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班級合唱中的共鳴訓練

2022-07-05 23:15鄭燕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7期
關鍵詞:共鳴藝術性

鄭燕

摘要:合唱就是多個聲部再通過處理方法達到高度協和的一種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合唱其實更多地是淹沒自己而突出集體,所以共鳴訓練是合唱訓練中的基礎訓練之一.通過發聲及共鳴訓練,從而做到: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弱而不虛,強而不炸。

關鍵詞:共鳴;自然過渡;弱聲唱法;哼鳴唱法;藝術性

合唱是一門對和諧度共鳴度要求極高的藝術學科,它起源于西方基督教教堂的詩歌班,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合唱就是多個聲部通過處理方法達到高度協和的一種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合唱其實更多地是淹沒自己而突出集體,所以本文從分析合唱中的共鳴訓練的重要性入手,來論述共鳴訓練是合唱訓練中的基礎訓練之一.

一、正確吸氣是使各音區達到共鳴的基礎

發聲首先需要正確的吸氣,通常我都會讓學生躺下,以睡覺的姿勢感受吸氣,再站起來吸氣,明顯,睡覺的姿勢吸氣我們的肚子是鼓起來的,而站起來的吸氣肚子是不變的,那是因為平躺的姿勢吸氣能吸得深,而站著吸氣,氣只能達到肺部,氣息比較淺,所以要求學生對比之后采用躺下的姿勢深呼吸,感受氣下丹田的狀態,也可手插緊腰部,腰圍用力抵抗,運用力的作用,形象的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吸氣和控制氣息;正確的吸氣之后便開始發聲,之后便對共鳴器官的運用,共鳴器官主要有可調節的喉腔,咽腔,口腔等;另一種是不能調節的胸腔,鼻腔等;共鳴器官又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分別為頭聲區(高音區)、混聲區(中音區)、胸聲區(低音區),人聲的三個音區的劃分既獨立又有緊密的聯系,它是個系統的聲樂體系,我們訓練的目的就是要使三個聲區統一起來,使整體聲音達到平衡和諧統一。最終達到共鳴效果。

二、使不同的聲區音色上自然過渡。

發聲是經過喉頭也是啟動聲帶,此時喉頭要放松,才不會傷到聲帶;再達到口腔,口腔要打開,然后再上升到鼻腔、頭腔,形成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統一傳送出去,使聲音得到美化。

要使學生獲得有共鳴有彈性又圓潤的聲音,就要訓練學生能夠正確的調節省體的共鳴腔體,訓練時要掌握好中聲區的混合共鳴,從中音區向高音區發音時要逐漸調節軟口蓋,逐漸上提,保持半打哈欠的狀態,我經常提醒學生口里像含一口水,使聲音飽滿,圓潤;例如八年級花城版第三單元歌曲《我和你》,第一句歌詞我和你的我,一發音就讓學生用打哈欠的狀態唱出我,并通過氣息的控制,自然過渡到中音區,在中音區也要保持高聲區的感覺去唱,才能使聲音統一和諧。

三、常用的共鳴訓練方法

1、弱聲唱法(Mwzzo? voce):弱聲唱法不是虛弱無力,而是在于能保持聲音的集中而有焦點,形成高位置。學生能自然地調整共鳴器官和聲帶的適度張力,使肌肉放松,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先有聲音的想象,養成準備好后再歌唱得良好習慣。唱弱聲時氣息控制要像練太極一樣控制內在氣息,使氣息如流水般細而不斷,此時應微張鼻孔,胸腔打開,整個身體就像一個高音質的音箱,發出美妙的聲音。所以在平時訓練時我們可以用u、v母音開始,例如用LU、LV進行練習;在練習時可不斷提醒:第一:保持u母音的豎感和通感,使聲音通暢不會出現由聲帶帶來沙沙的聲音,唱時唇部及鼻腔有輕微的震動感,好像聲音是從鼻子上端發出來,然后慢慢張開唇部來唱母音。我們可以先用哼鳴來尋找氣息的穩定和共鳴的感覺,合唱中的哼鳴其實是解決氣與聲的統一,一般弱聲唱法一開始盡量要用p或pp的力度來唱,但聲音不能虛弱,一定要有內在的氣息去支撐,正確的哼鳴時不能漏氣,要保持聲帶和氣息對抗的平衡與協調。例如我們可以簡單的用字母m進行練習,然后在哼鳴m的基礎上,再加入所有的母音(a? o? u? e? i? ),即分別用ma mo? mu? me? mi來進行練習,在合唱訓練中,及時加入多聲部的哼鳴練習,可一舉多得,并提醒學生要將所有母音向哼唱狀態靠攏??偟膩碚f,弱聲練習就是培養學生在合唱中的內在聽覺,而弱聲訓練時所有的聲部都能聽得到,從而控制自己的鋒芒,做到音色能融合在一起。

四、如何協調共鳴器官

如何調節共鳴器官首先唱低音區時要想到頭腔高音區的位置,最有價值的低音不在于能唱多低,而是在于是否具有高位置。反之,唱高音時要想到低聲區時的通暢及松弛的狀態,最好的高音的價值在于它是建立在堅實底座上面,所以我們可以概括為:“唱高想低,唱低想高”。例如我們可以采用第一垂直式訓練:由低到高的上下級或八度跳進練習,多采用V U O 母音的練習;第二多練習下行音階。

五、提高班級合唱藝術性

學生在全面了解合唱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應當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實現各個聲部之間的協和,促進各聲部之間的合排工作,使學生在合唱過程中更具完整性,為此,教師應做好藝術性處理工作。在開展合唱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統一音色,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逐漸學會統一聲音的技巧。學生進行合唱聲音訓練時,由于發聲技巧掌握不足,發出的聲音或柔或剛,起音時若時強,聲音或連或斷。音樂教師需耐心分析及指正學生的此類問題,幫助他們提高發聲技巧,保持合唱的共鳴性。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聲部來說,在合唱過程中應當時刻堅持統一性原則,保證聲音和諧、統一,提高合唱的質量和水平。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在合唱時聲音的力度、節奏以及速度上的整齊性。學生合唱時若出現搶拍或者落拍的現象,合唱聲音混亂,將會直接影響整體合唱的效果。除此之外,音樂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合唱曲目蘊含的情感,加強他們對歌曲的理解,將自身的感情與曲目融合在一起,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提升合唱的藝術效果。

總之,共鳴腔體的調節是正確歌唱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對歌唱的音色變化起著重要作用的手段,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合唱團整體的聲音,通過發聲及共鳴訓練,都要做到: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弱而不虛,強而不炸。并充分感受合唱曲目蘊含的情感,加強他們對歌曲的理解,將自身的感情與曲目融合在一起,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提升合唱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1]楊鴻年著.《童聲合唱訓練學》?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2.120-122

[2]王毅著.《論中學音樂課中的多聲部合唱教學》人民音樂出版社 2012.5-8

[3](德)埃曼,(德)哈澤曼著《合唱隊訓練的幾種方法》2008.15-19

[4]《淺談合唱中的發聲訓練》---百度學術

猜你喜歡
共鳴藝術性
我們的國寶 鷹形陶鼎——原始社會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區別與聯系
體驗與共鳴:大數據時代場景營銷模式研究
關于青少年科幻畫創作輔導的幾點思考
情感味道:閩南話對臺灣廣播的獨特功能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民族唱法”的表現形態美
夢想斑駁照進現實
淺析老齡化背景下公園小品設計
淺談合唱與獨唱聲音訓練之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