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稻瘟病發生情況及防治對策

2022-07-04 10:08周愛明羅鷙峰汪燕君
南方農業·下旬 2022年6期
關鍵詞:防治方法稻瘟病危害

周愛明 羅鷙峰 汪燕君

摘 要 我國是農業大國,水稻生產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稻瘟病作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發病傳播速度快、防控難度大的特點,不僅會降低水稻的產量,還會對水稻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探討水稻稻瘟病發生情況及防治策略具有現實必要性。通過分析水稻稻瘟病發病癥狀及危害,綜述稻瘟病病原及主要癥狀,重點從減少病原菌數量、精選抗病品種和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紹了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 水稻;稻瘟病;危害;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02

在糧食生產中,農業病蟲害是導致產量損失的首要因素,病蟲害大面積暴發不僅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而且制約著糧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稻瘟病呈現出高發趨勢,尤以穗頸瘟對水稻產量影響最大。目前,對于稻瘟病最為有效的防控手段還是進行施藥,在技術的創新支持下開始采用無人機高光譜遙感平臺實現田塊級稻瘟病的發病情況識別監測和預警,為植保無人機變量追肥、施藥提供處方圖。因此繼續探討水稻稻瘟病發生情況及綜合防治現狀具有現實必要性。

1 癥狀及危害

1.1 癥狀

水稻稻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其可以侵染水稻植株的各個部位,根據發病部位可以將稻瘟病細分為苗瘟、葉瘟、節稻瘟、穗頸瘟、谷粒瘟[1]。發生苗瘟時基部變灰黑色,葉片病斑不明顯,但卷曲,嚴重時即枯死,并可見灰青色的霉層。葉瘟分為慢性型和急性型:慢性型病斑延展較慢,病斑較長,中央灰白色,邊緣褐黑色,外有黃色暈圈;急性型病斑延展快,一開始是水漬狀暗綠色小點,隨后擴大呈兩端尖的橢圓形,孢子生長迅速,隨后迅速蔓延導致病害大面積發生。節稻瘟最先出現病斑是在稻節上,為一些褐色小點,隨后病斑開始擴展,以至整個稻節變黑、干枯。穗頸稻瘟發生在穗頸部,若發病較早,稻穗整體嚴重發白;若發病較遲,外表特征與健康的稻穗差異不明顯,但是空粒癟粒增多。谷粒瘟也算做穗頸瘟的一種,在谷殼上出現灰白色或暗灰色病斑,發病嚴重時與穗頸瘟一樣變枯白[2]。

1.2 危害

稻瘟病作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病菌侵染后將嚴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特別是光合作用減弱,導致水稻減產或者品質降低。據統計,一旦發生大面積感染,輕者減產10%~20%,重者減產40%~50%,更為甚者顆粒無收,因此稻瘟病的危害是非常巨

大的[3]。

根據《全國植保統計資料(2011—2015年)》數據,我國2011—2015年水稻稻瘟病發生面積與發生強度高度關聯,趨勢基本一致,如圖1所示。2011—2013年,稻瘟病發生強度逐漸減小,至2013年達到最小;2013—2015年,這個時期內稻瘟病發生強度急速上升,2014—2015年均接近于17%。

2011—2015年我國28省份稻瘟病發生強度見表1。從平均數看,2011—2015年西北和華北稻區稻瘟病發生強度為最高。

華北稻區以山東省、陜西省、河北省、山西省最為嚴重,而天津市和河南省相對較輕。天津市2011年最低,2012年急劇上升后一直呈下降趨勢;河北省呈波動下降趨勢;陜西省和河南省2012年后波動較平穩;山東省呈增加趨勢;山西省呈下降趨勢。

西北稻區以寧夏和甘肅省最為嚴重,而新疆和內蒙古較輕。寧夏趨勢和天津類似;甘肅省、新疆和內蒙古總體也趨于穩定變化。

東北稻區呈現出越靠近北邊發生強度越低的現象,其中,黑龍江發生強度最低,并且呈下降趨勢;吉林省呈先增后降的趨勢;遼寧省波動較大。

華中稻區江蘇省發生強度最高,其次為湖北省、上海市、重慶市、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湖南省、浙江省均處于10%以下。江西省、四川省、湖南省、浙江省、重慶市發生強度均比較穩定;上海市發生強度持續增加;江蘇省在2012年和2013年連續降低,隨后快速增長,2015年增長至最高;安徽省和湖北省均表現為波動性增長。

華南稻區廣西較為嚴重,廣東省和海南省均在15%左右,福建省最低,4個省份的稻瘟病發生強度值都趨于穩定,變化幅度較小。

西南稻區中貴州省稻瘟病發生強度平均值為29.37%,

除2012年增長至38.37%外,其余年份均穩定在20%~30%。云南省稻瘟病發生強度平均值為14.43%,且這5年均在14%左右波動。

2 發生原因

2.1 病原菌

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其根據生活史可以分為有性態和無性態,自然界中引起稻瘟病的是無性態[4]。受氣候條件的影響,一般病菌在冬季會在留田的稻草秸稈里越冬,主要是分生孢子和菌絲體,這些越冬的病菌就會成為第二年病害的主要來源;也有一些病菌留存于稻谷上,第二年播種后隨水稻種子一起帶入土壤中,成為最初的病菌來源[5]。

2.2 品種

不同的水稻品種由于帶有的抗病基因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抗性。一般情況下,粳稻的抗病性比秈稻強,晚熟品種的抗病性強于早熟品種??共⌒詮淖钃醪【秩氲慕嵌葋砜?,主要與水稻葉片的硅化程度有關。葉片的硅化層厚,其阻止病菌侵入的能力強,表現出的抗病性就強;反之,抗病能力就弱[6]。此外,病菌也會進化出耐性,縱使種植的是抗病品種,也存在連續種植多年后,由于病菌變異而使得這個品種的抗性不足以抵擋該病菌,造成抗性消失的現象。除了品種本身抗病性外,與其生長發育時期也有關系,幼苗期、分蘗期、孕穗期相對易感病[7]。

2.3 栽培管理

水稻種植時期的栽培措施也會影響其發病程度。即使是同樣的品種、同樣的種植區,適宜的栽培措施也能減少病害的發生。1)氮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施用量過多會導致水稻的感病性增加、水稻的C/N比及硅質化程度大幅降低,其本身的抗病能力減弱。2)灌水會影響植株的抗病性和田間的微型氣候。如果長期深灌會導致土壤溫度降低,水稻根系受低溫影響發育減緩,稻瘟病菌在濕度較大時易生長繁殖,其侵害水稻的能力也就變強,造成大面積的危害。另外,種植密度過大,也會導致濕度增加,加重病害。

3 防治對策

3.1 減少病原菌數量

減少病原菌數量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1)減少源數量。在最初播種前,要徹底清理有病水稻。特別是前一年發病非常嚴重的水稻一定要清理,田塊可以進行水旱交替,減少田地越冬的病菌;對于種子中可能攜帶的病菌則要做好拌種工作,拌種時使用合適的藥劑起到殺死種子表面病菌的作用,減少源菌數。2)減少后生菌數。在水稻易感病時期,要密切關注水稻生長情況,進行預先噴藥,或是在病菌失控之前開展防治,減少病菌進一步的擴散,避免其大面積流行[8]。

3.2 精選抗病品種

不同品種的水稻抗病性有差異,選擇具有抗稻瘟病的品種種植是抵抗病害流行的有效措施。選擇品種時要充分了解當地危害較大或流行較多的病害種類及所選品種的抗逆性;同時,稻瘟病菌存在變異,會有很多小種,不同地區的生理小種也不盡相同,某一品種可能抵抗的是某一稻瘟病菌小種,而當地流行的是另一小種,則也無法起到理想的效果。

3.3 重視栽培管理

栽培方面主要是要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鉀肥,以及合理施用化肥與有機肥。特別是要適量施用氮肥,把控好時間,避免出現早施或者晚施;也可適當施加含硅的化肥,來提高植株體內的硅含量。在灌水過程中,避免過多的深灌,在分蘗期要及時排水曬田,降低田間濕度,阻礙病菌的繁殖;同時可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強根系活力。

4 結語

通過梳理稻瘟病發病的癥狀危害及發病原因,清楚地認識到稻瘟病對水稻危害的嚴重性。在水稻稻瘟病防治中,應遵守“防大于治、以防為主”的原則,從病原菌、品種、栽培管理等環節預防,做到稻瘟病防治有技術可依,確保稻瘟病防治事半功倍。只有將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法運用到水稻種植中,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魏秀萍.水稻稻瘟病發生情況及綜合防治技術初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3):167-168.

[2] 李桂華.水稻稻瘟病田間癥狀及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4):63-64.

[3] DENG Y W,ZHAI K R,XIE Z,et al.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tagonistic receptors confers rice blast resistance with yield balance[J].Science,2017,

355(6328):962-965.

[4] 徐洪富.植物保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吳英群,彭衡香,謝海波,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20(6):76-77.

[6] 李龍昌,張少林.水稻稻瘟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4(21):88.

[7] 劉云波,陳玉田,王國榮,等.稻瘟病致病因素初探[J].吉林農業,2010(11):69.

[8] 張貴紅.水稻稻瘟病的發生原因與綜合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5):57.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防治方法稻瘟病危害
降低燒烤帶來的危害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選基因
藥+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朝陽市玉米苗期常見病蟲害及除草劑藥害防治方法
醫學生網癮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不同藥劑防治苗稻瘟病、葉稻瘟病效果試驗研究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生物綠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應用與示范
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