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下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淺談

2022-07-08 12:05高德揚
中國市場 2022年16期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物聯網

摘?要:伴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面對錯綜復雜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也有所改變,在物聯網下供應鏈金融信用應如何完善發展,對其金融信用風險應該怎樣進行管理都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主要將現在發展較為火熱的物聯網和供應鏈金融信用相結合,對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其存在發展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信息開放程度較低和對風險的控制力度不夠等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對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實施有效監控信息兩方面的重要性進行概述,從制度體系角度、思想維度以及技術手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應對風險的管理策略,使供應鏈金融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關鍵詞:物聯網;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6-0056-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6.056

1?物聯網及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概述

1.1?物聯網的相關概述

物聯網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移動3G時期。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規定的協議,把相關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廣義上的物聯網是指將物和物之間進行連接,不局限于人和人之間的連接,進一步擴大了互聯網連接范圍,使得互聯網用戶延伸范疇更大。目前,物聯網信息技術在我國也得到了大范圍、多場景的應用。

物聯網是信息時代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突破時間、空間限制,使信息傳輸更加方便智能,有利于促進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快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1.2?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概述

供應鏈金融(SCF),于銀行方面而言,它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專業領域;從企業方面來說,它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簡言之,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為其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將資金作為供應鏈的一個“溶劑”,增加資金的流動性,更好地把控企業風險,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一種金融服務。[1]

供應鏈金融對企業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當處于供應鏈上的企業面臨危機之時,通過尋求銀行幫助,可以迅速加快企業資金流動,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供應鏈金融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四流合一?!八牧骱弦弧敝饕侵肝锪?、資金流、信息流以及商流,“四流”互相結合有利于更好的支持和加強供應鏈金融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利用供應鏈縱觀整體,供應鏈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充分了解上下游企業狀況的機會,加快上下游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保證相關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把握全局,及時了解各個供應商的信息,盡早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供應鏈金融主體多元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供應鏈金融主體主要是由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資金方、供應鏈金融平臺方和供應鏈金融科技賦能方四個主體構成,其中供應鏈金融科技賦能方這個主體的數量最多。各個供應鏈主體分別發揮各自所特有的優勢,促進物聯網信息技術下我國供應鏈金融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金融服務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從“M+1+N”的傳統供應鏈金融1.0階段,到線上化、平臺化、智能化的2.0、3.0、4.0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主要業務特征、主導力量和風險控制等方面顯著不同??傮w來說,目前我國處于供應鏈金融發展的3.0階段。

2.2?供應鏈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供應鏈金融發展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隨著物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階段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但是目前我國并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來保障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導致在發展中不能及時地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且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對供應鏈金融的穩定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容易造成監管困難,引起供應鏈金融市場混亂。

(2)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信息開放程度較低。在供應鏈金融體系中,信息開放程度偏低,導致信息傳遞、共享信息的速度較慢。信息作為供應鏈金融中重要因素之一,在整個供應鏈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極大,一旦信息傳遞出現問題,容易造成道德問題的發生,出現逆向選擇。雖然現階段在我國供應鏈金融體系中,已經對供應鏈金融信息做了一個整合,相關信息資源不對稱問題有所降低,但是我國目前電子商務技術、金融信息技術、平臺建設、大數據等發展相對滯后,導致供應鏈金融技術薄弱,供應鏈金融發展中整體信息開放程度仍然較低。例如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尚不能完全將信息和數據技術有機的結合,不能將密集的信息通過物流網技術整合在整個供應鏈金融系統之中,極大地影響了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穩定發展。

(3)供應鏈金融發展對風險的控制力度不夠。一方面,對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而言,并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信用評價機制,大多數金融機構并未設有專門的信用評估體系和專業化的操作平臺,對企業信用的判別不足,容易加大供應鏈金融風險。而且在實際市場上,大部分融資企業均為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基本上都沒有上市,無法清晰明了地知道它們的經營數據和相關財務狀況,缺乏可靠的信息來源,容易造成誤估信用,導致違約的概率增大。在整個供應鏈金融之中,由于缺少完整的評價信用機制,無法對企業的信用風險做出及時監控,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正常運營發展。另一方面,在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運營過程中,資金鏈和物流的通暢運行能夠有效地降低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風險,倘若中間資金鏈斷裂或者物流信息交流不及時,極有可能會影響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運行,造成一系列數據、物流脫節等不良影響,最終導致供應鏈金融發展對風險的控制力度降低,增加違約的概率。

3?物聯網下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3.1?優化業務流程

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并將其廣泛地應用于銀行等金融業務活動之中,有利于加快完善各項業務流程,使得供應鏈金融上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以及商流能夠有效的融合。物聯網主要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來進行運作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全面及時的監控供應鏈金融上的企業各個環節的工作,促進業務流程更加細致化、智能化以及全面化。同時,它還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把握上下游企業的有效信息,使得企業管理層具有全局觀念,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及時進行防控,有效降低企業風險管理中所耗費的物資成本,把控生產、流通、經營的各個環節,覆蓋供應鏈全過程,有利于促進加快完善企業的業務流程,為企業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企業信用評價和綜合金融等過程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提升銀行金融服務的附加值。

3.2?有效監控信息

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傳統銀行業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風險管理的局限性,極大地解決了銀行發放貸款時由于中小企業的信用資質問題而導致的不確定性的風險問題,有利于重新塑造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可以對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工作環節進行實時監督,對采購、生產、營銷以及庫存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測,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全面細致地了解,有利于銀行更好地掌握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及信用資質,保證金融風險可控性。同時,利用物聯網還可以將收集到的各項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構建新型的以物聯網為基礎的風險控制模型,有利于對中小企業的工作環節進行精確分析,精準評估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和經營盈利能力水平。通過新型風險控制模型計算中小企業的可能違約的概率和銀行的損失概率,幫助銀行在發放貸款之前對中小企業更好地進行評估,對貸款發放后資金流轉進行跟蹤,有利于牢牢地控制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促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加快物聯網下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的管理。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對供應鏈金融體系上的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中的質押物進行實時監控,實現透明化管理,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后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提前防控,可以有效地降低相關運營和風險管理的成本費用,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能夠對數據進行深入的挖掘,全方位的獲取相關產品和服務信息,從而實現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的服務。

4?物聯網下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的優化策略

4.1?加快完善法律制度規范體系

促進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在可控范圍之內,就必須加快建立科學有效的法律制度規范體系,只有在有關制度保障的情況下進行供應鏈金融的運轉,才能更好地控制這一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國家政府部門要加快構建完善的法律制度規范,以國家政府為主導,盡可能對供應鏈金融中可能出現的各項問題進行完善,明確各方利益責任,做到權責分明,同時明確規定各方的責任和應該承擔的義務,將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降到最低,以法律為準繩,為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依據,有效地推動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可控,進一步優化信用風險管理,促進供應鏈金融的穩定發展。同時,加快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新型的融資方式,增加政府補貼扶持,確保中小企業更穩、更好的發展,企業穩定發展也有利于降低信用風險,減少違約概率。除此之外,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采取多角度監督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及時制止不合理、不合法的現象,對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及時地做出防范措施,使得供應鏈金融能夠平穩有效的運行。[2]

4.2?樹立客觀化的風控思維

為了更好地控制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對其進行更好地管理,要樹立客觀化的風險控制思維,全面審視每一項業務的風險點,即對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方式進行風險預判,勇于對傳統模式和思維方式進行風險再排查,樹立牢固風險防控理念,把客觀化的風險防控思維貫穿在物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實現“物聯網+銀行”的融合創新,對中小企業的企業資質和信用詳細地了解考察,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創造出新的客觀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控制體系,銀行利用物聯網新型技術,對融資企業的各個工作環節加以了解,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信用狀況進行摸底,對企業的資金流向進行把控,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使得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在可控范圍之內。

4.3?實施技術化的風控手段

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金融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可實施性。作為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的融資貸款業務,它具有資產流動性強的特點,不能對質押物進行實時監控,容易造成融資貸款業務風險系數大、對風險控制力不足等情況?,F階段,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通過傳感器、紅外線感應器以及安裝24小時監控攝像頭等物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對質押物進行感知監測,建立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感應系統,同時后臺自動生成相關感應系統鎖定質押物,一旦質押物發生丟失或者毀損的情況,后臺監測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銀行能夠及時做出防范措施,有利于更好地降低銀行放貸后的金融信用風險。[3.]同時可以對貸款融資企業的工作流程進行實時感知,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線上監測,對企業庫存產品的出庫入庫情況及時的感知,通過線上傳輸和監測,極大地降低金融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

4.4?實施數據化的風控流程

對通過物聯網供應鏈金融進行融資的中小企業,對其采購、生產和經營、庫存信息等情況信息可以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對其進行收集,同時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判斷,并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構建風險識別模型,更好地識別企業融資過程中的風險,并對風險進行監測和控制,實施數據化的風險控制流程,對風險定量、定性的分析判斷,有利于更好地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經營水平,對企業是否有能力償還資金能夠迅速地加以識別和判斷,更好地了解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銀行可以以此為依據在為企業發放貸款融資后造成的違約概率進行判斷,以便更好地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4]

5?結語

在供應鏈金融中,受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健全,無法對其進行詳細的判斷分析,使得銀行在放款時面臨極大的風險,可能會導致資金收不回來造成違約概率升高。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對融資企業資產、資質及信用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及時地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監控,有利于大大降低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提高銀行的風險判斷能力,擴大銀行供應鏈金融信用服務的范圍,更好的幫助供應鏈上的企業解決資金問題,走出困境,保證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的可控性,促進供應鏈上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偉.物聯網在物流金融行業的應用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4.

[2]姚文宣.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財會學習,2020(4):175-177.

[3]杜競欣.基于物聯網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J].現代物流與采購,2019(24):32-33.

[4]弓永章,劉逢.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供應鏈物流監管[J].中國科技論壇,2017(6):19-21.

[5]楊冬梅.存貨質押融資業務物流監管風險模型及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系統實現[D].南京:南京大學,2011.

[作者簡介]高德揚(1989—),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方向:通信、市場營銷。

猜你喜歡
供應鏈金融物聯網
打造產融結合平臺推動企業財務轉型
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研究
面向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系統建設的探討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溫室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論智能油田的發展趨勢及必要性
金投手搶灘湖南銀聯移動端,打造“供應鏈金融”生態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