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種下愛做好引路人

2022-06-29 02:06吳曉薔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2年1期
關鍵詞:小朋友文化老師

吳曉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崩蠋?,就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而能夠做到這些,自身擁有的良好品德和素養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了。在成為一名好老師的過程中,我們最深的體會應該就是——累并幸福著。是的,做好一個老師,會累。因為老師本身,就意味著一種職責。淵博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工作的基礎,也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條件。我們也深知“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的道理。一個教師不僅要對本學科的知識精益求精,還要善于理解和及時消化新知識、新概念,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以使自己能跟上時代飛速發展的步伐。只有在那個知識的“水桶”里不斷地注入新的活水,才能使它不會干涸枯竭。

我認為,育人先育己,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的體現。要提高自身修養,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現代社會當中不但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健全的教師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尤其是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系統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書籍,增強、培養自身的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擁有健全的人格。作家盧梭以前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绷硪晃蛔骷伊_曼.羅蘭也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睘榱税駱拥乃茉?,為了使自己心里總有陽光和愛能夠撒播,我們就要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課堂內外諄諄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職業道德,禮貌的言談舉止,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就正如古詩中所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

其次,尊重和關愛每位學生。作為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始終保持一顆愛心和耐心。學生犯了錯,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并找找其中的原因。教育中有了這種愛,師生才能以誠相待,心心相印。教育就是種下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任何東西比真正的愛所帶來的愉悅、融洽和相互理解更為有效了。心理學認為,當學生熱愛自己的老師時,就會把對老師的情感轉化為上進的動力,主動地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F在的學生都自尊心較強,他們往往要求要獨立自主,而不喜歡被別人過多的管教。老師們如果忽視了學生的自尊心,往往會事倍功半。教師必須要擯棄掉陳腐的“師道尊嚴”思想,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積極的進行交流和溝通。只有這樣,學生的心靈才能為你敞開。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掉一個學生。以前在教育雜志上讀到過一篇文章,寫的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的故事。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他們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和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每次過失,用期盼的心態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情緒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站在學生的視角和立場上和他們溝通,調整頻率,和他們共振。正是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學生們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眻猿趾霌P民族精神,傳承優秀文化,傳播愛的力量。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認識學生認知年齡,激發興趣,結合案例,引導反思來推動學生理解愛的內涵,這也是小學教育啟蒙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說,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愛學生就要做一名真誠的傾聽者。 傾聽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納也是期盼。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知名節目中采訪到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么呀?”小朋友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碑攬錾系挠^眾笑得東倒西歪時。主持人仍然注視著孩子,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然后我還要回來!”看到這里,大家不難想象倘若沒有主持人的那份親切,那份平和,那份耐心的傾聽,在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小朋友還有勇氣說出人世間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話語嗎?所以,老師們要善于用愛去耐心傾聽,學生才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小學語文對少年兒童的啟蒙作用不言而喻,而傳播愛的文化的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領頭作用,多用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并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反思,是每個教師應盡力指導教學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增強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必然要求,對于傳承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民間自古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人的一生有三大幸事:少年時有好父母;求學時有好老師;晚年有好子女。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走上三尺講臺,學高為師,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德高為范,為人師表。教育無小事,細微之處見真章。教師的智慧就是在日積月累的“細微之處”,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因此,師德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更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讓我們用愛搭起橋梁,做一個有愛的引路人!456C03F2-18C1-461E-AB31-26C1841E8DDA

猜你喜歡
小朋友文化老師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誰遠誰近?
找茬兒
海邊玩一夏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Let’s DIY Poster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