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地方高校如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2022-07-06 13:56石婷張福勇劉雙
客聯 2022年11期
關鍵詞:助力思政語言

石婷 張福勇 劉雙

摘 要: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滿足人民高質量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而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在鄉村文化振興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本文從鄉村振興的背景出發,分析地方高校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優勢和作用,探索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鄉村文化振興;地方高校;有效途徑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指引,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而地方高校一直以來,在組織、文化、人才、產業等方面極大地發揮了其助力作用。

一、鄉村文化振興現狀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文化振興有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鑄魂工程,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然而目前,鄉村文化振興面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鄉村文化振興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首先,鄉村文化基礎設施供需不平衡。目前,部分鄉村對于文化設施的投入重視不足,以致于各種農家書屋、鄉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館缺失。同時,很多鄉村建設的文化場所流于形式,使用率過低。其次,部分鄉村文化場所老舊、缺乏維護,使鄉村文化設施既不能滿足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又不能滿足普及生產知識的需求,基本形同虛設,無法真正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二)鄉村文化振興主體作用發揮匱乏

首先,文化主體呈空心化趨勢。農民是鄉村文化發展和建設的主體,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而留在農村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兒童。人才是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這種人口的持續外流構成了文化主體的缺位,對鄉村文化振興構成巨大挑戰。其次,外來人才不愿留下。與城市相比,鄉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盡完善,待遇相較城市還存在較大差距,個人發展前景和機會不甚明朗,使得現實中真正愿意投身鄉村、扎根鄉村的人才非常稀少,因此鄉村文化建設的人才力量不足。

整體來看,鄉村文化呈發展不平衡的態勢,如何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如何解決鄉村現代文化發展滯后,都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高校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

如今,我國正處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階段。作為兩大戰略銜接的重要參與主體,地方高校通過駐村幫扶、人才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式發揮著黨建、教育、科技、產業等方面的作用和優勢,使地方高校在社會服務職能上體現出應有的作為和擔當。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高校則是鄉村文化振興理論研究的主要學術陣地。充分發揮高校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中的“思想庫”、“信息庫”和“人才庫”作用,致力于創建集科學研究、決策咨詢、學術交流、人才培訓、成果運用于一體的全國高校鄉村文化振興研究機構,是當前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舉措。

三、地方高校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路徑探索

在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設過程中,高校應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和學科特色,圍繞鄉村經濟振興和鄉村文化振興的兩翼關系,發揮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開辟鄉村文化振興人才培訓基地,創新培訓機制和培訓模式。以下為筆者結合自身所在高校校地融合的經驗,提出幾條可行的服務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能和內生力量。

(一)思政助力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要積極融入文明鄉村建設,以傳承發展創新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民精神生活、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為主要抓手,為鄉村振興“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手,為鄉村振興“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

首先,建立由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村委等層面參與的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工作共同體。其次,攜手專業社會實踐,搭建綜合性社會實踐平臺。思政育人和專業育人并舉,思政助農和專業助農攜手,借力“學習強國”、“習研社”等思政教育平臺,搭建以農民啟思明志和鄉村文化振興為重要發力點的“線上+線下”信息交流平臺、德育涵養平臺、知識技能共享平臺。再次,精準對接,校地共建,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

(二)美育助力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系列舉措中,美育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美育能激發鄉村經濟的創造活力。在鄉村建設中融入藝術的創造靈感,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拓展藝術體驗、藝術展演、藝術培訓以及藝術養生等多種經濟發展產業鏈。其次,美育能改變鄉村農民的精神風貌。耳濡目染著藝術小鎮的藝術氛圍,村民的藝術感知和藝術審美都會發生改變。再次,美育潤化著鄉村的文化建設。鄉村文化振興好比是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而廣大鄉村的文化建設又與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地方藝術類院校,或者藝術類專業、旅游類專業等,都能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方向,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展開校地合作,實施美育助力。比如筆者所在高校的藝術系師生,與駐地周邊的鄉鎮合作,開啟美麗鄉村彩繪項目,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墻繪作品,獲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熱烈好評。

(三)語言助力

鄉村語言建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支點,是提高鄉村文明程度,改善村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地方高??梢岳闷湔Z言研究方面的優勢,通過語言技術、語言工具、語言翻譯等途徑對外傳播鄉村文化,助推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例如,利用翻譯工具或平臺,為鄉村文化旅游路線、特色美食、民間手工、農牧產品等制作多語種宣傳冊,傳播鄉村文化,講好我國的鄉村故事。其次,地方高??芍︵l村語言教育推廣與普及。地方高校的漢語專業和外語類主演,一方面可以助力鄉村中小學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鄉村中開展語言教育,使村民通過語言學習和使用加強語言身份認同,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文化歸屬感和獲得感,無疑是傳承鄉村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除以上三個方面,地方高校還可以利用其圖書館資源、科研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源等等來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同時,對鄉村文化振興的助力也會極大地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和完善,更好地服務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http: / /www.gov.cn/zhengce /2018-02/04/ content_5263807.htm.

[2]吳連勇,王艷利.培育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N].黑龍江日報,2018-11- 08.

[3]梁玉璽,劉振旭,關晟.高校選派“第一書記”推動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的實踐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37(01): 81-84.

[4]李現樂,劉逸凡,張瀝文.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語言生態建設與語言服務研究-基于蘇中三市的鄉村語言調查[J].語言文字應用,2020(1):20-29.

[5]楊麗萍,張瀝文,李現樂.鄉村振興背景下語言生態建設的思考[J].中國語言戰略,2018(1):82-90.

作者簡介:石婷,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教師,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基礎英語教學等。

項目來源:本文系2022年山東省教學研究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務鄉村中小學英語教育路徑研究”(22JX224)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助力思政語言
助力成功七件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助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語言是刀
“自能”學習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為更適宜的閱讀之地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