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共生圈” 齊步促成長

2022-07-15 15:34馮晨胡夢雅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22年6期

馮晨 胡夢雅

摘 要:根據全國人口普查和統計局的調查分析:近年來男女生性別比升高,積累效應顯著,導致小學班級中存在性別比例失調現象。在現實背景下班級存在意外事件頻發,教師管理單一,家長資源受限等問題。筆者立足教學實際,嘗試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共生效應”理論為基礎,在性別不均衡的班級建設中三維均衡構造的“共生圈”,多種方式固圈,靈活個性評圈,促進學生間的彼此幫扶,共同成長。以“共生圈”為載體創新班級建設機制,為教師提供參與班級建設建議,彰顯教學個性。

關鍵詞:共生圈;性別不均衡;集體建設

一、緣起:始于性別不均衡班集體管理的困擾

(一)班級意外頻發擾軍心

“老師,×××和×××起沖突了!”“×××作業沒有完成和×××在外面玩……”每天課間能聽到學生向老師匯報關于班級多種情況。通過觀察,課間未完成作業,在外面嬉鬧和起沖突的男生偏多,課間玩鬧中推搡、打鬧等意外事件頻繁發生。

男生相比女生在學習上自制力不強,成績相對較不穩定。雖教師在班級里多次強調學習要求和安全教育,但部分男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班級存在較多“沖突”,影響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學生不易在班級中健康成長。

(二)教師管理單一欠改進

在面對男多女少的班級,教師較多采取以下兩種模式:保姆式管理和壓陣式管理,前者教師包攬大部分班級事務,事無巨細,導致身心疲憊。雖然有教師讓學生自主管理,但自主管理缺少方法指導,缺乏實效性。

不論哪種模式,單一管理模式管理下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班級參與熱情不強,影響班集體的進步建設,限制班主任素養的提高。

(三)家長資源受限少方法

在與較多男孩家長聯系時,常常能聽見家長說,“我們本身學歷不高,也不知道怎么教,只希望在校不打架,認真學習”“我們家男孩子比較頑皮,希望老師對他嚴格要求”。在周末,筆者有時也接到家長的電話“老師,我們家男孩子不肯學習,他還聽你的話,你幫我說一說”……

可見,有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指導孩子,往往是單一“說一說”的教育,直接就把孩子“扔”給教師。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之一,如何有效進行家庭教育,掌握有效的方法指導成為家長的強大需求。

二、實踐:開展“共生圈”促班集體建設的實踐探索

《辭?!钒选肮采苯忉尀橐粋€群體在各個個體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過程產生新作用和效果。建構學習與互動學習下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最強,且受荷爾蒙影響,大部分男孩喜歡競爭?;谝陨侠碚?,筆者認為在班級管理中同樣存在共生效應,因此探索打造一個集集體合作和個人競爭并存的“互動共生圈”。

(一)構圈行動從我做起

“共生圈”秉持共存、共贏、共享的原則。在最大共生圈——班集體背景下,進行均衡異質分組,構建多個中等學習共生圈,每個學生是一個個體,建立屬于自己的小圈。圈中圈的管理模式實現學生之間自我管理,自我組織和互動交流。

為構建有效學習“共生圈”,教師尊重學生,學生能動均衡人員分布,共商規則,最后教師統籌兼顧引導調整。

1. 均衡組合互幫助

(1)性別均衡

班級男生總體人數多于女生,因此在班級圈的構建上要合理分配性別?;谥卸螌W生已有自身交際圈,先自由尋找自己的隊員組隊,班主任再對共生圈的人員性別組成進行調整。

(2)學業水平均衡

每個“共生圈”涵蓋三層學業水平的學生。每圈有3名優等生包括一名圈長,圈長作為圈子的帶領者,成績相對優異,有一定的組織號召力,能夠帶動中等和后進生學習;第二層次的學生是圈子的中堅力量,努力向優等生靠攏,可對后進生給予一定幫助;防止好好抱團,班級兩極分化嚴重,每個圈中注意人員結合,每個圈中會有1到2名后進生。

(3)行為習慣均衡

小學階段重要的不僅是學習成績,更是習慣的培養。從學習、行為和交友習慣考慮,水平類似的在同一“共生圈”。

2. 共商規則共監督

(1)人人參與

規則是每個學生都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學生和班主任是規則的制定者,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遵守,以學生為主力,教師把控。

(2)注重聯結

在原來班規的基礎上,結合我班自身的問題將班規更契合地與共生圈掛鉤,包括班級公約、收發作業時間和要求、衛生、課間活動文明條例和安全事件等等。

(3)責任制度

各項規則采取責任制,如課間未完成作業在外玩耍,除當事人外,圈長酌情扣分。責任規則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單單代表著個人,也會受到來自同伴的督促。引導“共生圈”成員互相監督,向共同目標前進,比單一班主任管理效果更好,更符合學生實際。

3. 教師引導有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研究發現“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贊美”。不論哪種層次學生,教師都要給予欣賞的眼光,再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

(1)優等生:辯證看待

絕大多數優等生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和表現,但也有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所處地位不同,以自己成績優異自居,不利于共生圈各層次的學生和諧共處。因此對優等生的管理教育,應以嚴格要求為基礎,辯證看待學生,做好思想教育。

(2)中等生:抓住閃光

中等生在班級中收到的關注不多,教師應發現中等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發掘學生的才能。

如教師正確引導班級的中等生李同學發揮自己的長處,為自己的共生圈贏得榮譽,獲得自信感和榮譽感,感受到集體快樂,在良好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3)后進生:尊重鼓勵

在“共生圈”人員分配時,后進生在行為表現或學業上有欠缺,因此不被同組成員喜歡,教師要做好同組成員引導和后進生的鼓勵。在組圈時,后進生怕被冷落,教師以組圈為契機,對后進生給予平等的尊重,鼓勵學生進步。

4. 目標制定添動力

正確適度的目標能促使學生學習進步,一旦沒有目標,在學習上就會失去動力。

(1)分層差異性

受家庭環境和基礎影響,學生在學習、在校行為表現、人際交往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學生從這三個維度目標制定分層評價目標。促進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探尋不同的奮斗方向。

(2)內外聯合性

目標制定包括共生圈的大目標和服務于大目標的個人小目標。內外目標制定讓每個人發揮極強的能動性,這種目標感和行動力驅動同圈人員共同前進。

每個共生圈的學生制定整個大圈要達到的目標——期中測試數學成績每人良及以上;其次共生圈中的學生將結合自身情況,形成自己的奮斗目標。

(3)過程階段性

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才能讓競爭更有動力。根據大目標和現實階段設定一系列的階段性小目標,一個個實現小目標,能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去實現大目標。

(二)固圈途徑多處借力

1. 組織多樣活動增強凝聚力

好的班集體離不開一個有強大凝聚力的“共生圈”,開展多樣的班級活動是提高共生圈凝聚力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

(1)運動鍛能力

大部分的學生在運動后學習成效更好,且男生偏好動,精力旺盛。因此,在大課間時間段除了學校每周的必練項目外,筆者還進行圈子間趣味長繩PK,迎面接力等活動。

某一次大課間,老師組織了一場接力比賽,以兩個小圈為一組單位開展,學生興致勃勃希望能為自己所在小組獲得榮譽。隨著哨聲一響,學生拿著接力棒沖了起來,每個小組交接時相對比較順利,最后一棒進行交接,由于雙方距離接近,最后一棒交接時,一位女生沒有拿住接力棒,導致錯失第一名,接力失誤的同學自責地走到一邊,同組的一些男生在旁邊說“怎么回事,不然就第一了”“怎么接棒的”。

回到教室后,我在班級里問:“這次成績怎么樣”有同學馬上說“本來要拿第一的,就最后差一點”“都是×××的問題……”,我對最后一棒的女孩子說:“你有什么想說的?”“如果我和接棒的同學能合作再好些,那就不會掉棒了……”同圈的一些隊員:“這是我們第一次安排人員,所以接棒不是很順手。后面我們給你重新安排”“不止你一個人掉過棒,沒關系的,后面多練練”,班級大部分同學寬容地對待這件事,我利用機會馬上在班級中教育學生:“是的,從接力賽中掉棒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下次爭取拿回第一?!痹诤竺嬉淮谓恿Ρ荣愔?,吸取上次的經驗,同圈組員進行了重新安排,在大家努力拼搏下,該小組獲得第一名。

以接力比賽中學生間“矛盾”為契機,引導學生反思在運動過程中的行為,解開學生間的心結,增加共生圈的團結。

(2)班會抓思想

主題班會時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有計劃開展與集體相關的班會。

開展“我與集體共成長”“合作成就你我”等主題活動,在“我與集體共成長”主題活動中對照自己和共生圈中的成員的行為,查看是否有類似現象,分析存在的不良行為并制定解決措施。

通過班會活動,學生認識到集體中的成員應互相幫助,在思想上統一的重要性。

(3)勞動集合力

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每月的班級大掃除讓學生動手操作,每一共生圈負責的工作范圍不同,學生在勞動中提高合作意識。

2. 依托學科基礎提升競爭力

受性格、思維的影響,男生在理科學習中具有優勢,女生更偏向語文、英語學科,因此將不同學科歸入內容,提高共生圈與圈、圈中的學生之間的競爭。

筆者所教學的是數學學科,因此對數學學科進行不同內容的考評。(見右表)

每天的每日5題計算訓練,計算題相對比較基礎,大部分的學生每天可以得到1分,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信心。每個共生圈總體能力水平類似,各圈中均衡分布各水平的同學,課堂和作業考查學生每天的表現,測試成績拉開圈與圈之間、圈中各個學生之間的水平。數學對于男生來說是優勢學科,數學學科男生加分項目較多。其他學科如語文、英語具體上課表現等根據任課老師決定,測試成績依舊納入加分范圍。

3. 應用家庭教育擴大輻射力

學校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家庭教育的正確做法是在適應學校教育的同時改變家庭教育。只有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利相結合,孩子的素養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家庭教育可利用學校資源來補充,孩子在家缺少集體生活,家長可模仿創設共生圈,利用集體提升男生在家的行為表現。

(三)評圈方式靈活個性

1. 巧用信息技術多樣評價

借推進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改革之風,筆者充分利用好新媒體信息平臺,將教學激勵和班級管理結合的平臺——班級優化大師。

“課間老師發現×××同學彎腰撿起我們班門口的小紙片,老師欣賞他強烈的班集體意識”,在“合作意識”方面+1。班集體意識屬于親社會特征之一,系統全面地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表揚和批評”進行分析,教師和學生能較精準地看出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該平臺可多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學生,考量尺度相對客觀地評價每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在發展。

2. 制定動態標準階段評價

班級在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問題,某一階段的評價標準不完全適用于下一次,因此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標準。

為創設良好的自習紀律,在10月針對我們班自習時經常有學生講話的問題,對于安靜自習得3分,在批評分值時,喧嘩不認真自習扣2分。相對其他加扣分比重偏高。

在班級每月小結中,總結出本月班級的不足之處,共同商討下個月重點考察的內容,根據班級不同階段的特點適時調整比重,促進班集體的成長。

3. 聯合多樣主體全面評價

(1)教師聯評

“百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泵恳晃粚W生的成長進度是不同的,不論是怎樣的花,教師都要給予關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快樂成長。每月與其他任課老師進行班級學生學習情況的交流,詢問最近上課、作業進步較大的學生有哪些,對于有進步的學生在班級表揚,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并適當地對他們所在的共生圈給予一定分值的獎勵。

(2)小組自評

除了教師評價,作為共生圈的實踐者和參與者,成員對共生圈有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借用評價量表進行自評和小組評。

(3)家長參評

除傳統的教師評價外,有時將共生圈的情況分享在微信、釘釘群,讓全班同學家長交流,讓更多人參與,達到多方評價的效果,促進評價的客觀性。

三、共生圈在小學中段性別不均衡班集體建設的后續展望

馬克思曾說“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共生圈的創設讓每個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平臺,為教師探索管理模式和完備家庭支持體系作實踐探究。

(一)提升學生能力,共建美好集體

創設和諧的“共生圈”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和競爭激勵自覺性和創造性,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幫助學生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展,使之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實現自我管理。

(二)優化管理模式,提升教師素養

新課標下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宗旨,這對班主任管理的專業性和職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共生圈”是教師對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實現對小學班級管理的優化,提升其班級管理能力和教師素養。

(三)構建家長橋梁,凝聚家校合力

家長對家庭教育認知存在偏差,社會對家庭教育服務體系的短缺,以“共生圈”為載體,學校發揮在助力家庭教育中的指導作用,將模式應用到家庭教育中。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總結

“共生圈”建設遵循教育規律,銳意班級管理創新,不僅讓每一個學生在班集體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也為家校合力共促學生進步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多樣化的評價也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班集體的生態建設中。當然,班集體的建設方法是多樣復雜的,筆者將在后續的班級管理中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肖蕾.吹響班集體“共生共榮”的集結號——淺談“共生效應”理論下的班級管理[J].成功(教育),2009(06).

[3]王思思.以“部落”營造教育新生態——基于“共生”視角下的教學實踐[J].文教資料,2019(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