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小學生禮儀教育養成策略

2022-07-02 13:27陸穎
教育界·A 2022年12期
關鍵詞:養成策略禮儀教育傳統文化

【摘要】小學生的禮儀教育屬于養成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肩負責任。從傳統文化禮儀教育的角度看,將傳統文化的精華運用到小學生的禮儀教育實踐中,以學校教育為主,以家校合作為輔,形成禮儀教育方案,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教育要素,旨在為小學生的禮儀養成提供指導。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生;禮儀教育;養成策略

作者簡介:陸穎(1994—),女,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城中小學。

教育工作者肩負育人使命,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讓小學生懂禮貌,講衛生,擁有好習慣。作為小學生禮儀素養的主要培養途徑,學校禮儀教育不可或缺。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禮儀教育,對小學生禮儀的養成有重要作用。當然,小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只是兒童發展的需要,還是傳承文明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要嘗試以傳統文化為抓手,探索小學生個人禮儀養成的新路徑,推動小學禮儀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一、傳統文化禮儀教育的資源挖掘

從我國千載華夏文明可以看到,禮儀文化之于我國十分重要。禮儀之邦誕生的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禮儀教化功能,教師要善于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教育元素,為后續禮儀教育的開展打好基礎。

(一)禮儀教育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禮儀教育元素,教師可挖掘其中的優秀資源并加以使用,以推動禮儀教育的發展。以《孔融讓梨》為例,該故事的核心主旨傳達了謙讓友愛的道理,在故事中父親雖然將最大的梨子給了孔融,但孔融卻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的就給哥哥吧?!苯處煂⑦@一類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作為禮儀教育的主要資源,對小學生禮儀素養的養成有重要推進作用。

(二)國學經典

禮儀教育作為德育的主要構成部分,屬于養成教育,對于推動禮儀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傳統文化中,國學經典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具有典型代表意義。教師可以以《弟子規》《三字經》為切入點,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以《弟子規》為例,其中涉及了“孝敬長輩”“誠信”“團結友愛”以及“勵志”等主題內容,教師可結合國學經典開展禮儀教育,以明理為基礎,指導小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由此可見,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禮儀教育實踐,要深挖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教育資源,讓禮儀教育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小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培養文明禮儀勢在必行。

(一)兒童發展的需要

小學生個人文明禮儀的培育是教育的關鍵。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其個人的道德品質直接關系到日后的成長與發展。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關鍵期,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鮮明,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較高,模仿性極強,教師以及家長在不同場景下的行為表現對小學生的影響十分顯著,他們的言行舉止與言談,都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文明禮儀的培養,重點在于讓小學生養成文明禮貌、樂觀積極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小學生開展禮儀教育已然成為推動小學教育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備受社會關注。

(二)傳承文明的需要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傳承文明始終是重點。而傳承文明的核心則是“人”??鬃犹岢觯骸安粚W禮,無以立”。這句話表明了禮儀的重要性,人要以“禮”生存。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今天,“文明”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生的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俺涕T立雪”“孔融讓梨”等傳統故事強調的是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禮儀文化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之中。小學生是新時代發展的希望,針對這一群體開展禮儀教育,培養小學生文明守禮等優良品質,成為傳承中華禮儀文明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時代發展的需要

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始終未停止,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們不再停留于對物質需求的滿足上,精神需求越來越受重視。人們更渴望一種文明和諧,人與人之間以禮相待,真誠寬容,堅守君子之道的氛圍。文明禮儀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個時代文明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標。對小學生開展禮儀教育,能夠使小學生從小意識到文明禮儀對時代發展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實現自我成長。

三、小學生禮儀教育現狀

當前,隨著小學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除了開展以知識為核心的基礎教育,德育教育也備受關注,禮儀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成為教學重點。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小學禮儀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家庭禮儀教育缺失

當前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家庭模式以“四二一式”“二一式”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出現家庭禮儀教育缺失的現象,具體表現如下。一是長輩溺愛的情況十分嚴重。父母和長輩多以孩子為核心,溺愛情況嚴重,導致孩子缺失尊重父母、尊重長輩的基本禮儀。二是家長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將關注焦點集中在小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上,對禮儀教育重視度不足。綜上所述,家庭結構的特殊性,加上家長對禮儀教育的重視度不足,導致了如今小學生的禮儀教育有所缺失。

(二)不良社會風氣導致禮儀教育缺失

不良社會風氣成為導致小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移動互聯網時代,小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更多元化。多元文化的交融讓小學生的眼界得到開拓,但也導致不同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在碰撞中產生了一些不良風氣,從而影響小學生對文明禮儀的正確認知和習得。

(三)學校對禮儀教育創新不足導致教育效果有限

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當中度過的,學校所提供的禮儀教育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從目前來看,學校對小學生開展的禮儀教育還停留在“照搬”階段,各學段的禮儀教育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個性化和吸引力,導致小學生在禮儀教育中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對文明禮儀的解讀不充分,認知有限。如大多數學校在開展禮儀教育時,采取的方式多以講解教材為主,枯燥單一的禮儀教育呈現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禮儀教育的創新不足,導致禮儀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小學生禮儀教育及養成策略

從對當前小學禮儀教育的現狀調查可以發現,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對小學禮儀教育的探究不足,使其在小學階段的實施流于形式,導致小學禮儀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以下,筆者嘗試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提出小學生禮儀教育及養成策略,以期提供可行方案,優化小學禮儀教育環境,促進小學生的文明成長。

(一)學校養成為主

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小學生禮儀教育及養成策略要以學校養成為主,學校作為禮儀教育的主要平臺,要發揮自身的教育屬性和功能。首先,學校要高度重視禮儀教育,并為禮儀教育的實施制訂總體規劃。學校要將禮儀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當中,并增加其占比,以此來提升禮儀教育在小學階段的地位。學校在禮儀教育整體方案的制訂上,要明確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等,并組織教師參與有關傳統文化融入禮儀教育的各項教研活動中,為禮儀教育的創新和發展打好根基。首先,搭建和完善禮儀教育框架,以指導后續禮儀教育的展開。其次,開發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生禮儀教育的校本課程。學校要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精選國學經典,挖掘和整理其中蘊含的禮儀教育內容,形成校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相比于傳統課堂中的單一說教式教材內容,校本教材的內容整合度更高,小學生的理解度也更理想。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形成需要多方努力,負責禮儀教育的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體情況,精選教材內容,為小學生更深刻地感知禮儀內容奠定堅實基礎。最后,優化禮儀教育的實施空間。傳統文化的融合帶給禮儀教育新的思路,學??梢园l揮自身的平臺屬性與功能,開展多元化的以文明禮儀為核心的活動項目。比如,學??梢詾閯側雽W的新生舉辦“開筆禮”活動,為三四年級的學生舉辦“成童禮”,在學生畢業之后為其舉辦“狀元禮”,讓小學生融入學校營造的禮儀場景中,受到禮儀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學校要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發揮禮儀教育功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為學生的禮儀養成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二)家校合作為輔

學校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小學生的禮儀教育中,形成框架,并在實踐中檢驗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效果。而為確保小學生禮儀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家庭場景下的禮儀教育實踐不可或缺。首先,家長要提高對小學生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的關注度。家長的文明禮儀行為和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效果。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高度重視文明禮儀培養的重要性,與學校的禮儀教育形成聯動,把握禮儀教育的重點內容,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其次,家長要適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如家長可以嘗試將《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內容應用到家庭的禮儀教育實踐中,挖掘其中的教育內涵,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懂得尊重長輩,習得基本的生活禮儀。在小學生出現錯誤行為時,家長要第一時間做出引導和糾正,這對于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有重要意義。最后,開展家校合作活動。學??砂l揮組織功能,開展傳統文化“學習周”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文明素養。該活動需要家長參與其中,全面了解學校禮儀教育的開展情況,學習如何將禮儀教育更好地應用到家庭場景中。以《弟子規》為例,教育小學生在個人形象上要“晨必盥、兼漱口”“衣貴潔,不貴華”等,在文明言行舉止上要“用人物,須明求”“借人物,及時還”等。家長和小學生共同學習,鉆研傳統文化蘊含的寶貴教育價值,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文明禮儀。家校合作活動的開展,讓學校禮儀教育成功延伸到家庭場景中,家長和小學生在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上共同進步,對小學生具有引領作用和促進效果。

(三)家校社一體化做支撐

學校教育場景、家庭教育場景和社會教育場景是針對小學生開展教育的主要場景,學校教育在禮儀教育中發揮主要作用,家庭教育發揮輔助效果,社會教育要起到支撐作用。家校社一體化是小學生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具體開展策略如下。首先,學校和家庭教育要拓展社會場景的利用空間。如學校要發揮主要作用,在開展小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中積極尋求與社會力量的融合,如與社區的養老院開展合作,讓小學生幫助養老院的老人做活動,學會照顧老人。學校的引導、家庭的支持和社會禮儀教育空間的開發,能夠在實踐中對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起到積極影響,培養小學生文明禮貌、健康生活的良好行為。其次,形成周期性的禮儀教育活動方案。家校社一體化的參與主體較多,要發揮出各主體的自身優勢開展禮儀教育實踐,讓禮儀教育常態化,使其潛移默化地融入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學校組織、家庭監管和社會支持格局的形成,有助于周期性禮儀教育活動的有序展開,對禮儀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顯著作用。最后,建立動態監管機制。家校社一體化的禮儀教育實踐,要以健全的監管機制作為保障,確保小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場景中的表現都能夠受到動態監管,還要對小學生的表現作出動態的評價,得出具體結果。家校社一體化對禮儀教育的展開具有重要意義,形成完善的、科學的、動態的禮儀教育框架能夠提高禮儀教育的質量,為小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現代化的視野下,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要依靠當下多方教育主體的聯合與推動,要通過學校發揮主體作用,加以家庭教育場景的輔助和社會教育場景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禮儀教育的創新和發展,使文明禮儀之花在小學校園綻放。

【參考文獻】

[1]李琳.淺析傳統禮儀教育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智力,2021(23):39-40.

[2]劉培.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J].新課程,2021(22):225.

[3]費杉杉,湯麗陽.八德教育視角下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案例研究[J].品位經典,2020(09):79-80,109.

[4]朱靜.淺談國學經典對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影響[J].才智,2020(10):47.

[5]李悅芬.文明禮儀之花遍菁園:以“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2):8-10.

[6]覃永革.小談文明禮儀教育幾點做法[J].亞太教育,2016(26):133-134.

[7]陳雅琴.小學生禮儀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6):78.

[8]彭際航.小學生禮儀教育實效性缺失的歸因分析[J].亞太教育,2015(18):21.

猜你喜歡
養成策略禮儀教育傳統文化
優化幼兒午睡管理的實踐研究
閱讀視角下理工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養成策略
探討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生衛生習慣
淺談英語課中的禮儀教育
中職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體育課堂中融入禮儀的重要性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