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淡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022-07-07 05:37龍體紅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5期
關鍵詞:動手能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龍體紅

摘要: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的影響下,我國教學體制與理念等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的要求。當前的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美術教學也不例外。教師需在教學中調整教學目標,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藝術基礎,通過動手實踐促進手腦協調發展,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诖?,文章以小學美術教學作為載體,著重分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和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動手能力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美術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藝術類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美術鑒賞能力,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1]。

一、小學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單純,對大多事物都有著好奇心。由于學生已經通過之前的學習對生活中的事物建立了初步的了解,在美術學習中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較強的探索欲望[2]。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實踐活動,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熱情。此外,在小學階段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教學(方式)大多以教師講學生聽、師生互動等形式展開,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都是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而在美術操作課程中,學生會在動手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充分調動思維,這種學習方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學生更加愿意參與這類形式的學習。

(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中,無論是基礎繪畫,還是美術理論,又或者是美術創作,都會涉及觀察能力的培養。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較差,而教材理論知識較多,如果教師在教授抽象美術理論概念時,直接將相關的理論觀點作為間接經驗“塞”給學生,學生很難理解與掌握。而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的調動,對事物進行全面仔細的觀察,初步建立自己對于該事物的認知。這種方法對提升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有著極大的幫助。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對策

(一)創設教學情境,構建“動手”氛圍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趣味、生動的情境十分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3]。對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切入點,結合具體教學的內容進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動手”氛圍,讓學生在情境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動手環節,為動手能力的培養做好鋪墊。

例如,在教學《千姿百態的帽子》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以下情境:“同學們,老師在一次圣誕節活動中記錄了一些有趣的畫面,你們想看嗎?請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一組圖片)此時,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課堂立刻活躍了起來。畫面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帽子,有的是冰激凌形狀的,有的是蝴蝶形狀的……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于是教師把握時機,拋出引導性的問題:“為什么這些帽子可以吸引老師的目光呢?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當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進行總結:“是的!正是因為這些帽子非常有創意,值得被記錄?,F在老師想考考大家,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將手中的彩紙變成一頂具有新意的帽子?”接著將課前準備好的彩紙分發給各位學生,讓學生用彩紙進行帽子的制作。這樣,學生就會沉浸在動手的氛圍中,開始大膽的設計和制作。

(二)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讓學生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碰撞,讓學生獲取更多的靈感。在交流與互動中,學生能夠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有效提高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實踐方式讓學生制作作品,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通過實踐制作,學生的靈感和思維轉化成具體的物體,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和樂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美術學習中,創造美和發現美。

例如,在教學《我做的文具》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發放給學生相關的器材,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通過互動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物品。這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動手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融入美術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為了豐富學生的實踐課堂,教師還可以依據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主題,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三)構建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育學生時,應該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教學,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動手實踐,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在實踐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應該急于解決,而是應該幫助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和解決。為了落實對學生的實踐教育,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戶外活動。這樣可以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促使學生深入實踐教育中,提高學生實踐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孔雀》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實踐觀摩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孔雀的生活習慣、動作及外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孔雀。此外,教師可以構建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準備相關工具,學生通過觀察孔雀的習性,畫出心中的孔雀。這樣可以豐富實踐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術課程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教學理念與方法也正趨向完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教師需要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美術課堂,為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前提。如此一來,學生的動手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也能為其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艷,劉慧臣.基于動手能力培養的小學美術教學探究[J].新課程(中),2019(12):198.

[2]周華.試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新課程(中),2019(12):199.

[3]崔亞杰.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參花(下),2019(12):103.

猜你喜歡
動手能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動手能力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