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學視野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2022-07-04 12:58伍琪
科學與財富 2022年10期
關鍵詞:生態學教育模式心理健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F階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開展,對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心理健康也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要確保心理健康工作創新,更好的實現其積極影響,需要探索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結合現階段的時代發展情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本文從生態學視角,研究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模式。說明生態學視角內涵以及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結合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生態影響機制,研究生態學視野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創新路徑。

關鍵詞:生態學;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生態學視角內涵以及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1.1生態學視角內涵

生態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語言中,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之間和他們與環境間的各種關系。生態學視角是從生態學理論發展而來的,也是研究生物和環境間相關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論。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生態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也日益緊密,這使得生態學理論研究需要和其他學科研究相結合?,F階段,生態學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眾多領域,讓人類逐漸人生到生態自然的重要性,明確發展需要遵循生態規律,強調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1]。而將生態學應用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是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生態系統進行綜合研究,深入分析這一系統中包含的相關生態因子,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態系統平衡路徑,為構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提供理論指導。

1.2生態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基于生態系統發展理論,個體心理和行為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不同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讓大學生的心理不斷發展。就大學生心理來看,其本身是一種有機系統,學生心理發展是在特定的社會生態環境中完成的,大學生的心理發展也是大學生所處的生態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應該是一種系統工程,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探索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研究相關因素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機制,這樣才能夠找出其中的問題,為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供有效方法[2]。

2.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現階段,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醫學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精神心理衛生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3]。相關階段性調查數據表明,全國高校大學生中,存在28.1%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等。更多的大學生是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而在相關高校的心理咨詢中發現,咨詢中心接待的前來咨詢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中,存在一半的大學生表示因為自身的學習和擇業壓力大,導致他們不能正常調節情緒,所以感覺到焦慮、恐慌、心煩意亂,甚至抑郁,因此去心理咨詢中心想要尋求幫助。而這些大學生的突出心理問題主要是各種情感之間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矛盾、獨立感和依賴感矛盾、輕松感和緊張感矛盾等,這些矛盾的心理讓很多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戀愛關系、擇業就業等過程中出現心理困擾,或者是因為自身性格問題導致產生嚴重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造成大學生焦慮、孤獨、自我拒絕等[4]。

從上述情況來看,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并不是很好,而心理健康關系到大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未來職業規劃,所以,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視。需要高校引起重視,強化思想教育,對導致大學生不良心理狀態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對策加以處理,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問題的困惑,樂觀向上,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用于挑戰自己,相信自己,真正能夠獨當一面,順利走上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實現自我價值。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態系統分析

3.1社會環境和大學生心理健康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強調的就是環境的育人作用。人的思維的基本形式是因果關系推理,這種關系是否協調決定了人的認知產生,也會形成不同的心理狀態。這種關系如果出現失調,也會導致人們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甚至成為心理障礙?,F代社會發展比較快,社會環境的無序性普遍存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大,一些環境資源存在矛盾。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讓他們感覺到失望、消極等[5]。例如,農村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在高校中,面對富裕家庭的同學會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卑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可能通過某些事件刺激從而被激化,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3.2家庭環境和大學生心理健康

常態化的家庭結構能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揮積極作用,而非常態家庭結構可能導致大學生性格缺失,例如,父母離異或再婚,這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很大沖擊,一些大學生無法接受現狀,不能享受一般家庭孩子應該享受的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這種情況不僅會導致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安全性受到影響,讓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還會導致他們無法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他們偏激的情緒狀態出現,甚至自暴自棄,或者是叛逆。而良好的家庭環境不僅需要父母同時參與,還需要他們能夠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教育孩子,而不是毫無原則的溺愛,否則也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家庭的原生環境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重要性不容忽視,有些大學生因為原生家庭的因素,可能出現一輩子的心理陰影,這種陰影是后期難以抹除的,嚴重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形成[6]。

3.3學校環境和大學生心理健康

學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學生接觸最多的環境,大學生在畢業前,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所以學校環境不可避免的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產生影響。而在學校環境中,又存在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教師價值觀、育人方法、工作態度和方式等,試想一下,如果一位大學生在學校遇到一位比較偏心的教師,教師只喜歡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于差生不屑一顧,這樣會給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會導致他們內心極度不平衡,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如果大學生遇到的是一位和藹可親,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的關心的教師,他們的學習動力會更足,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成效也會提升,并在和這樣的老師相處中,學會善良、寬容和愛,這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4. 生態學視野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對策

從生態學視角來看,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也需要從這幾方面探索創新對策。

4.1社會層面

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可磨滅,也是深遠持久的,所以,要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必須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要積極的、正面的文化來引導和教育大學生,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在這一背景下,高校要積極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校內外環境,弘揚正能量。例如,聯合社區,開展好人好事宣傳活動,用積極的文化影響人、教育人[7]。也可以弘揚勵志故事,結合殘奧會開展,宣傳這些運動健兒的勵志故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氛圍,讓廣大大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殘障人士都能樂觀積極的實現自我價值,身心健全的大學生更應該有信心,有斗志。

4.2家庭層面

原生家庭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是最深刻的,要幫助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父母,應該要重視自身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能發揮的作用。要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問題,首先要想到孩子的心理問題,這就必須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們再想什么,平時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里教育。在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武力解決,不要輕易對孩子做承諾,說過的就必須要實現,為孩子在心里上樹立一種“言行必果”的心態。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獨立能力和抗壓能力,孩子有成績是要盡量表揚,當然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在學習上,要有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心態,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存在著風險,讓孩子經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養他們預知和處理風險的能力[8]。

結合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和學習階段的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家長要注重為他們營造良好家庭氛圍,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正確看待孩子成績,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避免溺愛孩子或者是無視孩子的成長,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挫折教育,但是也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用愛澆灌,能夠讓大學生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讓他們內心富足,這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4.3學校方面

學校是育人的重要場所,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校要基于生態學視角,從行為、情緒、認知、生理表現等幾個方面把握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特點,詳細研究出現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掌握一定的能夠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相關高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對學校的心理咨詢教師進行培訓,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通過一個個實例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真諦,與同學們分享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緩解心理緊張情緒的方法,倡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地向青春理想邁進。

學校還要圍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等“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探索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工作的實施,以及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訪中存在的問題。各學院學生工作負責人就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重點和危機學生的處理、心理輔導員的專業化成長、學生工作負責人的壓力管理、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以及學校相關制度的完善等問題展開討論,并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這對于各學院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心理健康研究院和各學院之間的合作,促進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生態學視域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和解決都有一定的規律,通過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主要是和社會環境、學校環境以及家庭環境相關的,對此,要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發展,必須要將相關因素聯系起來,多管齊下,從社會方面、家庭方面以及學校方面等著手,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斷加強合作,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參考文獻:

[1]安韞超.淺析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工作到“根”——以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實踐與探索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2(02):125-128.

[2]張娜,鄧淇尹,管太興.“三全育人”背景下農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河南農業,2022(03):37-39.

[3]姚玥明,朱林.教師復原力的個體差異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評《教師心理素質與專業性發展》[J].中國高??萍?,2022(03):101.

[4]鐘曉虹.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心理教育與訓練研究——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J].中國學校衛生,2022,43(03):481.

[5]吳瀟,譚毅.整體性治理視域下的高校二級心理輔導站運營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政法系為例[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5(02):119-122.

[6]蔡紅霞.新媒體時代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評《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與教育》[J].中國科技論文,2022,17(03):359-360.

[7]陸建蘭.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素質訓練研究——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素質訓練》[J].人民長江,2022,53(02):223.

[8]張茜,王永,解方舟.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焦點問題關注現狀調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2):44-50.

作者簡介:伍琪,1991.10.17,女、漢族,湖南株洲人,本科,職稱無,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

項目來源:湖南省株洲市社科基金

項目名稱:基于生態學理論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項目編號:ZZSK2022124

猜你喜歡
生態學教育模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態學視野下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探析
遼西地區油松造林的生態學探討
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論生態型課堂教學環境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