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方法

2022-07-03 12:16劉瑛
考試周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家園共育良好習慣幼兒園

摘要:幼兒園時期,面對一幫生活尚未完全自理的孩子,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幼兒園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除了依賴教師的培育之外,家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因此,只有實施家園共育,家庭和學校攜起手來,才能共同培育出獨立、健康的幼兒。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與幼兒在學校和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密不可分。幼兒正處于探索世界、模仿行為的時期,家庭、學校的環境都深深影響著幼兒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要想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分析阻礙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元素,然后對癥下藥,家園共育,讓幼兒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提高其自理能力。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園;良好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9-0163-04

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家長和幼師是他們最熟悉和信賴的人,他們對幼兒的行為習慣起著重要的教育引導作用。家長和學校應該呈現一個良性合作的狀態,共同抓住幼兒在行為習慣培育方面的重點,雙向實施教育,才能使幼兒構建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作為學校,是教育的主導者,在幼兒行為習慣培養方面,一定要起到一個中間作用,積極地與家長溝通,與幼兒溝通,提高教育的效率。在教育中,教師要考慮每一個幼兒發展過程中的特性,結合家長,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共同完成幼兒行為習慣的培育工作。文章聚焦家園共育概念,先行剖析家園共育對幼兒的重要作用,又從家園共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找出解決的策略和提升的方法,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 在幼兒園教育中,實施家園共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

對幼教工作來說,學校和幼師是相對比較專業的,他們擁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是比較隨意和被動的。因此,學校實施家園共育,可以很好地激發家長的教育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地、科學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另外,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要在學校內踐行,在家庭中也要按照好的行為習慣來要求他們。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積極溝通,互相配合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的行為習慣呈現一種常態化趨勢,利于幼兒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有利于家校之間搭建一座溝通橋梁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監護人,學校是幼兒學校生活和教育的負責人。兩者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而良好的習慣對人的一生受益無窮,因此在幼兒時期就要開展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引導和培育,希望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用于自己的學習生活,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實施家園共育,可以在幼兒的教育方面,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這種高效的溝通,能夠集合家校雙方的力量,實現1+1>2的效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育,則需要家長和學校之間經常性地去溝通,相互知曉問題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地發展

國家規定,孩子達到3周歲,就可以進入幼兒園學習,大部分家長也會選擇將孩子送入幼兒園學習。實施家園共育,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緩解孩子脫離父母的焦慮情緒,更重要的是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讓他們盡快地順利過渡到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當中,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穩定發展。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孩子的行為習慣離不開學校整體的培養。晚上或者周末他們又會回歸到家庭生活,孩子的行為習慣又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培育。因此,實施家園共育,將二者結合起來,共同為幼兒搭建起一個穩定的教育環境,讓他們感覺到自身的行為習慣要在學校和家庭保持一致,這就會促使他們良好的習慣的養成,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地發展,培養起樂觀開朗的性格。

二、 幼兒行為習慣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生活環境的影響

不可否認,當前幼兒在生活和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良行為習慣,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他們的發展。經調查分析,一方面原因是幼兒所處生活環境的影響。比如,幼兒處在一個雜亂無章的環境當中,就容易養成亂放東西的習慣。幼兒沒有在飯前洗手,不注意個人衛生,是家庭成員在這方面沒有引導或者自身就沒有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久而久之,幼兒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境當中,就會塑造他什么樣的行為習慣。甚至某些家長在幼兒面前不注意言行舉止,導致孩子有樣學樣,養成說臟話、亂發脾氣的壞習慣??傊?,幼兒的生活環境對幼兒行為習慣好壞的養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兒的家庭生活環境不和諧,不整潔,就會讓幼兒養成壞的行為習慣,且難以改變。

(二)隔代教育的影響

物質條件的改善,家中孩子數量的減少,讓隔代親更加親。本來祖輩對孩子就比較容易溺愛,再加上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少了,對孩子的態度簡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父母工作忙碌等原因,導致隔代教育十分流行。祖輩對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滿足,對孩子的教育是鼓勵至上,忽視孩子本身存在的問題。幼兒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都與祖輩的格外親密與包辦代替分不開。他們不給予幼兒獨立鍛煉的機會,或者是怕他們還小,做不好,總之就是替他們包辦好一切,讓幼兒不用操心。殊不知“不用操心”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剝奪了幼兒成長的機會,讓幼兒不能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掌握不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進而導致性格上脆弱敏感,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教育方式的粗暴

孩子之所以稱之為孩子,是因為他們年齡還小,對事物的認知也好,行為的學習也好,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摔倒了就哭、和同齡人搶玩具等,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是一種較為正常的行為階段時期。但是有些家長過于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當孩子犯錯誤或者有某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時,他們習慣于直接責罵或者動手,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表面上看是鎮住了孩子,實際上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懦弱,不利于孩子的長期發展。因此,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導致幼兒不良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一定要認識到這種教育上的誤區,積極地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教育之路,讓孩子積極樂觀地成長。

三、 開展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具體方法

(一)邀請家長積極參與,樹立家園共育思想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家園共育的實現更加便利有效。因此,幼兒園在家園共育的實施過程中,要承擔起主導者的地位,主動地邀請家長積極地參與到家園共育的過程中來,建立一種和諧暢通的家園共育渠道,樹立起良好的家園共育思想,從而讓家園共育變得更加暢通無阻。在幼兒的行為習慣培育方面,學校和家長通力協作,一方面積極地引導他們朝著正確規范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及時地溝通,及時地發現幼兒在習慣培育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地糾正,最終收獲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當前微信社交軟件、釘釘學習辦公軟件成為人們日常學習生活中較為普遍的一個交流工具。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或者建立自己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定期地在群中、公眾號中分享一些基本的育兒知識,讓家長進行學習。幼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向家長及時地溝通幼兒行為習慣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家中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等,這種溝通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另外,幼兒園可以牽頭,讓家長成立家委會,家委會的目的是代表家長的心聲。學校還可以定期地邀請家長參加親子活動,構建家長、學校和幼兒的三方實時互動,營造一個團結、和諧、友善的教育氛圍。當家長積極地參與到幼兒的教育當中時,就為家園共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統一教育理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家園共育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使家長和學校之間建立統一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會促使家長和學校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充滿合作性。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家長還是學校都會積極主動地與彼此進行溝通交流,有了溝通的基礎,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育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學校要做好對幼兒教育理念的宣貫,以及講解學校對幼兒在行為習慣方面具體的培育過程,讓家長做好觀念上的認同或者提出相應的建議,共同完善教育理念。然后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去培育學生的行為習慣。

例如,學校在幼兒入園的時候,首先就要對家長和幼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可以通過填寫問卷的方式,調查幼兒現在的自理程度、性格特點、脾氣愛好等,讓教師對幼兒有一個基本掌握,有利于教師因人制宜地進行施教,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過渡到幼兒園生活中來。還要對家長在家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做一個基本的了解,還有家長對孩子的陪伴程度等各方面家長與孩子有關的事情,都要做一個統計,讓家園共育有一個可實現的前提條件。教師根據這份問卷調查,也可以規劃出相應的教育理念,讓家長也參與到教育中來,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就是通過組織“幼兒吃飯”“幼兒衛生”“幼兒性格”等主題的家長會,向家長宣貫科學的育兒方式,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

(三)家長關注幼教內容,積極配合教師教學

作為家長,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絕對不是對教育的全權放手。家長一定要多多關注幼教內容,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對教師布置的一些教學任務、親子活動要積極地完成,并積極地反饋給教師效果,讓教師更加良好地進行施教。

例如,學??梢韵蚣议L分享幾個幼教公眾號,上面有優良的幼教內容,家長在里面可以汲取到教育的營養,再結合自己的孩子特點,進行科學的施教。然后學??梢远ㄆ诘叵蚣议L推薦一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育方法》《幼兒的成長》等教育書籍,讓家長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培育有一個基本的框架認知和知識認知。知識的引導會促使家長在教育方面更加得心應手,他們思想上也會更加認同教師的科學育兒觀,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另外,家長和學??梢怨餐贫ㄓ變旱某砷L檔案,定期地對幼兒的成長過程進行記錄,共享此份檔案,共同編輯,科學把控幼兒的成長過程。

(四)整合家長多方資源,提升家園共育質量

幼兒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也是家校共育過程中的重點。幼兒的學習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成果。因此,在家園共育過程中,學??梢猿浞终霞议L的多方資源,充分發揮家長的效能,讓家園共育的內容更加多元化,從而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幼兒的學習習慣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動手過程、實際操作來得到培育,而且幼兒時期教師主要是通過區域游戲來實現教學?;诖?,學??梢猿浞终霞议L的資源,激發家長的參與熱情,共同來提升家園的共育質量。

例如,學校在開展“愛護環境,垃圾分類”的教學主題時,就可以整合家長的資源,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到教學中來。學??梢酝ㄟ^微信群或者是召開家長會,在家長內部選拔有組織能力的家長來策劃此項活動,在活動方案出來以后,大家根據設計的方案再進行物資的收集。讓一部分家長收集家中的紙箱,拿到學校,教師會和幼兒一起做分類垃圾箱。有的家長可以收集關于垃圾分類主題的繪本,拿到學校,在課堂上由教師和大家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家長的參與,又有幼兒的動手操作,是學習能力的培育,再加上教師對繪本的講解,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通過層層設計,共同助力幼兒的教育有效實現。

(五)開展多項親子活動,加強親子和諧關系

在幼兒園教育階段,通過組織開展多項的親子活動,一方面能夠加強家校之間的教育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加強親子和諧關系的形成。而親子和諧關系的形成,有助于幼兒能夠傾聽家長的意見,有利于家長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學校開展親子活動,也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距離的一座橋梁,通過豐富有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去切身感受幼兒在學校是如何度過的,與小朋友和教師之間的相處是怎樣的,他們已經掌握了什么樣的生活技能,從而促使家長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去完善教育方法。

例如,學??梢远ㄆ诮M織各種各樣的親子主題活動。當父親節來臨的時候,學??梢匝埜赣H來學校參加父親節活動,通過設置一些輕松有趣的小活動,比如左右跳、大冒險等,讓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當母親節來臨的時候,同樣可以邀請母親來學校參加活動,加強母子或母女之間的交流。為了讓學生積極地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在植樹節的時候,學??梢越M織植樹節活動,邀請家長參加,讓家長和孩子共同種下小樹苗,去體驗勞動過程,感悟勞動不易,感恩父母的付出等??傊?,通過各種主題的親子活動,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友善,讓父母懂得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成長,讓孩子愿意聽從父母的管教,建立一個良性的溝通機制,實現幼兒行為習慣的更好培育。

(六)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高效互聯溝通

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教學當中。幼兒園教學也不例外,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家校之間的高效互聯溝通。對家長來說,當他們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他們也會有心理焦慮,他們會擔心孩子在學校是否適應,會不會哭鬧。同樣對教師來說,如果面對怎么也哄不好的孩子,就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商討解決的辦法等?;ヂ摼W技術,讓家校之間不受場地和時間的影響,做到隨時的溝通,而且可以實現視頻和圖片的分享溝通,更利于培育孩子的行為習慣。

例如,針對剛入園的孩子,學校就可以多分享一些孩子在學校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家長安心。學校還可以錄制一些學校的基本入學流程,讓家長放心。每個學校應該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者公眾號,定期地分享一些健康知識,衛生知識和安全知識,讓家長在家庭中知道怎樣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安全意識。每個班級成立班級群,教師每天分享孩子的生活過程、教學過程和有趣的瞬間,傳遞正確的育兒價值觀,讓家長了解幼兒之間的社交,幫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融入人際交往中,進而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只有基于家園共育,方能為幼兒打造一片值得期待的美好天空,也才能為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插上一雙可以高飛的翅膀。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認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從思想上統一教學理念,從行動上統一教學實踐,從管理上統一教學目標。有了家園共育的大背景,才能為幼兒營造一個安全成長的環境,才能引領他們朝著良好行為習慣的方向努力。因此,家長和學校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培育幼兒的行為習慣,共同探究他們在習慣養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共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言語習慣以及學習習慣,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霞.“家園共育”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556-558.

[2]李華君,蔣靜,彭慶玉,等.借助互聯網技術在家園共育中指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J].中國新通信,2021,23(14):229-230.

[3]鄭蓉.家園共育“五一致”,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J].華夏教師,2019(23):24-25.

[4]孫鳳霞.家園共育助力幼兒習慣養成[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四)[C].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259-265.

作者簡介:劉瑛(1971~),女,漢族,江西省贛州人,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幼兒園,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

猜你喜歡
家園共育良好習慣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淺談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幼兒午睡良好習慣培養之我見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論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家長助教對促進幼兒園課程開發的研究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之方法
良好習慣與成功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