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模態術語知識庫的譯者知識獲取

2022-07-08 13:32寧海霖
中國科技術語 2022年3期
關鍵詞:人機交互多模態

摘 要:掌握翻譯實踐所涉及的專業領域知識以及獲取相關知識的方法,是譯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也是提升翻譯服務質量的必然要求。多模態術語知識庫整合語料庫、術語庫、關系庫等語言知識素材,建立面向譯者需求的數據分析機制與知識獲取機制,并以可視化的人機交互手段優化知識的表示與利用環節,降低專業領域的知識壁壘?;诖?,譯者能夠從中高效地獲取和習得翻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語言類與專業類知識,包括術語知識、搭配知識、概念實體知識與邏輯關系知識。

關鍵詞:譯者知識體系;術語知識庫;知識獲取;多模態;人機交互

中圖分類號:H083; H0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5

Translators’ Knowledge Discovery through Multimodal 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Bases//NING Hailin

Abstract: The mastery of specific-domain knowledge and the relevant knowledge-discovery methods in translation processes is an indispensable condition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ranslators’ expertise and translation-service assessment.The multimodal 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base (TKD) is a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diverse elementary digitalized constituents, representatively corpora, term banks and ontological knowledge bases. Through TKD, effective data analysis mechanism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mechanism are introduced for translators’ deep leverage of these language resources. As for the methodological part, visualized man-machine interactive channels are embedded to optimiz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us the threshold of specific-domain knowledge is lowered as a whole. By the assistance of TKD, translators get an easier access to the linguistic and specific knowledge, including 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conceptual knowledge and logical knowledge essentially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Keywords: translators’ knowledge system; 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base; knowledge discovery; multimodality; man-machine interaction

收稿日期:2022-01-10? 修回日期:2022-04-07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翻譯技術的知識化演進模式研究” (18YJC740067)

引言

翻譯是將一種符號中的語義以另一種符號進行傳達的符際傳播行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通常需要借助各類語言資源來獲取自身不具備的必要知識,進而實現對語義的解析、組織、重構與表示。目前,集成了語料庫、術語庫、關系庫的多模態術語知識庫已經廣泛應用于翻譯的教學、研究、實踐、服務等主體環節,大幅提高了譯者的知識積累和譯作產出的效率。對于譯者而言,準確、高效地從該類語言服務平臺中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已成為其職業技能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歐洲翻譯碩士聯盟(European Master’s in Translation,EMT)發布的2009版翻譯能力框架將翻譯服務能力、語言能力、主題能力、技術能力、信息挖掘能力與跨文化能力納入譯者能力體系[1],而在其發布的新版(2017)翻譯能力框架中,更明確將專業知識的獲取能力歸為譯者能力范疇:“譯者在實際工作中將面對不同的領域、媒介與場景,所以應具備獲取、積累、運用與翻譯相關的專業領域知識的能力,該能力主要包括對專業領域的概念系統、邏輯推理方法、知識表示規范、術語和行業用語、知識獲取途徑等方面的掌握?!盵2]為了適應社會生產部門和語言服務市場對譯者職業能力的要求,譯者有必要不斷提升借助信息手段進行知識獲取的水平與意識。王少爽認為職業化時代的譯者應具備信息意識,即“譯者為解決翻譯相關問題而獲取、評價、使用、管理信息并進行知識創新的自主意識”[3];王華樹認為“搜索智力”是譯者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翻譯背景知識、人名地名、術語、文本真實性驗證等內容納入翻譯實踐過程的常用檢索范疇[4]。格拉納達大學語言學家、術語學家帕米拉·法貝爾(Pamela Faber)將“專業領域的知識獲取能力”列為譯者的關鍵職業能力之一,但同時指出“由于實用的專業領域知識資源匱乏,加之對認知思維過程缺乏了解,譯者往往會遇到較高的知識壁壘”[5]。多模態術語知識庫將特定領域或多個領域的資源整合加工,具有專業化、系統化、多模態化的特點,這樣的特性雖然為自動化數據分析和知識抽取提供了保障和依據,但同時也制造了大量的信息負載,增加了知識精準定位的難度和譯者的學習成本。因此,從大規模術語知識庫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是譯者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

1 術語知識庫的本質特征與主要功能

術語知識庫(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base, TKD)是知識本體在語言服務領域的適應性變體,其概念最早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信息技術與工程學院的英格麗·邁爾(Ingrid Meyer)于1992年提出[6]。邁爾論述了術語知識庫的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并設計了名為COGNITERM的術語知識庫雛形。隨著語言學、術語學、自然語言處理與人工智能等理論方法的深度交融創新,術語知識庫在理論基礎、構建手段、平臺應用等層面不斷發展演進,已成為語言服務、醫療衛生、環境氣象、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領域的專業人員進行信息檢索、數據分析與知識挖掘的重要依據。

術語知識庫是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共同載體,集成了語料庫、術語庫、關系庫等翻譯技術資源,在此基礎上對基礎語言素材進行系統而直觀的描寫,提取重要語言特征與知識要點,建立知識系統,并通過可視化手段對描述的結果進行形象化表征,提高認知效率與工作效率。從功能層次的角度,術語知識庫可分為基礎層、分析層與應用層三部分,其中基礎層提供底層語言素材(已加工),分析層提供數據統計與分析機制,應用層提供用于人機交互的各種手段。與一般的本體知識庫相比,術語知識庫更側重于強化平臺的語言能力以滿足語言工作者的使用需求,它所包含的語料庫、術語庫、關系庫三個核心模塊既關聯統一又相互獨立,各自承載著不同的語言服務功能。目前,由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團隊開發的EcoLexicon環境工程術語知識庫①更是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EcoLexicon是面向翻譯初學者、職業譯者和技術寫作人員的綜合性知識服務平臺,支持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希臘語、荷蘭語6個語種,包含18 875個術語、3547個概念以及17類環境工程領域的概念關系,同時嵌入導航、檢索、抽取、推理等重要的知識獲取功能,并以多模態手段對各類知識進行可視化呈現。

作為語言類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熱點領域,近年來術語知識庫也受到諸多國內學者關注。例如,梁愛林較早地將“術語知識庫”的概念引入國內并介紹了邁爾主持的COGNITERM項目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方案[7]。賈君枝等分析了美國加州大學詞典編纂工程FrameNet的典型核心框架元素關系與變化規律[8]。宋培彥等論述了術語知識庫的構建方法和應用模式,指出術語知識庫能夠以統一的描述框架對語言知識、概念知識、關聯知識進行細粒度的微觀描述[9]。苗菊等論述了雙語術語知識庫的主要特征、構建流程與應用范圍[10],并提出了政治話語術語知識庫構建的譜系方法[11]。綜合上述已發布的實例與研究成果可知,術語知識庫能夠以多模態的可視化手段直觀形象地展示特定領域的知識網絡系統,且提供了便于譯者使用的多語種詞條信息與概念關系知識??傮w而言,為了滿足該平臺目標用戶的應用需求,術語知識庫至少要具備專業化、系統化、多模態化三個本質特征。專業化是指術語知識庫所包含的內容是特定領域的語言和知識系統,而非普通語言或常識,所以它服務的對象是專業領域的從業人士(包括譯員),這樣不僅有利于用戶獲取標準、可靠的專業知識,更便于用戶快速定位所需知識。系統化是指術語知識庫是包括語料庫、術語庫、關系庫在內的多種語言資源的有機結合體,這些語言資源相互聯系且協調統一,形成了數據分析、信息檢索、知識導航、知識挖掘等術語知識庫的主要功能模塊,使之成為能夠滿足譯者學習、研究與工作實踐需求的綜合型、智能型知識服務平臺。多模態化是指術語知識庫應用文字、語音、公式、圖形、影像多種符號形式作為展示知識系統的手段,這種多維度、全方位的知識表示方法符合譯者的認知思維習慣,能夠顯著提高譯者對于專業領域概念和概念關系認知的準確性與全面性[12]。具備這三個基本特征是確保譯者能夠借助該平臺獲取各類知識的前提條件。

以翻譯的認知維度而言,整個翻譯實踐過程是譯者基于自身對于某一領域的認知將原文所包含的知識進行抽取、解析并轉碼為另一種符號的過程,即翻譯本質上屬于以譯者思維為主體的知識處理活動,而掌握翻譯實踐中所需的各類知識、強化譯者的語言認知度和領域認知度,將對翻譯質量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知識是一個復合的系統,一個基本知識單位一般由兩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多個基本知識單位組合而成的邏輯句子系統即為知識[13]。在翻譯實踐中,概念、概念關系、邏輯句子系統分別承載于術語、句子(蘊含術語關系)和篇章等原文符號中??梢?,譯者要準確理解原文,首先要掌握與原文密切相關的術語的含義、該領域的概念體系和基本概念關系,這是譯前準備工作的主要內容[12],也是翻譯實踐活動最為關鍵的環節。由前文所述,術語知識庫提供專業化的術語、概念系統和語境,且以直觀的多模態方法對其進行呈現,符合譯者的認知思維方式及其在翻譯中的實際知識需求,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2 面向翻譯實踐的知識獲取方法

認知術語學認為,概念是思維對客體進行范疇化而形成的知識節點,對專業領域知識的認知即為對概念與概念關系的系統化認知[12]。術語知識庫對知識的表示方法與認知術語學理論對知識的描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吉爾博洛茲佩(Gil-Berrozpe)指出,術語知識庫包括語言與認知兩個層面的內容,能夠體現概念網絡在思維中的形成過程,其設計與構建須以特定用戶群體的應用需求為導向[14]?;谛g語知識庫的內容構成,它能夠提供給譯者相關的語言符號知識和專業領域知識,其中語言符號知識包含術語知識與搭配知識,專業領域知識包含概念實體知識與邏輯關系知識,這兩大知識范疇也覆蓋了翻譯實踐活動所涉及知識的主體內容。為了更加準確、高效地對特定領域文本進行解析,譯者在具備扎實語言功底的前提下,應在可行的范圍內掌握基礎程度的專業領域概念與邏輯關系知識,但各類領域知識一般寬泛復雜,且專業壁壘較高,譯者有必要掌握在相應的翻譯實踐場景中借助術語知識庫平臺獲取上述知識類型的有效途徑。下文以EcoLexicon環境工程術語知識庫為例,詳細論述基于該多模態知識平臺的譯者知識獲取方法。

2.1 術語知識獲取

作為表示專業領域概念的語言符號,術語是整個知識系統中關鍵節點的符號載體,所以術語知識是實現文本語義傳遞、達成翻譯交際目標的重要條件。相比于普通語詞,術語包含更多的專業領域語義信息,譯者一般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成本來處理術語問題,術語知識的獲取效率是影響整體翻譯效率的關鍵因素;同時,術語的命名、翻譯和應用對語言的專業性、準確性與一致性有較高程度的要求,且需要對其所在的源語言上下文語境的領域知識進行考量[15],因此譯者應借助專業知識平臺對相關詞條信息進行嚴格的核實與篩選。交際術語學派代表人物特蕾莎·卡布雷(Teresa Cabré)指出,術語是受詞法、句法、認知、語用等多種因素影響的語言符號,其存在形式遵循棱鏡理論,棱鏡的每個側面都代表了術語的一個維度,要獲取較為完整準確的術語知識,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對術語的各個側面進行獨立的認知分析[16]。依據棱鏡規則,多模態術語知識庫中的一個術語詞條一般以高粒度原則被劃分為多個層面的內容[17],包括詞條翻譯、多語種例句、縮略語、可靠度、來源、關聯術語、發布日期等,不同的平臺也會根據目標用戶的需求設置相應的重點詞條信息。以“hydrodynamics(水動力學)”一詞為例(圖1),在EcoLexicon用戶界面中,區域1~3分別展示了該詞條的多語種翻譯(英、西等4個語種)、來源文獻與文本語境,同時也在左上方的定義區域對該詞條與“fluid dynamics(流體力學)”的區別進行了標注,為譯者獲取標準化術語知識提供了準確而有效的途徑。

2.2 搭配知識獲取

搭配是指文本中距離較近的多個語素符號的共現或連用規律,這一概念最早由英國利茲大學語言學家弗斯(John Rupert Firth)于1957年提出[18]。搭配包括語義和語法兩個方面的內容[19]:語義搭配是指多個語素通過共有的語義聯系形成的搭配,屬于認知范疇;語法搭配是指多個語素通過一定的語法規則形成的搭配,屬于措辭或習慣范疇。搭配知識是多模態術語知識庫提供的基本信息類型之一,其運用程度體現了譯者對目標語語體規范的掌握程度,是影響譯文精確度與流暢度的重要因素。但受認知范圍所限,譯者通常會在詞語篩選與匹配的過程中遇到較大困難。以物流術語“海洋運輸”一詞的翻譯為例,關于“海洋”這個定語有“marine”和“maritime”兩個近義詞可選,根據普林斯頓大學WordNet②的檢索結果,兩詞均可釋義為“海洋的、海運的、航海的”,在使用中極易混淆。EcoLexicon為該類搭配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借助該知識庫的語料庫模塊對二者作為修飾語與名詞進行搭配的情況進行分析(見表1,F=frequency,R=relevance,分析結果依搭配強度從高至低排列),可知“maritime”與“運輸(transportation)”共現頻次為12次,且搭配強度值較高,而“marine”與“transportation”無共現頻次,據此基本可以判斷“maritime transportation”為正確譯文。進一步觀察表中搭配可以發現,兩個詞均具備明顯的語義傾向性:“maritime”傾向于修飾“海面及以上空間,或者海岸周邊空間”中存在的無機物或抽象事物,而“marine”更傾向于修飾“海面以下空間”中存在的有機生物??梢?,基于該類平臺的統計分析不僅能成為選擇正確譯文的依據,還有助于譯者掌握相關詞匯的搭配規則。

2.3 概念實體知識獲取

概念是譯者對原文知識內容進行認知的起點,對概念的理解將直接影響術語翻譯的質量和譯者對整個原文知識體系的把握程度。概念實體本質上是一個思維實體,它是現實客體或觀念客體本質特征的集合,可以說概念實體是人類思維對客體進行區分與歸類的產物,構成概念的本質特征也稱為區分特征[20],是一個概念區分于其他概念的標志。區分特征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如顏色、大小、形狀、結構、材料、功能等,這些抽象化的思維構成物需要通過符號的形式才能在客觀世界得以表示。符號是一個個體事物,它與另一種個體事物、概念或者事態長期相互對應,是語義的載體[21]。用于概念表示的符號一般呈現多模態形式,包括文字、聲音、動作、圖示、影像、數字、表情等,而概念實體知識獲取的主要目標就是以多模態符號為媒介獲得特定概念蘊含的區分特征。

概念實體知識的表示同樣遵循棱鏡原則,需要將特定概念劃分為多個維度后進行獨立分析,這些維度包括概念的定義、所屬領域、動靜態展示、數學公式、原理備注等。多維度概念實體知識表示方法的優勢在于:一、檢索效率層面。每個維度標簽都能作為概念檢索過程中的關鍵詞或篩選條件,從而提高檢索的效率與精確度。比如以概念“所屬領域”為檢索的篩選條件,就能規避同樣的術語存在于不同領域的情況,減少無效結果。二、概念認知層面。每個維度標簽都體現了與概念相關的某個側面的內容,多個側面內容共同構成譯者對概念的系統化認知。以詞條“estuary(河口)”為例(圖2),左上方區域明確了該詞條的定義并對關聯性術語

進行了標注,文獻來源區域不僅提供了詞條出處,還以文字圖示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描述了河口形態和納潮量(tidal prism)之間的關系,凸顯了河口地形的功能性特征,也有助于譯者對“河口”這一概念形成直觀、全面的把握。

2.4 邏輯關系知識獲取

對邏輯關系知識的掌握是譯者對相關領域知識體系形成深度認知的標志,直接影響譯者對原文所蘊含的知識單位與復雜知識體系的理解。邏輯關系是概念實體間的連通路徑,能反映出概念實體之間的語義關系[23]。邏輯關系知識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關系和語境。關系是指連接實體的各類概念關系,如屬種關系、整體部分關系、位置關系、功能關系、材料關系、屬性關系等,諸多關系類型將領域中的概念相互串聯,生成基本知識單位,進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系統,譯者對專業領域文本的解析也就是對知識網絡系統的一個片段進行認知的過程;語境是特定語義場內關聯因素的組合,包括時間、空間、領域、主題、參與者、社會關系、文化詩學等多種影響語義生成的控制因素。由于控制因素的數量、程度與組合方式的理論取值(如參與者的數量、社會關系的種類、時間長短、空間大小等)是無窮大,所以語境的內涵也存在無窮多種可能性,這也決定了文本的語義是多樣的、不可預測的,即譯者必須在明確特定文本語境的前提下解讀語義。多模態術語知識庫的檢索模塊能夠清晰地定位知識節點在專業領域知識體系中的位置,譯者在深入學習某個知識點的同時,還能對以該點為中心的知識網絡產生宏觀認知[24]。數據挖掘功能用于對雙語術語、邏輯關系和知識鏈進行自動抽取。例如,數據挖掘機制至少要具備兩個功能:一是與術語庫對接,讀取術語庫中存儲的知識節點信息,包括前文提及的定義、語境、關聯概念等;二是從大規模主題圖中抽取一部分由若干概念與概念關系組成的知識鏈進行獨立展示或分析,以滿足譯者在譯前準備過程中對特定知識點及其關聯知識點的學習需求。例如,在詞條“海蝕(sea erosion)”中(圖3),譯者不僅可以從界面左半部分獲取該詞條的概念定義以及英、西、德、俄等6個不同語種的譯文,還可以在相關知識路徑中獲取以下邏輯關系知識:(1)海蝕現象是風化巖(detritus)、海岬(promontry)、海灣(creek)的成因(result of)之一;(2)該詞條有“coast erosion”等多個同義詞(equal to,圖中灰色虛線部分);(3)沖裂現象(avulsion)也是海蝕現象的一種(type of)。由圖示可知,圍繞“海蝕”的所有邏輯關系與概念實體共同構成了該詞條的語境信息(EcoLexicon中所有概念與概念關系均抽取自實際語料,故該語境信息在真實文本翻譯中具備參考價值),這種直觀而全面的詞條語境表示方式是譯者正確辨析專業領域文本語義的重要保證。

3 結語

綜上所述,專業化、系統化、多模態化的術語知識庫的核心功能在于為譯者提供在翻譯實踐的各重要環節中的必要知識,同時為譯者進一步構建符合自身認知思維習慣和工作實踐需求的高效個體化知識習得途徑建立基礎條件。術語知識庫是集知識存儲、表示、獲取為一體的語言知識服務平臺,其所有的功能模塊都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演進完善。另一方面,對于處在語言服務行業生態鏈樞紐位置的譯者而言,語言知識服務平臺的發展也將推動其技術應用能力與知識獲取能力的提升,人機二者也將形成協同共進的正向循環。在信息技術迭代、學科交叉互融、領域合作深化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25],術語知識庫平臺必然在技術標準、功能結構、應用方式等維度不斷演進發展,以滿足職業譯者日益多樣化的知識需求。

注釋

① https://ecolexicon.ugr.es/visual/index_en.html.

② http://wordnetweb.princeton.edu/perl/webwn.

參考文獻

[1] EMT Expert Group.Competences for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Experts in Multilingual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EB/OL]. [2021-01-18]. https://ec.europa.eu /info/sites/info /files/emt_competences_translators_en.pdf.

[2] EMT Expert Group. EMT Competence Framework 2017 [EB/OL]. [2021-01-18]. 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emt_competence_fwk_2017_en_web.pdf.

[3] 王少爽.職業化時代譯者信息素養研究:需求分析、概念闡釋與模型構建[J].外語界, 2017(1):55-63.

[4] 王華樹,張成智.大數據時代譯者的搜索能力探究[J]. 中國科技翻譯, 2018(4):26-29.

[5] FABER P. Knowledge Acquisition:A Key Competence in Translation [C]//Conference: IX Leipzi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lation & Interpretation Studies, Volume: Translationsforschung, 2010:1-14.

[6] MEYER I,BOWKER L,ECK K. COGNITERM: An Experiment in Building a 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Base[C]//EURALEX 1992 Proceedings, 1992: 159-172.

[7] 梁愛林. 論術語知識工程學的發展[J]. 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7(2):4-10,15.

[8] 賈君枝,董文清,邰楊芳. Framenet核心框架元素間關系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33(1):105-108.

[9] 宋培彥,王星,李俊莉.術語知識庫的構建與服務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7(11):110-113.

[10] 苗菊,寧海霖. 翻譯技術的知識體系化演進:以雙語術語知識庫建設與應用為例[J]. 中國翻譯,2016(6):60-64.

[11] 苗菊,牛軍. 政治話語雙語術語知識庫的譜系法構建:以“一帶一路”倡議相關術語體系為例 [J]. 中國翻譯,2020,41(2):99-106.

[12] 寧海霖.譯者專業領域知識的多模態習得研究[J]. 中國科技術語,2021(3):42-48.

[13] 寧海霖.專業領域知識單位的結構化認知: 理論分析與應用范疇[J].中國科技術語,2021(2):27-31.

[14] GIL-BERROZPE J, FABER P. Refining hyponymy in a terminological knowledge base [C]//Proceedings of the 2nd Joint Workshop on Language and Ontology (LangOnto2) & Terminology and Knowledge Structures (TermiKS) at the 10th edition of the 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Conference (LREC 2016). 2016: 8-15.

[15] 孫玥瑩,何彥青,吳廣印.基于領域知識庫的科技術語信息匹配模型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8):16-21.

[16] CABR, T. Theories of terminology: Their Description, Pr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J]. Terminology, 2003 (2): 163-199.

[17] BUDIN G, KABAS H,MORTH K. Towards Finer Granularity in Metadata-Analyzing the Contents of Digitised Periodicals [J]. Journal of the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 2012 (2): 1-8.

[18] FIRTH J. Modes of meaning [C]// FIRTH J(ed.).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51. Oxford: OUP, 1957: 190-215.

[19] XU R, LU Q, WONG K F, et al. Building a Chinese Collocation Ban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Processing of Languages, 2009, 22 (1): 21-47.

[20] 馮志偉. 現代術語學引論[M]. 增訂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9.

[21] 維斯特.普通術語學和術語詞典編纂學導論[M]. 邱碧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00.

[22] LexiCon Research Group. About EcoLexicon[EB/OL].[2021-08-07].http://ecolexicon.ugr.es/en/aboutecolexicon.htm.

[23] 寧海霖.面向汽車工程翻譯的可視化知識服務系統構建[J]. 中國科技術語, 2020(1):21-25.

[24] 林澤斐,歐石燕. 融合結構與文本特征的知識圖譜關系預測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0(21):99-110.

[25] 寧海霖.論翻譯技術研究的知識維度[J]. 外語學刊,2021(5):66-71.

作者簡介:寧海霖(1982—),男,博士,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為術語翻譯技術。2016 年維也納國際術語學暑期學校學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項目各1 項,在《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翻譯界》《中國科技術語》等期刊發表論文10 余篇。通信方式: computerherald@163.com。

猜你喜歡
人機交互多模態
多模態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課堂的構建
人機交互課程創新實驗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