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展覽策劃的分析與思考

2022-07-05 18:08武彥敏
商業文化 2022年18期
關鍵詞:藏品博物館數字化

武彥敏

追溯博物館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博物館起源于西方國家,從最初為了收藏、儲存奇珍異寶,到后來為了向人展示,再逐步發展到今天向公眾傳播知識,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博物館的形式和功能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完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使我國各行各業開始轉型,無論是傳統的生產制造行業還是各類文化產業均引進了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在這種數字化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博物館展覽形式的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诖?,本文從數字化環境下打造博物館展覽的重要意義入手,闡述了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展覽應遵循的原則,并提出了數字化背景下博物館展覽設計的具體方式,希望通過本文進一步探索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展覽未來的發展和創新。

數字化環境下打造博物館展覽重要意義

數字化環境為博物館展覽帶來了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最大限度展示館藏文物

博物館內珍藏了許多文物,在數字化環境下,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博物館展覽,能夠最大限度的展示博物館內的藏物,同時能夠更加全面的傳播、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大多數博物館中珍藏的文物均具有不可再生這一特點,針對破損嚴重、易被破壞的文化藏品,大多數博物館可能會有意識地減少原物展出,利用數字化技術3D仿真模擬文物藏品。同時,博物館內的展覽容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當館內的文化藏品超過這個限制后,博物館通常會采用分批次展覽的方式。這兩種展覽形式均會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無法讓更多的受眾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利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博物館展覽工作,能夠令博物館利用AR、VR等技術、網絡技術完美解決上述問題,幫助博物館將各類文化藏品一一展示給觀眾,讓觀眾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實現最大限度展示館藏文物的同時,實現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提升年輕人對博物館的關注度

在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館內的文化藏品進行采集、展示、共享,利用更加新穎、更加先進的展覽手段,不斷吸引年輕人,激發年輕人參觀博物館的興趣,不斷提升年輕人對博物館的關注度。

以博物館為中心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發展

博物館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主要陣地,也是人民群眾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數字化環境下,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博物館展覽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同時,利用這種展覽形式也可以在無形之中帶動與之相關的文化產業發展,既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能夠增加博物館的經濟收益,一舉兩得。

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展覽應遵循的原則

近年來,數字化在博物館建設和打造展覽的過程中已變成不可或缺的手段。數字化技術的合理利用,能夠使展品突破了時間、空間等限制,讓觀眾“觸手可及”,這樣有助于探索博物館和觀眾交流的新途徑,展覽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也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增強。在數字化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人們對展覽中數字化板塊的期望值將越來越高,那么這種形勢下,我們更需要謹慎、合理、科學地運用它,遵循一定的原則。

明確數字化技術的使用目的內容及對象原則

博物館在應用數字化技術開展展覽設計前,應對不同的數字化技術的特點、適用范圍、應用效果等展開分析,結合不同文化藏品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數字化技術。同時,博物館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對于某些藏品可采取多種數字化技術相結合的展覽模式。此外,博物館在明確各種數字化技術的特征、內容、適用對象后,應大膽創新將不同的數字化技術進行組合、疊加,以此來達到最優的展覽效果。

科學客觀原則

博物館展覽的首要標準就是科學性與客觀性,因此,博物館在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展覽的過程中也應遵循這一原則,不斷平衡科學性、學術性、客觀性與觀眾參與度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博物館展覽時,需要嚴格遵守信息原真性原則,所有虛擬文化藏品的展示均應建立在實物基礎上,虛擬展覽中所依據的所有展示信息均應從實物中獲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博物館展覽的真實性、科學性、客觀性。

交互性原則

步入信息化時代以來,數字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領域之中。在數字化技術還未興起的年代,無論是教育還是文化藏品展覽,均呈現單向傳遞狀態,即由教育者、展覽機構向受教育者、觀看展覽的人進行知識傳遞。但在數字化技術的影響下,教育、文化藏品展覽的傳遞模式發生了改變,已由傳統的單向傳遞轉變為雙向的、互動式傳遞,數字化技術的交互性在其中顯露無疑。因此,在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展覽應遵循交互性原則。

合理的使用空間原則

在博物館展覽中使用數字化手段時,人與展示空間的關系是不可忽略的一點。觀眾的參觀過程應當是放松的、愉悅的,通過合理使用陳展空間,使參觀者在獲得視覺、聽覺享受的同時,在思想上得到啟發和升華。數字化技術的使用需要大量數字設備進行支撐,要合理規劃空間,設置在較為封閉的地點,盡可能與展示背景相融合,保證美觀不突兀。另外,數字化的各類設計要與大眾的參觀路線保持一定距離,保持空間通暢,在不影響觀眾正常參觀的前提下,滿足不同類型觀眾的觀展需求。

與時俱進原則

時代是發展變化的,數字化技術亦是如此。在數字化環境下,新的數字化技術的產生必然會代替舊的數字化技術。因此,在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在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展覽時應遵循與時俱進原則。例如:在觸屏技術剛剛興起時,各類博物館均引進了觸屏技術,現階段,這種司空見慣的數字化技術已無法激起觀眾的參觀欲望。在移動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博物館利用線上公眾平臺等,或者利用掃描二維碼這種形式,觀眾可在第一時間查詢到有關文化藏品的各類知識,了解文化藏品的內涵。

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展覽設計

數字化環境下,要求博物館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自身的展覽形式進行創新,應利用以下手段不斷打造博物館精品展覽,不斷提升博物館的吸引力。

利用科技手段展覽策略

1.AR技術

AR技術即增強現實技術,這種技術也被稱為擴增現實技術,是指將計算機作為提供信息的主要手段,以此來增強用戶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的一種數字化技術。VR技術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混合,通過顯示場景的切換、空間位置的轉變而實現的。針對博物館展覽來說,利用這種技術對博物館中的各類藏品進行展示,可以將微小、細小的藏品不斷放大,以此來增強觀眾對此類藏品的感知能力和視覺感受。

2.AI技術

AI技術即人工智能技術,在AI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讓我們見證“假想”變為“現實”的神奇。例如:博物館在策劃展覽時,可以利用移動客戶端與AI技術相結合的展覽方式,讓參觀者利用手機與不同時代的“古人”溝通。同時,博物館可以利用AI技術,模擬古人的行為習慣、動作舉止等,賦予AI強大的語言交流功能,使得觀眾們能夠與博物館中的文化藏品、古人進行對話,以此來不斷增強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

圖1為故宮博物館在展覽過程中使用的AI技術,利用該技術前往故宮博物館參觀的人員均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與古代帝王進行對話,了解當時的文化。利用這種AI技術極大的激發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民眾對博物館的關注。

3.VR技術

V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又稱為靈鏡技術,是一種集創建、體驗為一體的計算機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生成一個真實性更強的三維虛擬環境。在虛擬環境中,用戶所看到的場景能夠跟著用戶的視角變化而變化,并以此來給予用戶強烈的體驗感受。在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可以利用VR技術創設虛擬的場景,帶領觀眾親身體驗不同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態,營造“身臨其境”之感。但就目前情況來看,VR技術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對于大型的博物館來說,這種技術應用起來相對容易,但小型博物館由于受到資金限制,應用起來相對困難。

圖2、圖3為故宮博物館采用的VR技術展覽方式,利用VR技術形成虛擬的藏寶閣與劇院,觀眾利用相應設備即可身臨其境,查閱藏寶閣中的真品,感受戲曲帶來的魅力。由此可見,利用VR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博物館的展出效率,提高觀眾對博物館展品的興趣。

4.360全息成像技術

360全息成像技術是近年來較為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之一,主要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同時通過利用人體視覺的誤差,將物體的三維影響放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中。相比于VR技術,360全息成像技術的成本相對較低,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技術僅能夠針對單一的文物進行展示。在博物館的展覽過程中,利用該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珍貴文物不受外界影響,同時讓觀眾最大程度地感知文物。

以“五感”為核心的展覽思路

人們常說的“五感”是指五種感覺,即“形、聲、聞、味、觸”,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對現實中的事物進行感知,在數字化環境下,博物館在進行展覽設計的過程中,應將“五感”作為核心,不斷利用數字化技術增強觀眾的知覺感受。

從視覺角度來看,博物館在展覽過程中可以加入一定的“時空”元素,以船政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在展覽過程中,就可以利用VR、360全息成像技術等技術,將各類文物放置在清朝末年的各類船廠中,利用多種數字化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帶領觀眾穿越回清朝末年時期,感受這一時期的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清朝末期的馬尾船建造過程較為典型,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充分感受馬尾船的建造軌跡,實現馬尾船建造的場景再現,以此來讓觀眾感受船政文化的魅力。在其他類型博物館同樣可以采取這種辦法,將較為典型的藏品進行情境再現,帶領觀眾感受不同時期的傳統文化。

從聽覺角度來看,博物館可以在各個展覽區域增加感應式的聲音設備。在觀眾觀看展覽的過程中,只要進入指定場景就會觸發相應的音效。以晉商博物院為例,在萬里茶道展廳,通過增加茶運輸時的背景音效來提升觀眾的體驗感。同時利用多媒體循環播放恰克圖“茶馬互市”馬蹄陣陣、商人叫賣的繁榮場景,以此來為觀眾帶來較為震撼的聽覺體驗。

從嗅覺角度來看,多數博物館藏品均為無色無味的,但也有某些特殊的藏品具有特殊的味道,例如:法國的香水博物館,在博物館內適當增加嗅覺觸發裝置,以此來增強觀眾的嗅覺感受。山西省博物院的臨時展覽“香魂——中國古代香文化展”,在參觀過程中,觀眾不時能夠聞到一陣陣獨特的香氣,芬芳香甜,令人神清氣爽,這種香氣來源于博山爐中焚的香薰,邊走邊聞,觀眾對香的種類及焚香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

從觸覺角度來看,博物館可利用虛擬仿真等技術,將文物的實物作為模板制作出仿真的文物產品,讓觀眾通過觸摸仿真的文物產品感受文物的魅力,體會文物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同樣以船政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對船用機械、戰船等進行了仿真處理,在展覽過程中允許觀眾對仿真展品進行觸摸,讓觀眾體會船政文化的魅力。

從味覺角度來看,常規的博物館中并未涉及到味覺展品,但在酒博物館中這種味覺的體現較為明顯。以酒博物館為例,在酒博物館的展覽過程中,可以為觀眾設置品嘗區域,以此來刺激觀眾味覺,利用這種方式讓觀眾感受酒文化。其他類型博物館也可開設相應的味覺品嘗區域,將地方特有的特產也作為博物館展覽的一部分,以此來吸引更多的觀眾。

結 語

總而言之,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博物館的展覽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跀底只尘伴_展博物館展覽策劃工作中,應遵循多種原則,利用AR、AI、VR、360全息成像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不斷提高博物館的展覽效率,提升年輕人對博物館的關注度,提升博物館的影響力,從而實現博物館展覽的真正價值。

(晉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館))

參考文獻:

[1]馬春紅.博物館數字化展示技術的應用及虛擬展覽研究[J].商展經濟, 2021(18):3.

[2]夏義梅,孫廣軍.博物館數字化展覽設計新構想[J].2021(2020-21):133-135.

[3]陳燁,蘭超.博物館數字化展陳與互動方式現狀分析[J].包裝與設計, 2022(2):2.

猜你喜歡
藏品博物館數字化
抱樸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譚禮藏品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博物館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羅妍妍藏品欣賞
數字化制勝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