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手法扳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患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效果

2022-07-04 17:09魏志騰李蘭山董永東張曉莉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13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滿意度

魏志騰?李蘭山?董永東?張曉莉

摘? 要:目的? 探討中醫手法扳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患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中醫按摩;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中醫手法板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比較不同方案的臨床治療價值。結果?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手法扳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患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效果顯著,對足功能的康復有一定促進作用,干預效果顯著,對患兒踝關節被動跖屈度與跟腱延長長度均有著積極影響。

關鍵詞:支具固定;中醫手法扳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效果;滿意度;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跖屈度

中圖分類號:R72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3-00-03

作者簡介:魏志騰(1985.9-),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濰坊市,碩士研究生,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創傷骨科,患兒骨科。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足下垂、內收與內翻3個主要畸形綜合而成,屬于先天性足畸形,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而雙側發病率高于單側,這對患兒機體健康非常不利[1]。一般情況下,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一出生即可發現,因疏忽的病例較為少見,盡早對疾病進行有效干預,預后較為理想,但由于畸形存在復發可能性,應持續性治療直至患兒骨骼成熟。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出生缺陷疾病,表現為足部馬蹄畸形、跟腱緊張,后跟變小,踝關節內翻,前足內收,延誤診斷治療會造成患兒嚴重殘疾,對患兒機體發育狀況、健康水平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利影響。針對患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方案較多,中醫手法板正具有醫療費用低、操作簡單、治療疼痛程度輕以及可降低疾病復發率等特征。配合支具固定,可進一步提高預后,患兒與家長更易于認可與接受,進而在臨床中有著較高的應用率 [2]。因此,本研究針對患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應用不同方案進行治療,分析中醫手法板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效果與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37個月,平均年齡(28.89±0.60)個月;左足畸形6例,右足畸形5例,雙足畸形19例。研究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36個月,平均年齡(28.81±0.59)個月;左足畸形5例,右足畸形7例,雙足畸形18例。各基線數據實施均衡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家長患兒對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通過X線檢查,確診為先天性馬蹄內翻足[3];②年齡在2~37個月。

排除標準:①創傷性、麻痹后遺癥等因素誘發的馬蹄內翻足者;②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障礙者;③中途退出治療或更換治療方案者;④疾病復發者;⑤家長存在聽力障礙、語言溝通障礙及精神方面疾病者;⑥存在嚴重傳染性疾病者;⑦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中醫按摩:治療前,先告知患兒與家長停止喂養,當患兒保持安靜狀態下,將患兒患肢保持屈膝狀態,操作者握住患兒足前部,另一只手對患兒的脛后肌、跟腱、脛前肌等進行推、拿、揉,松懈跖側與內側,屈伸、旋轉患兒的踝關節,時間為3~5 min。按摩時,動作輕柔,若患兒出現哭鬧等情緒,及時進行安撫。1次/d,20~30 min/次,治療6個月。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中醫手法板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中醫手法板正:對前足內翻、內收畸形患兒進行矯正,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兒踝關節、足跟,右手握持患兒前足,同時逐漸用力外翻、外展,以患兒出現哭鬧為度,維持3~5 min后停止。對足跟內翻進行矯正:操作者左手握持患兒足背、踝關節,右手拇指放置在患兒外踝下,其余手指牽拉跟骨外翻,同樣以患兒哭鬧為度,保持3~5 min。矯正馬蹄畸形:操作者左手手指、中指分開,將患兒踝關節夾持,拇指推頂第5跖骨頭,讓前足外展、外翻,同時進行背伸,讓足部呈輕度扁平狀態,保持3~5 min。每次開展中醫手法板正治療3個循環,治療時間保持3~5 min/次,治療6個月。支具固定:手法板正治療3個月后,患兒足外形、踝關節功能有所好轉或正常后,將患兒足部外旋45°~60°應用支具進行固定,當患兒睡覺時固定,睡醒后將支具拆除,治療6個月。在治療期間,需注意松緊度情況,但患足可主動外翻、背伸后,可將支具拆除。同時,在開展中醫手法板正聯合支具固定治療過程中,鼓勵患兒和家長,保證其治療長期性。

1.4?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與分析患兒疾病狀況。治療效果,有效:患兒踝關節被動跖屈度、跟腱延長長度均較治療前提升至少18%;改善:患兒踝關節被動跖屈度、跟腱延長長度均較治療前提升10%~17%;無變化:患兒踝關節被動跖屈度、跟腱延長長度均較治療前提升9%以下;治療有效率=(有效+6316EE3E-390C-4355-81EF-9E64DC6C3B7D

改善)例數/總例數×100%。治療結束后,予以患兒家長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自制的治療滿意度調查表,讓其評價本次治療效果是否滿意,總分100分,所得分值高,則說明對本次治療效果越滿意。測量與記錄治療前、治療后患兒的踝關節被動跖屈度與跟腱延長長度,踝關節被動跖屈度用前足盡量背伸時踝關節跖屈角度表示,角度小,則代表踝關節跖屈越嚴重;跟腱延長長度從第1跖骨頭下面直線垂直于脛骨長軸,直線到跟骨墊一半距離,跖屈畸形越為嚴重,則距離越大。選擇SF-36生活質量量表[4],評價治療后患兒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方面,每一項評分均為100分,所得分值高,則患兒的日常生活質量評分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滿意度評分比較

對照組:治療滿意度(78.54±3.21)分;研究組:治療滿意度(90.54±5.33)分;研究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564,P<0.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的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兒日常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患兒常見病,屬于骨關節畸形,越早對疾病進行干預,治療效果越理想,更利于患兒機體健康成長[4-5]。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誘發因素多樣化,如距骨內的原始胚漿缺陷引起距骨持續性跖屈和內翻,還可導致多個關節及肌肉肌腱等軟組織改變、多個神經肌肉的原發性軟組織異常,引起繼發性骨性改變,多數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者不僅小腿三頭肌明顯萎縮,還有脛前動脈發育不良情況出現,這對患兒機體健康非常不利[6-7]。此外,疾病形成時間越長或治療不徹底,可導致患兒距骨骨骼發生變化,而且舟骨、骰子以及根骨也易發生病變,從而累及關節,跟骨內翻、前足內收、脛骨內旋等畸形[8-10]。所以,選擇正確的方案盡早對疾病進行干預,對患兒預后非常重要[11-12]。

臨床中,針對患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方案較多,具體可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多選擇骨性手術、肌力平衡術等;非手術治療多為按摩、手法板正、跟腱松懈術、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等,手術治療包含廣泛軟組織松懈術、三關節融合術、外固定支架及足部截骨矯形術等。由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年齡偏小,手術治療難度較大,針對符合手術指征的患兒,由于其機體抵抗能力、免疫能力以及器官功能較低,術后極易出現皮膚壞死、感染等情況。臨床針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多選擇非手術方案治療,而且為保證治療效果多選擇聯合方案,如中醫手法板正聯合支架固定方案。因此,臨床針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多選擇非手術方案治療。

針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先進行按摩,利于對軟組織進行松懈,這對足部骨骼矯正有著積極影響。中醫手法板正前,需對患兒前足內翻、內收進行矯正,讓距舟關節、骰關節恢復正常,再針對根骨內翻進行矯正,這對跟距關節恢復非常重要,利于距骨、跟骨復位,對馬蹄畸形最后進行矯正。中醫手法板正利于改善足外形、踝關節功能或者保證其功能正常后,再應用支具固定,可有效降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疾病復發率,有效糾正馬蹄內翻。

本研究中,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踝關節被動跟腱延長長度及跖屈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可充分表明研究組應用價值與優勢性,可作為非手術治療首選方案,對攣縮的軟組織可達到松懈作用,更利于對足部骨骼進行矯正,滿足臨床治療需求[13-16]。

綜上所述,針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開展中醫手法板正聯合支具效果確切,不僅可提升治療效果,還可延長患足跟腱。

參考文獻

[1]史小雷,閆齊,熊明月,等.Ilizarov外固定架聯合三維矯形對青少年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的改善效果[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0, 36(2):51-52,64.

[2]胡詩芳,甘先民,黎行宙,等.改良Ponseti技術治療先天性馬蹄內翻足265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7,28(10):1697-1699.

[3]李學會,蘇建芬,周意園,等.產前定量超聲診斷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9,35(6):535-538..

[4]劉剛.有限矯形手術聯合Ilizarov技術治療青少年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13):47-48.6316EE3E-390C-4355-81EF-9E64DC6C3B7D

[5]劉振江,嚴維,張立軍,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Ponseti法矯正后距骨-跟骨角和脛骨-跟骨角的變化[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7,6(8): 615-620.

[6]張立新,高云,梁慶團,等.早期手法矯正膠布固定治療先天性馬蹄內翻足32例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0):93-94.

[7]曾得明,謝韶東,程南方,等.可調節足靴穿戴固定、肌內效貼貼敷與常規手法聯合應用治療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 2019,59(27):83-85.

[8]靳凌云,武慧玲,董延召.Ilizarov技術聯合早期康復治療兒童先天性僵硬型馬蹄內翻足畸形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1,36(4):425-427.

[9]楊敬,王強,朱偉,等.泰勒空間外架技術結合足部”U”形截骨治療創傷后馬蹄內翻足畸形[J].骨科,2021,12(3):200-205.

[10]章耀華,楊華清,張鴻悅,等.矯形支具在馬蹄內翻足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1,49(8):894-896.

[11]賀芬,夏群英,龍豐云.羅森塔爾效應護理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術后患兒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8):1426-1428.

[12]姚滿葉,張春旭,劉方娜,等.Ilizarov技術聯合經皮切腱術治療兒童復發性先天性僵硬型馬蹄內翻足[J].實用骨科雜志,2021,27(5):428-432.

[13]李立君,李慧英.改良式Ponseti技術應用于嬰幼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16):72-74.

[14]鄧華.非手術療法治療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及遠期療效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95-97.

[15]姜霽哲,楊婧,楊博,等.Ilizarov技術治療青少年重度馬蹄內翻足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7):66-67.

[16]劉旻,張燁,彭瑞健,等.Ilizarov外固定架治療大齡兒童馬蹄內翻足的效果分析[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0,29(3):113-114.6316EE3E-390C-4355-81EF-9E64DC6C3B7D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滿意度
2021國慶檔總票房43.85億元 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消費者滿意度穩中有升 消費環境建設仍需加力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