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崛起和發展之路

2022-07-06 09:22孫瑩羅衡劉志鵬
客聯 2022年11期

孫瑩 羅衡 劉志鵬

摘 要:在人口老齡急劇發展,養老體系三支柱不均衡布局,養老金融逐漸成為行業熱點的背景下,個人養老金作為養老體系的第三支柱正在迅速崛起,從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局態勢良好,但若想存續發展,頂層建筑設計、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持續宣傳和金融企業發揮養老金融的優勢是關鍵所在。

關鍵詞:個人養老金;養老金融;第三支柱

一、引言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推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發展,把個人短期儲蓄通過資本市場轉化為長期儲蓄,這一過程涉及資產配置、期限轉換、風險防控等金融行為。2022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城市(地區)先行落地。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參加人可以用繳納的個人養老金在符合規定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依法合規委托的銷售渠道(以下統稱金融產品銷售機構)購買金融產品,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參加人應當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

二、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社會背景

(一)人口老齡化趨勢對我國養老金制度的影響

生命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人口結構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20年底,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2020年我國人口達到14.1億人。1982年到1990年間年均增長是1.56%,而到2010到2020間只有0.53%的水平,但65歲以上的人口保持一直在上升的趨勢。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0》的預測數據,我國總人口將在2030年前后達到最高峰,隨后總人口數量開始逐步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并在2060年前后達到最高峰。人口老齡化的態勢勢必會對我國現存的養老金制度體系產生沖擊,贍養率不斷提升,領取養老金群體不斷擴充,而養老金的繳費人群數量卻在銳減短期內看似不會發生問題,但實則是溫水煮青蛙,如果保持現有養老金制度不變,我國養老金體系將面臨巨大的負擔,帶來可持續性差的風險。

(二)我國養老三支柱體系發展不均衡

隨著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中國養老金三支柱體系建設步入全面發展完善的新階段。第一支柱包含基本養老保險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截至2021年年末第一支柱參保人數已覆蓋近10.3億人;第二支柱是企業或機關事業單位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額外為職工建立的職業年金,覆蓋近0.7億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以個人名義自愿參與,政府給予部分稅收優惠,尚處于起步階段。從數據來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壓力過大。具體表現為:養老資產儲備不平衡,制度化的養老儲蓄占GDP比重過低;二是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結構不平衡,第一支柱承擔過多功能,一支獨大;三是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保障水平有限。

(三)第二支柱覆蓋面小,保障體系不完善

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方面,建立企業年金方案的企業數量增速放緩,近些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更是幾乎停止。從長期看,職業年金最終也僅能覆蓋約4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擴面空間有限。將二者加總,目前我國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的參保人數在6000多萬,而2020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42000多萬人,兩者對比下,第二支柱的覆蓋范圍非常有限,未能形成對第一支柱的有力支撐。

(四)養老金融成為金融行業熱點問題

伴隨著老齡化的逐步發展,養老金融也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中,養老金融包括三個部分: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養老金金融服務的對象為養老資金,其作用為進行養老資金的積累,并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養老服務金融的服務對象是有以養老為目的的金融服務需求的個人客戶,其作用為滿足客戶各方面的金融和消費需求。保險、銀行和基金行業也在逐步開展養老金融業務,養老金融的服務群體并不局限于老年人,中青年也是受眾群體之一。養老金融儼然已經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熱點問題。

三、個人養老產品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銀保監會允許23家銀行可開設養老金賬戶,其中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股份銀行和5家城商銀行。在保險方面,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河南省、廣東省、四川省、陜西省等10個?。ㄊ校╅_展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參與試點養老保險公司為: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商業養老金是養老保險公司經營的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主要依托保險經營規則創新產品和服務,向客戶提供養老賬戶管理、養老規劃、資金管理、風險管理等服務。個人養老金從2022年11月開始實施,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參與個人養老制度的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部分銀行推出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微信立減50元活動或參與抽獎活動,逐步提升公眾開戶熱情,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1000多萬人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端總體良好。通過數據顯示,公眾對個人養老問題意識程度提升,政府部門加大個人養老問題的投入和重視。個人養老業務做為養老體系中的第三支柱,在極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制度的短板??v覽之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局良好。

四、針對第三支柱個人養老業務深遠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從總體上看,目前個人養老業務開局態勢良好。但若想個人養老金制度長須永存的話,需要著眼于實際、深思熟慮、方能使其行之有效,功到自然成。

第一,若想制度實施有效,需要正確的頂層建筑。個人養老金制度若需長久發展,僅僅有利于公眾只能短期內產生效果,還需促使開始養老金融業務的企業體會到養老金業務的甜頭,從而加大個人養老業務的投入和建設。針對公眾方面,個人養老業務的亮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則是稅收優惠政策;另一則是理財或基金產品的優惠政策。對于達到納稅標準的納稅群體而言,稅收優惠政策顯得尤為突出,繳費基數越大優惠程度越大,個人養老金業務勢必會受到該類群體的重視。但是,針對未能達到納稅標準的群體而言,個人養老金的魅力便不足為慮。對此種情況,進一步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相關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持之以恒的做好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宣教工作。個人養老金不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而是全局性的工作和任務。老齡化人口加速到來,中青年人口群體壓力將會空前加劇,如果個人養老金僅僅做為部分人的養老任務,那么個人養老金制度必然無法存續。通過觀察國外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發展經驗來看,實現養老自由的國家在個人養老業務至少存續了40多年,才有如今的結果。

第三,金融機構需要發揮金融優勢,實現企業聯動發展,數智信息化,業務手續便捷化,提高公眾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體驗,做到產品有???,而不是讓投資者花費大量精力比較同類產品優劣,甚至每時每刻都在擔心產品凈值波動。

參考文獻:

[1]王紫臻,王彬,鞠雨晴.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及養老金融對商業銀行的趨勢性影響[J].黑龍江金融,2022(09):18-21.

[2]黨雪,完顏素娟,周振國.老齡化背景下商業銀行養老服務金融發展及其效率提升策略[J].西南金融,2022(11):96-106.

[3]鄭向婧. 我國商業銀行養老金融業務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