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美育的對策研究

2022-07-01 06:56李敏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美育課程思政高職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美育的界定,闡述了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美育的重要性,從學生、教師、課程體系構建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明確指出高職要加強美育建設,提高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高職;美育;課程思政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道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應運而生,“課程思政”是指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利用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最終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教學理念。當前,“課程思政”理念及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研究的焦點,各地高校紛紛結合自身實際落實中央要求,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在此視閾下,具有很強意識形態屬性的高校美育工作如何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實踐。大學美育的價值何在?當今時代的大學需要怎樣的美育?高校的審美教育如何定位?如何進行?這都是我們要探究和實踐的問題。

一、高職美育的界定。

由于界定角度不同,不同的學者對美育有不同的概念,有的關注美育的內容,有的關注美育的手段,有的則關注美育的目的。在我國,美學和美育領域基本上是以李澤厚、蔣孔陽為代表的實踐論美學為主流。實踐論的美學和美育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基礎,提出質生產勞動中去,這為職業院校的美育實踐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確證和強有力的指導。高職美育既讓學生學習一定的美育理論知識,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各種的藝術形式、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激發學生的美感,使學生具有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課程思政”視閾下,審美教育作為高職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起“授藝”與“育人”的雙全責任,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促進其全面自由的發展,也有利于提高新一代技術人員對產品的審美能力。

教育部2019年2號《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進展,美育的育人導向更加凸顯”,作為教育領域的基礎環節,美育對當代大學生的情感、思想以及行為發生著積極而深刻的影響。美育作用于人的情感、無意識層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氣質、性格、胸襟等深層因素。

二、高職開展美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國家的教育方針的落地生根。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的美育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對全面加強和改進高校美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國務院辦公廳[2015]71號《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確定“2015年起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指出:美育對于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認識,重視美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不同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教育部教體藝[2019]2號文件《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p>

(二)支撐國家未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后工業革命時代,審美的世界觀已成為當下時代的主導性的世界觀,商品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也隨之逐漸超過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成為主導價值。這是一個對美有著更高追求的時代。改進商品的設計,從而增加商品的文化底蘊,提高商品的審美趣味和格調,成為中國創造的重要課題。美育專家于文書認為:“所謂大美經濟,就是超越以產品的實用功能和一般服務為中心的傳統經濟,代之以實用和審美、產品和體驗、生活和藝術相結合的經濟,人們進行消費,不光是‘買東西,更希望得到一種美的體驗和情感體驗,并在體驗中獲得快樂”。高職院校的學生是未來的產業大軍,也是各種商品的直接、間接生產者,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更應具備一定的美育素養。教育部魯昕副部長指出:“示范院校的高樓大廈代表不了職業教育的水平,只有當這些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年輕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領帶去休閑,懂得欣賞名曲、名詩、名畫了,才真正做到職業教育脫胎換骨”。美育以其形象性帶給人精神上的愉悅,教會人們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美育首當其沖。

(三)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實現其發展的協調。

高職學生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難,但要想在工作崗位上由較大的發展潛力,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諧全面的發展自我。而高職美育的根本任務正是促進學生塑造完美人格,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①俄羅斯美學家鮑利夫曾經說過:“審美教育的最佳成果應該是塑造一個完整而和諧、具有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能動創造性的人?!爆F代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強大動力的同時,也因其固有的程序化、標準化、格式化對人類活潑豐富的心靈產生了擠壓,要想克服技術的千篇一律和機械單調,克服思政教育的空洞、說教色彩濃厚,就必須在思政教育的視閾下重視美育,要讓學生從美的事物中汲取精神力量,豐富道德情感。美育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更全面的認識自己的職業生涯,獲得更高的職業視野。美育能彌補專業教育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一方面能更好的享受生活,一方面能創造更美的產品,提供更美的服務,達到更高的職業水平。美育美育在培育學生完善的人格上有著其他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

三、對策研究。

高職美育目前實施的主要內容包括自然美、科學美、技術美、藝術美、生活美等。高職美育要樹立大美育概念,讓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學科都成為實施美育的場所和途徑。7739A13E-5B17-4BCA-9DCC-95133FBC78D4

(一)學生。高職學生因為沒有接受系統的審美教育,其審美素養相對感性,大部分認為審美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是“生理和欲望”的本能反應。因此首先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育觀念。審美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充滿趣味性、體驗性和人文性的。高職美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專業的藝術家,也不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而是能引導學生以審美的、藝術的態度對待生活、工作和人生。美育理論的教學更應著眼于讓學生從美的事物中、從優秀的藝術中汲取精神力量,豐富道德情感,培養遠大的志向、純正的品性。②其次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美育實踐活動,選擇合適的藝術形式作為高職美育的載體。各種各樣的形式豐富的文藝活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美育實施途徑和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美的價值,意識到美育的精神力量,同時也為動手能力強的高職學生表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為此,我院引導學生組建了文學社、書畫社、合唱團、演講社、樂隊、舞蹈隊等各種文藝社團,并安排專業老師指導。我們還要對美育的對象進行有效拓展,引導高職學生開啟美育新維度————日常生活美育,即將審美與校園日常生活深度融合。諸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審美化設計、身體外在美的修飾、寢室環境的裝飾裝潢、校園公共空間的景觀規劃等均可成為我們與學生共同探討研究的美育范疇,以營造校園良好的美育環境和氛圍。

在思政教育的視閾下,要在德育中貫穿美育。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道德并非陳腐條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從根本做起,必須怡情養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養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礎功夫。嚴格地說,善與美不但不相沖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們的必有條件同是和諧與秩序?!雹勖烙莿又郧?,寓教于樂,凈化學生的思想情感;德育則是曉之以理,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這兩者是互相配合、滲透、補充的。誠如盧梭所言:“有了審美的能力,一個人的心靈就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各種美的觀念,而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觀念相聯系的道德觀念?!敝缹W家葉朗先生曾對美育與德育的關系談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德育是‘禮的教育,它的內容是‘序,也就是維護社會秩序、社會規范;美育是‘樂的教育,它的內容是‘和,也就是調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諧愉悅的狀態,生動活潑,充滿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人與整個大自然的和諧。德育和美育互相補充、互相配合,也就是‘禮樂相濟”。④

(二)老師。培育專業的美育教師隊伍。在美育教學中,美育教師自身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和感悟,扮演情感的培養者、品德的示范者;學院要為美育教師創造各種進修培訓條件,對其的考核要制訂一定的標準。各專業學科老師則要樹立“以美施教”的理念:將美育與其他教育手段相互滲透,引導教師運用“美”的教學語言,展現“美”的教學內容,創設“美”的教學氛圍,追求“美”的育人境界。⑤專業學科老師也要提高美學素養,挖掘專業學科的深層之美如文化內涵之美、教學藝術之美等,力求美育與學科的融合,課堂上更要尋求審美情感的共鳴,將課堂教學變成一個帶有藝術性的審美創造過程,在學習中獲得審美愉悅和美感享受??傊?,無論是美育專業教師還是專業學科老師,都要明確一種理念:在美育領域,教育本身即是審美,審美本身即是教育。⑥

(三)課程建設。課程是實施教育的基本方式,而構建美育課程體系則是落實美育教學的前提條件。⑦完善美育課程體系,規范美育的選課制度,將其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容,才能推進美育教學的普及。

美育課程要形成體系。先要明確理念,然后挖掘和整理高職專業職業文化和精神內涵,融入職教專業課程體系,最終形成系統化、有職教特點、銜接性、動態化的高職美育課程體系。以我校為例,我們學校以“必修+選修”的方式來實施美育:“必修課”由各個專業結合本專業特色設置特色化的美育課程,以便提升學生的職業審美能力,使其學會珍惜勞動,欣賞職業技能;“公共選修課”則針對有共性特征的美育內容,來提升高職學生的生活審美能力,使其熱愛生活與生命。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針對學生美育的實際需要,我們構建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硬筆書法鑒賞、音樂鑒賞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程成為高職美育的主渠道,專業課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美育陣地。在一些專業課程中,教師往往有意地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科學領域中的美學問題,并精心選取專業中簡潔美、對稱美、模糊美、組合美、精確美等生動而實際的例子。以我院園林技術專業為例,開設有如下美育相關課程:

同時,適當開展美育實踐性課程活動,如社團、第二課堂活動,以增加學生的美育感受,在實踐和體驗中形成個人的是審美意識,提高審美素養。

四、結語。

在課程思政的視閾下,美育在高職教育中必然發揮更大的作用。高職院校要想增強審美教育的效果,提升高職生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促使其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就必須學生、老師、課程體系構建三管齊下,在校園構筑精神家園,使校園散發出濃郁的崇尚美的氣息,切實提高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①譚雁.高校美育的人物[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7,23(4)。

②陽璐西.高職美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0。

③朱光潛.大美人生:朱光潛隨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④董洪亮.大學生要有大格局--專訪教育部藝教委主任、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葉朗[N].人民日報,2016年12月22日。

⑤彭軍林,楊小華.試論高職院校美育的任務[J].職教論壇,2013年第9卷第6期。

⑥王筱,吳警.淺析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意義和途徑[J].決策探索,2018年6下。

⑦薛雨.淺談優化高職美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6期。

基金項目:本文系益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科研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名稱: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美育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0YS013)。

作者簡介:李敏(1979-),女,湖南益陽沅江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語文教學。7739A13E-5B17-4BCA-9DCC-95133FBC78D4

猜你喜歡
美育課程思政高職
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評《中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有效銜接研究與實踐》
“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美育教師
當前學校美育實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