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德育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滲透

2022-07-08 09:05尹志美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2年8期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方式方法德育滲透

尹志美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德育教育逐漸成為各階段教學的重點.對農村小學數學來講,受一些外界因素影響,如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教學設施不完善等,再加上數學教學偏理科的本質,德育滲透成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不可逾越的鴻溝.為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德育的滲透,筆者認為數學教師應善于發掘教材,在課堂中發揮農村獨有的優勢并有目標地轉變課堂,這樣有利于學生德育教育的實現,有力推動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德育滲透;農村小學數學;方式方法;教學活動

德育滲透是當代基礎學科科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有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當代小學數學教師應在科學把握學生學習成長特點的基礎上,積極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滲透德育內容,進而保證學生德育教育效果,促進學生思想素養和個人能力的綜合提升.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現代教育理念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成績提升,還要側重學生的認知多元化發展,即德育教育.何為德育滲透?一般來講,德育滲透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將認知教育在無形中滲透于學生的思想,也就是把知識內容與其可承載的思想,共同轉化為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在接納知識的同時,品味正確思想的甘露.這些內容與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相吻合,數學教學中存在大量的德育教育內容與素材,如愛國精神、環保意識等,將德育滲透與數學教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當前的教育要求,使現代教育理念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被充分體現.

(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新課改下,學生的能力發展不僅僅是對知識的了解、對解題技巧的把握,還是追求更深層次的素質、認識能力的發展.在學生的這種需求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教學中的每一環節,借此來促進學生多元能力的發展.從學生認知角度來看,小學5、6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較弱,且正處于步入“認知定型”的關鍵時期.教師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教學中,可以使他們在掌握重點學習內容、必要解題技巧的同時,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理念.舉一個較為淺顯的例子,在“圓”相關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在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下,可能僅是將教學內容進行講解,面對枯燥的教學內容,學生很難理解,同時無法在興趣的支持下主動加入學習過程.顯然,這種學習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多元發展,且教學效果并不好.于此,教師可以引入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刻苦鉆研圓周率、推動世界數學發展的故事,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深化學生對“π”的理解,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會主動加入學習過程,并樹立良好的愛國情懷.基于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思想,有利于學生的多元能力發展,滿足他們在新課改下的學習需求.

(三)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限制下,很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落后,他們不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沒有順應新課改的深入,且沒有重視教學的改革.而在新課改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思想,重視教學改革.但問題隨之而來,改革依據從何而來?如何改革?如何完善?基于此,利于學生正確認知發展的德育滲透應運而生.一般來講,在引入德育滲透相關內容后,教師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認知能力發展進行監督,記錄相關的數據,這就可以為教師日后的教學改革提供重要參考,從而使教學方式更為得體、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評價更為完善.這些內容也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思想落后

根據實際的調查資料來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師僅結合教材和大綱,將重要的知識進行講解,但學生難以做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其認知能力也未得到良好的發展.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落后,他們受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認為直接將知識講解即可,而沒有關注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與認知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僅是對知識有所了解,難以憑借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且題目稍一變形,便不知所措,教學效果也相應下降.

(二)德育滲透不徹底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雖然一些教師開始重視德育滲透,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但整體效果并不好,德育滲透并不徹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意識到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但多數教師的德育滲透僅是流于形式,在課前并沒有結合本節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對一些帶有德育教育意義的內容,也只是一帶而過.學生迫于教師的節奏,只能硬性地把握,并沒有將這些知識內化于心,只是有一定的了解,其認知能力發展被束縛.

(三)德育滲透方式單一

德育滲透是巧妙地將知識作為載體,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引導學生內化于心.為了更好地達到德育滲透目標,教師需要采用符合此階段學生的認知、滿足其發展需求的方式.但在落實德育滲透時,大多數教師僅是采用單一的講解法,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德育滲透的目標難以實現.

(四)評價體制不完善

在德育滲透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評價內容至關重要,這是學生發現問題的參考,也是教師及時革新教學的重要依據.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仍舊以學生的成績為主,將成績視為評判學生的依據,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短板,難以針對短板進行查漏補缺.同時,教師也很難對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的選擇進行完善,導致教學實效難以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也受到限制.

三、德育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滲透策略

(一)結合學生需求,挖掘教材德育元素

不同于語文課程的“文以載道”,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并不只是簡單地口頭說教.教師需要將德育內容與圖形、符號相結合,在無形中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教師可以在講授相關內容時,間接地將這些思想滲透在學生內心.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小學5、6年級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元素,教師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挖掘,可以進一步達到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應從小學數學教材出發,結合教材中的資源來滲透德育思想.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挖掘,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和知識教學融于一體,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例如,在講解“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統計圖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那么統計圖的作用是什么呢?條形統計圖的實際意義是什么呢?”在問題的吸引下,學生紛紛加入激烈的討論,這有利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在學習完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下作業,要求學生記錄半個月內的天氣變化,以早晨的天氣為主,并制作成條形統計圖.隨后,教師與學生開展探究,討論天氣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并為其呈現干旱、洪澇等相關圖片,使更多學生意識到節約糧食的必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再如,在講解“小數乘法和除法”一節時,教師可以圍繞“環保從我做起”這一主題,結合教學內容整理成思考問題:“同學們,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我們班每名同學一個月能回收1.5千克紙,每位老師一個月能回收2.3千克紙,那么我們班老師和同學每年能夠回收多少紙張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并計算,有的則與同桌竊竊私語.隨后,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深化:“根據相關資料顯示,1噸回收紙可以造出850千克再生紙,其比例相當于少砍18棵樹,可以節約水資源90噸.”這樣,通過教師挖掘教材內容,并借助相關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更為深入地了解相關內容,并在無形中樹立了自身的價值認知,德育教學目標進一步實現.

(二)結合數學知識,滲透正確價值觀念

針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不徹底的短板,筆者認為教師需要結合數學知識,摒棄以往的說教法,通過相關的情境創設,讓學生主動加入整個學習過程,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促進學生多元能力以及認知的發展.總體來講,傳統的說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要求.受傳統教學思想的限制,部分教師在滲透德育時,沒有把控好時機,僅是結合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導致學生一知半解,其認知能力還是得不到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的引導,雖然農村小學在硬件設施上不如城市小學,但教師依舊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加入德育滲透的過程.

例如,在“簡單的方程”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平等、秩序等內容.本節教學內容是針對方程這一概念而開展的,其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根本內涵,即等式兩邊相等,并要求學生結合這一內涵,掌握一定的解方程技巧.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德育滲透的需求,筆者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首先,筆者借助一個天平,并在兩邊分別放置等質量的砝碼,隨后讓學生回答天平平衡的條件,學生則答道天平兩邊重量相等.其次,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先列出等式,為了解出未知數,需要完成移項,從而保障等式兩邊的平等.最后,借助平等這一內涵,筆者讓學生將這種秩序、平等延伸到現實中.筆者將學生和班級條例分別比作天平的兩邊:為創造更好的班集體,每名同學在班級條例面前都是相等的,大家共同遵守規則和秩序、團結一致,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才能構建良好的班集體,使得班集體形成友善相處、平等互助的氛圍,大家共進取、同發展,才能實現班集體的發展.

(三)實施多元教學,科學貫串教學過程

時代的進步以及國內外各種先進文化教育思想的不斷融合發展,當代教育迎來了全面發展的時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科學優質的學生思想、能力培養方法開始被運用到基礎教育階段中.這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對比原有的傳統模式更具創新性和先進性,同時更能夠體現教學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實質規律,對學生的培養效果也更加明顯.合作學習、案例教學、項目教學以及思維導圖等都是素質教育視域下培養學生素養能力的科學方法.教師在具體滲透中,不妨積極使用這樣的方法.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時,教師不妨在以生為本的思想下,科學地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這樣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

合作學習是培養當代學生數學素養和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將基于建構主義思想下的合作探究學習引入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學生自身數學技能與知識的獲得,幫助他們優化自身知識的獲取路徑,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授“小數混合計算”的時候,教師在教學之初可以先設計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從而滲透德育中的忠孝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陽陽同學的奶奶生病住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陽陽計劃用自己日常節省下來的錢買水果,去醫院看望奶奶.在路上,陽陽看到了奶奶喜歡的水果——蘋果梨和香蕉,現已知蘋果梨每千克15元,香蕉比蘋果梨每千克便宜3.5元.那么算上來回的路費8.5元,陽陽現有的100.5元最多可以買多少蘋果梨或者最多可以買多少香蕉?如果兩者平均購買,最終會如何實現,并剩下多少錢?問題出完后,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整數混合計算的知識進行復習,接著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素養,將學生分為幾個探究小組,讓他們在組內就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進而確立正確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和數學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這樣的情境引導和全新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的心里不僅會對忠孝的具體表現有所了解,增強他們的忠孝意識,幫助他們樹立忠孝榜樣,還能激發他們的自主探究意識,讓他們在問題分析、討論中通過對比分析和思考總結,逐步摒棄自己思維中的錯誤,優化自身知識的獲取路徑和獲取方法,提高其綜合素養.

(四)教學聯系生活,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生活中的一些內容也是滲透德育思想的重要載體.生活化內容的引入,可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促進其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認知的發展.與此同時,在課堂結束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綜合情況,對其整體能力進行評價,從而推動教學發展,實現德育滲透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扇形統計圖”時,通過生活內容的引入,來實現德育的滲透.首先,筆者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了某品牌化肥中各類元素所占的比例,并且要求學生制作成扇形統計圖.在制作完成以后,筆者讓學生思考,若已知扇形統計圖中的某一項數據,那么是否可以算出其他元素所占的比例?學生思考問題,并回答.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使他們可以借助已知條件,間接地計算出未知條件.其次,筆者為學生呈現一些存在百分比標簽錯誤的化肥圖片,強調遵守法律不僅是經營者的義務,還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這樣,通過導入事例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形成法治意識.最后,筆者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任務完成情況、對法律的認知等內容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問題,并改正,筆者則是依據這些內容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調整的.

結 語

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城鎮一體化進一步深入的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中的德育滲透成為眾多學者所關注的重點內容.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現狀,筆者認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發揮農村特有的教學優勢,結合數學這門課程的特點,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借此來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與思想認知,進一步推動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梅,趙艷輝,位惠女,等.透過關鍵問題 解讀教材意圖——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至六年級上冊教材問與答[J].小學數學教師,2019(Z1).

[2]王佩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143.

猜你喜歡
農村小學數學方式方法德育滲透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么體現生本教育
試論農村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合
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的方式探究
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
淺議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小議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成效
高中美術鑒賞課德育滲透思考
淺析體育教學中的柔韌性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