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熱黃疸型牛病鑒別與治療研究

2022-07-04 13:11楊波
畜牧獸醫科學 2022年21期
關鍵詞:鑒別治療

楊波

摘要:發熱黃疸型牛病對牛的生長發育、養殖戶經濟收益的影響較大。因此,養殖戶需明確把握發熱黃疸型牛病診療的要點,快速控制病情,減少養殖戶的損失。該文主要對發熱黃疸型牛病鑒別與治療措施進行闡述,希望對養殖業的持續發展和疫病的有效防控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發熱黃疸型牛??;鑒別;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32

Abstract:The fever jaundice type bovine diseas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attl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armers.Therefore,farmers need to clearly grasp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ever jaundice cattle disease,rapid control of the disease,reduce the loss of farmers. In this paper,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febrile and icteric bovine disease were discussed,which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diseases.

Keywords:febrile icteric bovine disease,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0? 引言

發熱黃疸型牛病有發病率高、傳播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隨著病程的延長,癥狀表現越發明顯,病死率隨之增大。因此,相關人員需在發病后及時進行有效控制。這就需要明確把握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表現與病理特點及病理類型等,以此作為鑒別診斷的有效依據,確保發熱黃疸型牛病治療的科學有效性。要求養殖人員與獸醫明確掌握發熱黃疸型牛病的鑒別診斷方法,及時準確判斷疾病類型,確保牛健康生長。

1? 臨床癥狀

患病牛食欲下降,甚至出現食欲廢絕的癥狀,體溫升高、貧血、皮膚蒼白及呼吸加速、糞便顏色深等癥狀明顯。病牛的眼部與面部甚至全身多處部位發紅,隨著病情進展,尿液逐步從黃色向灰白色變化,甚至存在全身瘙癢的癥狀。血液檢查顯示膽紅素指標水平升高,逐漸出現消瘦和淋巴結水腫等癥狀。病死牛解剖后發現肺臟部位明顯腫脹且血斑分布,心包積液濃稠,心肌顏色變淡,膀胱里有積尿。

2? 發病原因

引發發熱黃疸型牛病的病因較多,如膽紅素代謝異常,血清中的膽紅素濃度提升,促使病牛的感染程度加劇。膽紅素過多會引發黃疸,牛之所以會出現肝細胞功能不斷下降或者是出現功能肝細胞量減少,這是由于牛本身的肝功能出現衰弱或者是牛的肝酶功能降低。由于肝細胞數量不斷減少,會直接抑制牛體內對膽紅素的吸收,并且不斷地升高膽紅素本身的濃度,導致牛出現黃疸等不同的癥狀,容易導致牛出現發病的狀態。通過調查發現,牛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眼睛、鞏膜或者是皮膚等不同的部位,其中如果牛表現為黃疸癥狀則十分明顯。發熱黃疸型牛病多出現在天氣十分炎熱的夏季,這是由于在夏季溫度較高,十分容易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并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溫度增高會直接加速病原菌的傳播,導致病情的不斷傳播與蔓延。通過臨床調查顯示,如果牛本身感染了泰勒蟲與巴貝斯蟲也會引發發熱黃疸性疾病。因此,養殖戶需加強對各種誘發因素的把控,以此降低發熱黃疸型牛病的發生。

3? 臨床診斷

為了確保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整體的診斷效果的提升,需要采取的診斷方式為水洗沉淀法,即采取已經患病的病牛糞便,選擇飽和鹽水對樣本進行反復沖洗及沉淀,通過顯微鏡在第一時間內分析、了解和發現病牛糞便沉淀物的有效構成,并且及時找出糞便中感染的蟲及蟲卵,也可以在檢測的過程中,選擇抽血檢驗的方法,在這種檢測方法下,其主要檢測的是牛的膽紅素指標及其整體的水平,并且在檢測的過程中,需要將膽紅素指標是否升高作為在整個診斷發熱黃疸型牛病的主要標準之一。觀察患病牛的病癥表現,包括是否出現發熱與瘙癢及眼部黃染現象等典型癥狀。對病死牛剖檢發現,皮下組織中有黃色的膿液,膀胱充盈,心肌存在積液并出現肥大變化,膽囊中的膽汁呈現暗綠色,母牛的陰道呈現少量不規則的出血變化。僅觀察病患牛的發熱與尿液性狀變化的癥狀表現,易與肝炎相混淆,還需展開多方面的綜合觀察,確保發熱黃疸型疾病鑒別診斷的準確性。在確診后則需要采取藥物治療的方法,能提高治療的整體效果。在大多數情況下選擇的藥物為土霉素、金霉素及四環素等[1]。

4? 臨床類型

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類型多樣性,包括牛環形泰勒蟲病、牛巴貝斯蟲病、牛無漿體病、牛鉤端螺旋體病,不同疾病類型的流行病學和臨床表現也多有不同,這也是養殖戶與獸醫需充分把握和了解的,為疾病的有效預防和診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4.1? 巴貝斯蟲病

作為牛身上常見的一種小型焦蟲,巴貝斯蟲為紅細胞半徑的長度,形狀為犁型,由2個蟲體,以其尖端或銳角相連,通常位于紅細胞邊緣。在牛紅細胞中寄生的巴貝斯蟲原蟲,患有血液疾病的病牛,會出現溶血性貧血、高熱、黃疸等病狀,甚至會促使病牛在5d內出現急性死亡。巴貝斯蟲病是引起發熱黃疸牛病不能忽視的病因之一,由于寄生在紅細胞中的巴貝斯蟲的體型相對較小,常規殺蟲藥祛除的效果不盡理想,還需采取其他相對復雜的治療措施。微小牛蜱是牛巴貝斯蟲病的中間宿主,牛巴貝斯蟲病的傳播極具季節性和地區性的特點,通常在每年7~9月發生,2歲以內犢牛的發病率高,但癥狀輕且病死率低。成年牛感染巴貝斯蟲病的幾率低。

4.2? 支原體病

牛的支原體病類型相對常見,是由支原體感染引發的一種典型的呼吸道疾病。支原體屬于較小的原核細胞微生物,可進入牛的身體組織中,牛支原體病發病率高,同時牛支原體的抵抗能力強,常規治療手段難以殺滅。牛支原體病會誘發各種疾病,包括乳腺炎、肺炎、關節炎等傳染性疾病。支原體侵染后的患病牛,有采食量下降和體溫升高及眼角流出大量的膿性分泌物等表現。隨著病程的延長,體溫顯著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腹瀉等癥狀越發明顯。臨死前體溫下降,表現出明顯的黃疸癥狀。牛支原體不僅會引發發熱黃疸型牛病,還具有嗜血的特性,吸食牛的血液,并在牛血液中寄生。牛嗜血支原體感染通常在每年雨水較多季節發生,陰雨連綿或降雨量較多的季節,極易出現牛群大范圍支原體感染的現象。支原體病的傳播途徑多,包括直接接觸傳播或通過污染周圍環境進行間接傳播、吸血昆蟲叮咬通過血液傳播、交配實現垂直傳播等,診療難度較大。

4.3? 泰勒蟲病

泰勒蟲屬于一種小型的寄生蟲,國內牛感染的泰勒蟲,通常以環形泰勒蟲為主。根據寄生部位不同,將環形泰勒蟲分為裂殖體與配子體。寄生在牛紅細胞內的環形泰勒蟲會成為配子體,在紅細胞中的配子體會寄生2~3個,紅細胞染病率雖然相對較低,但感染后的病情嚴重。裂殖體的蟲體主要寄生于網狀內皮系統細胞內,包括單核細胞漿內或淋巴細胞及細胞外,大小為8~27 μm。泰勒蟲病引發的體內淋巴結腫大、黃疸、貧血、發熱高燒等癥狀,嚴重影響牛的機體健康。泰勒蟲病極易在牛群中擴散蔓延,患有泰勒焦蟲病的牛,伴隨四肢僵硬、精神萎靡不振、不能正常行走、離群獨居的表現。部分患病牛會有體溫升高、高熱不退、前胃遲緩、排便異常、貧血癥狀等表現。隨著病程的延長,患病牛越發消瘦,表淋巴結顯著腫大,尿液呈現深黃色,加雜有少量血液。解剖患有泰勒蟲病的病死牛發現,血液呈現淡粉色,無法正常凝固。殘緣眼蜱是牛環形泰勒蟲病的中間宿主,雖然牛環形泰勒蟲病危害不大,但有傳播速度快、發病急、具季節性特點,在發病高峰期以外的季節,患病率較低。1~3歲牛的發病率高,尤其是圈養牛較易感。

4.4? 無漿體病

無漿體病是指無漿體引起的反芻動物的常見疾病,無漿體病有傳染性,病牛有膽囊腫大、貧血、發熱、黃疸等癥狀。無漿體病通過牛蜱蟲傳染,是發熱黃疸型牛病常見的病因。牛無漿體病易發于氣溫高且炎熱的季節,北方地區集中在7月后發生,南方地區在每年氣溫較高的4—9月發生。牛無漿體病的傳播速度快,在牛群中傳播的范圍較大。

4.5? 牛鉤端螺旋體病

牛鉤端螺旋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以隱性感染的臨床癥狀表現為主,有的表現貧血、水腫、黃疸、發熱等急性過程,在江河與池塘等地多發。牛鉤端螺旋體病的潛伏期為3~12 d,涉及慢性與急性兩種形式。急性時有進食后不反芻、持續高熱、眼角結膜有黃色物質等癥狀表現。慢性時有黃疸、貧血、輕度發熱等癥狀,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可逐漸恢復健康。

4.6? 巴氏桿菌病

巴氏桿菌病是引發發熱性黃疸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巴氏桿菌病的傳播蔓延,受病原侵染和氣候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疾∨S懈邿岵煌撕湍蛞荷铧S色及體表溫度升高等典型的發熱黃疸癥狀。不同年齡的牛均可患巴氏桿菌病,對犢牛健康的威脅最大。妊娠母牛感染巴氏桿菌病后,會出現流產與嚴重的生殖障礙等表現。在牛品種改良或本地牛雜交中沿用本本雜交的方式,會通過胎盤將巴氏桿菌病傳播給犢牛?;疾∨S薪Y膜黃染、體重迅速減輕、心跳加快、食欲不振等表現,隨著病情加劇,患病牛排出的尿液,從淡黃色、淡紅色逐步向棕紅色、黑色轉變。解剖患有巴氏桿菌病的病死牛,發現其呈現典型的敗血癥癥狀,包括體表淋巴結高度充血腫大與肺臟與膀胱顯著腫大,臟器器官充血嚴重充血,臟器器官表面存在諸多出血點,血液凝固呈現深黑色。

5? 預防措施

5.1? 健康檢測

應該定期對牛群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測,同時做好動態跟蹤,目的是及時發現牛群中是否存在或潛在感染情況,由于發熱黃疸型牛病相比于其他的病癥,其潛伏期較長,加上牛群的體質不同,不定期檢測難以發現隱性感染??茖W合理的展開檢測工作,更利于避免延誤病情和誤診等情況出現。檢測出隱性感染病情,需及時做好隔離防護措施,做好前期防控與器具的消毒工作,有效應對發熱黃疸性疾病發生。

5.2? 疫病監測

有效的掌握各個不同地區發熱黃疸型牛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并且著重分析、了解發熱黃疸型牛病的發病規律。針對疫病高發地區,需增加疫病監測的頻次。發熱黃疸型牛病的疫苗以亞單位疫苗與滅活疫苗為主,可根據各地區疾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疫苗[2]。

5.3? 飼養管理

為有效降低發熱黃疸型牛病的發生率,需做好衛生與飼養管理的工作。發熱黃疸型牛病的傳染途徑與渠道廣泛,包括圈舍傳播、牛傳播、運輸、設備傳播等。需提高日常的衛生管理水平,做好牛舍的清潔與消毒工作,輪換使用消毒藥品,確保消毒滅菌的徹底性。定期消毒圈舍的周圍環境、牛使用的器具等,降低病原體的危害。改善圈舍的空氣質量,做好通風消毒與溫濕度環境的把控工作,確保牛群的健康生長,提高牛群的抵抗力。飼喂干凈衛生的飼料,確保牛飼料的營養均衡,加強對喂養量及飼料配比的把控,確保飼料中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等營養要素充足,切實提高牛群的免疫力,降低發熱黃疸型牛病的發生率。

5.4? 預防藥物研制

獸醫與科研機構需積極參與疫病防控工作,發揮專業優勢與價值,研究有效治療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藥物,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達到理想的發熱黃疸型牛病預防效果。尤其是科研機構,需加大研制疫苗的力度,切實發揮疫苗防控發熱黃疸型牛病的作用。提高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更新其專業知識技能,明確把握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癥狀與發病特點等內容。獸醫加強疫病防控方面的宣傳,要求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中,密切觀察牛的健康狀況。

6? 治療對策

觀察患病牛的體征變化,動態性的調整治療方案,確保醫療資源的整合優化與高效利用;合理把控用藥的劑量,避免出現病情惡化的情況,確保整體療法的安全可靠性;加強實踐經驗總結與教訓積累,借鑒優秀的經驗,引用先進的治療有段,不斷提高整體療效[3]。

6.1? 巴貝斯蟲病

巴貝斯蟲病的臨床治療以驅蟲處理為主,巴貝斯蟲的屬性相對獨特,治標不治本,不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蟲卵。病牛肌注或皮下注射咪唑苯脲及三氮脒等藥物。病牛注射咪唑苯脲,有效的控制病情,皮下注射1 mg/kg體重的阿卡普林注射液,觀察藥物治療的效果,積極預防副作用的出現,藥物注射后病牛出現肌肉震顫和煩躁不安等癥狀,需及時皮下注射10 mg阿托品;或靜脈注射黃色素注射液與生理鹽水配成1%混合液,控制劑量3~4 mg/kg體重,注射1次/2d?;加邪拓愃瓜x病后,病牛有營養不良、貧血、消瘦等表現,需靜脈注射葡萄糖等適量的能量。在其基礎上,做好牛生活環境的殺蟲消毒工作,徹底滅殺巴貝斯蟲及蟲卵,降低再次感染的可能。

6.2? 支原體病

支原體不屬于病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范疇,屬于特殊的感染類型,常規抗生素治療支原體病的效果不理想,通常采取土霉素聯合四環素治療,能有效阻斷支原體,但抗生素對牛體質的影響較大,需加強對用法用量的嚴格把控。結合篩選出來的敏感抗生素對癥治療支原體病,分2次肌肉注射劑量為22 mg/kg體重的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與劑量為0.1 mL/kg體重的30%氟苯尼考注射液,藥物肌注,1次/d,連續使用3 d。食欲減退的病牛,用支原咳喘肺炎康1+1按說明書使用,藥物成份主要包括注射用酒石酸泰樂菌素與氟苯尼考注射液??刂撇∏楹?,采集牛群的新鮮血液進行全血凝集試驗,檢測帶菌牛后立即淘汰,有效凈化牛群,防止周期感染支原體病。支原體病的感染源和傳播途徑相對廣泛,需做好牛棚與牧場的消殺工作,營造清潔干凈的牛棚環境。不僅要徹底的消毒殺菌,還需加強對牛血源性傳播與接觸性傳播的控制,做好牛配種時的殺蟲防護工作。

6.3? 泰勒蟲病

在泰勒蟲病高發的季節,采取馬拉賽昂溶液的殺蟲處理措施,噴灑1.5%濃度馬拉賽昂溶液殺滅牛身上的蜱蟲,預防感染泰勒蟲。再對病牛注射貝尼爾溶液,有效防止病情持續蔓延。病情嚴重時用強心方式輔助治療。采用劑量為8 mg/kg體重的貝尼爾配制成5%溶液進行深部肌肉注射,1次/d,連續使用3 d。病情嚴重的病牛,聯合肌肉注射10 mL清開靈與10 mL維生素B12進行治療,1次/d,連續使用3 d,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患牛的各項體征變化,記錄病牛的反應特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要想有效治療泰勒蟲病,需做好牛棚的消殺工作,消滅圈舍內的泰勒蟲。

6.4? 無漿體病

近似于支原體病的治療方式,通常采用四環素等抗生素聯合用藥治療。觀察患牛的病情與藥物副作用的不良反應,確保用藥安全。在治療無漿體病的同時,做好圈舍的消毒殺菌工作,營造干凈整潔的圈舍環境,進一步提高發熱黃疸型牛病的治療效果。

6.5? 牛鉤端螺旋體病

采取硫酸鏈霉素與土霉素治療,此類藥物在治療牛鉤端螺旋體病中有明顯效果,有滅殺病毒、抑制病菌的作用,需根據病患牛的實際情況對癥用藥。在治療中需加強對藥物使用頻次和用量的嚴格把控,觀察用藥的不良反應,及時分析與處理異常情況,確保用藥安全。

6.6? 牛巴氏桿菌病

該病有發病急、病程短等特征,有典型的敗血癥癥狀,在疾病診治過程中,需篩選出敏感抗生素展開對癥治療。通常利用磺胺類藥物大劑量治療巴氏桿菌病,可快速控制病情。初期患病后使用血清進行治療,大牛皮下注射100 mL,小牛皮下注射50 mL。用5%磺胺甲基密定注射液,按照60 mL/kg體重的使用劑量靜脈注射,可有效縮短病情,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7? 結束語

牛發熱黃疸性疾病是牛養殖中常見的疾病,傳染性強,威脅較嚴重。發病后未及時得到有效診療,會嚴重危害牛群健康情況。發熱黃疸型疾病的病原種類多,發病機制和病因復雜,牛體質不同,表現出的癥狀也有明顯的差異。在疾病診治中,需有效鑒別引發發熱黃疸型疾病的多種病原,根據具體的致病原,采取對癥治療和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病情,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孟廣玉,王立昆.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鑒別及治療[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12):78.

[2] 鄭春紅.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鑒別與治療[J].福建畜牧獸醫,2021,43(6):75-76.

[3] 孫洪廣.發熱黃疸型牛病的鑒別診斷與治療[J].飼料博覽,2021(10):102-103.

猜你喜歡
鑒別治療
胎母輸血綜合征1例及文獻復習
粉色蛋白石與相似寶玉石品種的鑒別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學生在酸、堿、鹽等物質鑒別中的能力
顯微技術在牛黃清心丸(局方)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1例急性腎盂腎炎伴有胡桃夾綜合征保守治療和護理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