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養老服務實踐模式研究

2022-07-06 09:06林灝純
客聯 2022年10期
關鍵詞:智慧養老實踐模式服務

林灝純

摘 要:基于養老問題在我國面臨的嚴峻局勢,文章以常州市河海街道為例描述了常州市智慧養老的現狀,分析并探究智慧養老服務實踐模式,包括“空間+服務”——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政府+企業”——智慧機構養老服務模式、“事業+產業”——智慧平臺養老服務模式。最后分析智慧養老的發展難點以及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為其他地區智慧養老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慧養老;服務;實踐模式

一、智慧養老的提出

智慧養老是新時代科技高度發展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時代養老模式,是信息科技的集成物。智慧養老的前身是“智能居家養老”,它是指利用現代科技技術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提供各方面的便利與支持,通過數據化手段實現對涉老信息的監測與預警,防范風險,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智慧養老通過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及智能化的先進設備,最大限度的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貫徹了科技服務于人的宗旨,力求通過智能的方式讓老年群體享受更科學化、便捷化、人性化的老年生活,提高幸福感。

二、常州市智慧養老現狀分析

1.養老專業化——養老專項規劃與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共進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需求的層次不斷提高。針對老人的不同需求,養老服務需要創新理念,建立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從單一的服務模式逐漸發展為個性化、專業化的綜合性服務。以河海街道為例,街道以頂層設計推動格局完善,不斷構建多元化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定制養老專項規劃,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大方向,不斷完善服務質量、服務體系以及人才隊伍體系。

同時,街道啟動標準化建設,制定了84個標準規范,使社區里的每一個的養老服務站點能夠在建筑風格、文化氛圍、服務內容、服務流程、評估機制等方面統一標準。標準化建設是統籌和加強智慧養老產業管理的準則和依據,也是規范行業人員行為,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智慧養老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2.資源整合——打造養老服務資源分布圖與結成養老服務聯盟

資源整合是優化配置的決策。通過將和智慧養老需求有關的資源進行采集和鏈接,將各個轄區范圍內的養老服務資源全部納入養老服務資源分布圖中,將資源重新配置,使服務對象能更直接地了解到整個養老資源的分布狀況,便于他們就近選擇服務項目,尋求資源與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各養老資源單位聯合起來,組成養老服務聯盟,驅動養老融合發展,高質量地構建養老服務特色街區。

養老服務聯盟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街道將上海海陽、中民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一批國內著名的為老服務單位聯合起來,結合智慧服務系統,采取“互聯網+養老”的方式為養老生活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擴大了服務范圍,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3.養老智能化——研發老年一卡通與搭建養老信息化平臺

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所搭建的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為養老機構提供準確掌握信息,做好頂層高效管理的信息資源庫,讓機構能更好地為老年群體提供快速、有效的綜合性服務,同時也為相關政府部門完善養老政策提供依據。

街道緊跟智慧養老發展趨勢,建立了養老信息化平臺,將老年人的生活、醫療、社交都記錄在養老信息平臺之上,打造了互聯網+養老的服務,同時提供一些居家養老的援助性服務。平臺同時設計有老年一卡通,在掌握老年人基本信息的同時,老年人可以憑借一卡通在街道的養老聯盟服務單位享受服務。這個系統有助于實現養老服務的便捷化、智能化、個性化。

4.醫養融合——融合醫療與養老資源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城鄉醫保全面覆蓋以及醫療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的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整合街道內的養老資源和醫療資源,同步規劃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與社區衛生服務站點。

每一個社區都有衛生服務中心下派的健康管家和家庭醫生,醫療與養老資源的融合滿足了老年人對醫療護理和健康養老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引進一些智能化檢測的設備,讓老年人可在站點實時檢測自己的血壓、血氧、心率、體脂一些生理性的參數指標,得出健康分析報告,增強老年人對自我身體條件的認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人對于智慧醫療設備的接納度。街道同時引進了健康急救一體化服務體系平臺,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應急救援和健康管理綜合服務,滿足醫療上的個性化需求。

三、常州市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探究

1.“空間+服務”——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主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依托家庭資源和社區資源,為社區老人提供照料服務,實現在“家里”和“社區”空間養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我們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采集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狀況、需求偏向等,創建用于建立服務需求數據跟蹤與分析的體系,制定相對應的服務計劃,從而滿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和差異化的需求。老年人更可以利用該平臺作出反饋,有益于其他監管機構進行監督,評估,保證了高質量的服務。

河海街道自主研發了智慧養老服務系統,融合電子設備、互聯網等電子商務技術,集助餐、助醫、助潔等一體化服務,借助平臺讓老年人享受智慧居家服務,如通過撥打社區服務熱線享受上門服務。同時,在每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配備智能化健康養老檢測設備,有效預防或及時發現病患,降低急性疾病發病率。

2.“政府+企業”——智慧機構養老服務模式

通過“政府+企業”模式,全面激活社會化養老模式,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分配的決定性作用,采取“公建民營,民建公補”的思路,鼓勵市場分層次、分類別地提供養老服務項目。

通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補貼的方式,街道委托專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機構負責社區的養老服務站,為符合服務補貼要求的老人提供服務,也有自費服務型老人。企業市場化的運營為服務事業增添了活力,形成多方參與的社會化養老模式,如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通過企業的智能設備,機構的運營系統、結合政府的扶持與監管,為入住機構的老人提供智慧化的養老服務,其中引入的智能設備,如智能床墊,能隨時監控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并將信息通過互聯網傳送給專業護理人員和親屬,有效預防突發情況的發生。

3.“事業+產業”——智慧平臺養老服務模式

通過“事業+產業”模式,全面拓展綜合性的養老用品產業,構建以多元為特色的健康養老事業,最終實現“養老+”概念下跨越式的發展。

街道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涵蓋“國際養老產品展示中心”、“萬家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樂惠老”“海陽智慧養老”“369”“江蘇之秀”“中民”“頤樂”為主的一些養老服務圈,以“豐臣國際”“道盛中心”為核心的健康產業商圈,還有以新區公園和中央藝術公園為核心的綠色生態圈,形成了街道特有的“三圈”。借助“豐臣產品展示中心”,將產品進行展示,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繁榮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業市場。該展示中心以亞洲養老產業協會作為支柱,擁有較廣的資源,涵蓋日本、韓國、歐洲等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端智慧養老產品,而這些產品線上線下都可以通過平臺購買得到,大到自動化的浴缸,小到老人的一些適老化的餐具、鞋襪、帽子等。

四、智慧養老發展難點

1.居民參與度不高,老年人主觀消費觀念占主導

老年人作為目前智慧養老項目的主要消費群體,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和消費觀念,即現在很大一部分老人屬于節約型老人,這是目前這個階段老年人的共同特征。老人寧愿花費高額費用購買保健品,卻對智慧養老產品的態度迥然不同,以至于目前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并未收到大范圍的推廣。此外,在目前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中,仍以傳統的養老方式為主,例如下棋、打牌等娛樂方式已然根深蒂固,難以一時扭轉,加上目前智慧養老對于老年人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因此在智慧養老產業,需要更加有實踐性、可操作性以及吸引力的服務。

2.智慧養老服務人才匱乏

目前我國專業智慧養老服務人才缺口較大,從業人員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護理培訓而缺少專業護理技能、專業的服務意識,熟練操作適老智能設備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導致服務質量下降。其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匱乏,目前服務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大多數并非社會工作專業,因此專業程度并不高,難以形成完整社工人員體系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服務。此外,在開發設計上的高端科研與知識性人才匱乏,導致智慧養老在產品設計、體系規劃等方面的發展緩慢。

3.智慧養老產業缺乏統一標準

國內養老產業欣欣向榮,然而相關養老服務標準的政策文件較少。從產業內部看,智慧養老產業沒有頂層的系統化制度進行統籌,缺少統一的、規范化的有效行業標準,造成智慧養老產業基礎的智能設備與智性人才資源配備不齊全或是不充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沒有體現“智慧”的內涵。行業標準的缺少也容易造成服務主體之間的角色混淆。各主體之間服務重疊或責任推卸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資源浪費與資源鏈接遲滯的問題,這無疑與智慧養老提供科學化、便捷化、人性化的綜合性服務的目標背道而馳。

五、智慧養老發展建議

1.提供個性化產品,增強吸引力,引導老人合理消費

不同年齡層次的老人對于服務的需求不同,且可能會隨時改變,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定制個性化服務,增強老人對于定制服務的吸引力。轉變老年人的消費觀念,減少他們對于智能設備產品質量或售后問題的擔憂??伸`活運用多種促銷方式,如先試用后購買、產品免費升級等策略,將短期的物質消費轉變為長期的服務消費,提高老人對于智慧養老的認識,逐漸形成購買服務的消費意識。同時,注重老年人群體的宣傳效應,一步步滲透智慧養老服務。

2.培養專業性社工人才,加強員工培訓,完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

引進專業性社工人才,確保養老服務的專業化、系統化。社工更能注重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通過專業的社工技巧,增強老人對于社區活動的興趣,引導老人改變單一的活動形式,接觸新產品,改變觀念,提高老人對于智慧養老的接納程度。其次需要注重培訓,不僅要提高員工對于服務內容與流程的熟悉度,更要加強員工的技能培訓,提高員工對信息化的認識,才能有效促進智慧養老的發展。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可為養老服務留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服務人員,提高了養老服務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為其增添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3.完善智慧養老產業的政策與標準

一方面,智慧養老產業涉及到老年群體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服務范圍廣。另一方面,智慧養老產業立足于追求高標準與高質量的服務水平,致力于提供綜合性的服務,涉及到多元的服務主體。因此,智慧養老需要有完善的制度體系和統一的標準,立足實際,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制定更加具體的,不斷細化的,切實可行的標準。同時還要配備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評估機制,明確監督主體與客體的責任和義務,落實智慧養老產業的制度體系,監測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水平,促進智慧養老產業日趨成熟。

參考文獻:

[1]賈妍,藍志勇,劉潤澤.精準養老:大數據驅動的新型養老模式[J].公共管理學報,2020,17(02):95-103+171.

[2]黃劍鋒,章曉懿.中國智慧養老產業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與技術路線圖模型[J].中國科技論壇,2020(01):69-79.

[3]嚴佳輝,張燕,葛松盛,吳素雄.嘉興市“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22,42(12):885-889.

[4]張含.我國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研究熱點與前沿[J].經濟研究導刊,2022(28):22-24.

[5]林婕,孫靖,沈娟.“互聯網+養老”實施背景下虛擬養老院建設現況及問題——以蘇州市為例[J].科技風,2022(27):167-169.

[6]吳燕.“互聯網+智慧養老”發展之路[J].人民論壇,2019(13):76-77.

[7]美云.智慧養老的含義與模式[J].中國社會工作,2018(32):26-27.

[8]孫蕾揚,孫晶晶.智慧養老創新模式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8(07):130-133.

[9]吳旭紅,何瑞,吳朵.雙向賦能: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銀發鴻溝”的破解之道——基于南京市J區“智慧養老”實踐案例的研究[J].電子政務,2022(05):19-30.

[10]丁文均,丁日佳,周幸窈,歐陽贏.推進我國智慧養老體系建設[J].宏觀經濟管理,2019(05):51-56.

猜你喜歡
智慧養老實踐模式服務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基于學生社團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模式探析
《無機材料物理性能》教學方法與實踐模式初探
關于構建我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思考
烏鎮“智慧養老”引習近平關注
開啟“智慧養老”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