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布置策略

2022-07-04 12:58邱映紅
科學與財富 2022年10期
關鍵詞:作業布置雙減政策道德與法治

邱映紅

摘? 要:隨著我們國家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現在正在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之前老師在給學生進行道德法制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板的記憶,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灌輸,課下再讓學生大量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讓學生減負,還有可能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因此隨著雙減政策的逐步推進,現在老師應該改變留作業的策略和方法,使作業的針對性提高,用盡可能少而精的作業,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雙減政策; 作業布置

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作業時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實際需要,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但是在進行留作業時,老師一定要掌握作業預留方式,不能讓學生產生過多的壓力,也不能按照原來的填鴨式留作業的方法,還是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作業,讓學生在較少的作業中學會思考,學會轉化,同時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老師也盡可能的注重作業的多元性、針對性、合理性、不斷鞏固課堂上的教學成果,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綜合思維。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布置作業的原則

1.靈活性原則

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該采用靈活性原則布置作業,因為作業的形式本身就是靈活多樣,的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甚至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學生在自己選擇作業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感興趣,做作業也可以更加的高效,不會出現所有人千篇一律寫一項作業的情況,使作業的復習更具有針對性。

2.個性化原則

在給學生進行作業預留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都應該以一切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道德與法治作業布置的原則,只有具備多元性的、多樣的作業方式才能使學生能夠個性化的發展,老師應該意識到自己是一位老師要面對對班級中很多學生,不同的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采用個性化的原則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作業效率。

二、道德與法治作業布置的優化策略

1.布置實踐型作業

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內涵十分豐富的課程,同時這門課程也具有較高的實踐性,之前老師在給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更加注重讓學生進行手寫作業,因為最終的考試是以試卷形式呈現的,但是這樣的留作業方式可能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同時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做作業效率大幅度降低,無法落實我們國家所要求的雙減政策,因此現在在給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留作業時,老師應該真正的將重點放在于實踐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對于道德與法治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激發學生做作業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筆者在教育教學《做學習的主人》這一節課程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留下一個作業,每一個學生總結出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復習課程中反思自己平時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可以真正的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再例如在教育教學《說說我們的學?!愤@一節課程時,老師就可以給大家組織一個實踐活動,給大家設置一個相應的場景,現在有一批新人需要入學,首先需要給他們進行校園的介紹,請班級里的學生按照自己對學校的認識給大家進行學校的文化介紹,學校的環境介紹,或者也可以通過制作展板手抄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介紹,這樣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也增加了自己的實踐能力,這樣的作業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3.布置信息作業

隨著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在給學生進行道德法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對于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當然老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給學生進行作業的布置,這樣可以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復習,為學生減負,不耽誤學生過長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制作微課,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學生在上課時會對于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在課堂上進行聽講時已經算是二次學習,學習起來會更加輕松,學生也能對知識更好的吸收內化。

例如在教育教學《心中的110》這一節課程時,老師就可以先將這一門課程制作成為一個微課,通過郵箱的方式發送給學生,學生先對這個微課視頻的內容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之后,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更加充分的教學,讓學生意識到危險隨時在自己身邊,一定要注意警示自己,心中時刻要有110,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擁有自救意識保護意識,同時老師也可以在一節課結尾處設置問題向學生提問,在路上如果遇見陌生的叔叔想要讓你帶路,你會怎么做?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的思考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4.布置開放性作業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內容非常廣,教學包含著小學生的日常,也包含著對于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教學,包含著對于學生三觀的教學,因此道德與法治的作業并不應該是單一性的作業,而是應該為開放性的作業,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道德法治進行思考,全方面的對一個問題進行審視。

例如在教育教學《愛美麗的生命》這一節課程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大家觀看新生命誕生的畫面或視頻,在大家觀看完視頻之后,老師可以讓大家寫一些觀后感上交,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命多可貴的課題探討,以多種形式展現自己的豐富多彩生活,可以是視頻的形式,可以是照片的形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多樣多彩,要珍惜自己生命,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樣的開放性作業的布置可以充分的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綜上所述,隨著我們國家教育教學的逐步改革,現在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采用多樣化作業布置的方式,使學生在作業寫作時更具有積極性,思路更加開闊,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真正使作業更加有針對性,幫助學生進行減負,貫徹落實我們國家所要求的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孔鈺.針對道德與法治進行多元化的作業應用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

[2]張雷鳴.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的教育教學融合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3]劉健.基于現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與法治的實際教學融合的思考[J].好家長,2018(02).

猜你喜歡
作業布置雙減政策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