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支持的家校協同STEAM項目

2022-07-12 18:09羅秋蓮黃明燕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2年13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技術

羅秋蓮 黃明燕

摘要:由于STEAM教育受國家課程課時的限制,作者所在學校開展了技術支持的以學校課堂為主體、家庭延伸為輔助的STEAM項目。本文總結了整個家校協同STEAM項目中相互作用的各要素關系,并以《廚余變盆栽》為例,分析技術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總結項目開展的經驗。

關鍵詞:技術;家校協同;STEAM項目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2)13-0065-03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STEAM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具有積極的提升作用。但同時,STEAM教育也面臨著課程體系不完善、跨學科師資匱乏、評價體系不配套等現實難題[1],這是各校開展STEAM項目的共同困境。

● 面臨STEAM項目困境的積極求變

筆者所在學校在對STEAM課程進行開發和實踐時,除了面臨共性困境外,還面臨課程時間難以滿足項目開展的問題——學校原有的特色課程包括每天下午的興趣班時間、每周快樂周五時間、全校音樂之旅普及時間,能留給跨學科整合的項目學習時間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所在學校項目組嘗試了一種新的STEAM項目學習樣態——技術支持的家校協同STEAM項目。

由于STEAM教育的開展需要持續性和周期性,因而開展以學校課堂為主體、家庭延伸為輔助的STEAM項目成為一種可探究的路徑,而技術則是這條路徑上不可缺少的導航。

● 技術支持家校協同STEAM項目的各要素關系

家校協同STEAM項目學習系統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學校、新技術及各類學習資源等要素。它以“技術”為土壤,形成了技術環境生態圈,促成“家長—教師”雙導師模式形成合力,支持學生獲得多維支持(如圖1)。

1.技術環境生態圈

南國農先生認為:“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協同教育,不是一般的協同教育,而是指聯合學校、家庭、社區的力量,三位一體合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提高教學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盵2]

新技術鏈接學校和家庭,利用協同機制中的依賴與互補原則,通過合理分工,使合作主體承擔項目中的不同任務,高效地配置與整合學習資源,實現基于項目的教育活動協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技術給家校協同STEAM項目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的作用具體體現為:①利用在線學習環境(包含電子白板交互游戲、視頻動畫、可視化思維圖示等資源),加快學生的知識建構;②學生的學習材料不再局限于學生手冊等紙質材料,更因線上資源拓展至各種多媒體,也可以讓家庭資源、社區資源、圖書館資源等形成鏈接;③信息技術在學生項目實踐后能及時提供相應反饋,形成持續的激勵和刺激;④作業接龍、視頻提交、圖片接龍等技術,能讓學生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項目實踐動態,增進家校聯系。

2.“家長—教師”雙導師

由于有了技術的幫助,家長和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在整個項目中,教師作為項目發起人和組織者,以自己的專業知識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和知識性,同時利用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設計項目過程并進行教育教學組織,主要承擔項目任務確定與分解、背景知識準備、技術指導與支援、組織展示與評價等工作。

家長在整個項目中除了導師的角色,還能化身學習伙伴、輔助者、協調者等。[3]家長一方面應用教師設計好的學習手冊、線上資源等,與孩子一起開展探究,驅動和激勵孩子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另一方面,能夠通過信息溝通和交流互動等方式向教師提供學生最直接、最真實的學習反饋,幫助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為學生制訂更合適的能力發展方案。具體來說,家長一般在學習激勵、推進監督、技術支援、過程反饋等方面發揮作用。

3.學生獲得多維支持

因為有了技術作為多方溝通的橋梁,學生可獲得教師和家長的雙重支持,與此同時,還有來自技術的直接支持,同伴間的互動交流也成為學生項目實踐的重要動力和支援。在家長和教師的雙導師引導下,學生完整經歷“項目發現與規劃—探究學習與數學應用—工程設計與制作—展示與反思”的過程。

● 技術支持的家校協同STEAM項目實踐

下面,筆者以“廚余變盆栽”家校協同項目為例,分析技術支持的STEAM項目實踐的具體舉措和經驗反思。

1.項目總體設計

“廚余變盆栽”項目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需求和發展需要出發,在學生學習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后,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對廢物再利用,通過改造廚房和生活中的廢棄物,使其成為有用且美觀的物品。在廚余華麗變身的過程中,學生利用了各學科知識,動手實踐更是完整經歷了“種一種”“量一量”“記一記”“寫一寫”“畫一畫”“比一比”的過程。此外,在項目一開始就和學生一起確定了評價標準:“科學之星”——廚余盆栽生長得好(數學測量、科學觀察);“藝術之星”——廚余盆栽裝飾得美(藝術欣賞、美術運用);“環保之星”——廢物利用率高,環保,有創意。

項目的開展有在學校由教師主持的部分,也有在家開展實踐時家長與學生互動的部分,具體課時如下表所示。

2.項目實踐過程

在項目準備與開啟階段,除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還需要設計相應的學習手冊,并附上視頻鏈接二維碼,便于家長在家引導時快速掃碼找到相應資源。同時,教師的前期準備工作還包括收集在線學習課程資源、制作入項課的互動課件、收集過程資源的接龍程序設置等。在項目實踐階段,學生是實踐的主體,家長作為主要協助者,協助學生在家完成項目探究,發揮導師身份,給予支持、學習監督、過程反饋等。在項目匯報總結階段,通過視頻回顧實現全局反思,學生通過“導學單”的比一比,以及現場盆栽的“科學之星”“藝術之星”“環保之星”的評比,完成項目的展示和評價(如圖2)。

在本過程中,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借助在線學習平臺,夯實項目背景的探究學習

在項目開啟時,教師借助視頻,引導學生討論廚余垃圾已有的處理方法,及可以為減少垃圾做什么,引出“廚余變盆栽”的項目主體,同時通過互動白板游戲,拓寬處理廚余垃圾方式的思路。

而后,在在線平臺中上傳項目所需的背景知識材料,并分“項目引入”“項目背景知識”“項目實踐”“項目總結與展示”環節在平臺上構建在線課程。在課堂上,可以選取部分內容與學生共同探究,同時也支持學生帶著紙質版學習手冊回家,在家長掃碼后,與家長共同完成項目背景知識等的探究學習。

(2)運用接龍工具,協助項目實踐過程的跟進反饋

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項目實踐情況,以便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家長進行針對性的溝通,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手冊中放置過程圖片收集的二維碼,家長可以通過對項目實踐過程拍照、掃碼上傳的方式直接實現家校協同。這同時也為最后的項目展示積累了過程資料,為回顧項目實踐過程留下可視化的資源。

(3)運用技術,實現回顧展示與多方評價反思

接龍工具收集的過程圖片和家長上傳的回顧視頻,為回顧展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對完整的項目實踐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借助在線平臺,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在線學習數據,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伴的作品并進行點評,實現生生互評、家長點評。

● 總結與思考

本項目能夠成功實踐,一方面得益于在線學習平臺的資源,學生有足夠的支架進行知識建構和項目探究;另一方面得益于家長和教師形成合力,共同協助學生完成跨學科項目實踐。技術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成為一種有機的環境,為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習過程的整理和編輯,使學生不再憑借回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而是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及時回顧學習的完整過程,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學習模式、風格以及可改進之處也有了更為直接的反思抓手,為進一步發現不足、行為改進精準定位。

參考文獻:

[1]董宏建,胡賢鈺.我國STEAM教育的研究分析及未來展望[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09):114-120.

[2]南國農.成功協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開放教育研究,2006(05):9-10.

[3]馬寧,杜蕾,張燕玲.基于互聯網的家校協同項目式學習[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05):29-32.

本文為2020年廣東省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小學學科教學與STEM理念的融合路徑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技術
論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