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視域下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實踐路徑研究

2022-07-06 09:33李雄濤李凡婕
客聯 2022年11期
關鍵詞:跨文化實踐育人

李雄濤 李凡婕

摘 要:面向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注入國際血液。讓國際友人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者、創新者,有助于我們把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轉變為文化優勢,為國家建設文化強國提供更多選項。本文以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工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跨文化視域下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實踐研究,從中總結經驗和規律,從而豐富和發展相關理論,提高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實效。

關鍵詞:跨文化;育人;實踐

一、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一)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大局,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在二零三五年把我國建設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新形勢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新理念,給我們來華留學提質增效,加強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建設,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來華留學生是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群體,通過他們親眼看、親耳聽、親身感知中國價值觀,成為中國形象的潛在代言人,從而成為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民間交流使者。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對來華留學工作進行指示,強調留學工作要適應國家發展大勢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培養造就更多優秀人才,努力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并鼓勵各國青年能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由此可見,推進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工作是樹立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助力中國核心價值觀國際傳播的重要途徑,對于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提高國家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落實來華留學培養目的,培植國際學生知華友華情感

新時代下的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工作,重點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校園特色文化、符合時代特色的發展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貫穿國際學生課程教育、第二課堂教育的全過程。新形勢下,要更加注重緊扣時代發展大勢,優化創新手段,搭建設計平臺,形成思想教育、國情教育、價值引領的基本內容、重要手段,努力塑造國際學生文化育人氛圍和教育情境,引導國際學生形成符合中國發展底色和價值內核的道德觀念和文明素養,增強文化育人實效,為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學生提供文化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校要充分發揮各類優秀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戰地,高校文化建設不僅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發展需要,也是實現立德樹人要求的重要途徑。而在我國來華留學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國際學生日益成為中國聲音的重要傳播者,探索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既是高校文化育人建設的需要,也是提升進一步提升國際學生了解和融入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途經?;谖幕卣归_對國際學生的育人活動,一改傳統的“灌輸式”地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國際學生理解和接受。

(三)增強國際學生育人實效,促進國際學生全面發展

對于文化,《易經》中曾有這樣的表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边@段話旨在強調通過人文的手段達到“化成天下”的目的,指出了文化對于人的影響。馬克思也曾指出,文化是“文明的活的靈魂”。文化在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思維方式與世界觀的改造、文明成果的傳承和創新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高校文化育人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對于來華留學工作有著與生俱來的促進作用。優秀的高校,都是通過無處不在的文化育人來陶冶學生、引導學生,從而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復合人才。國際學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三全育人”的重要實施對象,他們在華學習期間的成長成才也不開高校的悉心培育。國際學生在華學習期間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知識教育,更離不開文化的滋養。如果說知識教育更多的關乎思維能力,那么文化滋養則關乎人的心靈成長。國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面臨跨國生活、跨文化交流、跨語言學習等一系列的困難。較好的文化滋潤,能夠有效減少國際學生文化應激反應,使他們更快更好的融入校園生活。所以,開展面向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不僅是我們增強國際學生育人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學生在華期間全面發展的必然需求。

二、跨文化視域下影響國際學生文化育人效果的主要因素

“我們所說的文化,就是包括知識、道德、習俗、藝術、信仰、法律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而獲得的其他任何習慣、能力在內的一種綜合體?!眮碜允澜绺鞯?、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學生,來到中國留學,他們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他們通過交流和溝通,分享各自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跨文化的視域下,影響文化育人效果的因素比較多樣,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情感較為復雜

國際學生來源于不同的國家,其文化背景復雜多樣。因文化、宗教、風俗習慣的差異,對同一事物容易產生不同的看法。所以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及認可情況是非常不同的。而且,由于信息接受渠道的限制,國際學生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主要以本國媒體或西方媒體為主。在當前的國際輿論環境下,某些西方國家喜歡從自身利益出發,帶著有色眼睛來看中國文化,他們擔心中國文化實力的相對增長會削弱其在全球的影響力;擔心中國的大國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從西方的理念和標準出發進行臆測,對中國文化進行負面的解讀,蓄意貶低和抹黑。所以,部分初入中國的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帶有一定的負面評價。

即便是在中國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國際學生,其對中國文化的感情也較為復雜。從實踐來看,我們通過開展國際教育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國際學生了解、學習傳統節日、歷史、書法、繪畫、武術、樂器、美食等內容,幫助他們形成對中國文化的直接認識和淺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他們對漢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但是這些目前這些內容大多停留于實用層面,國際學生雖對中國飲食、戲劇、音樂、服飾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主要以獵奇心態為主。而更深層次的中國思想、中國精神的傳播,雖然在學校的積極引導下,國際學生對其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深入了解的動力不足、認可不高,對中國文化的價值內核肯定和接納程度不夠,認同感不強。

(二)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尚未形成合力

國際學生文化育人作為培養國際學生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其依靠的力量應當是學校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領域。首先是學校內部,一些學校面向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頂層設計不夠完善,缺少學校層面的整體設計和規劃,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投入不足。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作還不夠深入,沒有形成學校層面的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工作機制。而且,在國際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各高校依然是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國際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趨同化方面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中外學生相對孤立,缺少交流和互動。這種人為的割裂和分離,使得高校在開展國際學生文化育人時,往往沒有一套上下結合、行之有效的協同機制,無法充分調動全部的可用資源,所憑借的力量往往單一而固化。比如僅僅依靠國際教育學院或國際處等部門單打獨斗,通過程式化的思維、手段開展工作,其育人效果自然常常短暫而微弱。

(三)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師資隊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實施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關鍵還是高校的國際學生教育工作者。當前,我們高校老師同時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和跨文化育人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還不夠多。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教師多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實踐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跨文化育人方面知識儲備還不夠。當前,我們在教師培養的過程中幾乎不涉及跨文化的相關知識,大多數老師對中外文化的差異了解較少,只是在國際學生育人過程中遇到沖突時才會發現并尋找解決辦法。此外還有語言方面的障礙,跨語言的文化思想表達是非常復雜的。一些飽含文化內涵的語句,經過翻譯變為另外一種語言后就失去了其本來的韻味。雖然高校從事國際學生育人工作的教師至少都掌握了一門以上的外語,能夠滿足日常交流需要,但是對于更加細膩的文化表達還是有所欠缺。而且由于跨文化意識的缺乏,老師們在實施文化育人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的以自身文化和特質作為立足點與國際學生進行交流,這就無疑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文化誤解和隔閡。這些都會極大影響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實際效果。

三、跨文化視域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國際學生文化育人的路徑

(一)加強文化認同,減少文化應激反應

我們開展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主要是以中國文化為背景,因而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將會極大影響我們的育人效果。而且國際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擁有多元文化背景,如果缺乏對中國文化的基本認同,其文化應激反應必然比較強烈,這也會影響文化育人效果。加強文化認同,可以強化國際學生了解、學習中國文化的內動力,這樣不僅可以加速國際學生融入中國文化,減少文化應激反應,同時幫助國際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背后的價值內核與邏輯規律,減少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工作的偏見,可以有效降低國際學生抵觸心理,打開文化育人窗口,提高育人效果。

加強對國際學生的漢語教學,打好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深度認同的語言基礎。發揮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影響。漢語本身就體現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加強國際學生尤其非洲、歐洲、美洲等文化差異較大地區國際學生的漢語學習,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視角,對他們是非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提高他們對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的參與度。注重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以及文化傳播方式與國際學生之前所處的環境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循序漸進、個性處理,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格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進行差異性的引導。在日常管理中、課程學習和文化實踐過程中,引導并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勇于嘗試、敢于實踐,進而產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二)整合育人資源,做好頂層設計

整合育人資源離不開頂層設計。高校黨委要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將國際學生育人納入學校育人工作整體,把打造包含國際學生的育人共同體構建融入“三全育人”的具體實踐中,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做好統籌規劃、實行依法治教,推動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和保障機制各層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協同協作、互聯互通。同時,要鼓勵校領導國際化的會議,拓展國際化視野,邀請校領導深入國際學生育人工作一線,在可能的情況下請校領導親自參與國際學生育人工作,發揮學校領導干部在國際學生育人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由于語言文化差異,國際學生在校園文化融入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勢。整合國際學生育人資源,并不是要單獨為國際學生打造單獨的育人模式和途徑,而是要做好趨同化,將國際學生納入學校統一的育人體系,進一步完善學校中外學生趨同化育人的工作機制,明確不同職能部門及專業培養學院的國際學生育人職責,加強協調溝通,實現中外學生育人資源的互享互通。要在身份認證、網絡使用、教學資源共享、活動參與、社團組織參加等學生必需的校園生活方面,向國際學生打開大門,真正做到中外一致,內外融通。

(三)優化校園文化,打造育人文化品牌

校園文化為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它展示了校園的人文精神,形成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一所高校的和諧校園風氣,可以在它活躍的學術氛圍、融通的學科氛圍、鼓勵創新的“試錯”氛圍、學生潛能的引導氛圍等幾個方面有所體現。而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把育人理念、育人目標等抽象的概念,分解成多種形式地具體內容,它以潤物細無聲地方式影響著校園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國際學生也不會例外。

面向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應努力打造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品牌。學校要緊握校園文化的特點,強化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育人內容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在文化特色明晰的情況下,著力創建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學校文化特色與精神價值的雙重凝聚,體現著學校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對學校知名度有著巨大的提升和帶動作用。學校要想實現來華留學的內涵發展,就必須要抓好文化品牌的建設,要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緊貼學校辦學思路、具有深遠影響的校園特色文化品牌,善于發揮基層學生組織的作用,調查國際學生實際需求,廣泛開展國際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吸引國際學生參與,形成以品牌強化特色,以特色練就精品的文化育人思路。

(四)建設育人隊伍,提高育人效能

育人先育己,具備良好跨文化教學能力的師資力量是順利開展國際學生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證。鑒于此,高校人才主管部門需要注重發現具備較跨文化教學能力的人才,對這部分師資力量進行整合,使他們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另外,也要根據需要,注重培養或引進一些新人,給他們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使他們在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方面發揮生力軍的作用。要從教師培訓制度入手,將跨文化交流能力作為教師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具備跨文化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要為優秀的教師提供出國交流學習機會,通過跨文化實踐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探索專職國際學生育人工作者發展上升的途徑,在培訓、深造、評優、提升等應給予適當傾斜,優先考慮,以保證國際學生育人隊伍的穩定性。

四、結語

國際學生育人工作實踐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今一個新課題的研究方向。作為國際學生育人工作者,要切實把握好我們國家的大政方針,順應國內外的形勢發展,結合國際學生的文化,積極探索國際學文化育人工作的新路徑、新方法,不斷加強科學性和規范性的育人管理,更好地推進國際學生文化育人工作持續更新與發展。在不斷增強國際學生的文化認同、理解與歸屬同時,進一步培養與中國“民心相通”的國際友人,促進中國文化的世界傳播。

參考文獻:

[1]趙蓮花.跨文化視域下文化自信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2(10):118-120..

[2]蔡奕.跨文化視域下高校來華留學生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大學,2022(24):144-147.

[3]羅瓊.跨文化視域下來粵留學生中國文化認同調查與分析[J].文化產業,2022(27):61-63.

[4]陶偉,齊久祥,成琳.跨文化視域下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途徑初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04):15-18.DOI:10. 16690/j.cnki.1007-9203.2022.04.115.

[5]陳艷寧,陸增輝.跨文化視域下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文化認同教育研究[J].公關世界,2021(12):46-47.

作者簡介:李雄濤(1985—),男,漢族,湖北天門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李凡婕(1995—),女,漢族,湖北荊門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1:2020年湖北省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脫貧攻堅,我是見證者——“走進中國”之國際學生中國扶貧攻堅調研》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SJJPA3002。

基金項目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1年度三全育人項目《面向國際學生的文化育人功能與方法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722021DQ003。

猜你喜歡
跨文化實踐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