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行走訓練對提升盲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研究

2022-06-30 22:29陳亞超毛永寬
學校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盲生社會適應

陳亞超 毛永寬

摘要:定向行走是盲生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盲生由于視覺的缺陷,本體感、方向感不強,使得他們感知外界環境,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較差。定向行走訓練可以通過統合盲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幫助他們掌握定向行走的技巧,使他們更好的適應生活,融入社會。

關鍵詞:定向行走;盲生;社會適應

一、概念的界定

“定向”與“行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定向”是指盲生運用除視覺之外的多種感覺器官感知外界環境,確定自己所處的位置及與外界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思維過程;“行走”是指盲生從環境中的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定向與行走密切相關,定向的目的是為了熟悉環境和空間認知,更重要的是為行走服務。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中方向性、正確性的根本保證,行走是定向的目的,定向與行走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盲生定向行走的重要性

定向行走是盲生獨特的適應社會的技能。盲生由于視覺的缺失,定向行走能力缺乏的盲生活動范圍較狹窄,接觸到的事物較少,生活經驗缺乏,社會適應能力低,進一步影響了認知的發展。定向行走訓練有利于提高盲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安全有效、自然獨立地行走,進而使盲生更好地適應生活、融入社會。

(一)促進個體身心發展

視覺的缺失使得盲生出現搖晃軀干、揉眼睛、碎步小跑等各種盲態,多種感官統合不協調,身體代謝和免疫能力低下,此外也會出現孤僻、自卑、情緒多變等一些負面的心理問題。這是由于視力的因素限制了盲生的認知、縮小了活動范圍,從而導致盲生出現身心不良問題。因此對盲生進行定向行走訓練有助于擴大盲生活動范圍,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認知的廣度,改善盲生的情緒變化,增強其自信心。

(二)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盲生由于視覺的障礙,一般在熟悉的環境中活動,日?;顒臃秶邢?,使得他們感知外界環境,獲取外界信息量較少,部分盲生在校園或社區活動中無法安全獨立的行走,還有一些盲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需要家長陪同照顧,生活適應能力較低。因此,我們需要對盲生進行定向行走訓練,引導盲生掌握定向與行走的方法技巧,擴大生活范圍,逐漸掌握日常生活技能。

三、盲生定向行走的教學措施

(一)提高盲生感統協調能力

盲生由于視覺的缺失,信息的獲取較為困難,因此想要獲取更多的信息需要依靠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覺統合訓練,提高盲生的協調能力。

1.聽覺訓練

聽覺定位是盲生常用的方法之一,個體可利用聽聲音辨位,根據兩耳所接收到的聲音強度以及接收到聲音的時間來判斷發聲的位置,準確定位。如:可對盲生進行音頻感覺訓練、音強感覺訓練、回聲感覺訓練、混音感覺訓練與間歇音感覺訓練等。還要教會盲生辨認各種不同聲音的音色和特征,其中包括風聲、水聲、家庭的聲音、學校的聲音、動物的聲音、交通工具的聲音等,學會辨別各種聲音的來源,了解每種聲音的特征和含義,如:聽到上課鈴聲同學們知道要上課,興奮的歡呼聲代表著一個人激動的心情。

2.觸覺訓練

在進行定向行走訓練時,盲生要學會根據觸摸所獲得的信息,如物體的外觀、事物的大小、軟硬程度、表面光滑度等特征辨認物體,從而達到定位的目的。訓練盲生在不同質地的路面上行走,掌握不同質地路面的特征,熟悉光滑的水泥地、泥濘的草地、平坦的柏油路面等不同質地的道路,便于更好的訓練。

3.剩余視力訓練

對于低視力的盲生,可充分利用其剩余視力和光感進行定向行走訓練,如:可進行顏色辨認訓練、視覺明暗訓練、排除障礙物訓練等,提高低視生的定向行走技能。

(二)幫助盲生形成心理地圖

心理地圖是指盲生為順利到達目的地,熟記常走路線及沿途路標,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路線圖,是盲生常用的一種定向方法。心理地圖的形成是定向行走的前提,有助于提高盲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還利于空間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定向行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幫助盲生形成心理地圖,記憶物體間的相對位置和環境特點,運用多種感覺協調形成綜合表象。像教室、餐廳和宿舍這樣的關系型場所,盲生主要以關系型心理地圖的形式來進行整體記憶,對于一些大環境,盲生可根據有特征的信息來記憶,如:公交站牌、盲生專用紅綠燈信號燈、特色的道路等,這些信息可幫助盲生按照一定的規律形成“心理地圖”。

(三)掌握定向行走教學方式

1.掌握合適的教學方法

應根據盲生的個別差異,教師應教授不同的定向行走技巧,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采用定向行走課程中的一些方法,如陽光定向法、時鐘定向法、六點盲文定向法等方法確定方位。

2.分步驟教學法

在定向行走訓練時,低年齡段的盲生對于一些難度較大或較為復雜的動作難以理解及掌握,接受能力較為緩慢,在進行定向行走訓練時可采用分解教學法,把完整動作分解成幾個小步驟來進行教學。分步驟教學可以降低定向行走訓練難度,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盲生更快掌握定向行走技巧。如:訓練盲生上樓梯,當盲生走到樓梯初始臺階時,要站在有扶手的一側。先用腳試探臺階的下沿或用手觸摸到樓梯的扶手,腳與臺階的下沿要垂直,上前先用腳輕碰臺階的豎面,試探臺階的高度和深度,然后用沿物慢行技巧,沿臺階左側一步一級上樓。若感覺到扶手變平了,則表明臺階快要結束,一層臺階上完后應調整方向前行。

3.節奏教學法

盲生聽覺靈敏,對于有節奏感的音樂很感興趣,動感的音樂可以幫助盲生舒緩情緒,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動作的表現力。合適的音樂節奏可幫助盲生調整行走的速度,調節盲生的情緒,活躍課堂的氣氛,從而使盲生達到更高效地進行定向行走訓練的目的。

對盲生進行定向行走訓練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滲透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訓練,盲生可熟練掌握定向行走技能技巧,有效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生活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布文鋒.多重障礙盲生定向行走課程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4(2).

[2]張洪茹.給盲生一雙明亮的眼睛,試論定向行走對盲生的意義[J].教育新概念2013(10)

[3]朱管明.盲生定向行走心理地圖的形成及其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12(3)

[4]布文鋒.盲生定向行走過馬路的教學策略[J].教育學刊2011(7)

猜你喜歡
盲生社會適應
重塑勞動意識在盲校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淺談如何有效地對盲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時代盲生的德育工作
盲生“現場作文”的教學策略
中職《體育與健康》教學綱要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會適應與社會網絡協同模擬框架研究
關于“男孩危機”現象的調查研究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現狀探究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