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

2022-06-26 19:27胡媛媛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3期
關鍵詞:識字教學低年級小學語文

胡媛媛

摘要:雙減政策指出現代教育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注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減輕學生負擔。為改善當代小學識字教學課堂枯燥機械的現狀,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將多媒體教學技術運用到識字教學中,激發小學生識字的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本文以《樹之歌》一課為例,本文通過課前解讀、課堂教學、課后夯實三部分探究如何有效的引導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寫字。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一、引言

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小學低年級是識字教學的重要時期,應充分遵循識字的規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要注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擴寬識字的途徑,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力求識用結合?!稑渲n》一課來自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本課主要內容是以形聲字為主的歸類識字課,以關于樹木的小韻文為閱讀載體,學習“木”字旁的生字。

二、走進文本,解析教學內容

(一)解讀文本,了解學情

《樹之課》一課位于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課是一節識字課,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歌,分別從樹木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樹木的習性等方面描寫了梧桐樹、楊樹、榕樹、等樹木,向學生展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漢字知識積累,學會了基本的偏旁部首和漢字筆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有趣的識字形式,將識字教學與文本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反復感知課文,臨摹漢字。同時在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方法進行識字訓練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運用生活實際識字,列舉相關聯的詞語等方法總結識字規律,學會識字方法。本課是非常典型的以形聲字為主的歸類識字課,由11種樹木實景圖呈現教學內容,通過朗朗上口的小韻文學習有關樹木的漢字,歸類識記與“木”字旁有關的漢字包括“楊、桐、松、棉、楓、柏、杉、桂”等形聲字,使學生在認識不同樹木名稱的同時,了解樹木的形狀以及習性,通過將文中的樹木名稱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系,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發現漢字歸類,運用形聲字、偏旁、生活經驗等特點歸類識字,擴展生活經驗的同時識記漢字的音、形、義。

(二)分層教學,確定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低年級階段學生“會認”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在小學一二年級中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其他的漢字只需要學生了解其基本意思,掌握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認識“梧、桐、楓、松、棉等14個生字,會寫”化、壯、等10個生字,其次學生應該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全文。

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生字的基礎上通過樹木圖片,了解11鐘樹木的基本特點,選擇其中一種樹木,在小組中與同學們進行分享與交流,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在學習“木”字偏旁后在字典中查找相關“木”的生字,然后將所查找的漢字與本節課的生字進行歸類比較。通過查字典識字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識字歸類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法,促進學生口語交際和日常觀察能力??傊谛W低段識字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識字規律,圖文結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讀寫結合。

三、深入課堂,探究教學過程

快樂學習,減負學習是當前小學教育中流行的教學理念,教學應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樂于探究,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讀寫識字教學方式,創新識字教育方式,提升其娛樂性,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3]本課是一篇以小韻文的形式呈現的識字課,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生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教師應以學生日常生活為背景、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輕松活躍的識字課堂情景。

(一)巧用游戲,靈活導入

課前導入是整節課最重要的環節,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薄弱等問題,教師采取傳統單一的講授方式會致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枯燥甚至抵觸等情緒。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視頻、音頻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本課《樹之歌》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不同樹的圖片,讓同學們互相談論猜一猜,同時也可以將每一種樹背后的小故事分享給同學們聽一聽,如關于梧桐樹的故事;南京的梧桐樹起源是一位法國傳教士種植的。 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南京種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國梧桐樹,之后是孫中山種植梧桐樹,恰巧梧桐樹上是三球懸鈴木,孫中山認為這是象征自己提倡的三民主義。通過分享樹木背后的故事,不僅拓展學生們關于本課的課外知識,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合作探究,新課教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識字的重要環節,在課前導入中對本課的學習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師應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帶領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中,認識并書寫本節課要掌握的生字,教學環節大致分為以下步驟;略讀課文,了解課文。教師首先朗讀整篇課文,給學生做示范,接下來學生借助拼音和文中的圖片自由朗讀課文并和同桌進行談論,圈出課文中樹的名稱,教師糾正學生發音并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閱讀中感知生字,認識正字。合作學習,學習生字。在基本了解、會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再次利用同桌合作學習進一步解析課文、認識生字,讓學生按照教學步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認一認,學會認識“梧、柏、桐、楓、松、杉等生字,然后同伴間進行考一考,隨意的指一個生字,看同桌是否能準確讀出字音,最后進行擺一擺,同桌將生字的偏旁部首遮住,讓另一個同學說一說哪些字可以擺在一起以及為什么這樣擺。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學習生字讀音偏旁部首等??ㄆ顒?,深入文本。教師將寫有生字的卡片教給學生,請一位同學上臺展示他們小組的擺法,其中有個小組選擇將”梧、桐、楓“三個生字歸為一類,原因是它們都是”木“字偏旁并且右邊的讀音就是整個生字的讀音。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多種擺法,由此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有關”木“字偏旁的生字都是形聲字,可以按照形聲字的發音和拼寫規律,巧記生字,并且以木字偏旁進行拓展,請學生說一說自己還讓認識哪些關于“木”字為偏旁的生字,巧妙的將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與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進行聯系,強化學生對形聲字的認識與學習。

最后在學生掌握生字的基本讀音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書寫以“杉”字為例,首先觀察生字的占格位置,杉字是左右結構,木字做旁左起筆到豎中線垂直落筆,右邊要起筆在同一個方向,后一撇要比前以撇長,再教師的示范后,學生進行寫字練習。通過寫字與漢字構字規律相聯結,有目的地將形聲字進行分組歸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帶有偏旁“木“的生字,并且了解到每組生字書寫時的占格位置、特殊筆畫等都有共性。[2]

(三)拓展訓練,鞏固復習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一個不斷重復、積累的過程,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意等部分對生字進行掌握。在新課教授中,采取多種活動將本單元的生字用各種形式反復呈現,加深學生對生字的理解與記憶。如本單元主要掌握梧、柏、桐、楓、松、杉等生字,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選擇其中一種樹的名字進行故事分享,從故事情節中記住樹的名字同時也對該生字進行聯想記憶,也可以利用生字卡片做游戲。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既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從課文閱讀中進行識字,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識字。教師除了教科書中的閱讀文本,還應定期開展相應單元的課外閱讀課程,落實1+X閱讀課程,使學生在豐富的閱讀教材中夯實生字詞,鼓勵學生在遇到不熟悉不認識的生字詞時進行字典查閱和提問,從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四、結語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在現代信息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師應革新教育觀念擯棄傳統滿堂灌、機械性的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技術構建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識字課堂,充分發揮學生識字寫字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韓慧.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初探——以二年級下冊《中國美食》為例[J].語文建設,2021(24):60-62.

[3]孫宗樂,李曉慶.讓學生快樂識字——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8,5(33):347-348.

猜你喜歡
識字教學低年級小學語文
試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年級同音字教學例談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淺談低年級隨文練筆的有效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