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藝術傳播的路徑研究

2022-07-06 13:56江榮麗梁燕飛
客聯 2022年11期
關鍵詞:傳播新媒體藝術

江榮麗 梁燕飛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藝術的傳播地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社會化。各種藝術組織紛紛運用科學技術來拓展藝術的傳播途徑,并積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新媒介?!翱萍?、商業、藝術”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藝術交流的發展。本文首先從現場表演傳播、展示性傳播、大眾傳播三個層面入手,探索新媒介背景下適合藝術傳播的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傳播

一、引言

藝術傳播是指藝術信息在社會體系中的傳遞與傳播。它通過特定的物質載體和傳播途徑把藝術信息傳達給接受藝術的人,從而擴大藝術的范圍。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網絡、手機、數宇電視等新媒體載體,打破傳統媒體的限制,提升其傳播效果,成為當代藝術策展人所要考慮的問題。

藝術作品是一種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自然屬性。傳統的藝術交流方式包括現場表演、博物館等現場展示、平面媒介的推廣?和理論探討。傳統的藝木交流,除了對展覽空間的嚴格要求外,還存在著時間短、傳播綏慢傳播距離較窄等問題??萍嫉陌l展和進步給當代藝術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機會。

二、藝術傳播路徑

(一)現場表演傳播

在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藝術創作、作品和鑒賞的進程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藝術+技術”的探素,把握新的機會,為藝術的發展注人新的活力。

現場表演藝術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藝術和技術的碰撞促進了新的思維的產生。受疫情的影響,廣州大劇院和王翀聯合制作了中國第一部線上劇場《等待戈多》,并在騰訊電視臺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次創作從頭到尾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克服了各種困難,打破了傳統戲劇的空間限制,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第二,線下演出與線上直播同步的創新實踐??茖W技術的發展拓寬了藝術傳播的渠道。例如,國家大劇院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新機遇。通過5G+8K網絡直播,任何地方的人們都可以在手機上欣賞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將藝術帶人公眾的視野和生活。第三,云劇場重新定義了表演關系。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現場表演以網絡直播、網絡視頻直播的形式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參與藝術活動,享受藝術。同時,還可以通過彈幕、留言、評論等形式進行藝術交流,開創了表演藝術發展的新途徑。

(二)展覽性傳播方式

向公眾推廣藝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業。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無疑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不斷適應媒體時代的變化。

一是博物館展覽在空間藝術的轉變。首先,觀眾可以與博物館藝術空間進行交流互動,增強欣賞者的積極性,實現對藝術作品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例如,在2004年,奧胡斯的藝術博物館最吸引人地方的是頂層的彩虹環,由冰島藝術家Olafor Eliasson創作。建筑、藝術、環境水乳交融,背后是有著安詳平和、開放包容的人文思想和社會氛圍,觀眾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與建筑藝術產生交流互動。其次,數字時代下的博物館中的展品將呈現一種從純物質性功能到虛擬功能的變化。例如,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制作的《好奇愛麗絲》(Curfious Alice Virtual Realiy Experience)于2020年10月上線。該劇邀請觀眾通過有趣的虛擬現實進人免子洞,踏上一段令人心曠神怡的仙境之旅。將數字媒體技術呈現出的藝術融于真實空間,使觀者更深人地參與其中將被動感受轉變為主動性感受。最后,人性化服務設施也正在不斷完善。參觀者可以輕松愉快地與藝術品所在的空間場景互動。當欣賞者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時,他們可以掃描二維碼或者點擊虛擬解說員,這樣觀眾就可以很容易地獲得相關信息。

二是博物館功能的發展與消費模式日趨多樣化。最初博物館的功能主要是搜集、保存、修護、研究等。目前,許多博物館積極面向公眾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同時通過館藏文物相關的各種文化創意產品,積極將博物館的影響力延伸到公眾的生活中,促進了其市場消費模式的多元化。一方面,博物館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和文化元素,打造一系列創意、紀念、實用的特色文化產品。另一方面,博物館以趣聞鐵事、民間故事、傳統文化等方式,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和傳統文化的浸潤,使之與當代受眾的情感相結合,從而為藝術的消費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三)大眾傳播方式

藝術傳播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沒有媒介,就沒有藝術的普及。幾千年以前,藝術是貴族欣賞的,與民間藝術幾乎沒有交流。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越來越大眾化和社會化,這與現代媒體的普及是分不開的。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大眾傳播的方式有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以及各大藝術類網站等。下面以“手機微信平臺的藝術傳播”為例簡要論述。

移動微信平臺在藝術上傳播的優勢明顯。第一,手機微信平臺的藝術傳播具有交互性。微信以其便利的交互性區別于其他網絡媒介。借助微信移動平臺進行藝術交流,大大降低了普通人接受藝術熏陶的門檻。人們可以在微信平臺上發布藝術信息或參與藝術交流。第二,使用手機微信平臺進行藝術交流的方式趨于大眾化和社會化。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和傳播藝術。當他們看到一些能引起共鳴的藝術作品時,他們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藝術進一步深入交流,產生情感上的火花。第三,手機微信平臺的藝術傳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調查,傳統大眾傳播的投資成本是巨大的,而使用移動微信乎臺,投資大大降低,傳播時間長,速度快,受眾廣泛,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第四,手機微信平臺發擇藝術傳播的教育功能。在手機微信平臺的幫助下,一些藝術家不僅可以傳播自己的藝術思想和宣傳推廣自己的作品,還可以發布一此藝術創作教程來指導人們。依托微信平臺等傳播方式,藝術傳播得到了加強,大大提高了藝術傳播效果,有利于藝術形式的多元化發展。

三、總結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覺理念,形成了不同的視覺機制。在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如何迎合現代人的視覺心理和視覺期待,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形成適應現代社會人們觀看方式、立體化的傳播渠道與趣味化的傳播方式,是新媒體時代藝術傳播的必由之路。毫無疑問,藝術傳播與計算機技術、信息傳播技術、網絡技術的結合將更加廣泛,將進一步促進藝術的推廣和傳播,藝術傳播也將進人一個互動、多元化的時代。

作者簡介:江榮麗,女,廣州工商學院舞蹈專業。

猜你喜歡
傳播新媒體藝術
紙的藝術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