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奧會背景下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培養

2022-07-14 09:32隋嘉奕
冰雪運動 2022年1期
關鍵詞:后備教練員競技

摘 要:依托2022年冬奧會契機,我國冰雪產業發展進入到了提質增速期,隨著冰雪產業與各行業的關聯性不斷加強,對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中尚存在過度依賴政府和國家、缺少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輕學重訓”、教練員執教水平有待提高等現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及實地調查等方法,認真分析了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需求、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政府與社會力量的角色轉換;構建冰雪運動后備人才體系;冰雪競技人才培養“校園化”;完善教練員師資隊伍建設;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需“多點開花”;為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2022年冬奧會;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11.212/G80-05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2-3488(2022)01-0006-04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Reserve Talents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 the Context of Winter Olympics

SUI Jia-y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Changchun 130028, China)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opportunit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indus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growth. With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various industries, the demand for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is even more urg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henomena such as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untry in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for ice and snow sports in my country, lack of a sou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light learning and heavy training", and the coaching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arefully analyzed the need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fo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 system; "campusiza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alent training;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aches and teacher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need "multiple blooms";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Key words: 2022 Winter Olympic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南展西擴東進”的冰雪產業發展戰略讓我國冰雪產業輻射范圍變得更加廣闊,這無疑是推進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快速發展的絕佳時機。隨著我國冰雪產業發展進入了加速期,與旅游、科技、建筑等領域的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我國冰雪產業相關人才的稀缺性逐漸體現出來。建立內部人才“走出去”與外聘人才“請進來”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專業化、世界化的冰雪運動后備人才梯隊,為我國冰雪產業的良性、持久、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后備人才基礎。

1 2022年冬奧會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需求與人才構成

1.1 人才需求

1.1.1 現實需求

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人才行動計劃》可知,未來我國冰雪產業的人才需求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國際人才、冬奧工作者、冬奧競賽管理、冬奧專業技術、冬奧競技體育、志愿者及合同商人等人才培養計劃;另一方是冬奧城市運行、青少年冬奧文化教育傳播、冬奧群眾體育推廣、創新創業等人才培養計劃[1]。至2025年,我國冰雪相關專業將有10萬人次的缺口,其中,滑雪、滑冰體育指導員需求近萬人;冰雪場地設施操作人員每年至少增加350人的需求。

1.1.2 產業發展需求

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冰雪產業從供給端到消費端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歷經多年的市場培育開始進入成長的關鍵階段,而冰雪產業的迅速崛起勢必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撐,尤其隨著冰雪產業與各行業領域的關聯性不斷加強,與國家相繼出臺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2016-2022年)》等促進冰雪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使冰雪產業人才供不應求。供給端:到2022年,全國滑冰館數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滑雪場數量達到80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240座[2]。消費端:國家層面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超5 000萬且要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景。

1.2 后備人才構成情況

我國冰雪運動起步時間較晚,競技水平與世界冰雪強國存在一定差距。從歷屆冬奧會成績來看,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獲得中國在冬奧會上的首金;2018年平昌冬奧會我國運動員共獲得13枚金牌,26枚銀牌和17枚銅牌,其中大部分來自冰上運動。從我國注冊運動員數量來看,雪上運動員3 082人,冰上運動員5 816人[3],可見我國冰雪運動人才發展呈“冰強雪弱”的態勢。目前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組成可以分為以下4類。

1.2.1 冰雪競技人才

我國冰雪競技人才基礎薄弱,“一條腿走路”的情況改觀并不理想,與歐美地區及日本、韓國等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冰雪競技人才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招生難、師資差、市場化水平不高,系統培訓與教學體系建設雖然已經起步,但仍處于探索期。目前,我國冰雪運動競技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模式(圖1)。

1.2.2 冰雪場地技術人才

冰雪運動場地對設施要求較高,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為場地設施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雪場需要索道、造雪、壓雪、票務等領域的人才;冰場需要制冰、磨冰、管理系統等人才。目前我國冰雪場地技術人才培養方式主要為師徒制,由冰雪場地的老師傅帶領若干位徒弟,來實現知識的傳授,沒有規范的課程體系,新知識的獲取主要來自于老師傅的經驗積累及供應商的業務培訓。隨著我國冰雪產業的快速擴張,場地技術人才的供給極為短缺,難以滿足冰雪場地發展的需求。

1.2.3 冰雪賽事運營人才

賽事運營人才是冰雪賽事順利舉辦的戰略人才需求,主要負責賽事組織、賽事策劃、賽事管理、賽事保障及賽事協調等方面,我國目前冰雪賽事運營人才少于100人,且專業性不高。

1.2.4 冰雪科學研究人才

冰雪科研人員是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強力后盾,主要集中在國內各大高校及科研所,著重于研究冰雪運動員訓練生理指標、冰雪產業發展及相關冰雪裝備器材的技術研發,但就目前來看,其研究的內容深度及廣度仍需提高。

2 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過度依賴政府和國家

目前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傾向于冰雪競技人才,主要依賴于政府和國家,缺少當地企業、集團等社會資本的投入。我國冰雪運動人才培養采用的是“四級訓練”體制[4],是為了順應市場經濟體制而建立的,但供求、競爭、調控等機制還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5]。目前國內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冰雪體育訓練機構及俱樂部較少,多數由政府牽頭舉辦,鮮有社會資本力量參與到冰雪競技后備人才的培養當中。

2.2 缺少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

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缺少完善的培養體系與保障制度是導致人才匱乏的因素,我國許多冰雪專業運動員退役后的就業安置、保障等問題缺乏統一的管理,人才培養體系與機制并不健全?,F如今,我國從事冰雪運動相關的人才基數較小,雖然借助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東風,大批冰雪相關人才相繼涌現,有整體的培養人才類別,但沒有具體的培養體系,各項制度不健全,各類后備人才培養的主體、人群學歷階層、責任、制度及法律法規相對模糊或沒有具體形成,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實際需求與市場供給差異化明顯,不成比例。

2.3 “輕學重訓”的矛盾現象普遍存在

冰雪競技后備人才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專業冰雪技術學習與訓練,會導致學生學習文化課的時間縮減,如參與冰雪類相關比賽,還需占用大量文化課時間進行集訓備戰,文化課學習與冰雪技術訓練并不能兩者兼顧,基本形成了地市級體校訓練隊——省訓練隊——國家隊的“三點一線”式的培養體制[6]。訓練過度強調技術和要求,主要以比賽為目的,忽略了運動員前期的興趣培養與認知培養的過程,且多數訓練隊在培養冰雪競技后備人才的過程中常出現“輕學業、重訓練”的現象[7]。這樣培養出來的運動員即便專業素質過硬,但文化基礎較差,等過了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后,未來就業安置中會出現諸多不利因素,他們將有巨大的社會競爭壓力,易造成惡性循環[8],增加了人才培養的社會成本,風險較高,容易形成社會問題。

2.4 教練員執教水平有待提高

冰雪運動教練員在我國冰雪運動訓練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教練員的水平直接決定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綜合素質,同樣決定著冰雪運動后備人才梯隊建設的優劣[9]。我國從事冰雪運動訓練教學的基層教練員,多數是專業運動員出身,其理論水平過低,知識結構老化,訓練方法陳舊,創新能力較弱,缺少科學訓練理論,僅憑自己曾經的訓練方式及參賽經驗進行教學[10]?,F如今訓練的科學化與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教練員需進行知識更新與學習研究。

3 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對策

3.1 政府與社會力量的角色轉換

2022年冬奧會舉辦前,政府應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培養,采取“政府為主,社會為輔”的培養體質和模式,為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提供方向引領、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11]。后冬奧時代,培養體制要由“政府為主,社會為輔”向“社會為主,政府為輔”轉變。政府應放松管制讓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釋放,讓社會力量充分挖掘市場需求,讓冰雪后備人才有更多的選擇,拓寬培養方式的同時也增加了冰雪后備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3.2 實現冰雪競技人才培養校園化

應把冰雪運動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中,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的冰雪運動天賦。絕不能讓有冰雪運動天賦的青少年與學校文化教育脫鉤,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前提下,要大力推廣校園冰雪運動,同時要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情況加以重點監管,讓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訓練方面摒棄以往專業隊的訓練模式,實現“半包管”,即教練員只參與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指導,不參與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文化課學習將由各科專業的老師進行定時、定量的輔導;也可利用學校第二課堂或特色運動課等來開設冰雪類專業課程,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冰雪運動氛圍;還可以與學生的體質測試相掛鉤,采用冰雪運動專業技術作為體質測試中的某項內容,來發掘和訓練身心條件達標的學生,更有利于青少年冰雪運動員選材工作的開展,從而一定程度上改善“輕教重訓”的現象。

3.3 完善教練員師資隊伍建設

制定教練員技術水平測試及文化能力水平測試,優勝劣汰,開展冰雪運動教練員知識技能復訓與輪訓班,更好地維護專業訓練的嚴謹性,保證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及訓練效果;放松對教練員的管制,專業體校教練員也可以被聘請到校園來,作為“共享教練員”,能在專業體校授課,也可以進入校園擔任業余教練員。這一方面解決校園冰雪教練員師資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教練員可以在校園多元化地培養冰雪運動后備人才。

3.4 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需“多點開花”

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政府、社會、高校、企業、俱樂部等多元培養主體的積極作用,多元主體培養冰雪運動所需各種后備人才是先決條件。以2022年冬奧會與后冬奧時代的人才需求結合人才質量形成人才培養的科學體系與高校、冰雪運動項目俱樂部、冰雪項目的關聯企業進行業務合作,優勢互補。

3.4.1 冰雪競技人才應注重跨界選材

冰雪競技人才選拔需由“多項目”向冰雪運動轉變,其中冰雪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應加強“跨界跨項跨季”選材[13],且應分層梯隊次來進行選拔。有一次選拔和二次選拔,一次選拔合格后方可進入到二次選拔,兩次選拔的考核內容及方式應具備科學性、合理性,能夠檢驗出該運動員在冰雪運動方面的潛力,二次選拔后的運動員要即時進行雪上、冰上項目的試訓,保證選材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注意吸收武術、體操等技巧項目等夏季項目的選材,以及體能類項目中有冰雪運動潛力與素質的優秀運動員及后備人才參與訓練培養,增強冰雪競技人才選拔培養的多樣性,創新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選拔與培養方式[14]。例如河南因為武術、雜技人才豐厚的優勢,針對冰雪項目的特點,探索出一條河南特色的“跨界跨項跨季”選材之路。

3.4.2 冰雪科研后備人才需明確高校作用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冰雪科研后備人才培養離不開高校的專業性支持[15],特別是具有冰雪研究優勢的專業性院校,一方面可以借助高??蒲衅脚_保障冰雪運動的科研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專業型高校在培養冰雪科研后備人才時能夠形成銜接性人才培養計劃。例如針對多學科、多水平的人才進行計劃性培養,既可以涉及專業運動經濟研究,又可以涉及多學科高級別的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相關人才培養,這將是我國冰雪科研人員的重要保障。

4 結語

冰雪項目后備人才培養是建設冰雪運動強國、推動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基礎和根本,2022年冬奧會是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契機,要培植和深化人才培養機制,重視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建設。我們要用國際化的眼光發現人才,從根本上構建起產業“人才戰略”體系,推動我國冰雪產業良性、持久、創新發展。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培養需納入社會發展、政府發展的培養體系,同時要注重發揮市場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EB/OL](2018-05-29)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9/content_5.29.4655.htm.

[2]、國際數據(亞洲)集團,華騰冰雪產業機構.2018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R].北京國家會議中心,2018.

[3]、國際數據(亞洲)集團,華騰冰雪產業機構.2019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R].北京國家會議中心,2019.

[4]、張鳳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8.29(2):69-71.

[5]、吳曉華,伊劍.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冰雪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5):25-29.

[6]、王誠民,郭晗,姜雨.申辦冬奧會對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53-56.

[7]、宗克強,張良祥,張萍,等.人才“區域高校聯盟”培養模式的思路研究[J].冰雪運動,2018,40(3):52-54,74.

[8]、朱順,張良祥,馬樂紅,等.冬奧會視域下黑龍江省冰上運動后備人才培養與發展策略研究[J].冰雪運動,2019,41(3):1-5.

[9]、王志清,閆曉靜.冬奧視域下張家口冰雪運動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智庫時代,2020(8):148-149.

[10]、韓志芳,張暉,段斌.河北省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10):72-77.

[11]、王錐鑫.我國冰雪運動競技人才儲備與發展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2):82-87.

[12]、馬毅,呂晶紅.我國備戰2022年冬奧會重點項目后備人才培養問題探究[J].體育科學,2016,36(4):3-10.

[13]、臧榮海,胡悅.備戰2022冬奧會我國冰雪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J].冰雪運動,2017,39(3):1-4.

[14]、朱佳濱,徐金慶,王錦國.論冰雪體育競技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J].冰雪運動,2018,40(2):28-32.

[15]、朱佳濱,姚小林.新時代我國冰雪體育人才培養對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36(4):6-10.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簡介:隋嘉奕(1992-),男,黑龍江大慶人,碩士,研究方向為冬季奧林匹克運動項目的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后備教練員競技
奔馳車后備廂蓋故障2例
重慶市擊劍教練員從業滿意度調查分析
青春正激昂 逐夢競技場
電競種植記
合肥市擊劍青少年后備人才教練員現狀分析
河北省國家奧林匹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隊伍狀況研究
花與競技少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