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2022-07-06 09:06吳嘉杭陳煒聰畢玉祥
客聯 2022年10期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鄉村振興互聯網

吳嘉杭 陳煒聰 畢玉祥

摘 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產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當今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互商務平臺,創新發展模式,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對振興鄉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決鄉村“互聯網+農業”發展問題,促進鄉村振興,本文總結了當前我國“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針對現存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以期為振興鄉村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互聯網+農業”;發展

一、前言

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正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但在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地區之間的農業產業發展不均衡,鄉村的“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體系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因此,利用互聯網這一技術,構建互聯網商務平臺,創新發展模式,推動互聯網+各個方面的發展尤為迫切和重要。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期間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中國的學者對“互聯網+”這個課題不斷研究,創新了很多發展模式和理論。因此,為解決鄉村“互聯網+農業”發展問題,促進鄉村振興,本文總結了當前我國“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針對現存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

二、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

(一)缺乏專業的電商人才

當前,我國大多數鄉村缺乏固定的銷路和銷售技巧,銷售水平參差不齊。從文化程度來看,目前從事銷售的電子商務銷售的人員大部分是大專畢業,均為21歲-25歲的大學生。專業不限,但大多數都沒有專業的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從從業方式來看,不少的大學生都是以兼職的身份在銷售農業產品,并沒有全身心投入到這一工作中,因此散戶較多,而沒有一個成熟、穩定的團隊。從資金方面來看,他們的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自己的存款和從親友那借來的借款,并且投資較小,規模不大,難以形成大規模經營。

(二)產業化水平整體低下

農村市場體系和物流鏈發展不足,大都靠實體店或地毯式經營,沒有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渠道不暢。農產品的銷售沒有定向的目標和銷售市場。我國大多數農村農業產品仍然處于一種自家種植自家經營的狀態,規模小,種植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沒有聯合批發市場等銷售點進行銷售,銷售渠道受限制。農民只會通過賣給游客等小形式渠道銷售,網絡售賣也毫無目的,導致農業產品嚴重滯銷。

(三)農民互聯網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經營主要靠農民,但是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且互聯網意識薄弱,并不具備互聯網知識和操作水平。比起接受新新事物,了解互聯網銷售,他們更習慣傳統的銷售模式和經營理念。并且,當地大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回到農村發展電商工作,大都出外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空心化。導致“互聯網+農業”難以推廣,難以做大做強。

(四)基礎設施不完善

大多數農產品是生鮮食物,時節性強,因此對于儲存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多數鄉村政府,僅僅在文件上或宣傳上大力鼓勵發展農村經濟、振興鄉村發展,但并未對實際問題予以重視,如生鮮農產品的存儲運輸問題。因為冷鏈物流的不完善,導致很多農產品只能在當地或近距離內進行廉價銷售,難以將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形成自身品牌輸送出去,形成有品牌價值的農產品。

(五)產品的附加值低,沒有持續增長效益

多數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強、周期短、物流成本高昂等特點,并不利于長期銷售,也不利于帶動利益增長。此外,某些農產品易腐性強,對運輸、存儲和保鮮等方面要求較高,因此增加了外銷難度。加之鄉村冷鏈物流技術落后和配套設施有限,往往會導致大量生鮮農產品腐爛、滯銷,造成了大量的浪費,給農戶利用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非常不利于農產品整體產業的發展。

三、“互聯網+農業”發展對策

(一)培養專業的電商人才和管理團隊

當前農村電商最缺乏的就是專業的電商人才?!半娚倘瞬拧辈粌H僅是指懂得互聯網技術和操作互聯網銷售平臺或支付工具,更多的是指電商運營的管理人員。其中包括,電商的實踐者,電商的戰略者和電商發展的創新者?!盎ヂ摼W+農業”的發展,不能僅依靠基本網購操作人員,更重要的是培養專業的電商團隊,能夠進行戰略制定和資源整合。近年來,我國對于這方面的扶持政策也越來越好,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因此,我國可以繼續建立和完善電商基地,開設電商課程,開放優惠政策,吸引一些有經驗的社會人士和在校大學生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投入到“互聯網+”的事業中來。

(二)學習借鑒成功農產品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

據調查發現,農戶們對于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帶來額外收益很感興趣。但迫于自身技術有限、資金不足的情況,無法實施。因此,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向其他成功農產品產業學習,打造當地農產品高價值的產品加工工廠,生產高值農業加工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另外,對于農產品加工的廢料,可根據其特性進行二次回收,并制作動物飼料或肥料等進行銷售。

(三)加大政府技術支持,完善基礎設施

政府可以在鄉鎮設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作為及銷售、物流和融資服務于一體的網點,整合商品與各項資源。針對農產品季節性強、周期短、物流成本高昂等特點,政府應鼓勵電商企業與農戶合作并建立健全農村電商的物流配送體系,包括倉儲、配送、加工等服務。并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互聯網+農業”的結合與發展,搭建新的銷售渠道。比如官方團購、訂單生產網站等。此外,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為農產品作宣傳推廣,打造農產品交流會,學習其他農產品優秀的推廣銷售方法。

(四)由單一產品輻射其他行業,打造生態產業鏈

引導綠色生態生產企業及銷售企業,建設營銷導向型網站,讓“無公害健康產品”率先進入市場,宣傳綠色理念和綠色生活。與此同時,政府及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打造本土特色產品,并將實地體驗作為特色產品的增值體系。雖然目前我國不乏有農業旅游基地,并且其發展態勢良好,但更多鄉村因為道路、酒店、物流等等設施不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基地的發展。因此,可以將農產品銷售與旅游觀光(賞花、果實采摘、慢生活等)、酒店服務結合起來,制定一條龍服務,并與當地旅行社合作,上架攜程、去哪兒網等旅游平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

作者簡介:吳嘉杭,男,廣州工商學院日語專業。

基金項目:廣州工商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魅力竹鄉行-鄉村振興下關于廣寧縣竹文化 “旅游+”項目推廣(xj202213714103)

猜你喜歡
互聯網+農業鄉村振興互聯網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