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職業取向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2022-07-07 04:06劉麗君吳景泰路正幸
科技研究·理論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高校教育應用型人才

劉麗君 吳景泰 路正幸

摘要:職業取向是人們選擇職業的傾向性,是構成職業選擇的主要因素之一。職業取向適當與否,對未來適應和堅守崗位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將職業取向與高校的教學培養計劃相結合,對進一步解決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針對性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業取向;應用型人才;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

引言

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就業方向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諸多社會因素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高校就業工作的壓力。同時,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人才需求錯位表明,高校畢業生就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地區經濟發展周期具有密切的關聯性。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職業、職位和崗位的需求變化,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場配置的時間差。供給與需求的錯位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鑒于此,本研究以職業取向為引領,致力于實現高校課程設置的有效性及授課效果的優化,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社會人才需求的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也再不斷更新。對人才的需求從重視學歷逐漸向注重能力、注重內涵、注重操守等方向轉變。社會崗位的高規格人才需求,對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也隨之提高。邏輯思維、認知負荷管理、感知構建、計算思維、新穎性與適應性思維、新媒體素養、虛擬協作、跨學科能力等技能逐漸成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應從傳統的專業技能教育向跨專業及跨行業教育轉變,進而向培養適合社會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轉變。

二、高校就業課程的設置

高校的課程設置除了專業課以外,通識課程、實訓課程、創新創業類課程等就業課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極為重要。針對社會人才的崗位需求,高校教育在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還包括學習能力、思維邏輯、人際交往技巧和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同時,職業素質、職業操守教育、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管理技能等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方向的課程設置也必不可少。其中職業素質是學生任職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態度和意志、工作和職場思維、職場規則、常識等。而職業管理技能包括自律性、獲取信息、整合和利用資源、理解和分析職業環境的綜合能力。這些課程的學習效果既影響了學生的職業選擇,也拓展了學生在職場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

三、高校學生的職業取向特征

職業取向指人們對某一職業所持的比較穩定的認知、態度和心理傾向。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程的不斷發展,高校學生的職業取向特征發生了較大的轉變。

筆者于2021年9月在沈陽四所高校(東北大學、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和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大學)針對學生的職業取向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有效回收928份,有效率為92.8%。調查年級分布比例為:大一年級占35%,大二年級15.3%,大三年級占17%,大四年級占32.7%,。在專業類型方面,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占30%,機械類專業的大學生占45.6%,其他專業占24.4%。此次調查有選擇性地偏向于大一和大四年級的學生,目的①是大學一年級新生的課程設置涉及到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等職業教育課程。調查新生剛入學時的擇業心理與目標方向,便于對就業指導中分流引導機制的建立;目的②是大四年級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基本結束,面臨與社會接軌、步入社會崗位應聘階段。通過校園招聘等渠道,學生隨著與企業接觸的同時,就業目標逐漸明確,職業取向趨于確定。通過調研,高校學生職業取向的主要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擇業動機多元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學生的擇業動機越發多元化。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學生的擇業主要以謀生、創業和奉獻三方面動機為主。謀生型主要是為自己和家人提供物質保障,以勞動為載體獲得自身勞動所得的擇業類型;創業型以自我開拓來實現自身價值并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可為源動力,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職業空間的擇業類型;奉獻型主要以奉獻社會為主要目標,在回報社會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社會價值的擇業類型。

2、職業理想現實化

通過調研發現,高校學生將擇業目標作為就業動力的趨勢越發明顯,懂得將職業理想結合現實進行行為規劃并積極實施?;诖?,多數學生的就業目標越來越與現實相結合,通過實習認清自身與目標間的切實差距,主動補短板、提能力,進行職業資格的考取等,致力于提高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3、就業目標自主化

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學生的就業目標日趨自主化。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各種渠道增加了對社會行業和崗位的認知,職業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廣。同時,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攀升,各行各業的招聘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從重視學歷逐漸向注重能力、注重內涵、注重操守等方向轉變。擇業領域的不斷拓寬,給高校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也有了更多的職業目標的可能性。自主擇業意識在調查結果中尤為突出。

4、價值取向功利化

隨著社會變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功利化趨勢。部分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將傳統價值和思想融入自己的三觀,已經成為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對社會的發展有積極影響。同時,也有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人取向呈現功利化的趨勢,“拜金”“攀比”的價值觀越發凸現。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同國家民族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價值觀已經成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及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

四、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明確培養定位,實施專業性職業生涯教育

高校教育首先應該確立培養定位。明確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的人才培養應結合人才市場需求,針對社會崗位的需求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首要,幫助解決學生在職業選擇上的盲目和從眾現象。高校在已有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應該結合社會崗位爭取相關人才政策的支持,同時對學生提供專業性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適當的擇業方向,提升職業取向與就業結果的相關程度。

2、 提升職業素養,培養社會主義職業價值觀

引導學生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用高尚的道德品行承載個人的職業發展。對過于功利化的價值取向進行疏導,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職業理想融入到國家事業中去,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到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崗位建功立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強化技能訓練,拓展產教融合的資源共享

高校應將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首要,將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相結合。借助社會崗位的多方面力量來培養學生,增加專業技能訓練的幅度和強度,將產教相結合,有效地進行社會資源共享。搭建高效的實踐基地,充分調研實踐企業,選擇專業實操性強,技能提升可能性大的崗位作為學生的技能訓練現場,切實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職業基礎。

同時,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在OBE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從專業技能教育向跨專業及跨行業教育進行轉換,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為社會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盧富榮,師吉紅,石雅綺.大學生就業壓力、人格特質與擇業取向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9):1397- 1402.

[2] 王雯霞.工科大學生職業性向測試的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6(9):96- 103.[3] 鄺磊,鄭雯雯,林崇德,楊萌,劉力.大學生的經濟信心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歸因和主動性人格的調節作用[J].心理學報,2011,43(9):1063- 1074.

作者劉麗君(1971-),女,博士,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教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本運營等方向的研究。吳景泰(1964-),男,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路正幸(1999-),男,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在讀學生。

猜你喜歡
高校教育應用型人才
高校人文社科類實驗室發展現狀分析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考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