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課程育人背景下“地球物理勘探”課程思政實踐

2022-07-13 06:28
中國地質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勘探思政專業

于 平

吉林大學 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6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1]?!暗厍蛭锢砜碧健笔堑厍蚩茖W相關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肩負著地球科學領域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在紛繁復雜的各種地球物理勘探基本理論與方法技術中,也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系統地了解地球各類地球物理場的基本理論,掌握解決資源、能源勘探、地質災害預防和地球內部結構研究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自然觀、堅定的專業觀并理解人類在地球資源利用和保護中所彰顯的現實關懷。

一、“地球物理勘探”課程的思政特征

地球物理學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深化認識地球本體及其從太陽系中誕生到目前狀態的演化,以便能對行星的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的深層作用過程建立起詳細的、定量的概念性預測模式,從而了解整個地球系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并利用這種認識為人類生存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物質與環境。地球科學是大家常規認識中的自然科學,但它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屬性和思政元素。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國家科技戰略和國防安全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程本身所包含的科學思辨、尊重自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等專業素養,便是全程育人和思政教學所希望引導大學生形成的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為了適應當代地球物理科學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團隊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做到堅實基礎、與時俱進,并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時構建“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把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貫徹到教學實踐中來,使學生在提升知識水平的同時,實現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地球物理勘探”課程的思政教學策略

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關系到德育和智育融合程度的關鍵要素[2-4]。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在長期的教學和課程思政實踐中,結合學科和專業特色,在思政元素提煉和內容融入上,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學策略。

1.知識體系中的自然觀、生命觀和國家安全價值觀

在當今全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面臨生存和發展的深刻危機的情況下,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地球科學的中心內容?!暗厍蛭锢砜碧健闭n程中涉及的地球物理方法技術為人類認識地球,規避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損害,利用和保護地球提供有利依據。作為地球物理場的重(磁)力場,還可用于規劃彈道導彈制導參數,以減少其對導彈打擊精度的影響。高精度重(磁)力場數據,可為部隊行動提供穩定可靠的導航定位保障。此外,未來戰爭的勝敗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對復雜戰場環境的深刻了解和對包括地質信息在內的多元戰場空間信息的掌握程度。軍事地質中地球物理信息是立體化、透明化和信息化戰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戰略策劃、指揮控制、野戰機動等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武器和地質武器將在未來戰爭中,被用于人工誘發火山、地震、暴雨、滑坡、泥石流等地災的手段,也是引導戰爭最終結果的重要技術因素。

這些課程知識點和思政案例對提升學生自我使命感、專業認同感方面將起到巨大的引領作用。同時,也將為學生們樹立科學的專業視角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2.助力學科發展專業精神和立德樹人優良傳統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我國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這也是我國科技實力飛速提升的重要產物。技術起步初期,我國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大批專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通過發揚地質人艱苦奮斗、胸懷祖國的光榮傳統,推動地質學有了長足發展和今天的光輝成就。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學科培養的優秀校友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珠峰測高、潛艇導航、國防安全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上做好為國家發展貢獻的意識擔當,樹立利用自己的所學來回報祖國的崇高信念。

3.學科發展中杰出楷模的示范性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新時代黃大年精神是吉林大學悠久紅色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高度體現。黃大年教授是新時期涌現的戰略科學家,是廣大教師的優秀代表,也是地球物理勘探領域的領軍人物。他身上體現出的對專業的執著追求和甘于奉獻、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的科學家精神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和目標,也是學科能夠不斷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典型事例介紹黃大年教授帶領團隊使我國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從技術空白到引領國際的發展歷程,以及相應的核心技術攻關與突破,引領學生見賢思齊,樹立崇高志向,堅守專業理想、勇于創新。把黃大年教授的先進事跡作為課程思政的核心元素,以黃大年實驗室為厚植家國情懷、涵養科技創新意識的課程思政基地,探索課程思政在知識傳授和文化育人方面的雙向引育功能。

三、思政元素融合過程中的教學要點

1.教學內容顯性設計和教學過程隱性滲透相結合

“地球物理勘探”課程教學內容在設計上,以顯性的專業知識和學術道德教育為主,輔以思政元素融入過程的隱性化滲透和激勵。首先,本門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所學內容也將在學生未來的科研和工作實踐中應用到服務于國家資源、能源勘探和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不容半點含糊和馬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嚴謹客觀、務實求真,這是本門課程所體現的顯性專業特點和教學要求。其次,本門課程的社會意義是隨著相關學科的進步和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而不斷提高。由于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把教學環節從課堂穿插到實驗室,利用國際水準的實驗室成果和前輩們在追趕、超越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甚至生命代價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到課程知識的重要性和榜樣的力量,增強學生的勇于突破的創新意識和服務國家建設的大局觀。

教學團隊在備課過程中針對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特點,明確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教學形式、比例與作用,以春風化雨、細膩無形的方式融入專業課程的教授過程。思政案例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引發學生對專業講授課程的認同,另一方面是令專業概念更為通俗易懂。授課過程牢記專業知識傳授的主線,以顯性化的課程學習意義、學術道德要求和隱性化的思政元素滲透相結合,寓道德教育于課程專業學習之中,引導學生增強對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論、技術與方法的理解與專業認同感的建立。

2.教學形式多樣化

“地球物理勘探”課程包含的方法多,思政元素也從文化元素、先輩楷模人物到國家科技發展成就等涉及多個方面。教師對呈現不同知識點所體現的思政要素要有形式和內涵上的變化,以顯性融入無形的教學手段,將專業課堂浸潤于思政的氛圍之中(圖1)。

圖1 “地球物理勘探”課程思政教學過程

根據案例的具體表現形式,“地球物理勘探”課程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形式進行思政元素引入。

(1)故事型案例。這一類型案例主要涉及專業發展史、楷模人物的介紹。以磁法勘探這部分內容為例,20世紀60年代,我校地球物理儀器專家曾孝箴老師在當時科研條件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靠著拼命三郎的勁頭,帶領團隊自主研發我國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航空質子旋進式磁力儀”,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為中國航測大隊安上千里眼,為當時國家資源、能源勘探提供有利技術支撐。還有我們杰出校友利用重力技術為珠峰測高等系列體現專業精神的故事,這些案例與知識點的結合,深化了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認同,以及對國家科技進步的自豪感。

(2)數字型案例。把專業發展成果對國計民生所起到的作用以技術指標變革性進步的形式展開,讓學生通過數據,一目了然地感受專業進步對國家科技整體實力的巨大推動作用。一個數量級的變化可以讓我們的探測裝備實現質的飛躍,探測效果實現量的提升,但也需要幾代科學家持續的攻關和投入。這種科研精神是青年學子涵養身心的寶貴資源。同時,也引導學生從數字中建立嚴謹務實、腳踏實地的科研作風和學術理想。

(3)問題型案例。目前我們國家雖然已經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一些關鍵“卡脖子”技術上與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事關國防安全的潛艇導航方面,地球物理勘探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通過熱點問題的引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批判性思維,探求專業解鎖方案。教師與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引出重力梯度測量和重力慣性導航等前沿專業技術,讓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專業知識的力量,勇于攻克“卡脖子”技術問題,也要有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遇到重大現實問題的意識擔當。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全課程育人背景下,每一門課程必須把價值塑造和知識傳授融為一體,才能真正起到實效性的作用[5]?!暗厍蛭锢砜碧健闭n程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激活學生專業志趣,全方位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結合為目標,以“榜樣力量-課程價值-專業未來”為教學主線,不斷完善育人理念,提升課程建設內涵,發揮專業課程教學德育、智育雙向引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猜你喜歡
勘探思政專業
油氣勘探開發三年滾動計劃編制的思考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勘探石油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