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鏡聯合腹腔鏡在胃腸微創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2022-06-29 14:51陳樹強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創傷性開腹微創

陳樹強

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人民醫院 廣西 防城港 538001

胃腸道疾病具有多發性特征,其中部分疾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如胃腸息肉、胃間質瘤等[1]。以往臨床所應用的開腹手術治療創傷性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后期在微創外科技術的支持下,普遍實現了胃腸道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基于降低手術創傷性,進一步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預防潛在并發癥[2]。除此之外,微創手術治療后患者恢復周期較短,對于實現術后快速康復目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3]。腹腔鏡與內鏡是微創手術治療中常用技術,有助于明確病灶部位及其與鄰近組織關系,并提供清晰術野,促使手術順利完成[4]。本研究中對院內94例胃腸疾病患者進行分組調查,旨在探究內鏡聯合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0年2月~2021年5月院內行胃腸手術治療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對照組、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46~78歲,平均(61.24±8.61)歲;直腸息肉7例,胃間質瘤5例,胃癌22例,直腸癌13例。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47~78歲,平均(62.68±8.46)歲;直腸息肉8例,胃間質瘤7例,胃癌21例,直腸癌11例。組間基線資料無差異性,可對比研究。納入標準:①內鏡與腹腔鏡手術適應證;②影像學檢查排除淋巴結轉移與外侵;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放化療、免疫治療者;②合并胃穿孔或胃潰瘍;③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開腹術治療,具體如下:

術前行病理檢查,結合既往史與病情制定手術方案。全麻處理,結合病灶部位取手術位,常規頭高腳低臥位。分開雙腿,結合病灶部位、形狀、大小,給予切除治療,術后常規留置引流管。

觀察組:內鏡聯合腹腔鏡微創術治療,具體如下:

胃部病變:仰臥位,10mm Trocar置入臍下,與臍水平左側6cm置入Trocar,為觀察孔、主操作孔。Trocar置入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右側,為輔助操作孔,另以直徑5mmTrocar置入左腋前線與右鎖骨中線肋緣,暴露視野。建立氣腹后,經口置入胃鏡,明確病變部位,活檢鉗推動瘤體縫合固定。對胃底或胃體瘤體以超聲刀行脾胃、肝胃韌帶游離,胃腔外楔形切除胃結腸韌帶。以內鏡支持下,楔形切除胃部腫瘤與鄰近組織。有必要胃切除者,行胃空腸吻合術,重建消化道。

腸道病變:利用內鏡進行大體積腫瘤定位,腹腔鏡進行瘤體切除,并清掃淋巴組織。利用內鏡無法完全摘除瘤體者,以腸鏡識別腸段,圈套住瘤體,若有穿孔或出血現象,對腸壁薄弱處縫合加固。

1.3 觀察指標

(1)手術一般情況,如手術時間、出血量、導管留置時間、排氣時間。(2)檢測應激相關指標,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3)檢測免疫功能相關指標,如CD4+、CD8+、CD4+/CD8+。(4)統計術后不同階段疼痛評分,以VAS法進行,分值高提示疼痛程度嚴重。(5)統計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比較患者手術一般情況

觀察組比照對照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導管留置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比較患者手術一般情況(±s)

表1 比較患者手術一般情況(±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導管留置時間(d) 排氣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7 136.28±10.35 47.52±5.18 2.15±0.61 2.45±0.17 7.62±1.05對照組 47 108.54±10.27 98.26±10.24 4.65±1.25 4.15±1.07 9.54±1.21 t-13.043 30.313 12.322 10.757 8.216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比較患者應激相關指標

術前進行應激相關指標檢測水平均無差異性,術后患者TNF-α、IL-6、CRP幾項指標水平均有所升高,以對照組為參照,觀察組患者術后水平相對較低(P<0.05)。見表2。

表2 比較患者應激相關指標(±s)

表2 比較患者應激相關指標(±s)

組別例數 TNF-α(ng/L) IL-6(ng/L) CRP(mg/L)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觀察組 47 24.61±4.15 30.52±2.35 7.56±1.04 8.24±1.06 4.52±1.21 10.62±2.31對照組 47 24.06±4.21 34.26±2.08 7.46±1.24 9.05±1.26 4.50±1.23 14.58±2.16 t-0.638 8.170 0.424 3.373 0.079 8.584 P-0.525 <0.001 0.673 0.001 0.937 <0.001

2.3 比較患者免疫功能指標

術前進行免疫功能指標檢測水平均無差異性,術后以對照組患者為參照,觀察組患者CD4+、CD4+/CD8+水平較高,CD8+指標水平較低(P<0.05)。見表3。

表3 比較患者免疫功能指標(±s)

表3 比較患者免疫功能指標(±s)

組別例數 CD4+ CD8+ CD4+/CD8+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觀察組 47 52.62±6.14 42.26±5.06 35.15±4.05 39.52±5.32 1.32±0.15 1.15±0.21對照組 47 52.31±6.25 36.24±5.14 35.06±4.32 42.25±5.01 1.33±0.20 0.91±0.24 t-0.243 5.722 0.104 2.561 0.274 5.159 P-0.809 <0.001 0.917 0.012 0.785 <0.001

2.4 比較患者術后疼痛評分

以對照組患者為參照,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當日、術后3d、術后1周幾個時段進行疼痛程度測定,評分均明顯較低(P<0.05)。見表4。

表4 比較患者術后疼痛評分[(±s),分]

表4 比較患者術后疼痛評分[(±s),分]

組別例數 術后當日 術后3d 術后1周觀察組 47 3.26±1.05 2.75±1.14 1.62±0.58對照組 47 4.36±1.25 3.64±1.24 2.15±0.48 t-4.619 3.622 4.826 P-<0.001 <0.001 <0.001

2.5 比較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術后少數患者發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瘺、切口出血并發癥,觀察組的2.13%,明顯小于對照組12.77%(P<0.05)。見表5。

表5 比較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n,%)

3 討論

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從最初實現對于多種疾病的有效治療,逐漸發展為更傾向于關注手術操作的創傷性以及患者治療后的安全性[5]。而此種目標的實現,需要建立在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基礎之上。以胃腸道疾病患者的外科手術治療為例以往開腹手術治療基于創傷性較大且術中出血量較多,術后容易發生感染與出血等并發癥[6]。而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將直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質量甚至于加重病情。為降低此類風險可利用微創外科技術降低手術對于患者機體創傷性,從而實現術后快速康復目標[7]。內鏡與腹腔鏡是現代臨床治療中常用微創技術,其作用在于明確病變部位與鄰近組織關系情況,為手術操作提供清晰術野,在小切口條件下確保手術操作順利完成[8]。

對于微創手術與開腹手術的治療,目前臨床實踐以及大量研究資料均已經證實,兩種手術方式可達到相近的治療效果[9]。代表微創手術的應用并不會影響到患者疾病治療效果[10]。但在手術操作以及相關情況方面,微創手術的應用可呈現出諸多優勢。觀察組比照對照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導管留置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操作上,微創手術治療較為復雜,為此所需手術時間相對較長。但在內鏡與腹腔鏡技術下,可對患者做小切口手術,從而降低手術創傷性。同時基于微創手術操作中視野較大,可對病灶情況進行全面檢測,有助于實現精準操作而減少術中出血量?;谖撌中g操作,對于患者創傷性較小,為此術后恢復快,可減少排氣時間與導管留置時間。

在手術治療安全性方面,對于胃腸疾病患者的外科手術治療中容易引起應激反應或免疫功能下降。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前進行應激相關指標檢測水平均無差異性,術后患者TNF-α、IL-6、CRP幾項指標水平均有所升高,以對照組為參照,觀察組患者術后水平相對較低。術前進行免疫功能指標檢測水平均無差異性,術后以對照組患者為參照,觀察組患者CD4+、CD4+/CD8+水平較高,CD8+指標水平較低。開腹手術治療對于患者應急水平與免疫功能的影響較大,而微創手術基于創傷性較小且術中出血量較低,不容易引發患者應激反應,且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水平明顯較低。免疫功能調查中CD4+屬于輔助性T細胞,能夠釋放出大量細胞因子,提升機體抗腫瘤能力。而CD8+屬于抑制性T細胞,可特異性殺傷靶細胞,實現清除病毒功能。兩項指標的比值可進行機體免疫狀態的評估,若比值失衡則代表存在免疫功能紊亂情況?;趯σ陨现笜说挠^察證實了微創手術治療對于機體具有一定免疫功能保護作用。另外,以對照組患者為參照,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當日、術后3d、術后1周幾個時段進行疼痛程度測定,評分均明顯較低。術中切口大小如何以及術中出血量對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具有明顯影響,對比之下微創手術操作有助于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

對于外科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最為受到的關注是術后并發癥風險問題。以往臨床所用開腹手術治療胃腸疾病,術后切口感染與出血以及腹腔感染的風險較高。對比之下,在內鏡與腹腔鏡技術支持下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可有效防控術中潛在并發癥。例如微創手術中視野清晰不存在盲區,而腹腔鏡的輔助應用還具有視覺放大效應,有助于進行手術口吻合,進而降低術后出血與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在胃腸手術中,以開腹手術對比,在內鏡與腹腔鏡支持下的微創手術可極大降低創傷性,并預防感染與出血等潛在并發癥,對于實現患者術后早期恢復具有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創傷性開腹微創
17例創傷性十二指腸損傷的診治體會
腹腔鏡下肝切除術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初步分析
賁門失弛緩癥的微創治療進展
腹腔鏡與開腹術治療膽囊息肉的對比分析
腹腔鏡脾切除術與開腹脾切除術治療脾臟占位的比較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中醫治療概述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后抑郁
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刀在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觀察
1 323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避免中轉開腹的治療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