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是寫好漢字的主陣地*
——小學語文隨堂練字“1+N”教學范式的建構

2022-07-02 08:40李維生
江蘇教育 2022年45期
關鍵詞:隨堂練字生字

李維生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寫好漢字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最近發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應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毙抡n標與《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一致,確立了“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的基本理念。一段時期以來,寫字教學得到了空前重視,實踐和研究如火如荼,語文課上,寫字指導更精細了,訓練時間更充足了,教學形式更豐富了,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的書寫水平也并不樂觀,有些地方已經逐步陷入高耗低效、甚至躺平的窘境,寫字教學的課堂主陣地正面臨危機。對此,筆者從語文課隨堂練字的現狀調研分析入手,重新審視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建構了隨堂練字“1+N”的教學范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現狀調研,探尋隨堂練字的低效成因

當下,隨堂練字得到了廣泛重視,無論是常態課、公開課,還是示范課、競賽課,教師在寫好漢字的指導上總是不遺余力,煞費苦心。然而教學效率較低,教學效果欠佳,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并不樂觀。筆者進行調研分析后認為,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主要是“三缺三化”問題。

(一)缺少體系規劃,隨堂練字隨意化

縱觀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我們發現,《語文園地》中的“書寫提示”和精讀課文后的寫字表是寫字教學的重點內容?!皶鴮懱崾尽痹诿績越滩闹谐霈F2~3 次,共有36 個知識點,分別從書寫姿勢、書寫規則、書寫要領等方面進行編排,呈現了一個完整的指導體系。但限于教材結構,這些書寫提示又顯得籠而統之、不夠全面,如怎么讀帖、怎樣臨摹、上下結構的字怎么寫才端正,左右結構的字高低如何搭配才好看等知識點都有所缺失。如果僅按照書寫提示的要求進行教學指導,顯然是不完善的。精讀課文后的寫字表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課文實際進行編排,雖然蘊含著豐富的寫字技巧,但不能與每冊教材的書寫提示匹配,更不能形成寫好漢字的教學字例體系,因為“寫對漢字”與“寫好漢字”雖有聯系,但本質上分屬兩個體系。也就是說,對于寫好漢字的教學體系而言,寫字表的內容是無序的。

因此,當下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本身并未提供一個完善的寫好漢字的教程,教師們心中沒譜,不能按圖施工,隨堂練字時,或者講幾個要領,或者練幾個單字,或者帶領學生隨機寫寫,或者組織學生集中練練,隨堂練字走向了隨意化。

(二)缺少高效范式,隨堂練字形式化

多年來,隨堂練字教學并沒有形成一個獲得大家廣泛認同、可供參考和借鑒的高效范式,廣大教師無所適從,只能懵懵懂懂地摸索前行。迫不得已自行創立的教學范式大概有三種。

1.有字皆練式

即只要寫字表中有的字都要進行隨堂指導和練習,一般是遇到什么字就講練什么字,剩余的再集中講練,總之,一篇課文教完,所有生字也要練完,以至于每個字的講練都是浮光掠影,學生并不能真正寫好。

2.有詳有略式

這部分教師知道,隨堂練好所有生字不現實,便有意識地精講精練其中幾個,剩余的略作指導,這樣教學看似主次分明,有些效果,但在有限的時間里,精講精練也是相對的,略作指導更是聊勝于無,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3.有所取舍式

既然無法全部練好,索性作些取舍,至少能有些收獲,這是另外一些教師的想法,他們會選擇一些重點字進行隨堂指導和訓練,其他生字則讓學生自主練習。這種教法以寫好少數生字為統領,隨字生發的若干書寫要領則繁多無序,難以形成深刻印象,以至于學生似乎獲得了書寫進步,卻因為缺乏核心技術,即書寫要領的理解與支撐,書寫能力的提升顯得后勁不足。

另外,《語文園地》中的“書寫提示”一般由一個書寫要領和一些范例組成,編寫上更具專業性,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但就一學期而言,僅僅兩到三次的書寫提示教學,不但難以改變局面,也與上述三種教學范式脫節,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難以真正獲得提升,隨堂練字走向了形式化。

(三)缺少方法策略,隨堂練字空洞化

長期以來,寫字教學總結了很多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例如:精講多練要求教師精講、少講書寫方法和要領,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書寫訓練;描仿入體提倡用描紅和仿寫相結合的方法提高練字效率;提筆練字要求引導學生抓住盡可能多的機會進行寫字練習,同時養成認認真真寫字的習慣;練字先練姿則強調寫字姿勢對寫字訓練的重要作用,要求在規范寫字姿勢的基礎上進行練字,諸如此類不再一一列舉。確實,這些方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提高寫字教學實效的,但細究起來就會發現,這些方法策略中更多強調的是練字的手段和規范,本質上是要求學生認真練字、經常練字、規范練字等等,依然屬于在有效練字外圍打轉的探索和總結,而真正觸及對漢字筆法、字法、章法,也就是書寫要領理解和領悟的并不多。加之廣大教師的書寫水平、寫字教學的專業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隨堂練字的時間又十分有限,這一切導致了隨堂練字更多地充斥著告知式和講授式教學,學生往往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書寫領悟力得不到訓練和提高,書寫方法和技巧無法真正內化,漢字書寫成了機械訓練,學生練字的興趣逐步喪失。簡而言之,隨堂練字教學更像一個單向運行的講練結合體,少了師生之間有質量地交互活動而產生的“化學反應”,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空洞化。

二、重新審視,探秘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

寫字屬于動作技能,須遵循動作技能和形成規律。心理學家費茨和波斯納從認知的整體結構理論出發,認為動作技能形成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重在領會理解的認知階段,重在練習定型的聯結階段,以及重在熟練運用的自動化階段。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觀點與其不謀而合,他認為:練字不是盲目的時間加數量,而是準確的重復以達到熟練?!皽蚀_”需要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重復”即基于理解的大量練習直至動作定型,“熟練”是形成書寫習慣、走向自如運用的過程,這正是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

(一)基于理解

有什么樣的理解就會有什么樣的書寫,正確的、能夠彰顯美感的書寫理解,即所謂的書寫要領,正是有效練字的核心、前提和基礎。比如,學生理解了勻稱是美,他就會追求勻稱,學生理解了端正是美,他就會追求端正,學生理解了相互穿插可以使漢字的結構更加緊湊和諧,他自然就會用穿插的方法寫字,學生理解了重心成直線一行字就整齊,大小有變化一行字就生動,他也一定會用理解的方法去追求行款書寫的整齊與生動。

《中華字?!分惺珍浀臐h字總量高達8 萬多個,想逐一練好這8 萬多個漢字既無可能,更無必要。相比之下,楷書的書寫要領卻要少得多,如唐代歐陽詢總結的《結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總結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代邵瑛總結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等等,加上基本筆畫、行款書寫等,再結合硬筆字的特點,梳理匯總下來也就100 個左右,但這100 個左右的書寫要領卻是寫字訓練中的關鍵少數,它能舉一反三地指導我們寫好8 萬多個漢字。因此,對于書寫要領的領悟和理解是有效練字的起點,是重中之重。不妨多花點時間,多用點心思,多學些變通,多做些揣摩。不能正確把握,就不要輕易下筆,否則錯誤理解之下的訓練不但無益,反而會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以致書寫水平不升反降。

(二)化于訓練

書寫要領必須在大量準確的、有針對性的重復訓練中,才能內化為書寫者的思維和動作定勢,長久地指導書寫者的書寫行為。因此,準確的書寫訓練是有效練字的關鍵。

書寫訓練往往眼高手低,即眼睛看到了例字,心里也領悟到了書寫要領,手上卻不一定能夠表現出來。這時就可以用描紅的方法幫助找到感覺,可以用仿寫的方法來體會驗證,可以用比對的方法查找問題不斷改進,還可以用背臨的方法做進一步的消化吸收,直至將書寫要領準確地落到紙面。

書寫訓練又是需要不斷重復的,這才不至于書寫回生。對于某個要領,書寫者可以復習式地練習熟字,也可以臨摹更多同類生字,還可以在自由書寫中進行運用,以此不斷回味書寫要領,重溫相關的書寫動作,實現領悟理解和書寫訓練在更高水平上的協調整合,以及書寫要領和書寫技法在更深層次的內化吸收。

(三)成于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有在自然狀態下,我們的書寫依然合乎法度,這才是寫字訓練走向成功的重要標志。

刻意書寫雖然也能端正整潔,甚至乍看上去還有一些美感,但往往筆畫生硬,結構別扭,顯得不夠自然。一旦加快書寫速度,或者用心于書寫內容,無暇顧及書寫法度時,則會原形畢露,書寫水平甚至會一落千丈。不少中小學生的書寫就存在這樣的現象。如筆者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孩子一、二年級的書寫很有筆鋒,工工整整,到了中高年級反而越寫越差了;還有家長反映,孩子小學階段的字寫得不錯,到了中學退步得很厲害……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學生的書寫動作還沒有熟練到習慣化的程度。

一方面,習慣的養成要靠書寫動作的多次重復。除了專門練字的時間,練習者還要養成提筆練字的習慣,利用零散時間練字的習慣,進行書空練字的習慣等,久而久之,規范的書寫動作就會趨向定型,直至形成書寫習慣。另一方面,習慣的養成還要靠書寫動作的流暢性訓練,即書寫者能夠一筆一畫地把漢字寫得規范美觀時,還要進一步追求以較快的速度寫好漢字,讓規范的書寫更加自然,讓練字的成果走向實用,書寫習慣隨之形成。

三、基于“1+N”,建構隨堂練字的教學范式

圍繞上述“三缺三化”問題的化解,結合練字的核心規律,我們著力建構了“1+N”的隨堂練字教學范式。

(一)“1+N”的建構——彰顯核心思考

1.要遵循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

一個數學公式可以解析若干道數學題目,一個物理學原理可以解釋若干種物理現象,同樣,一個書寫要領也可以指導我們寫好若干個漢字。所以,有效練字要把解碼例字,進而領悟和理解書寫要領作為核心教學目標,因為這是寫好一個漢字的起點,更是可以寫好大量同類字的基本方法;有效練字還要通過經常性的、準確的書寫訓練不斷內化書寫要領,逐步走向書寫思維和書寫動作定型,直至養成書寫習慣,終身受益。這是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也是有效練字的基本邏輯(如圖1)。

圖1 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

2.要建構隨堂練字的整體規劃

隨堂練字以書寫要領為綱,以書寫要領的領悟理解為核心,以年段學習目標為依據,兼顧教材生字和學生實際,合理分解和設計學習內容。同時要結合學情,進行及時復習和跨時段再學習,促進書寫能力的螺旋上升和梯度進步。

3.要實現兩個體系的最佳契合

寫字表按照兒童識寫生字的規律進行編排,這里的“寫”側重于寫對;隨堂練字則以書寫要領的教學為統領,側重于寫好。兩個體系關聯度并不大,教學中往往會形成兩張皮,老師難以兼顧,教學效果也難以保證?;膺@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尋找兩者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即“N”個生字。我們可以從這“N”個漢字中提煉“1”個合適的書寫要領進行學習,再以習得的這“1”個書寫要領指導學生寫好“N”個漢字和更多同類漢字,由此,兩個體系合二為一。

(二)“1”的確定——建立核心目標

“1”是書寫要領,我們主要從筆畫、結構、行款等方面進行梳理,并與《語文園地》中的“書寫提示”整合,統計下來共約100 個,每節課再根據年段目標,結合教材和學情,選定其中一個書寫要領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核心教學目標的確定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最大公約數”原則

即對課后寫字表中的生字作書寫要領梳理,再找出某個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書寫要領,以此作為核心教學目標。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4 課,課后寫字表中有“愿、意、麥、該、伯、刻、突、掉”等8 個生字,其中有4 個左右結構的生字都采取了“讓右”的結構方式,“刻、掉”用縮短筆畫的方式“讓右”,“該、伯”用豎筆略斜的方式形成“讓右”的姿態,“讓右”成了本課生字中運用最多的結構技巧,確定為核心教學目標就非常合適,可以兼顧書寫要領的把握和課后生字的練習,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當然,到了第二課時,可以再次使用最大公約數原則,在剩余生字中確定新的核心教學目標。

2.“最近發展區”原則

把課后生字中蘊含的書寫要領梳理出來后,還要結合學生實際,緊扣新課標的年段目標,選擇帶有一定難度,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又能學會的內容作為核心教學目標。因此,出現頻率最高不是確定核心教學目標的唯一標準。比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 課,課后生字有9 個,分別是:守、株、待、宋、耕、觸、頸、釋、其,這些生字中的橫畫出現了20 多次,但橫畫的書寫要領顯然不適宜作為三年級的核心教學目標,倒是6 個左右結構的生字中,有5 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右部向左部穿插的書寫要領,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也完全可以領悟理解,那么,穿插的書寫要領就更適合確定為本課的核心教學目標。

3.“最長服務期”原則

實踐證明,一個書寫要領往往不是一次練習就能掌握的。同樣一個書寫要領,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理解和把握的層次也不一樣。因此,一個書寫要領學習以后,教師還要確立“最長服務期”意識,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在新課文教學中,再次、甚至多次地把這個要領確立為核心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學習書寫;也可以在新課文的教學中相機復習,不斷強化。這樣,小學6 年中,100 個左右的書寫要領將會不斷得到復習鞏固,定能促進學生書寫能力的螺旋上升和梯度進步。

(三)“N”的選定——明確教學要求

作為“1”的核心教學目標確定后,“N”個生字也就選定了,并成為隨堂練字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責任田”,“N”之外的其他生字自然成為學生的“自留地”。兩塊“田地”都要種好,以實現把課后生字寫對與寫好的雙重目標。

1.“N”之內種好“責任田”

“N”個例字中包含了同一個書寫要領,教學中要借助例字,引導學生進行書寫要領的歸納總結,理解這樣書寫的好處,感悟這樣書寫的美感,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審美能力和練字興趣。這個書寫要領又是寫好這“N”個例字的法寶,教學中要突出書寫要領的重要地位,引導學生用好書寫要領,練好“N”個例字。這樣,書寫要領的教學就落到了實處,課后生字的練習也有了實效。

2.“N”之外種好“自留地”

“N”確定后,可能還會剩余一些生字,這些生字可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具體漢字,回憶已經學過的書寫要領,思考書寫的方法,“意在筆先,字居心后”,努力把漢字寫美觀。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自主練字過程中,有時確實很難發現漢字在用筆、結字以及行款章法上的奧秘,對此,我們將統編語文教材寫字表中的所有生字逐一分析,形成書寫提示匯編,供學生參考使用。這樣,學生就能經常調用大腦中儲備的書寫要領,練好“N”之外的生字,既可溫故知新,又可培養自主練字的能力,讓“責任田”與“自留地”實現有效互補。

(四)“1+N”的整合——優化教學活動

1.悟透“1”,追求舉一反三

啟功先生提出了“日克一字”的觀點,可見,真正悟透一個書寫要領絕非一兩句話的告知或者幾句話的講解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積極思維參與、反復感悟修正,逐步理解掌握的過程。舉一才能反三,悟透“1”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將意象和具象讀帖的方法引進了課堂。

一是意象讀帖法。漢字優美的形象往往與自然生活中諸多美的事物相關聯,引導學生體悟漢字與自然生活的互通之處,有利于學生領悟書寫要領。例如,扁擔的形象很有意思,太直顯生硬,過彎顯軟弱,微微帶彎則富有韌性、充滿力量。有些楷書的長橫也是如此,略帶弧度、充滿張力、富有美感(如圖2)。再如,謙讓是一種美德,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它,美觀的漢字也需要它,謙讓就是人情與字理的互通之處(如圖3)。這樣,在漢字與自然生活的互通中,學生對書寫要領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學也更有趣味。值得一提的是,筆者主持的教學研究成果“運用意象思維 優化寫字教學”曾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現已推廣運用至本項目的實踐研究,效果良好。

(圖2)

(圖3)

二是具象讀帖法。漢字優美的形態源于其獨特的具象特征,抓住了具象特征,就有利于學生領略漢字之美,理解書寫要領。教師可以運用輔助線或輔助圖形,引導學生通過直觀地分析筆畫、部件之間的位置和比例關系來領悟。例如左右結構的漢字,右部的有些筆畫往往會向左部穿插,在例字上畫上一個長方形后,學生便可一目了然(如下頁圖4)。教師也可借助練字格幫助學生把握書寫要領,例如,上下結構的漢字一般要寫得左右對稱,有的要寫得上緊下松,借助豎中線分析,學生就能發現左右分量相當,借助橫中線分析,學生就能看出上密下疏(如下頁圖5)。

2.練好“N”,追求書寫定型

如果說“1”的教學注重領悟理解,那么“N”的訓練強調的就是遷移運用,以及思維和動作的定型,直至養成合乎法度的書寫習慣。正如啟功先生所倡導的:準確的重復以達到熟練。所以,“N”的訓練要在書寫要領的統領之下,綜合運用描紅、仿寫、比對、調整、背臨、遷移等方法,努力寫好每一個漢字。描紅重在感悟,仿寫重在吸收,比對重在尋錯,調整重在提升,背臨重在記憶,遷移重在運用。每一種方法的運用都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心追手摹,在準確重復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書寫定型。

(圖4)

(圖5)

5.“1+N”的融入——助推高效課堂

對于隨堂練字如何融入語文課堂,我們提出了板塊為主、分散為輔的基本策略。

實踐證明,隨堂練字的時間如果相對集中一些,讓練字呈現一種持續的狀態,更易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薛法根認為,在教學結構上突破線性思路,采取組塊式的教學結構,能夠突顯教學重點,更具簡約性。因此,筆者提倡將隨堂練字設計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板塊,安排在課中、課末皆可,這樣既不會多次割裂課堂教學的流程,又可以將讀帖、講解、示范、描紅、仿寫、比對、調整、遷移等諸多相互聯系的教學活動進行整合,集中力量實現隨堂練字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師而言,隨堂練字的教學設計也更加簡約,易于操作。當然,一些重溫式、復習化的,尤其與本節課隨堂練字核心教學目標無關的教學內容,則可以按需、相機分散在整個課堂教學進行中,一般可以與隨文識寫整合進行。

漢字是民族文化之根,指導小學生寫好漢字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也是引導他們探索漢字奧秘,欣賞和書寫漢字之美,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該高度重視寫字教學,堅守課堂主陣地,瞄準寫字教學的目標要求,遵循有效練字的核心規律,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不斷促進學生提升書寫水平、發展審美能力、踐行文化傳承,讓寫字教學真正走向高效,落到實處。

猜你喜歡
隨堂練字生字
關于“口”字的教學分析
芭蕉上練字
練字真的好煩啊
爆笑四格
斯詩私塾
Unit 1 STEP BY STEP 隨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隨堂通Section A
學會放棄
生字變身
校園偵探隊隨堂測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