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耕文化融入初中研學旅行課程的探究

2022-07-15 15:26陳煥成周麗娟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24期
關鍵詞:農耕稻草人研學

陳煥成 周麗娟

一、活動背景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米飯,是中國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是洪荒之初大地給人類最美的禮物,那大家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香噴噴的米飯“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小軍說:“樹上結的小谷粒吧?”小靜說:“當然是超市里買來的呀?”NO!NO!孩子們這樣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怎么可以……

我們一起在這一年最好的秋收時節里,去探索大米是如何走上餐桌的完整過程,并一起走進稻田,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收割水稻、用雙眼親自去感受和領略家鄉秋天的美麗和美好、用勤勞的汗水去灌溉希望的田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等11部委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文件精神指出:研學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教育部頒布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基本要求指出,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從學生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以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結合七年級學生當前的教育實際,我校將以“熱愛勞動”為主要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知識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農耕用具、傳統農田灌溉技術;掌握水稻的生長過程和如何種植、如何收割的方法。

【能力目標】

了解PBL項目式學習的策略;掌握小組式學習方法;通過集體一起出游、學習,提高同學們的交往能力、協同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不怕艱苦,克服困難,熱愛生命。

三、活動準備

我校制定七、八、九年級的核心素養研學課程總體規劃,其中《從農耕文化感悟勞動之美》是我校七年級核心素養研學課程之一,制定《從農耕文化感悟勞動之美——茶山中學七年級核心素養研學課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見附件)。根據課程要求,由家委會和學校充分協商組織實施,制定周詳的研學計劃,聯系有資質的研學培訓機構和實踐基地,并且給每位參與研學師生購買保險等,保障研學安全有序開展。

班主任牽頭將學生分好學習小組,組員分工合作,大家根據提前發放學生研學手冊,利用周末查找水稻種植相關資料,做好收割的勞作攻略等,同時備好背包、水杯、帽子等活動必備用品。

四、活動實施

2020年12月7日上午,我校組織七年級全級16個班共760位師生參加秋收活動。老師同學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到東莞市水濂小鎮橫崗湖研學教育實踐營地。這里晴空萬里,秋高氣爽,是研學旅行的好天氣!在教練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一天的研學體驗,主題活動主要有:認識農耕用具,收割稻谷,扎草人和烤紅薯等。

活動一:認識農耕用具

農具的認識從工具的使用開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在勞動生產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對于在城市長大的同學來說,各種農具都很陌生,甚至是第一次見,學生都感到非常好奇。

師:這些農具,你們認識有多少種?知道它們的用途嗎?

生:我認識鋤頭、鐮刀、扁擔……

老師又指著這把有鋒利的犁頭給大家介紹。

師:犁用于耕地碎土,套上不同的犁頭有不同的作用,如犁耙就是用于水田,通常由牛牽引耕作,沒有牛的貧苦人家就用人力拉犁,是非常重的苦力活,所以一餐一飯來之不易,請同學們珍惜糧食。

生:這個大木桶有什么用?

其他同學就搶著說,我知道是用來洗澡的,大多同學覺得很合理,期待著老師進一步確認。

師:按你說,當農民很舒服很享受哦!這個不是澡桶,其實這是一個打谷桶。

生:我知道,以前農民沒有機械,農耕更多只是用人手打稻穗串,讓谷粒脫落,而隨著技術的進步,農民逐漸更多使用旁邊這臺滾筒脫谷機。

師:表揚小君同學,還是做過功課的。

近代的農耕更多用的是這種用木板做的方桶打谷機,在大木桶前方圍一圈竹席防谷粒外濺,稻谷收獲的時候放在田里,一把把的在桶沿拍打脫穗,往往一天下來兩只胳膊都酸痛得抬不起來。后來農村條件好一些后用上了半自動的脫谷機,把一個滾筒脫谷機放進木桶,腳踩轉動機器就可以比較輕松的脫粒。

生:現在應該用收割機了吧!

師:你說得對,我校旁邊的上元稻田公園就是使用現代化技術了,不僅用聯合收割機和插秧機,連打農藥都是無人機來噴灑的,這些就是現代化農業的示范。

幾個同學又圍在一個木制的風車柜前,一手搖著風車把手。

生:我知道,這個農民是乘涼吹風用的。

師:想法是好的,可以以前農民卻沒有那么奢侈,這是稻谷風車,是分離谷粒中的雜質用的。

師:它主要用于去除糧食作物的雜質,搖動轉柄,干凈的糧食從出口漏出,草屑雜物等則被風車內的轉葉分離,再被轉葉的風從一側的出口吹出,我們小時候覺得有趣,又相對比較輕便,搖風車也是我常幫著大人們做的一件事了。

這個展館保留了傳統的農耕文化,對于當過農民的朋友,隨處可見的田地和勞動的人都是他們記憶中鄉村的模樣,亦能找回久遠的鄉愁和感動,但對于學生每樣東西都是新鮮好奇的。

活動二:收割的喜悅

“同學們,看我給你們示范一下,右手拿著鐮刀,左手扶著稻子,腳往后站一點,在稻子的根部割一下就好了。割好的稻子放在一邊,一堆堆壘起來,我們一會拿來打稻谷?!彼ゴ宓霓r耕技術指導員正在耐心地教孩子們如何使用鐮刀割稻子。

教練也強調,割的時候彎腰弓背,注意保護好自己,手上臉上容易被鋒利的禾葉割傷,有時眼睛還會被刺傷。

同學們都戴上手套,穿上鞋套,做好各種的防護措施,拿著鐮刀開始干活了。通常收獲的季節,天氣大都是很熱,驕陽似火,可是阻擋不住同學的熱情,大多同學都是汗流浹背,一把一把的水稻被割倒了,整齊堆放著,這是給下一個工序做準備。

幾個教練老師把打谷機拖到稻田中間,同學們順著打谷機排成一條長隊,每人手上拿著一大束稻穗,一個接一個地打谷……

生:這個打谷滾輪怎樣轉起來的?

師:看到沒有?每個同學到打谷機前,首先都用腳大力踩著踏板,踏板上下往返運動,齒輪帶動滾輪高速轉動起來,這也是通過動能的轉換,這是初二物理課上會給你們講解到的。

生:太好了,我覺得好多齒輪不停地轉動,發出“轟!轟!”有節奏的聲音,簡直太動聽了,一片豐收的景象真美……

活動三:趣味活動——扎稻草人、烤紅薯

扎稻草人既是農事需要,又是趣味活動。既然是研學旅行,帶隊教練也準備了有趣的扎稻草人比賽和烤紅薯活動,同學們也非常感興趣。

“先搭竹架,準備一條1.5米長的棍子,然后,用麻繩、將稍短的棍子固定住,就像十字架。接著,給稻草人穿上舊格子襯衫,給稻草人的軀干裝上水平放置的木棍,作為它的手臂。然后,用麻繩或者細線扎緊手臂末端以及襯衫底部?!鞭r耕技術指導員,一邊耐心講解,一邊動手示范操作。

師:大家可以動動腦筋找些東西來填充你的稻草人。

生:稻草、干草、樹葉、草屑、木屑以及碎布都是不錯的填充物。

生:可以再用一些填充物來塞出一個大肚腩嗎?

大家都哄堂大笑,于是大家給自己小組稻草人做出了各種的體型和裝扮,各自欣賞著自己小組的作品,場面上歡呼笑語聲不斷!各組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并出謀劃策,親自動手,將自己的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師:同學們,干了一天的活,累了嗎?困了嗎?餓了嗎?

生:累了困了就喝“東鵬特飲”!

師:不!不做廣告,今天我們就吃烤紅薯?。?!

教練一宣布有好吃的,大家歡呼雀躍,一起迅速動起來了。

師:請有過烤紅薯經驗的同學舉手。

(班上還是有幾個同學舉手了)

師:好!你們幾個同學擔任組長,分別負責挖坑、燒柴、準備食材。

一聲令下,同學們都搶著分組,自行推選出組長,因為大家真得好期待吃到自己做的烤紅薯!

各就各位,大家圍在一起,有挖坑的,有生火,有放紅薯的,整個場面頓時間炊煙四起。每班圍一個火堆,又像在搞篝火晚會……大家耐心等了一小時,終于等到食物出爐了,男生們大膽嘗試用竹竿去掏番薯,簡直就是膽大包天,在女生面前顯示出勇敢的一面,而女生們給男生發紙巾,顯示細心體貼一面,研學活動不就是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了嗎?尤其是提供男女生集體交往的平臺,所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這是學校課室里的教育所達不到的效果。

五、活動評價

本案例以XX中學七年級學生參加“水濂小鎮”秋收水稻為例,探究農耕文化融入初中研學旅行課程是可行性,實踐證明秋收活動收效顯著,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引導教育

以大米如何走進飯桌為主題,引導學生們去了解、探索、研究大米的生長和走上餐桌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尤其注重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性引導,符合現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以家鄉變化為主題的國情、省情、市情、民情教育。

(二)體驗式教育

以農業探究為研學課題、以水稻田為實踐課堂,學生親自體驗收割水稻,通過辛勤的勞作可以更加深刻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三)國情教育

探索農業作為國之根本的原因,對中國的農業發展歷程有所認知,了解五?!暗净ㄏ恪碧攸c ,基于東莞的地理、歷史、文化,進一步了解“稻花香之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四)體能教育

習總書記鼓勵同學們要“文明精神,野蠻體魄?!毖袑W旅行中積極鼓勵學生前往稻田躬下身、邁開腿、練體魄,親身體驗水稻收割的過程,感受農耕文化精神的同時增強身體素質。

六、活動反思

農耕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己然引起教育界的重視。農耕文化融入研學課程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其中包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深化勞動教育改革,培養勞動意識;創新德育模式,提高道德素質;使用研學體驗課程,傳承動態農耕文化。

然而,目前農耕文化研學旅行課程要廣泛推行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課程的頻次不夠,活動內容缺乏深度以及農耕體驗性不足等。因而為使農耕文化融入初中研學旅行課程得以廣泛推廣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加強對農耕文化研學旅行課程的重視以及增強開發意識;2.發掘更多的本土鄉村資源,不斷豐富農耕研學課程內容;3.利用創新的研學活動形式,增強農耕活動體驗性。

猜你喜歡
農耕稻草人研學
農耕勞作磨毅力 南泥灣精神記心中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快樂研學之旅
農耕感懷
基于研學旅行的地理綜合思維培養例析
緊繞目標定位 開發研學課程
田野中的稻草人
稻草人
稻草人
老圃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