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鶴琴兒童游戲思想研究及其啟示

2022-07-14 09:46車立云車立芬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27期
關鍵詞:陳鶴琴

車立云 車立芬

(1.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臨床心理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2.聊城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摘 要] 陳鶴琴先生在心理學與兒童觀的基礎上對游戲的價值、游戲的材料、游戲的環境、游戲與工作的關系、游戲式教學法、游戲的預設與生成進行了充分的論述。陳鶴琴兒童游戲思想對于游戲活動的開展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開展游戲活動應當注重提升幼兒的愉悅感、投放的玩具應當體現可持續發展性、鼓勵幼兒自主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重視游戲對于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游戲與教學的融合應當以“做中學”為新途徑、預設與生成的平衡應當以兒童的發展為基礎。

[關鍵詞] 陳鶴琴;兒童游戲;游戲式教學法

[作者簡介] 車立云(1994—),女,河北邢臺人,學士,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臨床心理科康復治療師,主要從事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心理行為矯治研究;車立芬(1998—),女,河北邢臺人,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20級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7-0037-04 [收稿日期] 2022-02-17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兒童心理之研究》的自序開頭便提到“我素來很喜歡小孩子的,小孩子也是很喜歡我的”[1](P11)。正是這種對于兒童不失赤子之心的愛,才能使陳鶴琴先生一生深耕教育領域。其研究主題涉及兒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師范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并且提出了具有中國本土化特色的“活教育”理論。同時,“陳鶴琴自20世紀20年代起便開始關注兒童游戲,其兒童游戲思想在兒童心理、家庭教育、鼓樓幼稚園課程實驗及‘活教育’理論體系等領域的研究中不斷演進,逐步實現了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合理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化和幼稚園課程教學中的合理化,奠定了我國兒童游戲研究的基礎”[2]。

一、陳鶴琴兒童游戲思想

陳鶴琴的兒童游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對于游戲的價值、游戲的材料、游戲的環境、游戲與工作的關系、游戲式教學法、游戲的預設與生成六個方面的論述。

(一)游戲的價值——“兒童好游戲是天然”

陳鶴琴先生提出“游戲心”是兒童的本能,游戲應當成為教育兒童的主要方式,并對游戲所具有的重要價值進行了論證。首先,游戲能夠發展身體。陳鶴琴先生提出游戲中的兒童會在不知不覺中拿出全部的精氣神,如在跑跳的過程中,游戲會鍛煉兒童的筋骨、輔助兒童的消化、促進兒童的血液循環、增加兒童的肺活量,從而促進身體的發育成長。其次,游戲能夠培養兒童高尚的道德。他認為兒童在進行社會性游戲的過程中,只有具有真誠、信任、獨立、誠實等品質,才能更好地和同伴進行游戲。再次,游戲能夠使腦筋敏銳。如角色游戲、益智游戲、建構游戲等能夠養成兒童的判斷、知覺、觀察、想象等能力,使其智力得到不斷發展。最后,游戲是休息的靈丹。就如陳鶴琴先生所說,人的精神是有限的,不能一直處于工作或者學習狀態,休息與松弛對于幼兒來說是必需的。兒童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回到家中自顧自地玩游戲就成了兒童放松腦筋的一種方式。同時,陳鶴琴先生也強調快感在游戲中的作用,他將快感分為生理上的快感、心理上的快感和社會上的快感,他認為兒童在游戲中獲得的快感能夠增加幼兒對于游戲的興趣。

(二)游戲的材料——玩具是“活的玩物”

陳鶴琴非常重視玩具在游戲中的價值。因此,他不僅改進了許多玩具,專門開辦了玩具廠,成立了玩具研究機構,還設計了雙人木馬、滑梯、積木、拖拉玩具、大型空心積木等十七種玩具。

陳鶴琴先生除了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豐富了玩具的種類之外,對玩具的定義、玩具的標準、玩具的投放、利用玩具進行教育的原則也有系統的論述。首先,他認為玩具應該有更廣泛的定義。他提出,一般人提到玩具總會把它當成兒童的娛樂品,以娛樂品代替玩具會導致人們認為玩具僅是供兒童歡笑的,而忽視玩具本身所具有的科學的性質[1](P207)。所以玩具應該有更廣泛的定義,“玩具不是單指街坊上所賣的一種供兒童玩的東西,但凡把兒童看的聽的和觸的籠統可以叫作玩具”[1](P208)。其次,幼兒的玩具要以“活的”為標準。當時大多數的玩具只能夠使得兒童快樂和嬉笑,但并沒有多大的教育價值。因此他提出幼稚園置辦玩具要有一定的標準,并給出了具體的條目,即玩具要有變化與活動,能夠吸引兒童的興趣,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質料要優美,構造堅固不易損壞,使玩具能夠促進兒童體智德美勞多方面的發展。再次,玩具的合理投放有利于幼兒游戲的開展及習慣的養成。陳鶴琴先生指出:“有許多教師只有很少的設備,卻可以使全園的兒童都享受到設備的好處;又有許多教師,花了許多錢,辦了很多設備,但是束之高閣,每天還是沒有材料教?!盵1](P92)因此,玩具不能完全陳列出來,教師應該把玩具分期、分類、分地域陳列出來,并設法使玩具與幼兒發生關系。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自己管理玩具,使兒童通過管理玩具獲得發展,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后,他提出了五條利用玩具進行教育的原則:第一,教師要明確“活的”玩具與“死的”玩具在性質上的不同。第二,玩具的目的除了愉悅兒童的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玩具發展兒童的自動能力。第三,應當鼓勵兒童自己制作玩具。第四,玩具不宜太大太多,要少量精巧。第五,必須教兒童善于保存愛護玩具[1](P211)。

(三)游戲環境——“大自然、大社會是一本無字的書”

陳鶴琴先生非常強調兒童可以通過與游戲環境尤其是與大自然、大社會的接觸獲得直接經驗,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首先,戶外游戲場是幼兒園必需的設備?!坝字蓤@”這個名詞其本身意思就是花園,因此幼兒園不能像大學一樣拘在一間教室,幼兒園要能夠使幼兒自由活動、隨意游玩、呼吸新鮮空氣與享受美景。幼兒園作為兒童主要的生活場所之一,也要注意兒童的戶外生活。所以陳鶴琴先生就提出“凡是兒童,都喜歡戶外生活,都喜歡野外生活的。要曉得空氣、日光是生命的根源,運動、游戲是健康的要素。草地、花園、戶外游戲場等是幼稚園必需的設備;萬一沒有草地、花園,教師必須常常帶領小孩子到公園、野外去玩”[3](P23)。其次,天然的游戲環境能夠讓幼兒獲得直接的經驗。教師應該多給幼兒提供天然的游戲環境,應當讓幼兒到野外去看活的動物、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1](P599),讓幼兒在天然的游戲環境中去奔跑、去追求、去觀察、去探討,這樣兒童在游戲中不僅獲得的是直接的經驗,而且確實而經濟[3](P662)。所以“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3](P663)。最后,陳鶴琴對于幼兒園游戲環境的布置也提出了三條原則,即環境的布置要通過兒童的大腦和雙手、環境的布置要常常變化、高度應以兒童視線為標準[3](P13)。

(四)游戲與工作的關系——“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

兒童是活潑好動的,如果沒有適當的東西可以玩弄,兒童就會坐不住,吵鬧做出不恰當的事情。但是如果兒童不吵不鬧,萎靡不振,反而丟失了兒童的活潑精神。因此,既然兒童是喜歡玩的,我們應該允許兒童一定的動作,使兒童通過這些動作得到教育。如果孩子擁有進行動作的機會,一方面他可以獨自消遣,得到很好的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不纏著別人,對于父母和教師都有很大的好處。因此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中提了十種動作,他認為這十種動作能夠體現“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1](P673)的特點,即“小孩子應有畫圖、看圖畫、剪圖、剪紙、著色、穿珠、澆花、塑泥、玩沙的機會”[1](P673-680)。這些動作大概是兒童喜歡玩的,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這些動作實施優良的教育。

(五)游戲式教學法——“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陳鶴琴反對現實中父母與教師時常將游戲與讀書孤立分離、讀書只有讀書、讀書就不應游戲的看法。他認為這樣看來,讀書的生活勢必枯燥無味,更不用談得到進步了。他提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健康的孩子是好動的、快樂的。假如在讀書的年代,我們也能化讀書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3](P687)既然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那么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好也要用游戲式的教學法。游戲式的教學法是以“做”為中心的,游戲就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3](P689)的教學運用。

(六)游戲的預設與生成——“預先擬定,臨時變更”

陳鶴琴先生將南京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驗分為散漫期、倫理組織期、設計組織期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從注重兒童的自發活動到增加教師的組織再到預先擬定但可以根據幼兒興趣臨時變更??梢钥闯鲫慂Q琴先生在南京鼓樓幼稚園的實驗中一直在幼兒生成與教師預設中尋求一種平衡,從而既能夠實現“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的,去發現的”[1](P658)。同時,又能夠使這種發現在教師的設計引導下成為有目的的發現并不斷深化。因此,對于游戲活動,教師既要根據主題對所要進行的游戲進行預先擬定,提前準備游戲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與工具,使游戲活動能夠順利地發展,又要根據幼兒興趣的變化,對所要開展的游戲活動進行靈活的調整。

二、陳鶴琴游戲思想的現代啟示

陳鶴琴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起就開始關注游戲的價值,并在鼓樓實驗幼稚園竭力倡導游戲式教學法,致力于通過為幼兒營造積極的游戲環境釋放幼兒喜歡游戲的天性。陳鶴琴先生兒童游戲的思想與實踐,對于當下游戲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開展游戲活動應注重提升幼兒的愉悅感

陳鶴琴先生不僅認識到了游戲對于兒童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游戲所帶來的快感對于兒童發展的作用。因此,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應當注重提升幼兒的成就感與愉悅感。首先,幼兒常常會問一連串的為什么,這時教師應該敏銳地察覺到幼兒眼中世界的形態,以此作為游戲開展的重要催化劑,使幼兒在游戲中產生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游戲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所帶來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教師應將幼兒游戲的興趣與幼兒的現有經驗相連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明晰幼兒的現有經驗,并通過觀察發現幼兒游戲的興趣點,在符合幼兒現有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幼兒游戲的興趣點開發新的游戲,使新的游戲既能符合幼兒的經驗,又能激發幼兒游戲的樂趣。兒童在游戲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與愉悅感,對于游戲就會更加投入。

(二)投放的玩具應當體現可持續發展性

投放游戲玩具應當體現玩具定義、玩具標準可持續發展性,同時玩具應該有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首先,玩具的定義應該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在幼兒園中,玩具的定義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供兒童玩的東西,與幼兒相互作用中所有能夠發展兒童視覺、聽覺、動作、語言、認識能力、想象能力的外部環境都可以稱為幼兒的玩具。其次,玩具的標準應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第一,玩具本身的質量要能夠過關,不能危害到幼兒的健康。第二,玩具的可持續發展性并不是單單指現成的玩具重復使用,更重要的是同一個玩具的多種變化、玩法,使其始終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最后,玩具應該有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三)鼓勵幼兒自主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

陳鶴琴先生十分注重通過戶外環境使幼兒獲得直接經驗,在戶外環境中,教師只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幼兒就可以自主創設自己喜歡的游戲環境。如在安吉幼兒園所進行的游戲教育中,教師并沒有對戶外的環境做出規定,只是提供了游戲的場地與材料。到了戶外游戲時間,幼兒便通過教師所提供的材料自己搭建游戲場景,每個幼兒都在自己所創設的游戲環境中玩得不亦樂乎。如在報廢的汽車上進行隨心所欲的涂鴉、利用大型積木搭建自己的闖關游戲、利用真實的鍋碗瓢盆開展著津津有味的角色游戲、利用拼接管道從而為小秧苗澆水、利用空地踩在油桶的桶壁上讓油桶滾動自如……因此,教師在創設游戲環境時,要注意投放吸引幼兒、符合幼兒興趣的材料,使幼兒在材料中發現游戲的興趣點,并在自己創設的游戲環境中積累直接經驗。

(四)重視游戲對于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

陳鶴琴先生所提出的幼兒應該進行的十種動作的共通點是這些動作都能夠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中應給予兒童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兒童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一方面,教師在準備游戲材料、創設游戲環境時可以邀請幼兒參與,合作完成。在參與游戲材料制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幼兒對于游戲的進一步探究;另一方面,教師所創設的自主游戲的環境,應該能夠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如教師在創設角色扮演區的環境時,在區域中投放一些毛線、布料及各種各樣娃娃衣服的圖片,幼兒就會根據投放的材料為娃娃縫制衣服。

(五)游戲與教學的融合應以“做中學”為新途徑

游戲與教學的融合一直是學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陳鶴琴先生對于二者的融合也提出了他的方案——在“做中學”的基礎上通過游戲讓幼兒獲得直接經驗。教師要對自己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所處的地位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教師的任務是為幼兒的自發游戲提供材料,并且協助幼兒在自發游戲的基礎之上找出游戲新的生長點,獲得經驗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在游戲的學習方式與存在方式中尋找適度的平衡,一方面,要讓幼兒在“做”的基礎上獲得直接經驗,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幼兒在“做”的過程中的游戲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將教育意蘊隱含在游戲中的能力,使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的知識與經驗。

(六)預設與生成的平衡應以兒童發展為基礎

陳鶴琴先生通過在南京鼓樓幼稚園的三次實驗力圖,在幼兒生成與教師預設中尋求一種平衡。我們強調預設是因為預設能夠明確幼兒的發展方向,我們強調生成是因為幼兒臨時產生的興趣點對于幼兒的發展是有利的,因此預設與生成二者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應該是兒童的發展。教師應對幼兒的游戲有一定的預設性,提前準備游戲材料與環境。同時,教師也應注意幼兒自發游戲的價值,雖然教師對于幼兒的自發游戲并沒有做好相關的準備,但是如果幼兒的自發游戲也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可以臨時變更活動計劃,并善于發現和捕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一些新的想法,把這些新的想法整合到教師的預設之中,使得二者對于幼兒的發展產生合力。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陳鶴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史曉倩.陳鶴琴兒童游戲思想的演進與啟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1):24-31.

[3]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陳鶴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The Study and Enlightenment of Chen Heqin’s Thoughts on Children’s Game

CHE Li-yun, CHE Li-fen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China; 2.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Mr. Chen Heqin, based on psychology and children’s view, fully discusses the value of game, game materials, game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 and work, game teaching method, the preset and generation of game. Chen Heqin children’s ideas for game activities still have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game activities paying attention to improving children’s pleasure, the toys refl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children to create appropriate game environmen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practical ability, game and teaching being “learning by doing”. As a new way, preset and generated balan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Chen Heqin; children’s game; game teaching method

猜你喜歡
陳鶴琴
陳鶴琴的教育家之路
教育大師陳鶴琴的教子經
“活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發
陳鶴琴: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
單元教育課程與陳鶴琴關系探析
陳鶴琴家庭教育觀及對當代兒童家庭教育的啟示
運用《家庭教育》思想對待孩子犯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