既期待美滿純潔的愛情,又希望享受物質化的浪漫,更加注重個人感受和幸福指數。男研究生作為戀愛消費的主要承擔者,因不堪經濟重擔而采取消極態度,不敢主動談戀愛,甚至對戀愛后的婚姻持一定的回避態度。

(三)性別文化的影響

性別文化包括性別意識、道德觀念、理想追求、價值標準、審美情趣、行為方式、風俗習慣等[9],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男女兩性的社會角色定位。中國傳統性別文化強調“男女有別”“郎才女貌”。在本研究中,關于“戀愛對象學歷的最低要求”,男研究生中認為戀愛對象最低學歷為本科的占48.61%,學歷“不重要,談得來就行”的占39.25%;最低學歷為碩士及以上的占11.21%,最低學歷為??频恼?.93%。女研究生中認為戀愛對象最低學歷為本科的占53.09%,最低學歷為碩士及以上的占23.71%,學歷“不重要,談得來就行”的占20.11%,最低學歷為??频恼?.09%。

男女研究生對另一半的學歷要求,排序第一位的是本科,說明大部分研究生能接受戀愛對象的最低學歷是本科。認同戀愛對象最低學歷為碩士以上的男女研究生比例約為1∶2,認為學歷“不重要,談得來就行”的男女研究生比例約為2∶1。這反映出男女研究生對配偶學歷要求的巨大反差,女研究生對戀人的學歷要求更高,也是社會要求男性高智商的體現。在擇偶標準上,最看重相貌的男研究生占14.02%,女研究生則為5.67%,兩者比例約為7∶3,說明男研究生更在意戀人的相貌。在性別文化的影響下,男女研究生的擇偶標準有較大差異,男研究生更在意女性的外貌,女研究生更看重男性的才智,這必定對其愛情觀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家庭婚姻觀念的影響

研究生在選擇配偶時,不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大部分研究生擇偶自主性較強,力求父母意見與個人感情的平衡,但是男研究生相對于女研究生更注重自己的感覺,女研究生更看重父母的意見[10]。

盡管研究生的文化水平較高,在婚戀擇偶上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不能完全消除父母婚戀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本研究中,認為自己愛情觀受“父母親人”影響較深的研究生占55.81%,有114名女性和54名男性,女性遠多于男性,研一學生占60.12%,研二學生占27.38%,研三學生占12.5%。這類研究生受父母婚姻狀況的影響較大,只有39.29%的人正在戀愛中,對自己戀愛能力評價為“一般般”的占58.33%,有58.33%的人有一至兩次談戀愛的經歷;對愛情選擇主動出擊的有32.14%,被動等待的有32.14%;有戀愛焦慮的占58.33%,戀愛后考慮立即結婚的有32.74%,不考慮結婚的有67.26%,高達92.26%的人信奉的愛情觀是在有感情基礎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贊成獨身的占44.05%。綜上可知,受父母傳統價值觀影響較深的研究生,在戀愛時比較保守,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會參考父母的婚姻生活。父母的婚戀思想和行為對研究生愛情觀的影響較為深遠。父母的婚姻狀況美滿和諧,孩子的婚戀思想趨向積極健康;父母的婚姻生活冷淡乏味,孩子的婚戀觀念則偏向悲觀消極。

四、男女研究生愛情觀教育的引導對策

加大高校研究生的婚戀教育,提高研究生戀愛能力,從社會、高校和研究生自身入手,引導高校男女研究生樹立積極的、健康的愛情觀,幫助他們成就美滿的愛情婚姻。

(一)優化社會愛情觀培育環境

高校研究生時間安排相對自由,上網時間長,深受互聯網影響,網絡是“95后”研究生溝通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根據問卷調查,有5.98%的研究生通過網絡去結識戀愛對象;愛情觀受影視作品影響較深的研究生占13.29%,受網絡娛樂影響較深的研究生占5.32%;10.3%的研究生會通過網絡傳授的經驗提升戀愛能力。因此,社會對研究生進行愛情觀的引導教育,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

第一,弘揚正確的愛情觀。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大網絡文化的監督引導,傳遞正能量網絡文化,在全社會積極宣傳正確的、健康的愛情觀;堅決摒棄低俗文化,消除社會上的性別歧視,普及性別平等的觀念,促進男女研究生的平等發展,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引導研究生正確認識婚姻和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第二,助力研究生經濟獨立。戀愛消費是戀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研究生因科研壓力無法全職賺錢,應該在社會層面建立研究生兼職平臺,讓研究生利用專業優勢在空閑時間創造社會經濟價值。如師范專業的研究生可以核對教學資料和批改學生作業、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做兼職程序員、外語專業的研究生做遠程翻譯。這些兼職使研究生在鍛煉、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可有效緩解經濟壓力。

第三,改進和完善婚戀交友平臺。高校部分專業研究生受專業限制,與異性接觸的機會極少,加上高?;閼俳挥亚赖膮T乏,在校研究生很難通過直接的社交圈與異性相識。政府及社會有關部門應該改進和完善婚戀交友平臺,開展在校研究生線上線下的婚介服務,同時加大婚戀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管理已有的婚戀平臺,為高校研究生的婚戀交友提供健康有益的幫助。

(二)強化高校學生的愛情觀教育

愛情觀教育是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次調查中,71.76%的研究生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婚戀課程;關于“您認為大學應該開設什么婚戀輔導課程?”研究生選擇愛情心理學課程的占38.2%,選擇婚姻與家庭課程的占28.24%,選擇性健康課程的占17.28%,選擇兩性交往禮儀的占16.28%;69.44%的研究生就讀的學校偶爾舉辦男女聯誼活動,26.58%的研究生就讀的學校從不舉辦男女聯誼活動,僅有3.98%的研究生就讀的學校經常舉辦男女聯誼活動。高校應該轉變觀念,在注重研究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重視研究生的情感發展,不回避敏感的性教育,改善高校愛情觀教育,增加社會性別教育。

第一,將婚戀愛情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從哲學、法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多學科視角去指引研究生正確對待婚戀與愛情。如設立愛情心理學、婚姻與家庭、性健康、兩性交往禮儀等相關課程,加強高校性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使學生受到專業的社會性別教育,學會結合兩性在生理、心理與社會視角等方面的差異性思考戀愛中的兩性問題,從而提高對愛情與婚姻的認識。

第二,設立專業的心理咨詢、情感教育機構,為研究生提供心理咨詢。開展研究生的情感教育、情感自控教育、情感釋放教育、集體生活和社會實踐、失戀教育及一對一幫助[11]。高校教師要關注研究生情感發展的動向和規律,把握他們戀愛過程中心理上的困境,在情感、情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第三,在全校范圍內樹立男女平等的性別意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育人環境,為性別教育的實施提供環境保障。如,利用校報、廣播、社交平臺等學校媒體,宣傳主流愛情價值觀和社會性別意識,消除不良媒介對研究生愛情觀的消極影響,引導其培育成熟、理性的愛情觀念;動員以學生為主的校園社團積極開展愛情道德活動,加強研究生的道德修養,促進兩性關系的和諧相處,彌補愛情觀教育中的性別教育。

(三)增強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

愛情和婚姻是研究生不得不直面、相對緊迫、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人生問題,尤其需要加強自我引導。愛情觀自我教育的關鍵在于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從端正自己的戀愛動機、戀愛態度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戀愛中不斷成長,不斷完善自我。

第一,新時代研究生要積極調整戀愛心態,主動大膽地去戀愛。研究生階段學生仍十分注重感情,研究生不必因為物質或經濟負擔而妄自菲薄、裹足不前,對戀愛采取被動、消極等待態度,而應提升自身的戀愛能力,端正戀愛態度,在男女關系中找準定位,主動去追求愛情。

第二,新時代研究生要真心對待感情,理性經營愛情與婚姻。積極迎接愛情的到來,對愛情不懼怕、不逃避,對體驗人生、及時行樂的戀愛思想加以批判和引導,強化研究生自身的責任與擔當;對待愛情既要感性,更要理性,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握好自己人生發展的方向。

第三,新時代研究生要平衡學業、戀愛和就業關系,合理規劃人生。讀研深造就是為了提升自己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要學會在戀愛中保持理性的思維,絕不能讓戀愛阻礙學業發展。要將個人發展與戀愛婚姻結合起來,學會和戀人協商、緩解矛盾沖突,尋找最適合雙方發展的契合點,積極規劃自己的人生發展道路。

猜你喜歡
愛情觀婚戀男女
從《寡婦春怨》與《孤雁兒》對比中看中西愛情觀
愛在“七夕”正當時——當代職場青年婚戀觀察
男女有別
男女交往最忌諱什么
感覺那時男女很平等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
淺析李清照愛情觀
《紅與黑》的主題意義與愛情觀
利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