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彰顯時代德育主題

2022-06-28 14:58詹生義馬玉花
學周刊 2022年21期
關鍵詞:資助工作德育教育中職

詹生義 馬玉花

摘 要:中職教育注重資助政策的落實,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更多的中職生緩解在校的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從而順利完成學業生活,以此推動實現教育公平,讓中職生成為社會、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中職資助工作中,學校、教師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讓中職生在思想層面、意識層面實現提升,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職業觀念?;趦灮新氋Y助育人的理念,強化對受助學生的心理資助,實施勤工助學與以工換助等,來探究在新時期中職學校資助工作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并彰顯時代德育主題,希望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中職;資助工作;德育教育;德育主題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1-00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03

隨著學校制度的深化與改革,在中職教育工作中,更為關注貧困生問題,設立了“獎、貸、助、補、減”資助體系,以此來解決中職貧困生的生活問題、經濟問題。在中職資助工作中,學校、教師不能只關注對學生物質方面的扶持,更要幫扶學生的精神,促進中職生的全面成長。由此,在中職資助工作中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由此來彰顯時代主題,實現幫扶工作與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資助工作中蘊含的德育功能,讓資助育人更為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同時,在中職資助工作中,學校、教師不僅要讓貧困生獲得學習知識、技能的機會,還要培養貧困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讓中職生更加感恩、勵志,學會自強不息,積極投入到社會生活中,通過自己的不斷奮斗、努力拼搏來實現人生價值。除此之外,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學校要完善育人模式,創新育人理念,開發資助工作中的育人價值、功能,讓中職資助工作更加有意義、有目的、有方向。

一、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資助育人可以激勵中職生的情感

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激勵中職生的情感。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激發中職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每一位中職貧困生都能夠感知到黨和國家對新一代的關愛,正是由于黨和國家的支持與幫助,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平等、公平的教育機會,深切感知到國家對于青少年的呵護,這些都能夠激發中職生的愛國熱情。資助育人能夠激發中職生的感恩情感,借助于生活化的資助方式,讓中職生感知到社會、國家的幫助,用最現實的方式來展現感恩教育。在中職資助工作中,要展示出精神引領、道德表彰的效果,培養中職生積極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展現出中職資助工作的激勵作用,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社會生活和未來的工作中,將來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資助育人可以塑造中職生的品德

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塑造中職生良好的品德。中職資助育人能夠塑造中職生誠實守信的品德,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誠實、守信的品格,以及自我發展的個性化品質,才能夠為中華民族復興、國家建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當前的德育工作中,空洞的理論講解,根本無法震撼中職生的內心,而資助育人活動能夠成為中職生內心中的一種力量。在中職資助工作中,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享受平等的受資助機會,會提前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從而塑造中職生誠實守信的品德。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接受資助的中職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律意識,關注自己的個人名譽,能夠積極配合資助、主動還款,從而形成良好的誠信品質。

(三)資助育人能夠展現人文關懷

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展現出國家、學校的人文關懷。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表明,需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重視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同樣,在中職資助育人中也要展現人文關懷,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展現出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把人文關懷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中職資助育人活動中,能夠尊重中職貧困生,杜絕出現歧視貧困生的情況,要平等對待民族地區、不同物質基礎的中職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對于貧困生的心理活動來設定育人措施,滿足中職生在心態、能力、思想、生活、學業的發展需求,促進中職生的個性化,實現全面成長。在中職資助育人活動中,能夠精準把握中職生內心真實的訴求和感受,強化關懷色彩。在中職資助育人工作中,能夠實現教育公平,體現人文關懷。通過資助育人能夠為學生提供物質保障,并且利用勤工儉學、心理輔導的形式,幫助學生樹立自強、自信、自尊的理念,具備較強的抗壓能力,擁有積極的奮斗觀、貧富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務、資助服務,進一步展示出資助育人的優勢、作用。

(四)資助育人可以引導中職生思想

中職生的入學年齡比較小,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價值觀、情感觀、世界觀,通過資助育人能夠完善德育體系,引導中職生的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闡釋,無形之中滲透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實現思想引領,讓資助育人成為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培養中職生積極的情感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從而能夠為思政教育工作服務,使學生感知到社會、國家對于自己的關愛,增強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國之情,從而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學習,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社會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屬于中職生發展、成長的動力,通過資助育人能夠消除中職生腦海中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使自身不受到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將來成為更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五)資助育人可以疏導中職生的心理

在中職資助育人工作中,能夠疏導中職生的心理,促使中職生身心健康成長,解決學生孤獨、冷漠、自我、自閉的心態。只有開展資助育人活動,才能夠消除中職生的自卑、敏感心理,使他們不再覺得自己受人資助低人一等,而是要抱著感恩、積極的心態去學習與生活,學會正確梳理自己的不良情緒,通過參與勤工助學、獎學金評比等活動,讓中職生能夠多和他人溝通、交流,敞開自己的心扉,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樹立自信、自尊,擁有付出才有回報意識,由被動受助轉化為主動成長,改善中職生的人際關系,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一些受資助中職生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差,他們過早接觸了生活的挫折、壓力,雖然能夠塑造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優良品質,但是在內心深處卻有愧疚、自卑心態,通過資助育人活動,能夠讓這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意識到挫折、困難都是暫時的,從而擁有抗壓的勇氣、能力。

二、在中職資助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及彰顯時代德育主題的策略

(一)優化中職資助育人的理念

在中職資助工作中,學校、教師要優化中職資助育人的理念,積極改進資助育人的工作機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教師要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強化資助工作的社會責任與道德內涵,構建現代化的中職生資助體系,把資助工作作為一種“善”行,強化資助工作的內在約束,增強對于貧困學生的道德關懷、責任感、義務感,以此來激發中職生的奮斗精神與感恩情懷。學校、教師要拓展資助工作的內涵,全面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健全校園資助政策,增大資助的覆蓋面、資助力度,真正緩解中職生的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學校還要把資助工作和人格培養、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德育教育貫穿在整體的資助工作中。要保證中職資助工作的嚴肅性、公正性,構建監督機制,實現公正公平、陽光操作,設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如果發現接受資助的中職生存在惡劣行為,要取消受資助的資格,保證國家專項資助獎金的公正性。對于存在學習消極、違反校紀校規的中職生,也要取消受資助的資格,讓真正有需要的中職生接受國家、學校的資助。

要對中職資助德育教育進行創新,調動起中職貧困生參與資助工作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豐富資助工作的內容,由之前的“授人以魚”轉化為“授人以漁”,注重提升中貧困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推動資助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讓學生在接受資助的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以此來回饋社會、回饋國家,增強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感恩意識,讓愛心能夠繼續傳遞下去,在社會生活中積極傳遞正能量。

(二)強化對受助學生的心理資助

在中職資助工作中,要想全面滲透德育教育理念,就要強化對受助學生的心理資助,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資助模式,展現出中職生的自主性,促進中職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要遵循中職生的身心規律、心理規律,圍繞“全面發展,以人文本”目標開展資助工作,實現心理援助和經濟援助的相互融合。要堅持扶優、扶貧、扶志,幫助中職貧困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活動,激勵學生勇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與問題,能夠認真學習、奮發圖強,實現心理扶貧、扶志、扶貧的全方位融合。

要增強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定期對中職貧困生展開全面跟蹤,從中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疾患,并且把這些問題融入心理援助、資助體系中,借助于心理健康講座與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培養中職貧困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中職貧困生可以借助于QQ群或者網絡平臺來咨詢心理問題,從而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惑,勇于面對自己生活中的不完美之處,增強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學校還需為中職貧困生量身定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專門設定貧困生的心理服務心理咨詢,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讓中職貧困生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調整自我負面情緒,實現心理指導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增強中職貧困生的自信心,鍛煉中職貧困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情緒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為中職貧困生構建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營造自由、文明、和諧、平等的校園文化氛圍,讓他們在受助中成長成才、感悟人生。

(三)實施勤工助學,實現以工換助

在中職學校教育工作中,要樹立資助育人的目標,積極拓展資助的模式,實施勤工助學,讓學生在以工換助中得到相應的幫助,這樣既能夠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生活壓力,還能夠讓中職貧困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拓展中職貧困生的經濟來源,真正維護貧困生的自尊,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勤勞來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認可,增強貧困生的自信、自尊,樹立積極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勤工助學能夠鍛煉中職貧困生的思想品格,在勤工助學中感知到生活的艱辛,從而能夠自立自強,將來面對激勵的社會競爭能夠勇于克服困難,強化自身的抗挫能力、抗壓能力,為之后的人際交往、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學校需要不斷拓展中職貧困生的實習渠道,讓學生通過實習、學習,磨煉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真正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要積極打造實訓基地,讓中職貧困生作為實訓基地中的志愿者,這樣既能夠讓他們擁有更多鍛煉自己專業技能的機會,還能夠讓他們通過自己的付出與努力,獲得相應的資助,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成就感。

在中職資助育人活動中,學校、教師在支持學生勤工助學和勤工儉學時,也要教導學生不要耽誤自己的學業,要利用課余時間、實習時間來開展勤工助學、勤工儉學活動,在解決貧困生資金問題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永遠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中職資助工作中,要全面落實德育教育理念,真正實現資助育人;要強化職業教育法規法律建設,構建完整的制度體系,實現資助立法,深入推進國家的資助政策,強化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中職學校積極落實資助政策,拓展宣傳的渠道與手段,改善資助工作模式,實現精準化資助管理;要注重激發中職貧困生的愛國情懷、責任感,提高其道德品質,實現愛心、溫暖的傳遞,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將來能夠更好地投入社會生活,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秉公.學生資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評趙貴臣的《中國大學生資助體系德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2] 錢可敦.以德育為導向,推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健康發展——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J]. 戲劇之家,2019(9).

[3] 劉東,張玉梅.以加強德育為導向的高校資助育人熱點研究——基于共詞分析的視角[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9).

[4] 趙貴臣,劉和忠.大學生資助體系德育功能的特質研究——“個別資助”與“普遍教育”的統一性育人特質[J].現代教育科學,2010(11).

作者簡介:詹生義(1971.8—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中職講師,研究方向:中職學生資助與德育教育。

馬玉花(1975.9— ),女,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生德育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中職資助工作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探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853)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資助工作德育教育中職
全員育人模式下的困難生資助工作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方法創新的探討
新建本科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實踐與分析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模式探索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