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農村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深思

2022-07-13 20:51張何秀錢建仁
教育·讀寫生活 2022年6期
關鍵詞:整本書論語君子

張何秀 錢建仁

作為一部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著作,《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論語》中自然有不少篇章被選入語文教材,但是這些篇章大部分是節選,許多連貫的內容或者統一的主題在收錄過程中被打亂。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不能完整地吸收《論語》的精華,學習效果也隨之下降。根據新課標任務群的要求,如果教師把《論語》整本書的內容進行拆分,按照“教育思想”“仁”“君子”“禮”等主題進行重組,讓學生先通讀,再研讀、評析,最后深入內容,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表達出來,閱讀過程便可以充滿趣味性,學生能學有所得,教師也不是做無用功,最終真正實現教學相長。這種整體性閱讀在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高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目前農村高中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分段式語文閱讀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

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競爭的影響,對比整體思維的培養,教師更注重學生對每一段課文的理解、對每一種鑒賞技巧的掌握程度。這種分段式教學雖然更能滿足學生的應試需求,但是并不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閱讀文章,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僅限于段落本身,缺少文化感知力,沒有從文章總體布局的角度分析每段內容之間的關系,缺乏對文章邏輯方面的品鑒,自然無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只知道《論語》中強調的“仁義禮智信”,卻不知道其蘊藏的思想價值和約定的行為準則,這種浮于表面的教學方式無異于買櫝還珠。

(二)固定式的語文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靈活思維的發展

靈活的思維能力能使學生的閱讀更加透徹,但是目前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部分教師習慣先讓學生對全書或全文進行閱讀理解,然后分別從內容與結構兩個方面對閱讀材料進行講解,來保證閱讀活動的有效性。但很明顯,固定的閱讀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的思維陷入僵局,學生長期處于這種閱讀習慣下,難以深入理解閱讀材料,無法透徹地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風格。

二、以《論語》為例,規范整本書閱讀模式

(一)通讀,以讀懂文本為目的

很多學生在還不識字的時候,就已經會背幾首古詩,這從側面證明了學習經典的第一步就是熟讀經典。古人說:“書讀百遍,而義自見?!睂W習經典時,只有讀過多遍,理解起來才更加容易,并且在通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地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進行下一步學習時更有針對性。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齊讀文章,找出其中容易出錯的字詞,及時糾正,避免此類錯誤成為習慣。閱讀是循序漸進的,教師可以事先開展《論語》的閱讀指導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安排學生的閱讀進度,比如一周閱讀兩個篇章,對有疑惑的部分進行標注,給學生提供參考文獻;最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選出自己最感興趣或者感悟最深的章節進行討論,以獲得更多的思想碰撞。

這一步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獨立研讀并初步思考《論語》中的“仁”“禮義”“君子品德”等,使學生在體會語言美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對文中重要詞語的發音、含義、正確寫法等的記憶,為進一步閱讀打下基礎。

(二)研讀,以理清思想框架為目的

《論語》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編纂而成,作者不一,內容也不是按照該篇章傳達的思想進行排列的,這就給高中生閱讀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該將篇章重新分類組合,綱舉目張,以此呈現出較為清晰的孔子的思想體系。通過這種模式,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加簡單,他們能夠透過文字,將目光放在不同篇章蘊含的主題思想上,將平面的文字轉化為立體的認知,開始深入學習。

《論語》語錄體的體裁導致了內容的不連貫性,所以從碎片化語言中汲取文化內涵,運用整本書閱讀方法深入研讀理解是重中之重,要將全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如《里仁》第四“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克己復禮為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等可以歸納到“禮”這一主題中,以此類推,從而將《論語》中較為分散的內容整理到一起,在研讀時更加完整、方便、準確。

將《論語》中的內容準確歸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句話中可能包含許多主題,也有可能表達得比較隱晦,不能馬上看出其想要表達什么內容。針對種種問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反復推敲,仔細斟酌。這個過程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驗和提升,也是整本書閱讀中鍛煉學生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三)評析,以深入理解為目的

《論語》之所以經過上千年的時光屹立不倒,根本原因是其觀點和思想能給我們帶來反思,能夠洗滌靈魂。從《論語》中我們可以學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智慧,所以深入學習《論語》是很有必要的。前文已經提到,學生在通讀《論語》之后,要對其內容進行重組,接下來在重組的基礎上自主評析、比較歸類,對《論語》的內容進行辯證的思考,并且與同學交流討論自己的觀點。這時我們會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同一句話,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也證明了孔子作為一個大思想家,其思想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在評析中,重點針對三個主題進行探討———“君子”“孝”“禮”,每一個主題體現了孔子不同的思想。比如“君子”主題,就有“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內容。從這些內容中可以總結出“君子”的特征是內心坦蕩、相互團結、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等。學生在掌握這些知識之后,也會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學以致用,用這些標準來約束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想要讀懂《論語》文字蘊含的意義,僅靠自身理解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閱讀指導課上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參考文獻,比如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李澤厚的《論語今讀》、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等,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并事先提醒學生不能完全依賴文獻,而應該在參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認識。比如在研讀“孝”這個主題時,要求學生先通讀文本,自行理解之后再借助《論語新解》等參考文獻中的內容釋義進行二次閱讀,在此基礎上,學生基本能夠對孔子所傳達的“孝”有較為深入完整的認識。這時教師可以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孔子口中的“孝”的認識。針對“孝”這一主題,教師可以提前引導學生開拓思路,不拘泥于《論語》中的話,而應該把目光放得開闊一些,深入思考“孝”產生的背景。在這種背景下,“孝”具有怎樣的文化價值和時代內涵,在現代社會“孝”能帶給我們什么思考,有什么先進意義等。

在閱讀評析中,應該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對比閱讀的方法。同一個主題,比如“仁”,可以給學生擬定課題———比較《論語》《孟子》中有關“禮”的內容的相似和不同之處?!睹献印分小叭收邜廴?,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和《論語》中“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所表達的中心有何異同?從二者的異同中又能領會到什么思想?學習到什么思維方法?這些都是值得學生思考的問題。

整本書閱讀相比于片段式閱讀,閱讀量更大,這就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比如制作思維導圖或者構建知識框架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論語》的內涵。例如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列舉君子的特征,明白君子的品質、交友原則和價值觀等,從而對“君子”這一概念有更清晰的認知。

(四)成誦,以記憶為目的

不管古人還是今人,在不熟悉學習內容的時候,背誦是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如果想要在各個方面靈活地運用《論語》中的理論知識,就要達到精準的記憶??鬃诱f過:“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北痴b記憶后,也不能荒廢,應溫故知新,不斷地從舊知識中獲得新的啟發和感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背誦任務,將其穿插到早讀或者課后作業中,事后由教師或者組長、課代表檢查監督。教師作為規則的制訂者,應該選擇《論語》中積極正面、對學生有幫助的句子。高中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在農村家長不能及時參與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況下,教師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應該選擇有關學習、修身、孝義的篇章,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等。

檢查背誦成果的時候,除了傳統的方法,還可以采取比賽或者展示的方式增加趣味性。比如隨機抽取背誦篇目,用“飛花令”的方式進行背誦比賽,選出背誦效果最好的一位同學做擂主,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讓其他同學向擂主挑戰,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鞏固學習成果。

(五)表達,以抒情寫意為目的

學習之后要有反思,用書面表達或者口頭表達的方式都可以,主要是通過這個環節鍛煉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所學,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任何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展示成果的時候,第一次可以由教師指導,在前人的基礎上分享自己閱讀《論語》的收獲,見解獨到的或者優秀的成果可以張貼到宣傳欄中,以供大家學習借鑒。從教學實踐層面來看,這些成果分享活動對學生閱讀、思考、表達、分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由于每個人的想法千差萬別,所以教師為了方便統一管理和指導,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大的方面作為切入點,從這個大主題中劃分出若干個小主題,學生從中選取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進行詳細表達。比如“品德”可以分成守禮、忠誠、敬業、剛毅、執著等方面;“教育”可以分成教師層面的“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因材施教”,或者學生層面的“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等。從這些點深入挖掘,訓練學生更加全面的思維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

(六)拓展,以走進現實為目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薄墩撜Z》對現實的借鑒意義遠遠超過其在應試中發揮的作用。近年來發生的幾起惡性社會事件,表明我國國民素質亟待提高,中國的未來應該朝什么方向發展,面臨的發展阻礙應該怎么掃除,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素質,這些在《論語》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我們應該把《論語》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用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督促鞭策自己,知行合一,做一個“仁義禮智信”俱全的君子。只有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彌補當今社會的道德空缺和精神文明空缺,整個國家才能不斷向上走,越來越繁榮。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設想,學以致用。雖然《論語》中的內容都是偏理論的,但是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從中獲得指導,這也體現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片段式閱讀存在漏洞,在理論方面也不如整本書閱讀之后取得的成果全面。整本書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可以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的能力,對農村高中教育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以上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流程不僅適用于《論語》,還適用于其他讀本。從《論語》中可以窺見我國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要想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就應該認識到高中語文教育不應只限于關注分數,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與道德素養,而多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文學作品中獨特的精神意境和其所蘊含的優秀品德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做到“傳道、受業、解惑”,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更加高尚的文學素養,養成正確的文學意識,提高自身語言能力。

【本文是安徽省銅陵市教育科研2021年度立項課題“核心素養下農村高中整本書閱讀的現狀及策略探究”(立項號:tl2021002)階段性研究成果?!?/p>

猜你喜歡
整本書論語君子
《論語》整本書閱讀
統編教材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策略——以四年級《夏洛的網》閱讀指導為例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課程體系建設必須斟酌的基本問題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課程體系建設必須斟酌的基本問題
君子無所爭
國風·衛風·淇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關于“君子”究竟說了些什么
《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為政第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