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戰略取向

2022-07-01 15:53楊瑞龍
改革 2022年6期
關鍵詞:國有資本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

楊瑞龍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放權讓利、兩權分離、股份制改造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抓大放小、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分類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階段,國有企業逐步走向市場。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國有企業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要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改革模式與方式要符合國情,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通過改革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必須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把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治理之中,從而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國有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543(2022)06-0010-10

自從我國確立市場取向的改革路徑后,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理論與實踐都證明,只有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把國有企業改造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真正市場主體,才能為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創造微觀基礎條件。進入新時代以來,國有企業改革邁入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對于新時代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有企業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與排斥市場機制、政府高度集權的體制模式相適應,國營企業成為普遍的企業組織形式。政府既是企業的所有者,又是計劃的制定者與實施者,政府的目標就是企業的目標,作為行政附屬物的國有企業具有軟預算約束的特征,從而普遍出現了企業經營機制僵化、政府干預嚴重、企業活力不足、經濟效率低下、短缺現象嚴重等弊端。我國確立市場取向的改革路徑后,在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取向的改革也逐漸成為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萬華煙臺工業園考察時指出,國企“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1]。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大體經歷了以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4年,我國提出了在計劃體制下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國有企業改革主要遵循放權讓利邏輯。放權讓利改革經歷了三個步驟:一是允許國有企業在生產計劃、產品銷售、資金使用等方面擁有部分自主權;二是首創于四川的利潤留成制度,包括技術利潤留成加增長利潤留成、利潤包干、超計劃包干和虧損包干等;三是實行“利改稅”與“撥改貸”。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在不改變國有企業原有隸屬關系與產權歸屬的前提下,通過擴大企業自主權特別是增量收益的處置權,引入物質刺激機制,調動企業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第二階段:1985—1991年,我國提出要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國有企業改革遵循兩權分離邏輯。黨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運行機制,國有企業改革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以承包的形式將經營權下放給企業,主要形式有租賃制、承包制和資產經營責任制。同時,在改革開放先行地區對經營狀況較好的一部分國有企業試行股份制改造。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在不改變企業所有權歸屬的前提下,通過承包合同把經營權完全下放給企業,力圖實現國有企業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推動國有企業走向市場。

第三階段:1992—1997年,我國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革遵循產權多元化邏輯。在總結過去幾年股份制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有企業全面推行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通過在國有企業內引入多元化投資主體,以產權多元化推進產權關系明晰化,實質性地推進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成為公有制經濟的一種有效實現形式。

第四階段:1998—2002年,通過實施“抓大放小”的改革戰略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國家不再把全部國有企業納入自己的管轄范圍內,而是通過兼并重組、主輔分離的改革,重點抓好大型國有企業,放活中小型國有企業。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引入國有資本的退出機制,國有企業內可以有非國有資本,搞好、搞活國有企業的改革目標可以通過放開一部分中小型國有企業來實現。

第五階段:2003—2014年,全面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政企不分引致的對國有企業過多的行政干預是國有企業的傳統弊端,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把國家擁有的資產所有權、行政管理權與宏觀調控權相分離,構建相對獨立于行政系統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為了優化國有資本所有權的約束方式,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我國于2003年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以產權改革為基礎,在政資分開的基礎上推進政企分開,重塑國有資本的所有權主體,構建資產所有者與資產經營者之間平等的產權關系,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創造必要的條件。

第六階段:2015年至今,著力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8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思路,即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同時,推進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根據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性質與功能差異實施差異化的改革戰略,把商業類特別是競爭性領域內的國有企業進一步推向市場。

應該說,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國有企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國有企業從行政附屬物向市場主體轉變,從純而又純的所有權結構向產權多元化轉變,國資委從管企業、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國有經濟從廣泛分布向布局更加合理轉變。國有企業改革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距離改革目標尚有一段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多年改革,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同時,國有企業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存在一些弊端,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2]79。例如,國有企業對政府與市場的雙重依賴仍然比較明顯,企業的預算約束還沒有完全硬化,從而還不能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頻繁發生,特別是伴隨著股份制改造的大面積推廣,國有資產流失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國有經濟分布過寬、素質不高的問題仍然沒有根本性解決;國有資產監管模式尚待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尚不靈活,特別是激勵機制還不完善,企業家隊伍的成長還存在若干制度性障礙,等等。因此,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CB27A9E1-6828-47F4-89C4-F9D5C2FD452F

國有企業改革不是削弱國企,而是要更好地加強國企。國企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需要以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企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3]。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與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國企改革需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著力把國有企業改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余”[4]。

二、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就必須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路徑并非要放棄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更不等于實行私有化,而是應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5]。

首先,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必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黨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確定下來,并且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2]78。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顯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有助于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其次,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必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使國有企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干力量,成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6]。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國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實施得益于國企的支持。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資源短缺、資本不足、技術落后和工業體系不完善等諸多不利條件,作為一個追趕型發展國家,面臨著斯蒂格利茨所定義的“非傳統意義上”的市場失靈現象,即市場本身難以承擔跨越式發展的任務。在此背景下,我國要實現經濟增長方面的趕超目標,最快速、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利用國有企業。政府作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可以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將資本、技術和資源向國企傾斜,在短期內建成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創造基礎性條件。時至今日,我國政府推行戰略性發展目標,仍然離不開一定的產業政策。國企作為政府掌控的企業,在宏觀調控、產業引導方面仍然發揮著民企難以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7]。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8]。

再次,完善市場機制需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市場經濟的精髓是價格引導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然而,價格并不是萬能的,市場的價格機制在某些條件下會出現失靈,從而導致資源無法實現最優配置。當出現外部性、公共物品供給、壟斷和信息不對稱問題時,就會出現市場失靈。例如,僅依靠市場機制難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而國有企業在解決市場失靈、貫徹新發展理念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8]。除壟斷之外,在其他三種情形下,國企也能成為解決市場失靈的有效力量。一是外部性問題。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存在正外部性,產品的提供會出現短缺,如基礎研發。反之,如果存在負外部性,產品的供給會出現過剩,如工業污染。假如談判涉及的利益群體較多,各自的成本和收益情況屬于不對稱信息,那么國有化或國有企業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二是公共物品供給問題。當一種產品存在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時,這種產品被定義為公共物品,如國防、基礎教育、文化宣傳、衛生防疫、植樹造林、郵政和港口等都是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特殊領域。一般來說,由國有企業來提供公共產品具有更明顯的優勢。三是信息不對稱問題。價格能夠引導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的前提是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是信息對稱的。在當下的中國,國企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在信息不對稱的領域國有企業更有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引致的市場失靈。

最后,面向全球競爭需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當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在理解壟斷和競爭的關系時必須放眼全球。按照傳統的靜態觀點,在很多行業具有壟斷地位的國企會阻礙競爭、降低效率。但是,一旦我們考慮全球的競爭格局,“壟斷”的定義就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在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時,我們需要在不同行業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有企業。中國是一個發展轉型中的大國,雖然有不少企業能夠進入世界500強,但是具備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仍然偏少。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扶持一部分國有企業,包括鼓勵已經在國內處于壟斷地位的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然后推動其參與國際競爭,是有利于更好地貫徹國家意志的。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9]。CB27A9E1-6828-47F4-89C4-F9D5C2FD452F

三、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確立市場取向的改革路徑后,國有企業改革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以什么邏輯來指導國有企業改革一直存在爭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三個有利于”標準,他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5]。無論是實行兩權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是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抑或進行戰略性調整,其目的都是為了優化國有企業的組織形式,提高“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能力。只有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能力不斷提升,國有企業才能做強做優做大。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將在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市場環境中參與競爭,只有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來不斷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國有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通過進一步的改革,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10],從而不斷“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把“三個有利于”標準落到實處,必須使改革模式與改革方式符合我國國情,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國有企業的改革目標是要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國有資本的經營效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11]。

第一,通過結構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為了解決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等問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要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國有資本的進退并不只是用企業規模的大小來確定,而應主要從企業所處行業的性質來區分。應該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對于有關國計民生的壟斷性行業,國家應實施有效控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皣匈Y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2]79;對于一般性競爭性中小型國有企業,一部分可進行產權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逐步退出國有資本。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9]。

第二,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8]?,F代企業制度具有四個基本特征:產權明晰、政企分開、權責明確、管理科學,其中非常關鍵的特征是改革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關系的明晰化。也就是說,把國有企業改造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必須抓住產權關系明晰化這一改革的“牛鼻子”,核心是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這是因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9]。產權明晰化的基本內涵包括:一是產權的排他性。產權主體必須對交易對象擁有明晰的、唯一的產權,即產權歸屬非常明確。二是產權的可分割性或可分離性。產權的可分割性是產權可轉讓性的前提,能夠滿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的不同需要,從而增加資源配置的靈活性和效率。三是產權的可轉讓性。產權主體能按照收益最大化的原則自由地處置歸其所有的資產,包括部分或全部權利的讓渡。四是產權的有效保護。有效率的交易不僅需要明確界定產權,而且要求有效地保護產權。

第三,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015年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9]。所謂混合所有制,是指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一種所有制形式?;旌纤兄浦饕ㄈ齻€方面:國企入股民企,民企入股國企,國企員工持股。國有企業的優勢主要表現為因其獨特的地位而具有融資優勢以及憑借其處于關鍵性行業或者壟斷行業而具有的市場支配力優勢,民營企業在上述兩個方面相對處于弱勢。民營企業具有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經營機制靈活。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相互融合可以取長補短,在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的同時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2]78。

第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通過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通過國有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是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效率的有效途徑,但也會出現一些負效應,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可能引發國有資產的流失。因為當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以及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混合時,由于所有者與經營者目標函數的不一致以及信息的不對稱,處于公司內部的經營者很可能會利用使用者的授權來牟取私人利益,甚至瓜分國有資產,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在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過程中要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12]。因此,我們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又要在國企混改中防范國有資產流失。關于如何在事前、事中、事后采取相關措施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機制制度創新,強化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審計、紀檢巡視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10]。CB27A9E1-6828-47F4-89C4-F9D5C2FD452F

第五,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根據我國地域廣闊、國有資產數量龐大的特點,可以在堅持國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國家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受所有者權益,確保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實行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心是從管資產、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2]78。所謂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是指國家把國有資本出資人權能授予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公司,由它們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本所有者權能而形成的權利和義務的規范的總稱。因此,它包含如下改革含義:一是要推進政企分開與政資分開,國有資產管理監督部門以管資本為主,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二是完善國資委、國有集團公司(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股份公司三級授權經營模式。2003年5月頒布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對所出資企業中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進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被授權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對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中國家投資形成的國有資產依法進行經營、管理和監督。三是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營運體系和機制,建立與健全嚴格的責任制度。

第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激勵機制。公司治理結構通過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在出資人、經營者與生產者之間形成自我約束、相互制衡的機制,促使企業長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改革應“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探索推進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等重大信息公開;國有企業要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職務待遇、職務消費、業務消費”[2]79。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完善對經理人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當前可選擇的是盡早引入以年薪制、獎金和股票期權計劃為主要內容的最優報酬計劃,完善針對經理人員的激勵機制,試行吸收新分享經濟思想的員工持股制度,使員工的收入與企業經濟效益相聯系。同時,隨著改革的逐步到位和激勵約束機制的逐步完善,應著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當前,應努力抓好企業的勞動人事管理、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與財務報表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職工培訓和安全生產管理,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四、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因此,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與確保國有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具有密切的內在關聯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實現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13]。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各級黨委與政府都要努力把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落到實處,“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要堅持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工作對接,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10]。

第一,國有企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為此,“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2]14。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及執政力體現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必須具有厚實的物質基礎,而“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14]。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以及加強國企內黨的建設看成“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在新時代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總要求是;其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緊緊圍繞全面解決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得到貫徹執行;其二,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戰斗力;其三,堅持黨組織對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能變,著力培養一支高素質企業領導人員隊伍;其四,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里,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13]。

第二,把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治理之中,從而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顯然,國有企業經過股份制改造后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公司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法人代表機構擁有公司法人財產權,因此,如果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能融入公司董事會,并通過公司董事會發揮作用,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就可能無法落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也就是說,要明確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建成現代企業制度后,大部分國有企業成為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股東中除了國有股外,還會有其他法人股,或者自然人持有的股份,甚至外資持有的股份,因此如何處理好黨組織與其他股東的關系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既要讓黨的領導落地,又要充分發揮其他股東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要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2]176-177。CB27A9E1-6828-47F4-89C4-F9D5C2FD452F

第三,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體現在選人用人上,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既要有企業家的基本能力,具有敏銳的眼光與創新的勇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捕捉盈利機會,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要成為黨在國有企業中的代言人,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國有企業中得到貫徹落實。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是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是治國理政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來源,肩負著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責任。因此,選好人用好人非常重要。其一,關于選人用人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具體的選人用人標準,“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做到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堅定信念、任事擔當,牢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愛黨、優黨、興黨、護黨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帶領廣大干部職工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14]。其二,關于選人用人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的重要體現就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保證黨對干部人事工作的領導權和對重要干部的管理權,保證人選政治合格、作風過硬、廉潔不出問題。要讓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工作一線摸爬滾打、鍛煉成長,把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良將賢才及時選拔到國有企業領導崗位上來”[14]。其三,黨要愛護、正向激勵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既要從嚴管理,又要關心愛護,樹立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讓他們放開手腳干事、甩開膀子創業。要大力宣傳優秀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濃厚社會氛圍”[14]。

第四,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記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重大責任,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組織領導,盡快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盵8]首先,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崗位非常重要,只有從嚴治黨,才能真正實現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肩負重要的職責,黨和人民把國有資產交給企業領導人員經營管理,是莫大的信任。要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他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從思想深處擰緊螺絲。其次,從制度上把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全面從嚴治黨要在國有企業落實落地,必須從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嚴起。要同步建立黨的組織,動態調整組織設置。要把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黨組織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來抓,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要講道理,又要辦實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最后,從嚴治黨要落實到企業具體的管理流程之中,特別是對企業一把手的監督管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出監督重點,強化對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決策監督機制,嚴格日常管理,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13]。

第五,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內在要求”[1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私有制所體現的是資本邏輯,即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工人階級一無所有,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通過雇傭勞動制度實現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結合,勞動者處于受剝削的從屬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替代私有制后,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資本邏輯被勞動邏輯所替代。因此,工人階級就成為公有制企業的主人。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自然會在國有企業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明確指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人翁作用,維護好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5]。在國有企業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并非一句口號,必須體現在各種制度中。為此,要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業務公開,落實職工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工人階級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企業在重大決策上要聽取職工意見,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必須經過職代會審議。要堅持和完善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鼓勵職工代表有序參與公司治理[1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強調 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N].人民日報,2018-06-15(001).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國企改革: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EB/OL]. (2014-03-10)[2022-03-1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10/c40531-2458380

0.html.

[4]習近平長春考察聚焦國有企業 強調深化國企改革要符合國情 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EB/OL].(2015-07-18)[2022-03-1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718/c70731-27323165.html.

[5]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 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 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N]. 人民日報,2015-07-19(001).

[6]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緊扣新時代要求推動改革發展[N].人民日報,2017-12-14(001).

[7]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強調? 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群策群力把各項改革工作抓到位[N].人民日報,2014-08-19(001).CB27A9E1-6828-47F4-89C4-F9D5C2FD452F

[8]習近平對國有企業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盡快在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N].人民日報,2016-07-05(001).

[9]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強調 樹立改革全局觀積極探索實踐 發揮改革試點示范突破帶動作用[N]. 人民日報,2015-06-06(001).

[11]習近平在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 加大支持力度增強內生動力 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N].人民日報,2015-07-20(001).

[12]國企民企“合”得來才能“混”得好[EB/OL]. (2014-08-19)[2022-03-15].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408/19/t20140819_33

82163.shtml.

[1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 開創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0-12(001).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YANG Rui-long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of delegating power and profits, separating the two powers, joint-stock refor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focusing on the large and releasing the small,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system, classified reform and mixed ownership reform,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gradually moved towards the market.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ould help maintain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capital,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 and enlarge the func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We should righteously strengthen, optimize and exp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reform mode and mod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ould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follow the laws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reform, enterprises will truly establish their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market and enhance their internal vitality,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leadership.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PC's leadership ov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embed the CPC's leadership into corporate governance, so as to unify strengthening the CPC's leadership and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state-owned capital; state-owned enterpriseCB27A9E1-6828-47F4-89C4-F9D5C2FD452F

猜你喜歡
國有資本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國有企業每5年至少審計1次
美國、法國國有資本收益收繳實踐及其啟示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路徑研究
發展混合所有制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對策及探究
國企改革深耕期公司治理機制的主動性設置與調整
1—7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72170.9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