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藝專業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2022-07-06 02:45李瑞玲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李瑞玲

摘要 為助推鄉村振興,培養優質應用型農業人才,對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方面,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融入思政元素,拓寬知識面;以學生為主體,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立教學素材庫;完善成績考核辦法。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關鍵詞 園藝植物昆蟲學;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2-026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6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in Horticultural Entomology for the Major of Horticulture

LI Rui-l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engineering,Heze University,Heze,Shandong 27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agricultural talent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orticultural Entomology was carried out.First,the teaching contents include practical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outside the textbook.Second,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centre in teaching,we implemented blending learning online and offline methods.Third, the teaching material library was established.Fourth,the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improved.In the paper,the purpose w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to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Horticultural Entomology;Teaching reform;Applied talents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應用型農業人才缺失現象日益突出。具有涉農專業的高校是培養農業人才的陣地。園藝植物昆蟲學是園藝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以園藝植物害蟲防治為主的技術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應用性課程,對農業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但傳統的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教學手段單一,重理論輕實踐,以老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嚴重制約高素質、應用型農業人才的培養。鑒于此,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筆者以菏澤學院園藝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

1 教學內容改革

1.1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昆蟲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知識兩部分,內容煩瑣、不易被記憶。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室內上課為主,教師把大量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多數被動接受,師生有效互動少,教學質量不高。意識到這點后,根據具體情況,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多個環節。

只要條件允許,能在室外上課的理論內容,盡量把學生拉到室外去上,如4—5月,蚜蟲大量繁殖的時期,在室外講授昆蟲的生殖方式——兩性生殖、卵胎生、孤雌生殖,從蚜蟲這個實例中都能得到印證。

實驗課共8個,根據植物受害部位和昆蟲口器類型分為6類6個實驗,外加1個昆蟲田間調查實驗和1個藥效實驗,傳統的實驗方式大多是在室內進行,現在都設置在室外進行。校園中植物種類繁多,用于綠化觀賞,往往疏于管理,造成昆蟲種類較多;加之,校園園林植物多數與園藝植物親緣關系相近或同類,因而發生的昆蟲種類也較相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也不可能經常去田間調查昆蟲。所以,校園成為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室外教學的良好場所。室外上課有以下好處:學生自己采集昆蟲、自己觀察(昆蟲形態、寄主植物、為害狀、生活習性等),老師適時講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學生愛問問題的多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

實習課共2天,第1天到校外的農田進行昆蟲標本采集,第2天對采到的昆蟲于實驗室內進行整理(整姿、插翅)分類。實習時間一般選在6月前后。3~5人一組,協同完成50種昆蟲標本的采集和制作任務。同時,要求學生們收集田間見到的農藥包裝袋或包裝瓶,查看上面的使用說明或注意事項,農戶使用的這些藥劑往往效果較好。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對農藥不再感到陌生、難記。在采集昆蟲過程中,同學們了解了一些昆蟲的生活場所、寄主植物、為害癥狀、習性和一些天敵昆蟲種類等。18級園藝本科班的這屆學生素質較高,2021年6月初,盡管實習那天天氣很熱,但他們尋找昆蟲的激情很高,并采到多種以前從未親眼見過的昆蟲種類或現象,如小飛蓬根部的藍綠色根蚜、斑衣蠟蟬3齡若蟲蛻皮變4齡若蟲的過程等;他們都是00后的孩子,在實習過程中,配合得非常默契。

另外,如果課余時間充足,鼓勵學生飼養一些容易飼養、生命周期短的昆蟲,以便了解昆蟲的孵化、蛻皮、化蛹、羽化、生殖等專業名詞和發育過程,如飼養異色瓢蟲,它產的卵是黃色的、成堆的、豎立排列的,孵化后幼蟲是黑色的等;如飼養霜天蛾幼蟲,低齡幼蟲體色是綠色的,末齡幼蟲體色卻是紫紅色的,在野外很可能把這2種不同體色的霜天蛾幼蟲當作2種昆蟲。只有親眼所睹,對專業名詞才會理解深刻;同時也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激發更強烈的興趣。

為了鞏固學生們的實踐知識,期末試卷中會出現相當一部分來自生產實踐的考題,從而引起學生們對實踐知識的再次重視。

以上實踐中觀察到的昆蟲或現象或對昆蟲的采集,對學生來說都是新奇的,不但會引起他們學習昆蟲的興趣,可貴的是激發了他們研究昆蟲的熱情,這2年的畢業生中都有學生報考昆蟲方面的研究生。

1.2 課堂教學融入思政元素

“堅持立德樹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講話精神的核心要義[1-2]。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場所。如何將知識傳授和人生價值引領統一融合也是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在講授園藝植物害蟲防治時,要求學生們首先選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環保方法,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目的是使學生學會保護生態環境;在講授昆蟲生態對策時,啟迪學生每種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法則和存在的意義,人類也是如此;因而,在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應積極尋找應對措施,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在講授蝗蟲時,結合當地的蝗蟲養殖,借機發問學生蝗蟲是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趁機啟發學生身邊的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要用包容的心態來看待別人,盡量多看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提高自身修養。

1.3 結合社會經濟發展,拓寬知識面

在這2年的教學中,發現一個現象:越是課本外的、與經濟有關的內容,學生越喜歡聽。如某某通過養殖黑水虻,賺了一筆黃金。學生之所以喜歡這類內容,可能與他們將來的就業有關,就業是他們遲早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抓住學生這個特點,在上課前,根據要講的內容,提前查閱一些資料(如蝗蟲、蟬的飼養、生活習性等,多數是短視頻),上課時選擇適當時機播放。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昆蟲的熱情。

2 以學生為主體,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或用多媒體放映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形式比較單一,激不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筆記記得不少,記在腦子中的內容不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教學手段也變得多樣化。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借助信息技術——手機、電腦、網絡,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已廣泛展開,并取得明顯的效果[3-4]。但不同課程采用的混合教學模式也不盡相同。在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教學中,堅持2個原則: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領人;學的東西應當有趣、實用。

2.1 線上教學

本著以上原則,在學校的網絡學習平臺——學習通上建立了該課程,對上傳的材料進行充足的準備、精心的篩選。教學課件盡量精短,10~20 min即可閱讀完,閱讀權限設置在上課前1 d 23:00前,這作為課前預習;討論話題或課上檢測題3~5個,內容來自于課件或相關的小視頻(提前上傳、作為任務點,一般沒時間限制),上課時擇機使用;課后作業側重于判斷題和選擇題10~20個,占用時間少,且知識涵蓋面廣,這作為課后復習。及時批改學習通里學生的作業,發現錯得多的題型,以語音的形式在QQ群(為了便于師生交流,開課初期,讓班干部建立一個課程QQ群)講解;查看學習通里的統計報告,發現學習沒跟上的同學,及時通知提醒。

2.2 線下教學

傳統的課堂講授可以做到師生面對面的有效交流和溝通:上課時學生的精神面貌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問答順暢與否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而,老師不但要事先設計好教學內容,而且還要注意學生的上課動態,必要時作適當調整,引導學生專心聽課、積極思考。根據線上的準備工作,課堂工作安排:5 min的答疑解惑環節,學生提出上次課不明白的地方或與課程有關的生活中的疑問,老師給予解答;5 min小測試,檢測學生對課件內容的預習理解情況;20~30 min的重點知識講解或拓展,其間有1段10 min左右的相關視頻播放;5 min的話題討論或搶答;5 min的課堂總結。

有了線上的預習工作,課堂上學生們帶著問題聽課,聽課效率大幅度提升。

3 建立教學素材庫

手機作為一種現代信息工具,便于攜帶且擁有強大的拍照和錄制功能[5]。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隨手拍下或錄下昆蟲及害蟲為害癥狀等相關圖片和視頻,并將這些圖片和視頻經過篩選、分類、剪輯和處理后發給老師[6],由老師整理歸檔后,建立教學用影像資料素材庫,供以后的師弟師妹們使用。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這些照片或視頻需要給成績(見后一節——完善考核辦法)。實踐中拍攝的照片或視頻,都是當地的昆蟲資料;而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因而建立起來的影像資料素材庫的局限性就顯示出來。借助外地學生節假日回家的時機,鼓勵他們拍攝家鄉的昆蟲生態照或視頻,以補充素材庫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老師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取外地的一部分昆蟲來講解,使講課更有針對性。

另外,如果學生拍的照片或視頻數量足夠多,質量特別好,可以當作選修學分來計算,畢竟學生付出了太多精力和時間,也學了不少有用的知識。

4 完善考核辦法

課程成績是學生最關注的一個問題。規范、公平、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提高學生重視學習的有效手段[7-10]。園藝植物昆蟲學課程傳統的成績考核辦法:期末閉卷考試(70%)+實踐報告(20%)+平時成績(10%);期末試卷內容側重于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查,實踐報告包括實驗報告和實習報告,平時成績主要看學生的上課考勤情況。這種成績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往往造成學生理論課前不預習、課上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復習、考前臨陣磨槍,實踐課上偷懶、操作不認真、抄襲別人實踐報告等不良現象。對此,調整了該課程的成績考核辦法:期末閉卷考試(50%)+實踐報告(20%)+平時成績(30%);期末試卷內容側重于對實踐知識(多為實驗、實習中強調的內容)的考查;實踐報告不是多份報告的總成績,而是1份多次實驗和實習內容總結后的匯總報告:以PPt的形式展現,內容翔實、圖文并茂,里面蘊含著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和操作技能;平時成績增進其報效國家和人民的積極情感。

5 結語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是每位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針對食品物性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難點,根據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要求,以食品物性學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為實際教學案例,引入課程思政元素,將新工科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進行巧妙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樹立“三全育人”的教學理念,希望對全國“課程思政+新工科”理念的推行提供借鑒與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 王忠合,王軍,林麗云.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改革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2021(6):115-117.

[2] 王忠合,王軍,劉謀泉,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食品類專業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20):82-85.

[3] 趙頌寧,張燕,馬爽,等.“雙一流”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功能性食品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9,55(2):116-120.

[4] 鄭健,房天琪,沈雪,等.基于工程教育認證和“雙一流”建設環境下的《食品物性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究[J].食品與發酵科技,2020,56(4):117-121.

[5] 董遠德,郭輝,黃薇.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汽車拖拉機構造學》為例[J].高教學刊,2020(18):96-99.

[6] 吳滿剛,吳雪燕,于海,等.食品物性學課程本科教學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4):76-78.

[7] 孔翔,吳棟.以混合式教學改革服務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21(S1):59-62.

[8] 張佳琪,何貴萍,李欣蔚,等.產學研合作提高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產實習教學質量[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7,53(3):118-121.

[9] 孫翠翠,李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21-23.

[10] 李學鵬,王金廂,徐永霞,等.《食品化學》教學中“轉動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7,53(3):113-117.

[11] 涂頻.“智慧教育+課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A4):213-215.

[12] 劉春芬,慕金超.基于產學研平臺的高職生物食品類專業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7):304-305,307.

[13] 何靜.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梅西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法學習啟示[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20(3):68-72.

[14] 李文浩,胡亞云,鄭建梅,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食品物性學》課程教學思考與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3):178-180.

猜你喜歡
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考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