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職院校中的傳承研究

2022-06-26 12:01陶琳錢智潔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0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高職院校

陶琳 錢智潔

摘要:非物質文化對于任何一個時代而都是不應該遺忘的珍寶,應當被重視和傳承的。本文在非物質文化中所傳承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特征以及高校在非物質文化傳承中的必要性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價值

(一)歷史價值

從歷史的層面來講,非物質文化是在我們這個民族上下幾千年在面對天災、外敵、內亂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表達形式,在這種表達形式中反應的是對應時期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整個團體的期望,有助于幫助人類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去了解相應地區已經逝去的歷史以及文化。

(二)社會價值

人類在社會層面上來說屬于是群居性的動物,每一個單獨的個體都無法脫離集體,而是需要區適應集體、融入這個社會。只有社會中的個體達到了和諧的地步才能夠使得社會的整體都進入和諧,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的地位便是起到和諧各地的作用。

(三)文化價值

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傳統文化資源是我國擁有的獨特資源,而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便可以歸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當地的旅游、宣傳行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來盤活當地的整體經濟。

(四)科學價值

非物質文化是歷史中的產物,在其中反映了歷史中對應時代的生產力發、科學技術、人類創造能力。每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都會有在發展過程中應當被摒棄、被取締的陋習。但是同時也保留著當時人們的思想認知水平、生活情感狀態和科學發展的程度,在其中具有科學和研究的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

(一)無形性

在傳承的載體上來說,物質文化的傳承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都是依靠有形的物質進行實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通過人的口口相傳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通過人進行傳承的,傳承上來說是通過人的精神交流進行傳遞,因此其是無形的、抽象的、不可進行描述的。

(二)地域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性與地域性表現得及明顯。其原因有語言交流、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種族等級三個方面,正因為有了上面文化遺產的三個特性,才使得民族的文化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著豐富多彩的春色生機。

(三)歷史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誕生的,在其中不但包括相應相應歷史始期的科技發展水平、風俗趣事還有當地的民俗習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說成是中國發展歷史的野史縮影。

(四)瀕危性

與物質文化遺產往往具有實體的傳承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方式在一定期間都是以口口相傳為根基,在當今的時代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喜好者成為了小眾的存在,綜合的原因導致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如今而言已經處于了瀕危的狀態。

(五)活態性

文化遺產在概念上可以分為‘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疅o形遺產是指“被各類群體視為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行為、表現行為和表現形式,知識以及技能和擁有其他相關工具、實物、工藝品的文化場所。

三、高職院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文化傳承的使命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環節。高職院校具有培養學生走入社會的責任,因此在此階段將文化的傳承結合在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提供貢獻。

(二)高職院校文化多元性的趨勢

在如今的是時代受到網絡傳播的影響,在大學中學生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對世界了解更多。這致使高職院校無論是在課程還是學生的生活中都更加豐富,課程的設置上也有了包括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成為弘揚多元化文化的根基。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的工作

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對高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教育要全面貫徹第三次教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

四、高職院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

(一)搭建課程平臺

在高職院校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首要便是要將有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引入到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當中,在學校中針對學生設計有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的課程,還要進行公開課授課定期邀請相關的專家對社會公開授課幫助更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興趣的人來了解相關的內容。

(二)完善制度體系

制度體系的建設有助于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更為方便的管理,參考梯形管理的方式,設立相關的學習小組相互監督,小組內的小組長定期對小組的成員進行考核將小組內的學習成果和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相關負責的老師。

(三)加強師資建設

師資建設方面同樣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中之重,當師資力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深刻掌握之后,方是傳承的根基。定期邀請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家定期進行授課講解解決老師在教學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四)改變評價方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改變以往從單純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要轉變為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五、結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在其的意義上又或者是實際上都具備一定的價值,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尤為重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到高職院校中成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步,這一步的實現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才可達成。

參考文獻:

[1] 金東豪,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中的傳承[J].中原科技學院.2021

[2] 馮丹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中的傳承與保護[J].安徽外國語學院.2021

[3] 張自清,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院.2019

[4] 趙莉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中的傳承與保護[J].黑龍江工程學院.2018

[5] 陳思琪,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中的傳播研究[J].四川文職產業職業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2015

基金項目:2021年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專項課題研究成果(21ZJB27)

作者簡介:陶琳,1981-,女,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研究。(電子信箱)22607222@qq.com

錢智潔,2000-,男,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生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高職院校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