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

2022-07-02 16:30葉純荷龍慧芳張超群陳翠珊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媒體融合

葉純荷 龍慧芳 張超群 陳翠珊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路徑,形成了媒體融合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格局。然而,在媒體融合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仍面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部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有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不明確、網絡不良信息的存在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以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存在諸多不足。因此,通過探討廣東R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鍛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培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圈、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監管機制和打造高校特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四項創新策略,以期能夠幫助高校更加有效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

關鍵詞:媒體融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制定各種政策和制度,推動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廣泛傳播與普及。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提出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與擔當,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與選修課需同時開展。從不同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中可以總結出:作為時代的棟梁,當代大學生要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認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充滿信心。教師隊伍要以動態化媒體實踐為教學基本思路,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一、媒體融合視角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IT行業和互聯網技術高速進步,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媒介設備不斷革新,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網絡平臺旗下的網絡產品與服務不斷更新迭代,傳播工具和手段的飛速發展也進一步助力信息高質量傳播。媒體融合對個體參與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媒體融合更是將其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中國網絡教育領域貢獻良多。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例,一方面,媒體融合為師生帶來了更為便捷的課堂,電子形式的書籍與線上隨時學習的教程讓雙方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具豐富性。另一方面,媒體融合的發展衍生了更多別致的教學互動選擇。從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可能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來可期。通過數據的實時反饋,師生也可以更為直觀地觀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效果。同時,在媒體融合視角下,大學生能夠很好地隱藏自己的角色、立場以及性別等影響因素,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公平地發展[1]。但是,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當下網絡監控系統仍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大學生涉世尚淺,考慮問題程度較為淺顯,發表言論有待考慮。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大學生發揮自身想法的同時,也應該制定好相關準則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在尊重大學生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權與把握大學生思維發散的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偠灾?,在媒體融合視角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了一個更加平等的關系,也有了一個利于溝通的橋梁,促使教學相長。

綜合學術界的研究,媒體融合,從狹義上來講,指的是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從廣義上來講范圍則更為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融合,比如形態、傳播手段、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媒體融合把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與數字報紙、網絡等新興媒體有效結合起來,實現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最后衍生出了不同形式的信息平臺。

對比媒體融合,單一媒體存在各種弊端,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均如此。傳統媒體傳播成本較為高昂,絕對性價比并不高;新網絡媒體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難以完全滿足社會對于信息傳播與發展的高質量要求。因此,媒體之間只有彼此融合、實現優勢互補,才能彌補單一媒體存在的各種缺陷。媒體融合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多種既包含共同點又互為補充的媒體全面融合,達到1+1>2的效果,使宣傳效果及利益實現最大化。媒體融合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點于一身,有著形式多樣化、高效快捷、傳播成本低和覆蓋面廣等多重優勢,能為各領域信息傳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更符合新時代信息傳播的高質與高效要求。因而,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宏觀因素的驅動下,媒體融合可謂是大勢所趨,是當下推動媒體事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然而,在媒體融合的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仍存在許多不足,無論是從教師角度還是學生角度,都有可以提升的地方。因此,高校必須結合自身實際,主動迎接挑戰,深入了解自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討解決對策。

二、媒體融合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部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有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體,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然而,在現今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主體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媒體融合時代下顯得準備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專業的能力,沒能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并利用互聯網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能力,并將其運用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般是按照工作或生活中積累的經驗來解決問題,缺少理論的指導。當學生在專業問題上有疑問或者遇到困難時,他們并不能第一時間從專業角度出發為學生答疑解惑,更多的是從自身經驗出發提供建議,從而使得學生對他們持有懷疑態度,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沒有建設好,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有效開展。例如,作為高校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一,高校輔導員的職責并沒有十分明確,輔導員周旋在學校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務當中,工作重心無法集中到思想政治教育上來,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不明確

教育工作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關系,只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大學生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主體,當代大學生的特征是興趣愛好廣泛、思想活躍、熱衷于接觸新事物、獨立自主以及追求個性和創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個較大的不足之處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充分考慮學生主體的實際需要,沒有開展與學生個性相符合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味按照傳統的課程模式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缺乏創新??v使教師滿懷激情,但被動地學習只會讓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漸行漸遠。因此,結合信息化的時代特征,創新教育形式,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創新與學生需求相呼應的課程模式已刻不容緩。CA3E1CE6-D75E-4DDF-BAF2-9A2417BDDD0D

(三)網絡不良信息的存在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使得人們生活在網絡世界中,微信、QQ及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打開手機,里面有著各種APP、公眾號、小程序,大眾可無時無刻獲取各種信息和資源,網絡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然而,網絡不僅是一個信息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垃圾場。網絡在傳遞對社會進步具有促進作用的信息的同時,也會向大眾傳遞各式各樣的垃圾信息。網絡監管工作的不足給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網絡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腐蝕著人們的思想。網絡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網絡信息的泛濫會對青少年的三觀造成沖擊,青少年可能因無法做出正確判別而導致價值觀扭曲[3],從而影響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部分青少年還可能會被網絡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而誤入歧途。二是網絡交流有著隱藏性和無約束性的特點。由于缺少社會實踐經歷、三觀還未完全成熟,青少年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而發表不正當言論,或做出一些違反道德規范的事情,甚至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危害社會安全。三是許多西方敵對分子會憑借資金或技術上的優勢,通過各種網站大肆宣揚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和頹廢的生活方式。這嚴重地毒害和影響了我國當代青少年,阻礙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存在許多不足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成為了傳遞信息的重要橋梁,也成為了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高校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自身優勢,搭建具有特色的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切實引導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盡管已遍地開花,但發展水平卻各有所異,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信息相對滯后、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缺乏服務意識,互動性不強,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無法及時回應學生需求;長時間不更新,形同擺設;內容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等。這些都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需要改進和努力的方向。但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與一般的娛樂性網站需要區別開來,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嚴肅的,高校不能為了吸引學生眼球而發表錯誤的言論或將思想政治教育娛樂化,充滿娛樂化信息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明顯是不符合要求的。好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不僅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需求,還要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建設成一個有效、互動性強、緊跟時代步伐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從而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媒體融合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以廣東R高校為例

在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廣東R高校立足本校實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潛心探索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之路,成效顯著?;趶V東R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進一步提煉出媒體融合背景下“四位一體”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該模式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鍛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培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圈、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監管機制和打造高校特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一)鍛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

“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行先導作用,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雙主體均衡發展是當前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關鍵所在?!苯處熽犖槭歉咝K枷胝卫碚撜n建設的中堅力量,其建設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水平。因而,在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打造高素質媒體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是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4]。

以廣東R高校為例。該校為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鍛造融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開展了一系列學習和培訓工作,如: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會暨學生管理工作專題研討會,深化人才隊伍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特邀“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最美奮斗者”及“時代楷?!鼻ㄎ浣淌谧鳌安煌跣?,鑄魂育人”專題報告,加強師德師風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學校鼓勵優秀輔導員申請校級輔導員工作室和精品項目,2019年在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華南師范大學)批準下設立R校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工作室,2021年批準立項4個校級輔導員工作室和4個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優化整合育人資源,把理論研究成果反哺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邀校內外優秀融媒體技術專家結合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講座,舉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沙龍以及師生討論會,切實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融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落到實處。

(二)培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圈

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須與時俱進,謀求發展新思路。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籌推出了一個重要的融媒體平臺——易班。易班平臺以高校師生為主體,致力于打造一個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一體化[5]。

為了突出易班工作站的地位和作用,落實易班“實現教育的夢想”的口號,廣東R高校進行了一系列創新發展與改革工作。其一,完善學校易班體系,形成“校級易班-院級易班-班級易班委員”三級體系,每學期開展2-3次易班學生干部網絡媒體能力培訓,通過學年評優表彰促進易班服務質量提升,更好服務全校師生。其二,注重整合校內外資源,結合網絡新媒體,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活動,如:以團結抗“疫”為主題,開展網絡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抗擊疫情工作;開展誠信感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承辦全省“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時代新人”——廣東高校大學生講南粵紅色故事音視頻作品征集大賽,推出“‘易起學黨史”系列推文,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厚植師生愛黨愛國情懷。其三,通過發布“榜樣”“學長說”“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系列優秀人物和先進事跡推文,樹立優秀典型,激勵師生見賢思齊。其四,培育成立第二批廣東高校網絡文化示范工作室重點項目——融通網絡文化工作室。工作室與校易班深度融合,以網絡文化內容創作為主線,抓住國家重大事件、重要歷史紀念日、中華傳統節慶日等時點,創作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唱響好聲音的網絡文化作品。CA3E1CE6-D75E-4DDF-BAF2-9A2417BDDD0D

廣東R高校易班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滿足了在校師生的個性化需求,而且進一步完善了易班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共同培育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圈[6]。從2018開始組建易班至今,廣東R高校師生共建成效顯著,易班共建指數全國四連冠,2020年獲評“全國優秀易班共建高?!?。目前,易班已成為該校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

(三)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監管機制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制。高校應高度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機制建設,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條例、專業管理團隊與監督團隊的建設,真正做到規范管理、創新管理及有效監督。此外,高校還應當落實問責制度,配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責任人,嚴格監管校內網絡平臺信息內容傳播。只有切實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才能夠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媒體信息發布、審核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廣東R高校制定了《廣東R高校校園網主頁新聞發布管理辦法(試行)》。該管理辦法對學校新媒體平臺新聞信息發布具有指導性意義,例如,公共管理學院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發布,實行“三審三?!敝贫?。三審三校即:對稿件進行初審、二審、三審,初次審核校對由通訊員完成,二審二校由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落實,而各大組織相應的指導老師或分管領導則為三審,擁有最終信息發布指導權。此做法明確責任人,落實信息發布全環節的管理責任。一旦發現存在違法違規刊發信息的行為,則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依托互聯網平臺及融媒體平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需要重視的議題[7]。作為思想傳播的主陣地,隨著時間沉淀,高校會形成獨特的大學精神和校本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構成凝聚了高校師生共同的文化符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師生。因而,高校創新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同時,也要兼顧校本文化的浸潤,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早在2018年,教育部便提出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8]。廣東R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聚焦金融特色,結合融媒體平臺,著力打造紅色金融史特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該校官方公眾號 “黨史學習進行時”欄目定期推送大型紀錄片《紅色金融路》,視頻中一幕幕真實的歷史場景、一件件珍貴的貨幣藏品,帶給師生強大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9],而“人物長廊”欄目則致敬偉大的紅色金融人物,先后推出“紅色大管家”毛澤民、“紅色金融家”高捷成和“紅色財政領軍人”南漢宸專題推文,引領師生致敬紅色金融先烈,激發廣大學子愛國愛黨之心。

此外,正值建黨百年之際,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黨史學習效果,廣東R高校依托校內貨幣金融博物館開展為期半年的“萬里長征路,百年奮斗史”紅色貨幣展。本次展覽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通過創立農民消費合作社、建立農民銀行、發行貨幣與流通券及銀行券等方式發展紅色經濟并創建革命偉業的故事。該校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工作室也在館內開展“貨幣載崢嶸歲月,黨史述學習使命”主題黨史學習活動,并通過公眾號以推文形式分享學生黨員學習心得與收獲,切實使黨史學習教育與該校金融特色、融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有機結合,把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引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賈相宇.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維路徑構建——評《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思政教育創新——基于網絡身份隱匿視角的研究》[J].領導科學,2021(22):126.

[2]吳秀霞.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5(06):102-105.

[3]陳艾芳.新媒體融合下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評《互聯網+視域下思政課教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研究》[J].中國高??萍?,2019(03):113.

[4][5]笪蕾.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的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77-78.

[6]邊慧敏,王小林,張力.依托易班創新開展新時期網絡思政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5(24):20-23.

[7]蔣福明,唐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承紅色基因的敘事化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8):127-130.

[8]劉建平,周蓓,莫丹華.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打造高校思政課“金課”[J].中國高等教育,2021(12):25-27.

[9]韓雪青.黨的偉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邏輯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1,327(09):137-140.

責任編輯? 宋? 猛CA3E1CE6-D75E-4DDF-BAF2-9A2417BDDD0D

猜你喜歡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媒體融合
對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發展對策研究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變”與“不變”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的具體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實施三三戰略 強化內容生產 推進媒體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