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策略

2022-07-01 01:59張林發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

張林發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遵循相關原則,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多元化設計,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探究和表現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效率。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的原則

1、嚴格遵循語文學科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基本特點,無論哪個階段的語文教學及作業設計,內容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內容和形式要豐富多彩。

2、嚴格遵循兒童認知規律

作業設計首先要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充分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適應兒童的心理特征,注重兒童的情感體驗。作業的設計,要充分體現趣味性,如游戲類、活動類、探究類、競賽類作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作業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當然,這樣設計作業的同時,老師要做好充分的引導和指導,適時地激發學生好強的心理,讓學生知難而進,踮起腳尖嘗試著去摘頭頂的桃子,去試一試,做一做,學一學,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有助于促進學生能力培養

作業設計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避免盲目和隨意。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考量來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溫習舊知、促學新知還是培養學習能力,設計作業時教師必須了然于胸。不管是以何種形式達到什么目的,都必須以減輕學生負擔,切實依據學生學習需要,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前提。這要求教師要重質輕量,精心設計,避免機械抄寫,題海戰術,加重學習負擔,使學生苦不堪言,繼而產生厭學情緒,得不償失。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策略

1、注重減量增質

作業的設計要科學,作業中語言要精練、要求要明確、內容可操作,作業設計的目標要有導向性,它是減少無效作業、真正落實作業“減量增質”的有效手段。

例如,學習了《在牛肚子里旅行》后,筆者設計的作業是“紅頭的旅行真驚險。畫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再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边@個作業要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把握住文章的線索,還要學生組織好語言,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講清楚。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口語表達?!顿u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然后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教師布置作業可以參照語文課本的課后題,這些課后題是專家精心提煉而成,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經驗積累,學生寫起來也不會感到壓力太大。

2、提高多項選擇

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多樣化、差異化的作業設計,這“雙減”政策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而解決的策略之一就是教師設計可供選擇的作業,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自覺地完成作業,使學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例如,學生學完了《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三首詩,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作業超市讓學生選擇:1.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2.任選一首,用筆畫一畫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3.結合注釋,說一說古詩中每句話的意思。4.搜集描寫秋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5.創編一首關于秋天的小詩歌。超市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是因為它給了顧客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喜歡什么商品就拿什么商品。作業超市將作業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既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還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深受學生的歡迎。

3、落實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他們所具備的學習差異都是不同的,教師要是一直以自我為中心,為班級中的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只會導致班級中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個性化因材施教教育觀的倡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班級中的學生設置符合他們各自學習需求的家庭作業。

例如,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面向全班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差異,按照教學要求分層次為學生設置家庭作業。如設計三個等級要求的作業,第一等級的作業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的作業要求設計不高,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并知道古詩所講的大概含義;第二等級的作業針對的是班級中的中等生,對他們的要求要比學困生高,在學困生作業要求的基礎上,既能正確闡述古詩詞大意,還要領悟作者借詩詞所表達的豐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認識感悟;第三等級的作業針對班級中的優等生,他們的作業要求要比班級中的其他學生高出一到兩個檔次,如能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能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體味到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能有意識地積累、感悟、運用詩詞。

4、巧用現代技術

預習作業是傳統作業的重要形式,但是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預習作業通常不能有效完成,給課堂聽講帶來一定的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于教學課件來提高學生的預習興趣,優化學生的預習效果。

例如,在向學生布置預習課文《觀潮》的作業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微視頻,把錢塘江漲潮和落潮的壯美景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對課文語句的描寫產生較深的體驗,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感悟。在課堂上,教師為了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可以再次向學生播放微視頻,讓學生歸納和總結錢塘江大潮的特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微視頻,預習課件還可以是講座、演講、電影等,促進學生對課文寫作背景和作者身世的了解,以促進學生的豐富感悟和深度思考為目的,使作業突破單純鞏固課堂知識的局限性,和語文教學價值得到充分的銜接。

三、結語

雙減背景下,教師真正做到“減負、增效、提升”,讓教學更有效,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毫無疑問地要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要從思想上重新認識作業的價值,樹立和重構優化作業設計的觀念,進行行之有效的實踐探索,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秀花.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9(62):57.

[2]劉育紅.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思考體會[J].文淵(小學版),2019(9):719-720.

猜你喜歡
雙減背景小學語文
基于“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探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